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晚期電影竟然還那麼好的黑澤明

2021/04/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黑澤明這麼偉大的導演,作品的起落,也很值得探討。
在80年代,我們已經會發出「黑澤的電影,晚期可能最好!」這樣的論調。
這說的是,當《影武者》拍出來後,後來竟還有《亂》。而這些佳作,其實在往前溯,有七十年代中的《德蘇烏札拉》。而沒想到,到了更晚,竟然他還拍出了《八月狂想曲》,簡直太厲害了。你現在去觀察,後來很多拍日本家庭的佳片,像是枝裕和的《橫山家之味》等,其實這類片子的前輩作,是《八月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是黑澤明(Akira Kurosawa)於 1991 年拍攝的日本電影,改編自村田喜代子的小說《火鍋》。
而黑澤早期,從一開始的《姿三四郎》、《姿三四郎續集》、《踏虎尾的人》就已經很厲害了。那是四十年代。
到了拍《七武士》、《蜘蛛築城》的五十年代中期,幾乎是到了巔峯。
相對來看,六十年代的黑澤明,應該是最差的。台灣在六十年代,有些知識份子很推崇《紅鬍子》(1965),說是很富人道主義。我心想,那可能是黑澤明最糟的電影之一呢。
其實《用心棒》、《椿三十郎》有其講故事的特有技藝,今義大利的賽吉奧.里奧尼(Sergio Leone,1929~1989)簡直太心儀了,於是拍出了幾乎是學樣的《荒野大鏢客》三部曲與《狂沙十萬里》這樣的「義大利麵西部片」。
但《用心棒》等片,再加上甚至在西方得獎的《羅生門》,實不是黑澤明最超絕的作品。
《用心棒》台灣譯為《大鏢客》,《樁三十郎》則譯為《大劍客》。這兩片很可以學電影裡的小機關,是黑澤明拍片老到後,發展出來的一套獨門「構思拍東西的方法」。於是,遠方的賽尼奧.里奧尼如獲至寶,覺得片中充滿了他可以取來創作的無盡靈感。
但如你不是專業拍電影的「技術人」,純以觀賞片子言,《大劍客》、《大鏢客》不算我激賞的電影。
七十年代中,歷經低潮並自殺未遂的黑澤明,拍出了令人完全意想不到的烏蘇里江流域赫哲族獵人故事的《德蘇.烏札拉》,令西方觀眾又一次見識到他的厲害。也於是逐步推往他拍《影武者》與《亂》兩部大場面又充滿打鬥的動作片。所謂「逐步推往」,乃好萊塢如今已成氣候的柯波拉(拍過《教父》)與盧卡斯(拍過《星際大戰》),已能幫他糾集資金或推動發行等事。
等到再老一些,他又回返小品,拍了《夢》、《八月狂想曲》、《至聖鮮師》,皆叫人咀嚼無盡。
說了這麼多,是要說黑澤明一輩子佳作太多,卻仍能在老年依然找到他擅長的材料並將之拍得那麼恰恰美妙,這是很值得珍惜之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舒國治
舒國治
舒國治,散文家,一九五二年生於臺北,先習電影,後注心思於文學。遊記中擅寫庶民風土、讀書遊藝、吃飯睡覺、道途覽勝,有時更及電影與武俠。文體自成一格,文白相間,出版有《門外漢的京都》、《臺北小吃札記》、《水城臺北》等著作。現以專題《理想的下午2020》在方格子展開全新寫作計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