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火之後》餘燼中的真相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雖然中文片名取為一場大火之後,但它深入挖掘的,卻是在這場大火之前,早已行之有年的腐敗體系。這讓大火之後發生的,並非由「大火」這個因而導致的果,大火只是催化劑,燒出了造成後頭那些悲慘結果的真正成因——國家政府與醫療體系聯手的非法暴力。

片中透過體育公報記者及新上任的衛福部長,為我們示範在體制內與體制外人們可以如何抵抗暴政。體育公報記者Catalin Tolontan在一場節目上表明:「記者的使命沒有真正停止的一天,我們必須不斷調查並報導掌權者是如何形塑人民的生活。」這句話註解了記者工作的核心價值。片中也呈現為了達成這個目的記者所使用的方法:在揭發真相的過程中,還需避免過激的言詞及未經證實的報導。體育公報揭發製藥廠不法稀釋消毒水不久後,藥廠負責人就身亡(自殺?),當各種謠言與陰謀論四起時,記者必須不隨之起舞,謹守在真實這邊。這是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這部片為我們提供的優秀範本,值得所有新聞從業者銘記在心。

而新任衛福部長Vlad Voiculescu,雖身為行政體系的一份子,在改革路上,卻幾乎得跟整個政府對著幹,這是另一個荒謬所在。Vlad Voiculescu在上任期間,會漸漸發現,前任衛福部長早已知道,卻視若無睹甚至參與其中的——腐敗的醫療黑暗結構。

電影中有一場讓我特別注意,在Vlad Voiculescu的上任記者會後,Catalin Tolontan馬上批評他志得意滿卻言之無物。導演保留這一幕,不是要表達2人處於對抗關係,而是呈現在不同位置有不同的本分,Catalin Tolontan該做的,就是用力監督。

電影中呈現罹難者家屬或事件傷患的場次不多,但幾乎每次出現都是亮點。呈現方式也夠多元,不會淪為打悲情牌。這是相似紀錄片常常沒有的複雜度。

電影尾聲,原因「集體俱樂部」大火事件遭民眾撻伐致使總理下台的社會民主黨(PSD)在2016年末大選獲得空前勝利,更加穩固他們的政治基礎。在這之後,體育公報的記者被警告遭人盯上——但連對象是誰都不知道,等於根本無從防備起。Vlad Voiculescu的爸爸也要他放棄職務到維也納,至少在那他能真正幫助到病患,而他本人不確定自己的政策是否有延續的可能。罹難者的家屬,依然必須生活在謀殺者所形塑的社會之下。這是電影反映現實的悲觀結局——人民並沒有真的學到教訓。

電影的紀錄停留在2016年末,沒能見證後來發生的事:《一場大火之後》於2019年9月在威尼斯影展首映;2019年末,PSD總理因為議會通過不信任案而下台,結束了PSD的執政;2020年2月《一場大火之後》在羅馬尼亞上映,但接著等待他們的是疫情的到來,這對醫療資源在歐洲相對匱乏的羅馬尼亞,無疑是更大的挑戰。

【註】:關於Vlad Voiculescu的經歷與最新發展,可參考吳懷珏醫師的這篇文章bit.ly/3dxG8kS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蔡翔宇的沙龍
36會員
107內容數
電影是什麼? 電影的記憶、電影的未來、電影的空間、電影的啟示、電影的事件、電影的真實、電影的謊言、電影的模樣、電影的愛與死 看電影的人是一獨特的物種
蔡翔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14
電影在改編上與原著小說很大的不同,在於補足或加入了父親的視角。並不是說父親多了什麼重要的戲份或是行動,有時僅僅是他的現身,就為故事增添了更複雜的血肉。
Thumbnail
2023/05/14
電影在改編上與原著小說很大的不同,在於補足或加入了父親的視角。並不是說父親多了什麼重要的戲份或是行動,有時僅僅是他的現身,就為故事增添了更複雜的血肉。
Thumbnail
2023/05/04
開頭字幕即告訴觀眾電影裡的故事是一起未被破解的懸案,我們也就不必期待可以看到多麼精彩的解謎推理過程。進一步說,電影關注的並非單一兇手的心理動機因素,而是形成這起懸案的整體社會結構背景。
Thumbnail
2023/05/04
開頭字幕即告訴觀眾電影裡的故事是一起未被破解的懸案,我們也就不必期待可以看到多麼精彩的解謎推理過程。進一步說,電影關注的並非單一兇手的心理動機因素,而是形成這起懸案的整體社會結構背景。
Thumbnail
2023/04/24
2021年,美軍倉皇撤離阿富汗,留下曾幫助他們的在地口譯員,並未履行協議給予他們簽證。導致數百名口譯員慘遭塔利班殺害,超過千人過著銷聲匿跡的暗影生活。 如此悲慘的現實,改編成電影後,變成2個英雄的故事。
Thumbnail
2023/04/24
2021年,美軍倉皇撤離阿富汗,留下曾幫助他們的在地口譯員,並未履行協議給予他們簽證。導致數百名口譯員慘遭塔利班殺害,超過千人過著銷聲匿跡的暗影生活。 如此悲慘的現實,改編成電影後,變成2個英雄的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憑藉匈牙利電影《解釋的總和》中之政治景況,對比台灣政治情境,並為導演之點題釋義
Thumbnail
憑藉匈牙利電影《解釋的總和》中之政治景況,對比台灣政治情境,並為導演之點題釋義
Thumbnail
如果說《暴雨將至》是因為愛而打破沈默,《烈火焚身》則是因為愛而選擇緘默。如果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在一起,母親終其一生所尋找的意義,綿延多時的思念之情,終究在生命終結之時,下起了一場救贖的大雨。
Thumbnail
如果說《暴雨將至》是因為愛而打破沈默,《烈火焚身》則是因為愛而選擇緘默。如果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在一起,母親終其一生所尋找的意義,綿延多時的思念之情,終究在生命終結之時,下起了一場救贖的大雨。
Thumbnail
真實故事從來都是引人入勝,《醫官同謀》的故事並沒有為社會帶來太大的改變,不少人民繼續冷漠、甘做「羅豬」,千瘡百孔的問題仍然存在。雖然如此,拍下了這部紀錄片,起碼令全球的人知道發生何事,令其他同樣在水深火熱的黎民帶來一點希望和一場反思的機會,對我來說,紀錄片後我真的盼望見字飲水,與全球的獨裁者「鬥命長
Thumbnail
真實故事從來都是引人入勝,《醫官同謀》的故事並沒有為社會帶來太大的改變,不少人民繼續冷漠、甘做「羅豬」,千瘡百孔的問題仍然存在。雖然如此,拍下了這部紀錄片,起碼令全球的人知道發生何事,令其他同樣在水深火熱的黎民帶來一點希望和一場反思的機會,對我來說,紀錄片後我真的盼望見字飲水,與全球的獨裁者「鬥命長
Thumbnail
2015年,羅馬尼亞「集體俱樂部」(Colectiv)一場演出發生火災,造成27死160傷的重大慘劇,幾個月後,又傳出37名傷者陸續死亡的消息,導演亞歷山大納瑙(Alexander Nanau)將影片聚焦在三位相關人物身上。
Thumbnail
2015年,羅馬尼亞「集體俱樂部」(Colectiv)一場演出發生火災,造成27死160傷的重大慘劇,幾個月後,又傳出37名傷者陸續死亡的消息,導演亞歷山大納瑙(Alexander Nanau)將影片聚焦在三位相關人物身上。
Thumbnail
《一場大火之後》可能會讓人誤認成劇情片,因為它足夠緊湊,峰迴路轉,而那不輸給戲劇安排的震撼度,竟然源自真實事件。
Thumbnail
《一場大火之後》可能會讓人誤認成劇情片,因為它足夠緊湊,峰迴路轉,而那不輸給戲劇安排的震撼度,竟然源自真實事件。
Thumbnail
    雖然中文片名取為一場大火之後,但它深入挖掘的,卻是在這場大火之前,早已行之有年的腐敗體系。這讓大火之後發生的,並非由「大火」這個因而導致的果,大火只是催化劑,燒出了造成後頭那些悲慘結果的真正成因——國家政府與醫療體系聯手的非法暴力。
Thumbnail
    雖然中文片名取為一場大火之後,但它深入挖掘的,卻是在這場大火之前,早已行之有年的腐敗體系。這讓大火之後發生的,並非由「大火」這個因而導致的果,大火只是催化劑,燒出了造成後頭那些悲慘結果的真正成因——國家政府與醫療體系聯手的非法暴力。
Thumbnail
現在決定社會風向的重要指標,而非身為人民公僕,卻成天自己爭吵不休的「政府」;更非受憲法保護的「人民」,而是離我們最近、也影響我們最深的「媒體」。
Thumbnail
現在決定社會風向的重要指標,而非身為人民公僕,卻成天自己爭吵不休的「政府」;更非受憲法保護的「人民」,而是離我們最近、也影響我們最深的「媒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