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炒青菜的用蒜時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最常在鼎泰豐點他的炒青菜。其中我最愛的,是炒 A 菜。

有一次,我約了幾個朋友同桌,點到「炒 A 菜」時,我特別交代「不要放大蒜,麻煩你。謝謝!」朋友聽到了,問我:「你不吃大蒜哦?」我答:「我吃。但在青菜裏,我是有限度的吃。」接著我又說:「這裏的 A 菜,選得最嫩;鼎泰豐雖是賣小籠包的國寶級名店,但它的青菜精挑細摘,尤其是 A 菜,外頭館子裏的 A 菜沒這種水平。

然而,它炒時會擱蒜茸,這和我吃青菜的習慣不同。如果他是拍蒜,蒜肉沒有一粒一粒的滿佈菜葉上,那這種蒜味,我吃。而他切細成蒜茸,我每嚼咬菜葉時,原只希望純粹是咬碾葉子,不怎麼樂意還咬到蒜的丁丁顆顆,所以囑他別放蒜算了。」

「當然,我也或許可以麻煩他『改成拍蒜』,但那我這客人就太麻煩了。正因為鼎泰豐服務極細心體貼,我才敢請他『別放蒜』。」

這位朋友聽我這麼說,有一點訝異。她說:「我以為炒青菜放蒜,是天經地義的呢!」我說:「的確如今坊間的燒菜習尚,有這麼一點傾向。這也是中菜接近『敗壞』的某種徵兆。並且,也不是從今天才開始,搞不好從明代就開始(像蘇州),也搞不好從宋代就開始(像河南),也搞不好從清末就開始(像揚州)⋯⋯」關於這點我下次慢慢道來。今天只說用蒜。

我於是和同桌的幾位朋友聊起蒜來。

我說,以我家為例,小時候我媽媽炒青菜,似乎只有炒空心菜會拍兩、三顆蒜進去炒,其他青菜,不怎麼見她擱蒜。

當然,她是寧波家庭主婦,先天上不大比湖南、江西、貴州的主婦用的蒜料那麼常。但她也不是自詡烹飪大師,也不知道世上有米其林那套燒菜燒得可讓人躊躇滿志,只是自然而然燒得一手好菜的尋常真正過日子、真正在廚房的一位媽媽。

所以,她不每種青菜皆用蒜,不是她的「想成為美食家」的挑剔美學。是她的對菜之自然味覺。

raw-image

也於是,我家的青江菜從不見蒜,小白菜也不見蒜。菠菜嘛,我不敢確定;但多半是無蒜的。莧菜,也不確定;看來也未必有蒜。

但奇怪,空心菜我媽常做,必然拍蒜。這是我最印象清晰的。

廣東人有「南乳通菜」,七八十年代以降我們朋友中多去了香港後,常在臺灣的廣東館子點空心菜,愛點這道菜。這是當年的潮流,但九十年代末、兩千年後,臺灣人又回復吃空心菜是吃它的本味,不興加豆腐乳了。

有時在外間吃飯,點小白菜,它上來時,是加了薑絲的。其實也偶爾不錯。但自己在家中炒,未必會想「去寒」這一念頭,而把薑切絲加進。

這就像,在家炒絲瓜,不怎麼考慮做成「干貝絲瓜」。至於做「蛤蜊絲瓜」,那是原要攝取蛤蜊這樣食材。

苦瓜,倘在店裏,常被供應「苦瓜鹹蛋」。若想吃「清炒苦瓜」,還不容易呢!另就是,苦瓜清炒,的確像是不易「完備」;所以家裏和店裏製苦瓜,若不燒成「紅燒」,就會加豆豉、蒜頭爆炒,總之,對它下手下得濃重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舒國治的沙龍
1.8K會員
114內容數
你理想的下午,是什麼樣子?在《理想的下午2020》專題中,舒國治將引領讀者一起從美食、遊記、生活所感,踏往理想午後的真諦。在理想的下午,好好珍惜那突然浮出的美妙空檔,抬頭看一眼夕陽的光暈,啜一口台北人理應擁有的白葡萄酒,嚼幾片彈牙香滑的鵝肉,在咖啡館翻一下日本人精心編出的不懂日文之人也能讀的雜誌⋯⋯
舒國治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8/18
早有一種說法:「若一個人健康,他的味覺必然很強旺,且他的胃口必然很好。所謂味覺強旺,是對食物很高的興趣,又對各類吃食皆喜歡。這是很教人羨慕的秉賦,亦往往是健康的指標。
Thumbnail
2021/08/18
早有一種說法:「若一個人健康,他的味覺必然很強旺,且他的胃口必然很好。所謂味覺強旺,是對食物很高的興趣,又對各類吃食皆喜歡。這是很教人羨慕的秉賦,亦往往是健康的指標。
Thumbnail
2021/07/24
人一想到蔥㸆鯽魚,就想到了它的黑黑的顏色,想到了它的醬油調味,甚至一些糖與醋的優美調味。 這幾道小菜常在江浙館的冷菜櫥子裏壓根就並排放著。 它們的味道確實是很好;但如果我們不想吃那麼多的醬油式之調味,怎麼辦呢?這就必須開始創新! 也就是,你要想,如果我要吃麩,但不用醬油、糖來燒,能有辦法嗎?
Thumbnail
2021/07/24
人一想到蔥㸆鯽魚,就想到了它的黑黑的顏色,想到了它的醬油調味,甚至一些糖與醋的優美調味。 這幾道小菜常在江浙館的冷菜櫥子裏壓根就並排放著。 它們的味道確實是很好;但如果我們不想吃那麼多的醬油式之調味,怎麼辦呢?這就必須開始創新! 也就是,你要想,如果我要吃麩,但不用醬油、糖來燒,能有辦法嗎?
Thumbnail
2021/07/17
豬肉要製成紅燒蹄膀或揚州獅子頭,當然精緻,當然美味;雞要製成道口燒雞或宮保雞丁,當然香膩酣暢;但什麼味也不調,只從滾水裏撈起,斬上幾刀,這麼白白的來吃,其實,何嘗不味美? 
Thumbnail
2021/07/17
豬肉要製成紅燒蹄膀或揚州獅子頭,當然精緻,當然美味;雞要製成道口燒雞或宮保雞丁,當然香膩酣暢;但什麼味也不調,只從滾水裏撈起,斬上幾刀,這麼白白的來吃,其實,何嘗不味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燙青菜是最簡單的料理,只要是會煮水、煮火鍋、煮泡麵的人,都一定會這道料理。所有的青菜都能燙,在小吃店我較常見到的燙青菜大多是A菜、媚仔菜、地瓜葉、青江菜,我個人是最喜歡青江菜,也許是它的莖較粗,燙完後菜不會變得軟爛,吃起來還有嚼勁。 燙青菜要在水滾之後再放入鍋煮,莖粗的要燙久一點,像茼蒿這種青菜不要
Thumbnail
燙青菜是最簡單的料理,只要是會煮水、煮火鍋、煮泡麵的人,都一定會這道料理。所有的青菜都能燙,在小吃店我較常見到的燙青菜大多是A菜、媚仔菜、地瓜葉、青江菜,我個人是最喜歡青江菜,也許是它的莖較粗,燙完後菜不會變得軟爛,吃起來還有嚼勁。 燙青菜要在水滾之後再放入鍋煮,莖粗的要燙久一點,像茼蒿這種青菜不要
Thumbnail
等我開始自己下廚後,我才在我的煮食裡去變動食材調味、作法,找到自己可以且喜歡的方式,才發現:「媽啊!妳幹嘛那樣煮,這樣煮很好吃啊!」但你真心問我「怎麼煮」是好吃的?我會說:「食物它們本身都是好吃的。」越是當季的口感越好!「味道」可能是大多數人自以為「我不喜歡」的原因,但很多時候可以試著去找到「口感」
Thumbnail
等我開始自己下廚後,我才在我的煮食裡去變動食材調味、作法,找到自己可以且喜歡的方式,才發現:「媽啊!妳幹嘛那樣煮,這樣煮很好吃啊!」但你真心問我「怎麼煮」是好吃的?我會說:「食物它們本身都是好吃的。」越是當季的口感越好!「味道」可能是大多數人自以為「我不喜歡」的原因,但很多時候可以試著去找到「口感」
Thumbnail
我很喜歡吃小菜 即便已經三菜一湯或四菜一湯 我還是常常會再加一道小菜 吃麵、吃炒飯、吃餅配湯、吃水餃… 都少不得要端上小菜兩三碟 若是純吃清粥,小菜更是滿滿一桌,非要豐盛不可 親友來家裡聚餐 不論燒烤或菜餚,小菜必然先上桌 邊吃邊聊,開心不已 飯後,再上幾碟小菜,喝酒的、喝汽水的 仍能繼續暢談、繼
Thumbnail
我很喜歡吃小菜 即便已經三菜一湯或四菜一湯 我還是常常會再加一道小菜 吃麵、吃炒飯、吃餅配湯、吃水餃… 都少不得要端上小菜兩三碟 若是純吃清粥,小菜更是滿滿一桌,非要豐盛不可 親友來家裡聚餐 不論燒烤或菜餚,小菜必然先上桌 邊吃邊聊,開心不已 飯後,再上幾碟小菜,喝酒的、喝汽水的 仍能繼續暢談、繼
Thumbnail
傍晚五點,清粥小菜館開張,客人魚貫入內,各色菜餚整齊地排列在中間的大橢圓桌檯上。來到主菜區,清蒸魚、滷肉以及麻辣鴨血等一字排開,阿姨用匙子攪動著香噴噴的滷豬腳,一手拿起碟子盛入,最後淋上油亮亮的滷汁;另一區,有人指著鹹蛋、肉鬆、花生米這類小配菜,標準的清粥小菜古早味;還有一區則是炒菜、冷盤、涼拌菜
Thumbnail
傍晚五點,清粥小菜館開張,客人魚貫入內,各色菜餚整齊地排列在中間的大橢圓桌檯上。來到主菜區,清蒸魚、滷肉以及麻辣鴨血等一字排開,阿姨用匙子攪動著香噴噴的滷豬腳,一手拿起碟子盛入,最後淋上油亮亮的滷汁;另一區,有人指著鹹蛋、肉鬆、花生米這類小配菜,標準的清粥小菜古早味;還有一區則是炒菜、冷盤、涼拌菜
Thumbnail
吃東西就吃東西,為什麼還要說這麼多人生道裡呢?我實在無意咬文嚼字地去說,只是單純地想:「如果過去的方式行不通,那麼,也許換條路走走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說不定」。我對香菜心存芥蒂多年,每一次遇見它我都會故意去分析它的味道,想把它獨立排斥出來,然後繼續帶著我的成見拍拍胸脯地說:「沒錯!這就是可怕的香菜.....
Thumbnail
吃東西就吃東西,為什麼還要說這麼多人生道裡呢?我實在無意咬文嚼字地去說,只是單純地想:「如果過去的方式行不通,那麼,也許換條路走走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說不定」。我對香菜心存芥蒂多年,每一次遇見它我都會故意去分析它的味道,想把它獨立排斥出來,然後繼續帶著我的成見拍拍胸脯地說:「沒錯!這就是可怕的香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