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深井公立學校牌坊簡記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甲、緒論
深井公立學校牌坊位於深井臨時街市及熟食中心和臨時遊樂場附近的山坡上。牌坊正面橫披上有「深井公立學校」及「1961」陽雕字樣。其下有石刻對聯一副:「深深造士菁莪秀;井井培材棫樸芃。」(標點為本室所加。)下聯留有「廖清題」的款識。下聯之下的牌坊基石上,刻有「新邊建築公司承建」。
圖一:深井公立學校牌坊現貌
圖二:深井公立學校牌坊左面基座
圖三:深井公立學校牌坊左側
乙、建築小史
深井公立學校於1983年停辦。[1]據《香港清快塘傅氏族譜》二零一零年重編本所言,1927年深井村父老見村中少年日多,倡議興建學校。有深井村村民因而捐出自己的土地以作校址,連附近的清快塘、荃灣居民亦出錢出力。最終文通書室遂成。文通書室後又稱為「深井學校」。[2]
可是,這還是不足以應付深井一帶不斷上升的教育需求。時至1955年,深井學校有學生七十二人,但村中依然有近二百名兒童失學。[3]於是,深井學校校董、青快塘村長、生力啤酒廠廠長瓦倫(Waller)及九龍紗廠負責人組成委員會,並任劉雪松為顧問,以期推動擴建,解決兒童失學問題。[4]後來政府為此撥出土地。[5]六年之後,即1961年,深井公立學校建成,原先只取錄小一至小三學童,而晚至1963年小一至小六學童皆可就讀。[6]
上述的委員會中有兩個名字值得留意。一是瓦倫,一是劉雪松。瓦倫,又稱窩拿。據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的研究,窩拿與深井居民關係甚佳,如支持居民舉辦盂蘭勝會,又或有份捐建村中的天地父母廟。[7]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謂「記載窩拿先生的文獻非常稀少,只能憑生力啤酒舊員工的口述得知其人其事。」[8]深井公立學校籌措與建一事,既補充了窩拿生平的空白,又再次印證了他的確十分投入深井的地區事務。
劉雪松,原名劉金奎,早年負笈美國,取得美國春田大學體育碩士、美國南加州大學教育碩士。1949中共政權上台,劉氏來港並以教書維生。其先後擔任粉嶺從謙學校英文老師、新界學界體育協會負責人、崇基學院體育部主任。[9]本文暫未肯定當年劉雪松在深井公立學校一事上參與程度的深淺,但當委員會聘請具備豐富教學知識及經驗的劉氏為顧問,則反映了委員會誠然有心於解決深井教育問題。
圖四:《華僑日報》1955年9月7日剪報(案:標題有手民之誤,「視模」應為「規模」。紅框為本室所加。)
圖五:《華僑日報》1961年1月13日剪報(紅框為本室所加。)
丙、題字釋義
深井公立學校牌坊上有對聯一副,其辭曰(標點為本室所加):
深深造士菁莪秀,
井井培材棫樸芃。
圖六:深井公立學校牌坊對聯
對聯嵌有「深井」地名。其中「井井」指有條理。「造士」、「培材」則皆謂養育人才。「菁莪」及「棫樸芃」皆語本《詩經》。
《詩經.菁菁者莪》曰:「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小序曰:「菁菁莪者,樂育才也。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樂之矣。」毛傳曰:「興也。菁菁,盛貌。莪,蘿苛也。中阿,阿中也。大陵曰阿。君子能長育人材,如阿之長莪菁菁然。」[10]「菁菁」,廣州話讀為[zing1][zing1],意謂茂盛的樣子。「莪」,廣州話讀為[ngo4],是一種名為「蘿苛」的植物。對聯中的「菁莪秀」不但承襲〈菁菁者莪〉之意,謂人材眾多、優秀;更反映了撰聯者冀望深井公立學校能成為長出菁莪之地,足見其樂於教育學生之意。這可謂一貫當年深井村居民推動興建新學校的心意。
《詩經.棫樸》曰:「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毛傳曰:「興也。芃芃,木盛貌。棫,白桵也。樸,抱木也。槱,積也。山木茂盛,萬民得而薪之。賢人眾多。國家得用蕃興。」[11]「棫」和「樸」皆為樹木,廣州話分別讀作[wik6]和[pok3]。「芃芃」廣州話讀為[pung4][pung4],意指樹木茂盛。〈棫樸〉以棫樸茂盛之貌為興,謂賢人之多。而聯中所謂「棫樸芃」亦沿襲此意。下聯「棫樸」一語貌似與上聯的「菁莪」語意重複,實則不然。如毛傳所指,〈棫樸〉先言棫、樸之類的樹木茂盛,萬民因而得到足夠的柴薪以應付生活所需;然後由此興起賢人眾多,國家因而得到足夠的人材來發展之意。是故深井公立學校牌坊下聯用「棫樸」一語,便是期待學生他朝可以成為社會棟樑。

編按
  1. 以上廣州話讀音以粵拼標示,採自香港中文大學人文電算中心《漢語多功能字典庫》。
  2. 「井井」、「造士」釋義均參考自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
注釋
  1. 陳穎欣編輯:《村梭深井:他們的百味時代》(香港: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2021年),頁245。下稱《村梭深井》。
  2. 傅杜小玉編輯、校對:《香港清快塘傅氏族譜》,二零一零重編本,頁240。(下稱《傅氏族譜》)《教不倦:新界傳統教育的蜕變》(下稱《教不倦》)的〈清代修建新界學舍一覽表〉一表中,記有「文通書室」,地點為「深井」。不過,此表卻把文通書室的「建成/重修的年代」記為清末,顯然與《傅氏族譜》相悖。(明基全編輯,何惠儀、游子安撰文:《教不倦:新界傳統教育的蜕變》(香港:香港區域市政局,1996年),頁87。)雖然《教不倦》概言表中的資料「除參考王齊樂、吳倫霓霞及蕭國健等學者研究成果外,主要是根據實地考察及口述歷史資料整理而成。」(《教不倦:新界傳統教育的蜕變》,頁87。)可是表中並沒有確指從哪一份文獻可以證明文通書室建於間清末。而見於《傅氏族譜》的文通書室興建緣起則是引自土地註冊處資料。相對而言,《傅氏族譜》所據的資料較《教不倦》為明確、可靠。故本文採用前者的說法。
  3. 〈深井公立學校大視模擴建〉,《華僑日報》1955年9月7日,頁10。標題有手民之誤,「視模」應為「規模」。
  4. 〈深井公立學校大視模擴建〉,《華僑日報》1955年9月7日,頁10。
  5. 「該校校址係由當局撥出,(⋯⋯)」(〈深井公立學校 新舍動工興建 預定可於今春完成〉,《華僑日報》1961年1月13日,頁5。)
  6. 「由深井村民籌建,並獲理民府協助之深井公立學校,現已動工興建,預定將可於今春落成,以收容該村子弟就讀。」(〈深井公立學校 新舍動工興建 預定可於今春完成〉,《華僑日報》1961年1月13日,頁5。)「新界深井公立學校於前年完成擴建新校舍啟用以來,校務蒸蒸日上,現已由初小改為完全小學。」(〈新界深井公立學校改選傅麗華任校監〉,《香港工商日報》1963年4月30日,頁6。)此句有手民之誤,「擴建」及「新校舍」之間欠缺句號。
  7. 「1950年在窩拿先生支持下,開始有組織地舉辦盂蘭勝會,初期位置就在啤酒廠員工宿舍外,窩拿先生不但出錢資助,還提供電力供盂蘭勝會期間使用。」又,「1981年,獲荃灣理民府撥地建廟,在窩拿先生及眾深井街坊支持下,集資重建天地父母廟(⋯⋯)窩拿先生鼎力支持這次廟宇重修,更私人贊助一萬元,(⋯⋯)」。(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撰:〈窩拿與深井——村民回憶中的生力啤廠長(溫詩)〉,網址:http://cache.org.hk/blog/waller_and_sham_tseng/,瀏覽日期:2021年2月17日。)
  8.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窩拿與深井——村民回憶中的生力啤廠長(溫詩)〉。《村梭深井》一書有更多窩拿事蹟,值得參閱。
  9. Tere Wong撰:〈跑遊元朗(64)——尼克遜圖書館顧問劉雪松〉,http://blog.terewong.com/archives/18257,瀏覽日期:2021年1月13日。此文對劉雪松的生平有翔實考證。
  10.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釋,朱傑人、李慧玲整理:《毛詩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頁893。
  11. 《毛詩注疏》,頁1433。
參考資料
一.
書刊(姓名筆劃序)
  1.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2. 明基全編輯,何惠儀、游子安撰文:《教不倦:新界傳統教育的蜕變》,香港:香港區域市政局,1996年。
  3. 陳穎欣編輯:《村梭深井:他們的百味時代》,香港: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2021年。
  4. 傅杜小玉編輯、校對:《香港清快塘傅氏族譜》,二零一零重編本。
二. 報紙(出版年份前後序)
  1. 〈深井公立學校大視模擴建〉,《華僑日報》1955年9月7日,頁10。
  2. 〈深井公立學校 新舍動工興建 預定可於今春完成〉,《華僑日報》1961年1月13日,頁5。
  3. 〈新界深井公立學校改選傅麗華任校監〉,《香港工商日報》1963年4月30日,頁6。
三. 網絡文章(刊登日期序)
  1.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撰:〈窩拿與深井——村民回憶中的生力啤廠長(溫詩)〉,2014年3月29日刊登,網址,http://cache.org.hk/blog/waller_and_sham_tseng/,瀏覽日期:2021年1月23日。
  2. Tere Wong撰:〈跑遊元朗(64)——尼克遜圖書館顧問劉雪松〉,2017年2月19日刊登,網址:http://blog.terewong.com/archives/18257,瀏覽日期:2021年1月23日。
四. 網絡文章
  1. 香港中文大學人文電算中心《漢語多功能字典庫》網站:https://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

後記
依我暫時所見,不論是書籍、報章,還是網絡文章,關於深井公立學校的記載並不多見。至於廖清,更是毫無頭緒。我們如要更加暸解他們,也許要翻查當年的政府檔案。又或者趁現在「去古未遠」,探訪當年的學生以作口述歷史記錄。
寫定於二零二一年四月九日馬料水
avatar-img
9會員
17內容數
記錄完整看過的書籍、文章,以及閱讀過後的感發。文章不求深刻精練的看法,只求看法消失之前盡快寫下,作為日後的思想發展的里程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錦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明柔佑、謝雋曄、陳天浩編著:《香江舊聞:十九世紀香港人的生活點滴》,香港:中華書局(香港),2014年。
郭必之著:《語言接觸視角下的南寧粵語語法》,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
Robbeets, Martine, and Hubert Cuyckens. "Towards a typology of shared grammaticalization." Shared grammaticalization: With special focus on the Transe
原來這本書也是新經典文化的文學森林系列。之前不少看過的書,事後也發現也是這個系列的,如馬家輝《龍頭鳳尾》、張北海《俠隱》、葛亮《問米》、張大春《城邦暴力團(二十週年版)》。可能是自己的喜好與這系列剛好相應。
語言接觸並非混亂、不可分析的。陳氏此書便精細地分析了語言接觸的過程。
荃灣賽馬會德華公園坐落於荃灣鬧市之中,由荃灣街市街、德海路、德華路、仁濟醫院所包圍。公園有數個入口,其中面向德華街的入口竪立牌樓一座。牌樓前後橫披皆書有「賽馬會德華公園」。於荃灣街市街近德海街的入口,其門上亦有題額「賽馬會德華公園」。園中合計共有對八副對聯如下:
明柔佑、謝雋曄、陳天浩編著:《香江舊聞:十九世紀香港人的生活點滴》,香港:中華書局(香港),2014年。
郭必之著:《語言接觸視角下的南寧粵語語法》,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
Robbeets, Martine, and Hubert Cuyckens. "Towards a typology of shared grammaticalization." Shared grammaticalization: With special focus on the Transe
原來這本書也是新經典文化的文學森林系列。之前不少看過的書,事後也發現也是這個系列的,如馬家輝《龍頭鳳尾》、張北海《俠隱》、葛亮《問米》、張大春《城邦暴力團(二十週年版)》。可能是自己的喜好與這系列剛好相應。
語言接觸並非混亂、不可分析的。陳氏此書便精細地分析了語言接觸的過程。
荃灣賽馬會德華公園坐落於荃灣鬧市之中,由荃灣街市街、德海路、德華路、仁濟醫院所包圍。公園有數個入口,其中面向德華街的入口竪立牌樓一座。牌樓前後橫披皆書有「賽馬會德華公園」。於荃灣街市街近德海街的入口,其門上亦有題額「賽馬會德華公園」。園中合計共有對八副對聯如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江母身為裕城高中最有話語權的董事,別說老師,就連校長要不要因為失職而撤換,江母基本上能憑一己之力下決定——沒辦法,誰叫學校是她開的呢? 當年江玉窈被人劫走後,江母傷心欲絕,好不容易又懷了江玉慇,為了不重蹈江玉窈的覆轍,江母決定自己辦一所學校——從小學一路到大學全都包辦。
Thumbnail
因為附近龍潭國小飽和的娃,設定的龍字新學校。不過,不知道怎樣,看到學校門口四個字,就想到九品芝麻官..... 學校挺大有2.2公頃,而且娃口和班級數也是龍潭第一,達到一千一百娃之多,根據資料,龍潭就只有這校達到一千人。 校門呈現客家伙房的門面,以紅磚為意念,伙房屋造型的紅磚黑瓦在兩旁引導直入
Thumbnail
其實是想去看看古蹟。這學校開門的兩扇門,還有進門的紅瓦建築就是認證的古蹟。 學校雖然在1899就建校,但是這古蹟的校舍要到1934年才全部竣工,算不得百年,但是正門採古典多立克柱式建築就有特色。 從康樂街走來,圍牆後就是高高的大王椰子,真得吾心,十數米後地一個大門出現:雙抱牆四柱三進門,不論
Thumbnail
辛志平校長故居。志工為訪客解說古蹟,同時將插花的手藝,應用於服務的處所。市府修剪園內叢竹,維護古蹟行動踏實。廢棄的竹枝葉,搭配空酒瓶完成的盆花,具環保觀念。深色酒瓶穩重襯托綠竹輕盈,盆花突破米黃、咖啡等和室色系,讓沉寂室內有了盎然綠意。「竹」代表高風亮節、虛懷若谷,盆花正如辛校長的穩重廉潔人格。
Thumbnail
他們推著小推車,沒走多遠,陸周樂教官就快步跟上。「我跟你們一塊到宿舍吧。我有事得回去一趟。」湯將臣是沒有差,反正他也是邊走邊跟唐々小湯介紹思本高中,只不過他是新舊對照,這棟大樓是新蓋的,這是舊的他唸書時候就有的。陸教官有時也會幫忙補充一下。學生宿舍在過了幾棟教室大樓後,穿過操場就到了。小湯注意到了他
Thumbnail
​根據教育部一份資料指出:至一百一十二 學年度,全國計有四百所國小具有百年老校校史,占全部校數之百分之十五。其中建校時間以在西元一八九八年時期一共有五十六所。這篇介紹新北市汐止區汐止國小就是一個例子。 水返腳公學校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汐止區和平路100巷 ​電話: 02  264
Thumbnail
西湖國小位於環山路,鄰西湖國中一個巷道,校地2公頃,但目前學生只有5百位,每生用地相當寬廣。 校門短牆雙矮柱配警衛室二進門,入門後就是教學大樓,再後邊則是操場,校舍左側也有教室和活動中心,並設有泳池。 學校後邊是內湖路285巷,這巷子從南側內湖路口開始左側分別是捷運大樓、西湖國小、西湖國中,接北
Thumbnail
在濂洞國小散策時,學校圍牆邊一座古老的洗手臺,古樸水泥透出內裡的紅磚,他和其他的遊客一樣,路過、走過、就放過,直接到邊邊欣賞水湳洞的C字海灣,但是對我來說,那就是直接提取國小的洗手臺的印記,讓我相當興奮。 學校在洗手臺上方面貼了一張說明,文字描述那是「長仁分班洗手臺」,底下有非常小的文字寫著「長仁
Thumbnail
學校源於大陸時期的空軍子弟學校,徹台後移地花蓮,1966年軍方始移交給花蓮縣府,開始招收一般民眾子弟並命名為鑄強。 校名是紀念1947年大陳保衛戰中犧牲,當年才27歲的空軍上尉飛官的溫鑄強烈士,校內有烈士的半身銅像和生平略記,供後輩憑弔這保家衛國的壯舉。 .. 我一直在追尋國內的十餘所紀念空軍
Thumbnail
寫到199校,就找一所和199有關的學校紀實一下。 .. 成立於上世紀末的健康小,校地面積1.15公頃,目前一千娃有36班,在松山區不算頂大,學校卻是台北市首座校園無圍牆設計校區。 其實周圍走繞一圈,這號稱也真的挺走巧門,以三民路、延壽街和另兩邊巷子所形成的街廓整個都給學校建築蓋好蓋滿,建築的
江母身為裕城高中最有話語權的董事,別說老師,就連校長要不要因為失職而撤換,江母基本上能憑一己之力下決定——沒辦法,誰叫學校是她開的呢? 當年江玉窈被人劫走後,江母傷心欲絕,好不容易又懷了江玉慇,為了不重蹈江玉窈的覆轍,江母決定自己辦一所學校——從小學一路到大學全都包辦。
Thumbnail
因為附近龍潭國小飽和的娃,設定的龍字新學校。不過,不知道怎樣,看到學校門口四個字,就想到九品芝麻官..... 學校挺大有2.2公頃,而且娃口和班級數也是龍潭第一,達到一千一百娃之多,根據資料,龍潭就只有這校達到一千人。 校門呈現客家伙房的門面,以紅磚為意念,伙房屋造型的紅磚黑瓦在兩旁引導直入
Thumbnail
其實是想去看看古蹟。這學校開門的兩扇門,還有進門的紅瓦建築就是認證的古蹟。 學校雖然在1899就建校,但是這古蹟的校舍要到1934年才全部竣工,算不得百年,但是正門採古典多立克柱式建築就有特色。 從康樂街走來,圍牆後就是高高的大王椰子,真得吾心,十數米後地一個大門出現:雙抱牆四柱三進門,不論
Thumbnail
辛志平校長故居。志工為訪客解說古蹟,同時將插花的手藝,應用於服務的處所。市府修剪園內叢竹,維護古蹟行動踏實。廢棄的竹枝葉,搭配空酒瓶完成的盆花,具環保觀念。深色酒瓶穩重襯托綠竹輕盈,盆花突破米黃、咖啡等和室色系,讓沉寂室內有了盎然綠意。「竹」代表高風亮節、虛懷若谷,盆花正如辛校長的穩重廉潔人格。
Thumbnail
他們推著小推車,沒走多遠,陸周樂教官就快步跟上。「我跟你們一塊到宿舍吧。我有事得回去一趟。」湯將臣是沒有差,反正他也是邊走邊跟唐々小湯介紹思本高中,只不過他是新舊對照,這棟大樓是新蓋的,這是舊的他唸書時候就有的。陸教官有時也會幫忙補充一下。學生宿舍在過了幾棟教室大樓後,穿過操場就到了。小湯注意到了他
Thumbnail
​根據教育部一份資料指出:至一百一十二 學年度,全國計有四百所國小具有百年老校校史,占全部校數之百分之十五。其中建校時間以在西元一八九八年時期一共有五十六所。這篇介紹新北市汐止區汐止國小就是一個例子。 水返腳公學校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汐止區和平路100巷 ​電話: 02  264
Thumbnail
西湖國小位於環山路,鄰西湖國中一個巷道,校地2公頃,但目前學生只有5百位,每生用地相當寬廣。 校門短牆雙矮柱配警衛室二進門,入門後就是教學大樓,再後邊則是操場,校舍左側也有教室和活動中心,並設有泳池。 學校後邊是內湖路285巷,這巷子從南側內湖路口開始左側分別是捷運大樓、西湖國小、西湖國中,接北
Thumbnail
在濂洞國小散策時,學校圍牆邊一座古老的洗手臺,古樸水泥透出內裡的紅磚,他和其他的遊客一樣,路過、走過、就放過,直接到邊邊欣賞水湳洞的C字海灣,但是對我來說,那就是直接提取國小的洗手臺的印記,讓我相當興奮。 學校在洗手臺上方面貼了一張說明,文字描述那是「長仁分班洗手臺」,底下有非常小的文字寫著「長仁
Thumbnail
學校源於大陸時期的空軍子弟學校,徹台後移地花蓮,1966年軍方始移交給花蓮縣府,開始招收一般民眾子弟並命名為鑄強。 校名是紀念1947年大陳保衛戰中犧牲,當年才27歲的空軍上尉飛官的溫鑄強烈士,校內有烈士的半身銅像和生平略記,供後輩憑弔這保家衛國的壯舉。 .. 我一直在追尋國內的十餘所紀念空軍
Thumbnail
寫到199校,就找一所和199有關的學校紀實一下。 .. 成立於上世紀末的健康小,校地面積1.15公頃,目前一千娃有36班,在松山區不算頂大,學校卻是台北市首座校園無圍牆設計校區。 其實周圍走繞一圈,這號稱也真的挺走巧門,以三民路、延壽街和另兩邊巷子所形成的街廓整個都給學校建築蓋好蓋滿,建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