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尋城記:找一座你心裡的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台北文學季一直是每個夏季與台北最浪漫的相遇。從前年的耳朵帶路,到今年的尋城記。每次去到剝皮寮歷史街區,就好像讓我這個異鄉人穿越時空,了解我所不知道的台北。

  今年因著一切巧合,恰好課程安排尚有餘裕,恰好高一任課班級只有我的導班,恰好本學期的課程與空間、自我、書寫相合(前段時間剛上完〈晚遊六橋待月記〉和〈壯遊〉和學生談了「旅行中的觀景與自覺」),恰好英文老師和數學老師願意和我調課,於是在今天我和導班展開了一場尋城之旅。

  趁著下午的自習時間,讀了孩子們寫的學習單,竟有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和感動湧出,畢竟我老是覺得我們班的特質可是傳說中的「假高一,真二類」阿XD。不只是日常風格,在國文課裡每當談論起文學也時常不對頻,較偏向感性的老師與較偏向理性的學生,在今天居然讀懂了彼此的語言,於是覺得就是此時此刻,我要為他們記錄下這趟旅程。

臺北城之於臺北人

  「城市不單是一處地點,它承載的是這塊土地上的記憶。」平日的早晨,捷運通勤的人潮如巨浪席捲捷運站,正是台北城甦醒之時。我們選擇等待,等待那巨浪平息,而後踏上尋找腳下土地記憶的旅程。「尋城記」之名確實取的十分有深度,畢竟在這片土地成長的我們,大多從來無閒暇片刻留意腳下的故事,至於那座城該長成何種模樣,也只有自己能決定。(109 吳生)

  決定要帶導班去看展前,其實滿是猶疑,一來當然是因為疫情的升溫,一來則是擔心他們覺得展覽過於無聊。畢竟對於他們一群土生土長的台北人而言,台北實在是他們「俗濫的日常」,又再加上他們一直覺得這是一趟屬於「文青」的行程,而他們自覺並不是文青。擔心他們只是因著我的要求而來,最後糊里糊塗的回家,所以我為他們預約了團體導覽,並提早場勘,自己先參觀一遍,再設計簡易學習單,讓他們在觀展的時候更有方向。

◆學習單

raw-image
raw-image

  一進到展區的時候他們都還浮躁,畢竟剛走了一段「陽光普照」的道路而來,甚至熱到量體溫時還有人高達39度!可慢慢的大部分的他們靜了下來,不知道從哪個瞬間開始,他們在展區的各個角落開始書寫學習單。天啊,他們的眼神比平常上國文課還認真。雖然不知道老師是該哭還要笑,但總是滿滿的欣慰。
  所以究竟在他們眼中台北抑或者是城市又是如何風貌?
  在他們的筆下,得以窺見16歲的少年少女對城市的眼光,也有他們獨有的視角。原來他們也能感覺自己的無暇和無所關注,可又能於今稍微感覺到自己和城市的連結。

  城市固然是人們生活的地方,但它不只是這樣,整個城市的風光,一些不起眼的小巷,都能讓我們心靈沉澱而遊走在城市裡,所以要享受城市的浪漫運作。
(109劉生E)
  許多人說自己有多麼了解台北市,因為從小到大沒有離開台北超過十公里;然而,當這些人(我們)踏進了剝皮寮,心中滿是感動與澎湃,腦子有許多無法言傳的感受。我壓根沒想到自己原來是井底之蛙,自以為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到頭來才發現我原來只是過客,毫不熟悉台北的風土民情。都市之於人就像海洋之於船,只是踏在或浮在表面,卻渾然不知道精華離我們有多近。(109 劉生K)
  這次的外出讓我真正了解到要認識一個城市應該不能只局限於市中心那些人多吵雜,步調快速的地方,要在能夠靜下心、步調緩慢的地方,才能感受到這個城市在繁華外表下真正的魅力。(109林生U)

文學的秘密

好險,在這趟尋城之旅。城市終於是和他們產生了交集,生發了關係。那文學呢?總是理性看待一切,每次在課堂進行情意延伸,總是很容易脫離現場、追求「實用價值」的孩子們,是否也能發現文學表面「無用」下的「大用」?能不能更接近一點無學的「真」和「美」?

先來看學習單裡的關卡題。某一題請他們從台北文學季作品中挑選自己的心之所向。可以看到學生能在文學中的共感經驗中找到共鳴,並發生同理。
(出這題原先是因為他們太少有機會能好好閱讀課堂之外的文本,不過因為時間太過匆促,有不少人應該都是隨意翻看,隨意挑選,隨意簡述。)

raw-image
raw-image

那麼觀看展覽之後,學生認為城市和書寫之間有何關聯,又認為文學是什麼呢?

城市與作品是相互共存的,因為有了這些景物,才有作品可以被創作出來,也因為有了這些作品,才為城市多添了幾分色彩。文學就是這麼回事,利用細心的觀察,寫出自己的感受,再將這份心情傳播給閱讀此作品的所有人,使他人產生共鳴,這就是文學,這就是創作。(109邱生)
對我來說,我覺得文學就好像一道光,有時能夠以文學為迷途中的自己找到方向,有時能夠藉由文學讓自己獲得許多靈感。(109陳生Z)
其實文學好像不用把它想得太難,像之前去看的電影〈男人與他的海〉,廖鴻基也沒有特別學習寫作,只是把想表達的寫出來......城市對台灣來說,大部分的人都住在城市,任何事物都與它相關,而有些要自己去尋找、探索,它提供很多東西,包括靈感。(109林生E)
我認為城市與書寫之間有很大的關聯,創作者每天看著自己居住的城市,對於這座城市的觀察、想法、想要改變什麼的那份心情,便可以用書寫傳達。我認為文學就是人們的表達工具,一個可以把平常積在心裡的話抒發出去的管道。
(109 林生P)
這次的展覽可以讓我們從文字感受平常作家都怎麼觀察、感受台北的日常,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慢下來好好欣賞臺北之美。這與楊牧在〈壯遊〉說到的觀點很類似:到一個地方不是急著去參觀旅遊勝地,而是靜下來好好感受。文學是一種連結是作者與讀者間的橋樑,我們可以透過文字來感受作家當時的感受。城市是提供我們生活機能的地方,但我們也需要適時的提供城市(__),這次的展覽也讓我們更認識城市,了解什麼是城市需要的。(109曾生)

  天啊,這還是我平常叫他們寫300-400字作文就會哀哀叫、上課講到動人處,可能就會有人靈魂抽離,再舉手說發現自己忘記蒸便當,想蒸便當的孩子們嗎?今天孩子們與文學的真正交會雖然短暫,也不知效力多久,但這當下的美好需要也值得被記住。且在其中可以發現有幾個孩子受到上禮拜我們一起去看的〈男人與他的海〉電影影響,將這兩周的學習經驗加以串聯,真是令人欣悅。雖然在文本和文字的運用和組織上還可再加強,也還是有較難獲得共鳴的孩子,不過我想遇見總比從來不見來的好吧!

最後就用兩位學生的書寫,為今天的尋城作結。

  人之於城市,猶在汪洋中四處漂流試著找到自己的位子。而文學或許能成為羅盤,引領出方向,它藉由感覺在流動的空間中,畫出了方位與方格,在未知之中牽引著迷茫者,一步一步的走過,或許是同志議題,異議之聲,又或只是在街邊的無名花草,不曾關注的事物,在文學的引導之下,成為新奇的知識,或者深沉的省思,為讀者開拓更宏觀的視野,增加人生的高度,以在混亂的現代中,不被潮流吞噬而失去自我,且在探索外部的未知的同時,正是在認識更深層的自我,直視自己的內心,誠然佇足於世界之中。(109楊生)
  斑駁紅磚牆隅藏著一點青春洋溢。人去樓空的屋子不少,有的甚至成了殘垣。幾個黃髮坐在木門前小椅上感嘆光陰,幾個垂髫踏著小小步伐,在這舊城裡尋找著快活,一切是那樣靜,那樣好。
  挪威森林敵不過現代、快速化,地下社會擋不住官司,在這臺北城裡再也找不著了。也許如同〈紗河〉所述,從前這裡是荒郊的湖,過去這裡是真愛婚紗……。我在台北住了十幾年,在記憶中的一些秘密基地永遠不會被找到了──也許它們沉到台北湖裡去了。
  我還年輕,可我已衰老。(109 羅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流蘇的修行
4會員
16內容數
若終將成夢,就放肆軟爛。 於是大肆唱最難聽的歌、躺成最扭曲的姿態、過自我的小日子。 軟爛成實。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台北是我的家。 我一直都嚮往繁忙的大都市,紐約、倫敦、巴黎、東京、首爾......我從來沒出過國,但我對如紐約般渾沌的城市總是充滿著嚮往。我在北海岸的三芝長大,那是一個靠海的寧靜小鎮,但對我來說,也許一切都太緩慢了。
Thumbnail
台北是我的家。 我一直都嚮往繁忙的大都市,紐約、倫敦、巴黎、東京、首爾......我從來沒出過國,但我對如紐約般渾沌的城市總是充滿著嚮往。我在北海岸的三芝長大,那是一個靠海的寧靜小鎮,但對我來說,也許一切都太緩慢了。
Thumbnail
國中畢業後到台北的城中讀書。我喜歡這樣說是仿佛這是一段很遠的距離,其實也只是搭車三十分鐘的車程,若睡過頭搭計程車請司機飆車也大概只要十五分鐘,松山的到城中在物理上是很短的距離,卻完全是不同的生活情景。 那樣的分別對我來說是比從外省和巴黎市的差距更大。我曾在一篇關於台北的散文中說到,在從小長大的那棟公
Thumbnail
國中畢業後到台北的城中讀書。我喜歡這樣說是仿佛這是一段很遠的距離,其實也只是搭車三十分鐘的車程,若睡過頭搭計程車請司機飆車也大概只要十五分鐘,松山的到城中在物理上是很短的距離,卻完全是不同的生活情景。 那樣的分別對我來說是比從外省和巴黎市的差距更大。我曾在一篇關於台北的散文中說到,在從小長大的那棟公
Thumbnail
大學時代的通識課「生活美學」開啟我對在地社區探索的初體驗。一把平凡的鑰匙「美學」,陪我走到現在,它注入著我的靈活。十五年前,第一次聽到樂生療養院,第一次訪問鳳梨產銷班,第一次去看大林菸樓。因緣之際,跟著老師與同學們親自去北港走訪,了解「北港的沒落歷史古蹟-復興鐵橋、戲院、水塔」。
Thumbnail
大學時代的通識課「生活美學」開啟我對在地社區探索的初體驗。一把平凡的鑰匙「美學」,陪我走到現在,它注入著我的靈活。十五年前,第一次聽到樂生療養院,第一次訪問鳳梨產銷班,第一次去看大林菸樓。因緣之際,跟著老師與同學們親自去北港走訪,了解「北港的沒落歷史古蹟-復興鐵橋、戲院、水塔」。
Thumbnail
《我台北,我街道》裡收錄了二十位作家的創作。一篇一篇的小說、散文、新詩,寫的不只是台北,不只是街道,還有一種對於過往生活的懷念。 你心目中的台北,又是什麼樣子呢?
Thumbnail
《我台北,我街道》裡收錄了二十位作家的創作。一篇一篇的小說、散文、新詩,寫的不只是台北,不只是街道,還有一種對於過往生活的懷念。 你心目中的台北,又是什麼樣子呢?
Thumbnail
從香港挪移至台北,不管是哪一處,都不是我真正的家。我大膽質疑,既然書寫主體對我而言,多半仍是陌生,作為一名讀者,我何能去認同、去想像,那是我置身過的街景,是我可以激起認同的稍縱而逝記憶?
Thumbnail
從香港挪移至台北,不管是哪一處,都不是我真正的家。我大膽質疑,既然書寫主體對我而言,多半仍是陌生,作為一名讀者,我何能去認同、去想像,那是我置身過的街景,是我可以激起認同的稍縱而逝記憶?
Thumbnail
疫情真的能激發人的潛能 小孩無限創意一一被發掘 而我也不例外,平時就喜歡東寫寫西寫寫 謝謝慶昀幫我找了個平台-方格子 可以盡情地寫下自己內心世界 原本還想參賽,詩歌作詞作曲比賽 不過好像作詞作曲都要才能參賽 只好作罷,不過樂觀的我 還是東看看西找找這個比賽網站 還有沒有適合我參賽的 點著點著,發現
Thumbnail
疫情真的能激發人的潛能 小孩無限創意一一被發掘 而我也不例外,平時就喜歡東寫寫西寫寫 謝謝慶昀幫我找了個平台-方格子 可以盡情地寫下自己內心世界 原本還想參賽,詩歌作詞作曲比賽 不過好像作詞作曲都要才能參賽 只好作罷,不過樂觀的我 還是東看看西找找這個比賽網站 還有沒有適合我參賽的 點著點著,發現
Thumbnail
這是前段時間剛上台北時所寫的文章,台北對於我來說ㄧ直有種-言難盡的感受,青春所有的掙扎都發在此。無論戀愛或讀書。 高中時身旁的同儕們都散發著要往大城裡的企圖,那時的老師們總告訴我台北有各式各樣的酷東西、資源,只要你有慾望來城裡就對了。
Thumbnail
這是前段時間剛上台北時所寫的文章,台北對於我來說ㄧ直有種-言難盡的感受,青春所有的掙扎都發在此。無論戀愛或讀書。 高中時身旁的同儕們都散發著要往大城裡的企圖,那時的老師們總告訴我台北有各式各樣的酷東西、資源,只要你有慾望來城裡就對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