我在上集
晨讀筆記|《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的活力與藝術提到,這是一本大部頭的經典之作。很多人儘管知道它的珍貴價值,卻很難一口氣讀完,通常都是看完幾個章節就先擱在床頭,最後就成了家中的擺設。倒不是說它無聊難看,反而是因為整本書實在太厚(435頁),
字字珠璣,句句經典,若想在短時間內消化完畢,肯定不容易。
我這人有個習慣,明明閱讀的速度很慢,卻總要整理完書摘、寫完心得,才覺得有完整讀完一本書。然而不怕你笑,距離上次寫完本書第一章的筆記,竟然已經超過一年了,真的不得不佩服本人拖延的功力啊!😂
為自己而讀
在進入這一集的主題內容之前,先來跟大家聊聊,為何多數人不愛閱讀?而這些接受長期學校教育的孩子們,為何一聽到「閱讀素養」的口號就叫苦連天?
《如何閱讀一本書》在序言中就以凝鍊有力的文字給了答案:
我們常常被教導「為別人而讀」,為父母讀、為老師讀、為分數讀、為畢業證書讀、為求職或升遷讀.....卻鮮少「為自己而讀」。
「為自己而讀」是將閱讀當作目的,而不是工具、手段;「為自己而讀」,讀了之後得到的效果,不是去換來任何身外的東西,而是使得閱讀前和閱讀後的自己,變得不一樣。
作者認為,一位讀者要追求的目標──為了消遣娛樂、為了升學,或是為了增進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都會決定他閱讀的方式。而閱讀,就像是非輔助型的自我發現學習,是跟著一位缺席的老師在學習,只有當我們知道如何去讀時,才可能真正讀懂。
閱讀的四種層次
想要增進閱讀的技巧,一定要先了解閱讀層次的不同。(p.26)
本書第一篇第二章節主要概略性介紹閱讀的四種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第三章到第五章,再分別闡述基礎閱讀和檢視閱讀的差異和重要性。最後,當你整本書讀完,會學習到後面兩種更複雜、更系統化的閱讀方法,也就是所謂閱讀的終極目標。
自身內在經驗與感受愈是豐沛,在閱讀上愈是有準備的讀者,就會在文字中得到愈多愈美的體會。 ~《如何閱讀一本書》
基礎閱讀
之所以稱之為閱讀層次,而不稱為種類的原因是,種類是樣樣都不相同,而閱讀的層次卻是漸進式的。
第一層次的閱讀,稱之為基礎閱讀,也就是透過基礎的閱讀訓練,獲得初步的閱讀技巧。換句話說,一個人只要熟練這個層次的閱讀,就能擺脫文盲的狀態,至少能弄清楚文章裡的那些字和句子在說什麼。
作者在書中提到一項實用的研究:在兒童具備純熟的閱讀能力之前,至少會經歷大約四個學習閱讀的階段。
一、閱讀準備階段
這個階段指的是從出生開始到六七歲的閱讀學習,包括了幾種不同的準備工作:
- 身體方面:良好的視力與聽力。
- 智力方面:要有基本的認知能力,例如能吸收與記住一個字。
- 語言方面:口齒清晰,能說出一些正確的句子。
- 個人方面:與其他孩童一起學習的能力、保持專注等等。
作者特別提醒,一個孩子如果還沒準備好就要教他閱讀,可能會造成反效果,一直到後來的學校教育甚至成人階段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有些父母會擔心自己的小孩跟不上同年齡的孩子,但其實超過閱讀準備階段,延後接受閱讀指導,並不是太嚴重的事。
二、學習閱讀簡單讀物
第二個階段差不多是在國小低年級的閱讀黃金時期,從看圖識字開始,例如大量閱讀繪本。這個時期會為兒童介紹一些基本的技巧,像是字句的使用、詞句的含意、字句的發音等等。像這樣培養閱讀技巧一年後,通常可以認識三到四百個字,整個階段結束時,孩子應該就能閱讀簡單的書,並且愛上閱讀了。
▲童書怪傑作家林哲璋和插畫界怪怪盟主BO2聯手創作的這一系列「屁屁超人套書」就深受小學生喜愛,是一套完美銜接圖畫書與文字書的橋梁讀物。家長和老師若能系統性的引導孩子學會基本的閱讀技巧,通常在升上中年級之前,小孩應該都能輕鬆駕馭這類書籍,閱讀的胃口也會因此被養大。
三、快速建立字彙的能力
第三個階段又更為重要,這時期的孩子已經邁入中年級,他們必須練習利用上下文線索學會不熟悉的字眼,進而學會不同目標與不同領域的閱讀法,例如科學、社會學...等。隨著字彙量的增長,孩子漸漸從「學會閱讀」過渡到「從閱讀中學習」,他們會發現,除了在學校閱讀老師指定的教科書或各種讀物,「閱讀」本身更是一項可以自己主動去做的事,無論是為了好玩、滿足好奇,或是為了擴大視野而讀。以我個人在教學現場的觀察,以及識字量測驗檢測的結果,腦海中儲存大量詞彙的孩子,通常在這個階段已經具備閱讀少年小說的能力了。
▲這套由金鼎獎作家王文華老師精心創作的知識冒險故事──「可能小學歷史任務」套書,結合超時空探險任務和社會學科知識,滿足了四升五年級孩子對東西方文明的好奇與探究之心,通常識字量達到2500到3000字的孩子,都有能力駕馭這類歷史入門讀物。
四、精練與增進前面所學技巧
最後一個階段的重點放在「觀點的轉化與比較」,是高年級到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應達到的境界。我們必須引導他們精練與增進前面三個階段所學的技巧,讓孩子能消化自己的閱讀經驗,也就是從一本書中提出的一個觀點轉化到另一個觀點,在同一個主題上,對不同的作者所提出來的觀點進行比較。作者認為,這是閱讀的成熟階段,也是終其一生都該培養的能力。
▲這本經典小說~《少年小樹之歌》主要描述印地安人如何與自然共存,其中幾個章節就在探討大自然的規則,這時就能引導孩子和個人身處的環境和社會做對照,進行觀點的轉化和比較。
更高層次的閱讀需要被重視
上述提到的四個閱讀準備階段,看似簡單,但是對許多父母和教育者來說,孩子們卻沒有達成目標,失敗的原因很複雜,其中包含體制、家庭到個人的種種問題。然而,作者特別提到,有一個失敗的原因卻不常被注意到,那就是:
過分強調閱讀的準備階段,過份注重教導孩子初步閱讀的方法,往往意味著其他更高層次的閱讀可能遭到忽視。
這段話讓我深有同感。記得約十三年前,當我到香港公立小學進行閱讀教育考察,看到低年級孩子的國語課,竟然是拿著課外讀物在上課,而五年級則是直接採用金庸的小說作為教材,真是開了眼界。他們的語文課活潑又生動,孩子不用死背部首,而是練習自己用部件來認字;香港的老師沒有花大把時間讓孩子抄寫語詞、背解釋和課文,而是從低年級開始就引導孩子學會各種多元的閱讀理解策略。反觀台灣當時的閱讀教育,還陷入「把注音符號學好」、「把字寫好」才能好好閱讀的迷思當中啊!
可以說,台灣近幾年的閱讀教育發展,深受香港影響,先不管學得像不像、成效如何,至少那種把文章「碎屍萬段」的閱讀教學早已退流行啦!😂
下集將為大家介紹「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