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健行|德文(觀望)山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就算不會德文也可以從幼到老都爬的一座輕鬆郊山。

raw-image

步道紀錄:

●日期:2021年3月20日
●距離:5.02公里(來回)
●時間:3時11分31秒
●落差:407公尺 (838~1245)
●上坡:455公尺
●下坡:455公尺

raw-image

帶著小孩登山健行,實在很難有「早到」的時候(六七點起登?算了吧)。三月的屏東,以為海拔接近一千公尺,應該會涼爽一些。但九點半抵達時,熱度依舊。

raw-image

很有趣的傳說。但大武山跟德文山的高度差很多呀,所以德文山輸掉之後,高度看來被砍掉不少嘛(誤)。

raw-image

在近一個月後的台南有機市集上,遇見從嘉義來的友善土地咖啡小農。因為爬了這山,開始惦記著原來日治時期,台灣即有大量種植咖啡的歷史(明明之前讀過吳明益分析鍾理和的〈笠山農場〉,主角就在美濃種咖啡樹失敗,讀過就忘了@@)。在和小農聊他們家種植咖啡的歷史過程中,他提到「德文」。

就是這個德文!回家去才發現,家中櫃子就收著德文部落產出的掛耳咖啡。這下子總算把地名跟「特產」接上線。

不過,在爬的過程中,完全沒有注意到哪裡有「百年咖啡樹」。可能因為是在獵人學校的範圍裡,不在古道的路徑上。但這個「百年咖啡樹」一說,倒是引起了我的好奇。

明治維新後,日人開始大量引進西方文化,牛排、咖啡即為飲食改變的二種(是進步跟時髦的象徵呀)。先是在日本流行起來——結果竟然意外讀到日本移民至巴西的歷史。而這些移民至巴西的日本農民,大部份在聖保羅的咖啡農場工作。引介日本農民至巴西的水野龍,獲得長達三年的無償咖啡合約。也因此他在日本大力宣傳與拓展咖啡通路(《臺灣摩登咖啡屋》,119頁。)

在日治初期,殖產局引進咖啡苗,開始在全臺試種咖啡,不過後來因為銹斑病的爆發與蔓延,臺灣種植咖啡的成果一直不好。在太平洋戰爭前夕,日本積極備戰南進,為將臺灣導入工業化,必須擴大臺灣工業與貿易範圍(白話文:賺錢),咖啡事業因為有助於國際貿易收入(內地需求也瘋狂暴升),所以總督府就越來越重視其生產與消費,(《臺灣摩登咖啡屋》,236頁),也很積極獎勵臺灣島內種植咖啡。根據《臺灣摩登咖啡屋》一書,除了官方配付的咖啡苗,另有民間經營的日の出農場(1930年代),從南美和南洋進入咖啡苗,在山底門(三地門)、德文、卓阿社、抗社等原住民部落大規模裁培咖啡(238頁)。

至於臺灣最早輸入咖啡種要進行較具規模種植的,可能落在1885年,由德記洋行經理馬歇爾輸入咖啡種子,勸誘茶商茶農改種咖啡(《臺灣摩登咖啡屋》,279頁)。但後來完全不順利,因為栽培方法太過隨性,咖啡樹死掉大半(272頁)。

不過種植咖啡的農民,當時當然喝不起象徵時髦又進步的咖啡。

raw-image

可能因為是很容易親近的郊山,所以從停車場驚人的車輛就心裡暗暗嘆了一口氣。真的沒有想到那麼多人,太出乎我的意料啦。從停車場開始,是一段長長、相當無聊的產業道路。天氣又熱,幾乎沒有遮蔭,一開始士氣就好難提升。

raw-image

不過,停車場很多車,上山的路程倒是沒有碰到太多人。當走到第一個叉路時,我說明左邊是捷徑(就是陡上的意思),右邊則是碎石硬土的緩坡。大多數來德文山的人(多是一家老小),都走緩坡路徑,繞比較遠一些。

raw-image

捷徑雖然是陡上,但路徑樣貌卻是有趣上一千倍。小孩們一看到這種路徑,就頭也不回的就衝上去了⋯⋯⋯⋯徒留大人在後摸摸鼻子,心裡發抖也得硬著頭皮上了。

其實也沒有多陡啦⋯⋯但這種亂石路,上坡時登山杖毫無用處。因為九成的來爬山的人都沒有選擇捷徑,所以走起來挺人煙稀少的。也是不錯!而且捷徑裡的遮蔭效果更好。

raw-image

在接上另一條捷徑陡上之前,小孩一路在地上找殼斗科的「帽子」,結果所有人都蹲下來在地上研究它們的身體跟帽子 XD

raw-image

結果一路爬捷徑上來,一.下.子.就到了山稜線了,有種「誒我們不是才剛開始爬嗎?」就要結束的錯扼。因為走到這裡,代表三角點已經快到了⋯⋯看別人的網誌記錄,怎麼覺得好像爬得要死不活——結果實際來爬並沒有。而且,很快就爬完了,比我預計還短了兩個小時——而且還邊走邊玩邊拍照了(遠目)。

此時,也就遇上了各種人潮。下山的、大休息的、等拍照的。


raw-image

山頂塞車,因為要拍照的人潮還不少。想起前一次我們兩家去爬六義山,清幽的很,沒想到德文山人聲鼎沸⋯⋯山頂無遮蔭,換句話說視野遼闊。但今日依舊霧霾深深,所以什麼都看不到,只有毫不留情的紫外線陪著你。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雖然是一座有點吵的山,但還是找到很療癒的苔蘚們!小旅鼠們快來吃吧(繪本梗)。

這一篇拖了一個月後才寫,有一部份也是因為,只能記得又熱又很多人!還是冬天來比較好喔(沒有下次了)。是適合平常沒有在爬山的家庭來走走的一座山。也許也合適來個深度部落之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bun的沙龍
72會員
165內容數
從神學連接繪本、文學、哲學、生活
Abu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19
日期:2023-04-29 騎乘時間(包含前往MSTW 02的迷路):4時50分15秒 距離:30.81公里
Thumbnail
2023/05/19
日期:2023-04-29 騎乘時間(包含前往MSTW 02的迷路):4時50分15秒 距離:30.81公里
Thumbnail
2023/04/28
最遙遠的步道,就是沒有起身踏出去的那一步。「想」,往往沒有立即性的解答。它是一條不斷在走動/運動中的線,在走動中,無法預期將會與什麼毡團/附著,又會織造(making)什麼。而織造,永遠是終極進行式,而非終點。也因此,我將基督教裡的「上帝」,類比為「編織者」。
Thumbnail
2023/04/28
最遙遠的步道,就是沒有起身踏出去的那一步。「想」,往往沒有立即性的解答。它是一條不斷在走動/運動中的線,在走動中,無法預期將會與什麼毡團/附著,又會織造(making)什麼。而織造,永遠是終極進行式,而非終點。也因此,我將基督教裡的「上帝」,類比為「編織者」。
Thumbnail
2023/04/15
日期:2023年4月4日 路線:鹿林前山、鹿林山、玉山登山口、麟趾山 ●距離:10.50公里 ●計時:7時42分37秒 ●落差:337公尺 (海拔2524m~2861m) ●上坡:858公尺 ●下坡:854公尺
Thumbnail
2023/04/15
日期:2023年4月4日 路線:鹿林前山、鹿林山、玉山登山口、麟趾山 ●距離:10.50公里 ●計時:7時42分37秒 ●落差:337公尺 (海拔2524m~2861m) ●上坡:858公尺 ●下坡:854公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上次做完咖啡簡史的筆記,著重在世界方面。這次來記錄台灣咖啡簡史吧~ 荷治~清領時期 1624~1662期間,荷蘭人於台灣殖民,可以說在台灣最早開始喝咖啡的是荷蘭人,但當時也只限於荷蘭人自己飲用,並未在台種植或將喝咖啡的習慣帶入台灣。 1884年(清光緒10年)清朝時期,英商德記洋行從馬尼拉引進
Thumbnail
上次做完咖啡簡史的筆記,著重在世界方面。這次來記錄台灣咖啡簡史吧~ 荷治~清領時期 1624~1662期間,荷蘭人於台灣殖民,可以說在台灣最早開始喝咖啡的是荷蘭人,但當時也只限於荷蘭人自己飲用,並未在台種植或將喝咖啡的習慣帶入台灣。 1884年(清光緒10年)清朝時期,英商德記洋行從馬尼拉引進
Thumbnail
最近因為入手了一本書,是講咖啡有關的故事,還沒開始看~等之後看完了再分享給大家。這邊要先來說的是因為這本書的關係,我回想起了一段台灣歷史趣聞,應該是真實歷史吧(?)有關台灣咖啡的故事,那麼我們就來當個故事看看囉~
Thumbnail
最近因為入手了一本書,是講咖啡有關的故事,還沒開始看~等之後看完了再分享給大家。這邊要先來說的是因為這本書的關係,我回想起了一段台灣歷史趣聞,應該是真實歷史吧(?)有關台灣咖啡的故事,那麼我們就來當個故事看看囉~
Thumbnail
咖啡農介紹 種植咖啡的動機 紹明大哥過去住在社區街訪鄰居感情都很好,他曾說道「只要像是下雨過後、颱風過後路都會有點狀況,一聲號召下「開路了」大家就出發了」是個互相幫助,有福同享的好鄰社,如今因著工作、就學等等的緣故,大部分人都搬走了。 種咖啡心路歷程 種咖啡心路歷程 莊園特色
Thumbnail
咖啡農介紹 種植咖啡的動機 紹明大哥過去住在社區街訪鄰居感情都很好,他曾說道「只要像是下雨過後、颱風過後路都會有點狀況,一聲號召下「開路了」大家就出發了」是個互相幫助,有福同享的好鄰社,如今因著工作、就學等等的緣故,大部分人都搬走了。 種咖啡心路歷程 種咖啡心路歷程 莊園特色
Thumbnail
重讀《笠山農場》讓我陷入了美濃回憶的點點滴滴,好書!好書!
Thumbnail
重讀《笠山農場》讓我陷入了美濃回憶的點點滴滴,好書!好書!
Thumbnail
<訪談時間:6/17> 張大哥的個人簡介 種植咖啡的動機 種咖啡心路歷程 咖啡種植進展 莊園特色 咖啡推廣 因為前期沒有技術會照顧,產量少,庫存少,後期親戚好友小孩都搶著要,庫存依舊少,主要開放咖啡莊園供遊客參觀,也在咖啡節導覽莊園部分的重要環節,成為馬武督打響知名度主要的推手之一。
Thumbnail
<訪談時間:6/17> 張大哥的個人簡介 種植咖啡的動機 種咖啡心路歷程 咖啡種植進展 莊園特色 咖啡推廣 因為前期沒有技術會照顧,產量少,庫存少,後期親戚好友小孩都搶著要,庫存依舊少,主要開放咖啡莊園供遊客參觀,也在咖啡節導覽莊園部分的重要環節,成為馬武督打響知名度主要的推手之一。
Thumbnail
悠悠歲月,冉冉時光,這幾年台灣農林陸續著手整修重建散於各地的茶廠,隨著國民旅遊興起,紛紛轉型開放民眾參觀體驗,除了認識傳承悠久的茶葉文化、體驗品茗回甘的韻味,走在充滿生活感的歷史建築,緬懷昔日風華和過往風采,偌大的廠區空間陳列各式功成身退的製茶機具,如同戰功彪炳的榮耀,在大家眼前呈現驕傲的戰果。
Thumbnail
悠悠歲月,冉冉時光,這幾年台灣農林陸續著手整修重建散於各地的茶廠,隨著國民旅遊興起,紛紛轉型開放民眾參觀體驗,除了認識傳承悠久的茶葉文化、體驗品茗回甘的韻味,走在充滿生活感的歷史建築,緬懷昔日風華和過往風采,偌大的廠區空間陳列各式功成身退的製茶機具,如同戰功彪炳的榮耀,在大家眼前呈現驕傲的戰果。
Thumbnail
小時候家裡有的飲料, 不外乎就是白開水跟茶, 頂多夏天暑熱, 家裡自熬仙草茶, 雖然難免想喝汽水, 但大人多半不准……
Thumbnail
小時候家裡有的飲料, 不外乎就是白開水跟茶, 頂多夏天暑熱, 家裡自熬仙草茶, 雖然難免想喝汽水, 但大人多半不准……
Thumbnail
就算不會德文也可以從幼到老都爬的一座輕鬆郊山。
Thumbnail
就算不會德文也可以從幼到老都爬的一座輕鬆郊山。
Thumbnail
「區區四小時的車程,卻彷彿坐上了時光機,轉換至了另一個文明。」 從五月那場旅行歸來後開始,即便中間被雜事煩擾許多,筆者我仍銘記著這句話,這是抵達德文後最深刻的感受。與其說是來見證油芒如何改變這片土地,這趟旅程更像是放下一切包袱,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交互關係、體驗另一種生活方式的一堂課程。
Thumbnail
「區區四小時的車程,卻彷彿坐上了時光機,轉換至了另一個文明。」 從五月那場旅行歸來後開始,即便中間被雜事煩擾許多,筆者我仍銘記著這句話,這是抵達德文後最深刻的感受。與其說是來見證油芒如何改變這片土地,這趟旅程更像是放下一切包袱,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交互關係、體驗另一種生活方式的一堂課程。
Thumbnail
手拿鋤頭 一手煮咖啡 張來恩用愛和台灣咖啡搏感情   過去,一聽到台灣也有咖啡樹時,幾乎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是:「台灣也有種咖啡,真的嗎?」隨著台灣人休閒品味的提升,喝咖啡已逐漸蔚為全新風潮!不過,大部分人頭腦中所熟知的都是舶來的美式或日式咖啡。在雲林縣古坑鄉的荷苞山上,張來恩胼手胝足的默默推廣曾經盛極
Thumbnail
手拿鋤頭 一手煮咖啡 張來恩用愛和台灣咖啡搏感情   過去,一聽到台灣也有咖啡樹時,幾乎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是:「台灣也有種咖啡,真的嗎?」隨著台灣人休閒品味的提升,喝咖啡已逐漸蔚為全新風潮!不過,大部分人頭腦中所熟知的都是舶來的美式或日式咖啡。在雲林縣古坑鄉的荷苞山上,張來恩胼手胝足的默默推廣曾經盛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