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南丁格爾都曾修正的錯誤|簡報中的平面設計陷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除了作為現代護理的先驅,南丁格爾創作的玫瑰圖也是數據可視化的一大突破。然而在代代相傳的完成品背後,玫瑰圖的創作過程中,她也曾犯上你和我也經常會犯的設計錯誤。她錯過了甚麼?如何作出修正?疫情下佔據新聞版面的資訊圖,以至上班族為公司預備的部門簡報,又有些甚麼類似的問題要注意呢?


南丁格爾的玫瑰圖是version 2?

小時候在校所學,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就是白衣天使的代表,提著燈在夜裡為傷兵治療打氣。長大了慢慢學習數據表達,方才發現她在提倡改善衛生,以提高克里米亞戰爭中傷兵的存活率的時候,創作了後世稱頌的玫瑰圖。在與友人的書信中,她更流露出在為自己的信念與當權者周旋的時候,自己對資訊圖的熱情:
Whenever I am infuriated, I revenge myself with a new diagram.
以下就是後世很多數據書籍和展覽也有包括的南丁格爾玫瑰圖:
它以圖像化顯示了在衛生委員會到達醫院的前後(右為到達前,左為到達後,月份為順時針走向),傷兵死亡率尤其是死於併發症呈現的顯著下降,以此證明衛生對於英軍傷員存活的重要性。
每天每夜都困在自己辦公室的上班族,對於檔案命名例如version1, v1, v1.1, version_final, version_final_final,當然不會感到陌生,文件總會在各人的inbox之間來來往往。那麼,著名的玫瑰圖有v1嘛?
南丁格爾稱其為the bat's wing的雷達圖,就是玫瑰圖的前身:
作為version 1,當然沒有像玫瑰圖那樣舉世聞名。雷達圖要表達的是同一項數據,十二個軸線代表了一年中的十二個月,在雷達圖上的文字指出是以相關月份的面積來表達死亡率。然而南丁格爾發現了,自己所作的雷達圖,各軸線的長度其實是已經代表了當月死亡率,故此面積變相是跨大了啊!
面積與長度的比例是平方比,我們可以看看下圖,當數字增長成兩倍、三倍和四倍的時候,錯誤和正確使用面積的比較,誤差可是會愈走愈遠:
面積要正確表示,那麼數字增長到四倍的時候,面積亦應該增長到四倍(下半圖),而非上半圖的十六倍。
南丁格爾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就在雷達圖附上了說明文字;不久就以更新了的玫瑰圖新設計來取替了它。玫瑰圖使用了面積去表達出死亡率,修正了雷達圖帶來印象的誇張。

既然是著名設計,那我把所有簡報都轉成面積圖可以嗎?

面積圖,正方形也好,圓形也好,適合於表達數據的分野、分佈或趨勢。 要是你想談幾個數據點之間的確切關係,人的視覺是很難直覺地判斷兩個形狀之間的差異有多大。
就拿上圖做一個例子。橙色線是一倍(5)的基線形狀,再放到其他形狀上作提示。除了四倍的分野很明顯以外,要是遮蔽了左面的解說,只比較形狀與橙色線,你們可以一眼看穿是代表了數據增長了兩倍和三倍嗎?更何況,實際情況中數據點之間往往都不是整數的比例。
長條圖和折線圖用多了,有一些網站和書藉都提倡,使用形狀來表達數字,「今晚來點不一樣的」,然而這樣做很容易墜進了設計的陷阱。當採用非幾何形狀,例如人形、國家地圖等,要是從寬度或高度作分割,步驟上是很容易,但實際面積分割,因為不規則的形狀,自然數字上會是錯誤的。要是堅持數字上絕對正確,從面積著手分割,不單費工,部分觀眾也可能仍然以寬度、高度去理解你的形狀:
好像怎麼做也好像會引來部分觀眾的誤解,那如何是好?可以選擇少採用這種方法,或是更細分地使用,例如要表達七成人口,可以用十個人形,再把其中七個著色;或是用上五個人形,再把三個半著色,不過記著是左右分割,人形才在視覺和面積上都是剛剛好一半。

面積圖的普遍(錯誤)例子:泡泡圖

在疫情和社交媒體兩大趨勢下,資訊圖的使用得以變得普及。面積圖,尤其是泡泡圖也大量地被使用。看到這裡你當然會明白,最普遍的錯誤觀念就是把泡泡的半徑,成比例地增長,而令面積成平方的比例錯誤增加。
那麼退後一步說,為什麼要用泡泡圖?
長條圖,折線圖,scatter plot等,都能顯示兩個數據之間的關係;泡泡圖帶來了面積(當比例沒有被搞錯的時候),成為了第三種數據。舉例說,社區之間的疫情分佈,上下左右兩軸可以在地圖上代表社區或街區的位置,泡泡的面積就代表了確診者的數目。
泡泡圖可以再加上第四層資訊嗎?有三種可能性:
  • 以顏色的深淺去表達一個數列,愈深色代表一種意思。不過有些觀眾對顏色不大敏感,或是簡報的載具,例如舊式投映機,未必能清楚顯示出各個顏色深淺的分野,這種方法要小心使用;
  • 以兩種顏色去表達兩種數據,例如紅色是女性受訪者,男性則是藍色等;
  • 以顏色去表達數據上的分野,例如一種顏色代表一個國家,我們在很多全球疫情比較的資訊圖也有看過。
除了多層數據表達以外,面積圖或泡泡圖等有沒有其他的好處?就是利用次方的面積比。遇上距離很大的數據點,例如平均數據約在單位數的水平,只有一個數據是差異成幾十倍,使用長條圖,那怕是把投影片的寬度都用盡,也未必能美觀地呈現數據。有些人會把長條斬開,加上閃電圖案去指出數據的斷續,但這樣做會令數據變得不符比例。
利用次方的面積比,幾十倍的差距也可以壓縮得可以在投影片展示出來,反過來用平方根來幫助自己:
泡泡圖還有沒有第五層數據?2017年去世的著名國際健康專家Hans Rosling,在2007年TED talk的簡報,加入了再多一層的數據 - 時間,配合動畫,至今仍為一時的經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人人也說要大圖大字,簡報是否只有一個模式? 在企業框架內、上司要求下如何發揮設計創意? 我不想聽「你要這樣做」,我要知「為什麼」! 遙距簡報的世代,設計上又有什麼雷區要避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既然有影評、樂評、書評,這幾天瘋搶眼球的小米發佈會,我們來看一看在簡報設計中,平凡上班族的角度,有甚麼the good, the bad, the ugly吧。
商務簡報中,經常需要運用時間軸,來代表公司部門的發展史,產品的開發的更生歷程,有些人喜歡借來作簡報的目錄頁。畫幾個圖,或是套個模板,看似輕易的事,但要有新意,又要不誇張,又要看得舒服,書本又不會教,上班族又是時候一起耍一點小心機了。
把投影片都設定成了16:9的比例了,把文字圖像的距離都拉闊了,大概就好看又完成了吧。甚麼?!還有東西要注意嗎?上班族為什麼要互相傷害⋯⋯ 經過前文的介紹,選好了簡報投影片的比例,如果是市場上大熱的16:9甚至是更寬的21:9,有些人會覺得,為的是「空間感」、「電影感」、「酷炫」,然後放一個滿屏的圖像
上文論述了「對齊」對於簡報設計的好處,那麼除了你知我知的工具列功能,例如align、distribute以外,上班族們一起來看一下還有什麼快速有效的小撇步吧!
反正只是用一次,為什麼要花時間對齊?」預備簡報中常出現的反問句。 投影片上的原素,文字、形狀、圖像,在平面上的相對位置,有人會很著緊,也有人覺得順眼就好,當然亦自然會有人覺得差不多就可以。 這裡不會說一些苦口婆心的說話,指簡單的東西最容易看出有沒有盡力,主管看在眼內之類⋯⋯云云;沒有人喜歡被框在別人
承按上週,在疫情下遙距簡報成為了新常態,作為普通上班族有甚麼新技巧需要適應呢? The Closer NOT the Better 攝影界有一個著名的提醒,說是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走得不夠近。 除非特地去購入設備,否則我們在家上班,發佈或是參與簡報,都是在使用自己或公司的筆記型電腦
既然有影評、樂評、書評,這幾天瘋搶眼球的小米發佈會,我們來看一看在簡報設計中,平凡上班族的角度,有甚麼the good, the bad, the ugly吧。
商務簡報中,經常需要運用時間軸,來代表公司部門的發展史,產品的開發的更生歷程,有些人喜歡借來作簡報的目錄頁。畫幾個圖,或是套個模板,看似輕易的事,但要有新意,又要不誇張,又要看得舒服,書本又不會教,上班族又是時候一起耍一點小心機了。
把投影片都設定成了16:9的比例了,把文字圖像的距離都拉闊了,大概就好看又完成了吧。甚麼?!還有東西要注意嗎?上班族為什麼要互相傷害⋯⋯ 經過前文的介紹,選好了簡報投影片的比例,如果是市場上大熱的16:9甚至是更寬的21:9,有些人會覺得,為的是「空間感」、「電影感」、「酷炫」,然後放一個滿屏的圖像
上文論述了「對齊」對於簡報設計的好處,那麼除了你知我知的工具列功能,例如align、distribute以外,上班族們一起來看一下還有什麼快速有效的小撇步吧!
反正只是用一次,為什麼要花時間對齊?」預備簡報中常出現的反問句。 投影片上的原素,文字、形狀、圖像,在平面上的相對位置,有人會很著緊,也有人覺得順眼就好,當然亦自然會有人覺得差不多就可以。 這裡不會說一些苦口婆心的說話,指簡單的東西最容易看出有沒有盡力,主管看在眼內之類⋯⋯云云;沒有人喜歡被框在別人
承按上週,在疫情下遙距簡報成為了新常態,作為普通上班族有甚麼新技巧需要適應呢? The Closer NOT the Better 攝影界有一個著名的提醒,說是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走得不夠近。 除非特地去購入設備,否則我們在家上班,發佈或是參與簡報,都是在使用自己或公司的筆記型電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李天明深知醫療領域中的普通病床看護問題,是一個龐大且複雜的挑戰。這不僅涉及到病床數量的龐大,更關乎到長期護理的需求與人力資源的短缺。他開始思考如何在這個領域中創新,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 1. 引入智能化看護系統 李天明首先想到的是引入智能化看護系統。這包括: 智能床位管理:開發
Thumbnail
又香又美的玫瑰花人人愛,但是玫瑰的多刺,卻也教人不敢領教。 雖然已經有無刺的玫瑰品系,但是只有一個品系哪裡夠呢?最好所有的玫瑰都無刺! 最近科學家靠著研究茄子,發現了玫瑰為何多刺的原因,希望未來所有的玫瑰都無刺!
Thumbnail
在22世紀的某個夜晚,女醫博凱瑟琳在一次意外中,重生為帕洛克帝國的公主娜蒂絲。娜蒂絲將如何面對命運的捉弄與險惡的世界,揭開家族陰謀?這是一個關於成長、復仇與愛的故事。
Thumbnail
大家可能有過這樣的困擾:為甚麼我畫的東西,兩個局部之間像是各自獨立的個體,不是一個整體的違和感呢?上完課後,霉女才知曉這類的問題,原因在於作畫者...
Thumbnail
又是花草管理學。繼上次修剪之後,我每天都要剪掉一些,因為每天都能發現瀕臨死亡的花朵。修到如今,那二盆幾乎快被我剪光了。
Thumbnail
特殊圖表教學目錄傳送門 : EXCEL特殊圖表大合輯 | 持續更新中 網友提問了一個問題,畫了一張群組直條圖,然後發現群組直條圖上的資料,會被直條圖或是另一個資料標籤互相影響,導致閱讀起來不怎麼輕鬆。 圖表稍微改造一下就能讓所有數據完美呈現,提供了兩種改造圖表。 <第一種:蝴蝶圖
Thumbnail
我忘了這位病人後來是否有來做後續的治療,我猜應該是沒有,因為我沒印象。但我那時都已經幫他精心劃好治療計畫的圖(方便他理解龐大的工程,對,這就像預售屋之類的藍圖)。 就不浪費了,剛拿來紙上談兵,模擬計畫,what if一下。
Thumbnail
這次要介紹的圖表叫做蝴蝶圖,主要用來比較兩種數據之間的差異,並且以左右兩邊的方式來呈現比較結果。 那為什麼稱之為蝴蝶圖呢?阿就真的長的很像蝴蝶阿😆,兩邊的數列就很像蝴蝶的翅膀一樣。 這次用的範例是要比較兩個年度的數據關係,想要看出2022年與2023年各項目的變化。 一般的橫
Thumbnail
世界知名畫作《蒙娜麗莎》,有人說是達文西自畫像,有人說背後有達文西暗藏的密碼,更有人說這幅畫的女主角會盯著你看!本文介紹其來歷、背後故事,以及她憑什麼成為世界名畫?!
Thumbnail
李天明深知醫療領域中的普通病床看護問題,是一個龐大且複雜的挑戰。這不僅涉及到病床數量的龐大,更關乎到長期護理的需求與人力資源的短缺。他開始思考如何在這個領域中創新,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 1. 引入智能化看護系統 李天明首先想到的是引入智能化看護系統。這包括: 智能床位管理:開發
Thumbnail
又香又美的玫瑰花人人愛,但是玫瑰的多刺,卻也教人不敢領教。 雖然已經有無刺的玫瑰品系,但是只有一個品系哪裡夠呢?最好所有的玫瑰都無刺! 最近科學家靠著研究茄子,發現了玫瑰為何多刺的原因,希望未來所有的玫瑰都無刺!
Thumbnail
在22世紀的某個夜晚,女醫博凱瑟琳在一次意外中,重生為帕洛克帝國的公主娜蒂絲。娜蒂絲將如何面對命運的捉弄與險惡的世界,揭開家族陰謀?這是一個關於成長、復仇與愛的故事。
Thumbnail
大家可能有過這樣的困擾:為甚麼我畫的東西,兩個局部之間像是各自獨立的個體,不是一個整體的違和感呢?上完課後,霉女才知曉這類的問題,原因在於作畫者...
Thumbnail
又是花草管理學。繼上次修剪之後,我每天都要剪掉一些,因為每天都能發現瀕臨死亡的花朵。修到如今,那二盆幾乎快被我剪光了。
Thumbnail
特殊圖表教學目錄傳送門 : EXCEL特殊圖表大合輯 | 持續更新中 網友提問了一個問題,畫了一張群組直條圖,然後發現群組直條圖上的資料,會被直條圖或是另一個資料標籤互相影響,導致閱讀起來不怎麼輕鬆。 圖表稍微改造一下就能讓所有數據完美呈現,提供了兩種改造圖表。 <第一種:蝴蝶圖
Thumbnail
我忘了這位病人後來是否有來做後續的治療,我猜應該是沒有,因為我沒印象。但我那時都已經幫他精心劃好治療計畫的圖(方便他理解龐大的工程,對,這就像預售屋之類的藍圖)。 就不浪費了,剛拿來紙上談兵,模擬計畫,what if一下。
Thumbnail
這次要介紹的圖表叫做蝴蝶圖,主要用來比較兩種數據之間的差異,並且以左右兩邊的方式來呈現比較結果。 那為什麼稱之為蝴蝶圖呢?阿就真的長的很像蝴蝶阿😆,兩邊的數列就很像蝴蝶的翅膀一樣。 這次用的範例是要比較兩個年度的數據關係,想要看出2022年與2023年各項目的變化。 一般的橫
Thumbnail
世界知名畫作《蒙娜麗莎》,有人說是達文西自畫像,有人說背後有達文西暗藏的密碼,更有人說這幅畫的女主角會盯著你看!本文介紹其來歷、背後故事,以及她憑什麼成為世界名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