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土經濟學》- 讓旅人看見家鄉的美,人人都可以當風土設計師

2021/04/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者是發起「小旅行」風潮的洪震宇先生,大學到碩士都鑽研社會學。之間擔任天下雜誌的副總編輯,還規劃過三一九鄉專輯,也是因為這個專輯,慢慢將他引領到地方創生的議題浪尖上,而他也成為了那個開著船的船長。
他的文章讓我體認到社會學這種文學科的重要性。他讓我感受到社會學家的研究步驟、還有人類學家的思考邏輯。看這本書的同時,會深刻體認到自己對相關學科的知識不足,會很想找別的社會學研究還有人類學相關的書籍來看。在這個講求科技、商業、賺大錢的年代,「慢下來」觀察身邊所有一切熟悉事物中不熟悉的美反而變成一個難得的特質。
藉由不停的「解構跟重建」,讓我們已經住膩的地方,重新找到新的意義跟價值。
現在青年返鄉創業、就業都很夯。我住南投,也可以感覺到越來越多回來耕耘夢想的年輕人。目前大多是開一個小咖啡廳、甜點店之類的個人化目標,但我相信慢慢的會有群聚效應。竹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天空的院子帶起的在地創生,還有桃米村也很成功。
這本書寫給所有想為故鄉盡一份心力的人們,任何人都可以當風土設計師。
風土設計師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呢?我看完後覺得,好的風土設計師可以把自己感受到的家鄉的美,賦予意義、故事,設計一連串的在地文化體驗,從中帶給旅人感動,並達到商業經濟最高級的「體驗經濟」的層級。
我看完後覺得最根本、最重要的第一個步驟是「對自己的故鄉一切事物有感的旅人思維」。
我們需要好奇的「旅人眼睛」去看我們故鄉的每個細節。但這件事其實是最難的!我們已經「習慣」桌上的紅燒吳郭魚,但從來沒有去思考魚菜共生的生產模式。「習慣」吃竹筍湯,但是沒有去想到你家山上就是麻竹筍的產地。太多的「習慣」「框架」了我們的理解跟想像,但當你「解構」了之後,把每個物件都拆到最小可理解範圍,會發現原來你媽媽買的這個麻竹筍是她認識的農民,用極其用心耗時的生態農法種植出來的,去田裡還可以找到小鳥巢。然後你就漸漸的,可以把麻竹筍跟地理環境、節氣產季、媽媽的餐桌、還有農民先生和在一起了。然後你會開始好奇,那芒果呢?梅干扣肉呢?你的好奇心就被打開了。
用旅人的眼睛看你住膩的地方
這本書還教導我們,怎麼成為一個好的風土設計師,但他不跟你講解答,他透過思考跟實作的大方向,帶動他的案例,激發讀者思考自己可以怎麼做。比如藉由提問協助讀者找到自己家鄉的亮點,並且賦予新的意義。如何設計有故事的菜單等。一切都沒有標準答案。只要記得,在設計流程的過程中,要永遠把旅人的感受擺在前面。如果你自己是旅人,你會不會被感動?「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設計的發想過程很困難,但更困難的便是「突破萬難實踐它」
地方創生遇到最大的問題是:資源不足。不論是資金還是人力,都很容易感到缺乏,而呈現有目標但是只看到問題點沒有解方的固步自封狀態。這時候跟鄰里還有相關利害單位溝通的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需要串連各個面向、找到可以說故事的人、製作的商家,然後自己要成為一個好的帶路人,藉由主持訪問的方式,不著痕跡地將參與者帶領近地方的故事中,感動他們。
推薦這本書給各位,除了給想為地方帶來新生命的人們之外,還推薦給所有想在生活中找到新的熱情的人,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是熱情的所在。
Mei 的自由人生筆記
Mei 的自由人生筆記
在發現周九晚五的工作實在是不適合自己後,開始努力的往自由工作者的目標前進!目前已經成功地靠接案養活自己拉!擅長插畫、平面設計、網頁設計跟製作!時不時會在這邊分享我的一些小小的心得跟教學文~期待跟大家互相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