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暴文化真實存在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如果有人跟你說:
我們活在一個有強暴文化的社會,
強暴文化得到許多人的同意與默許。
你會有甚麼想法呢?

大~家好,我不是左立方,
不過我是想要幹譙左立方的人。

Youtube影評超立方於2021/4/26
上傳一部剛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本"殊榮"的影評:花漾年華


raw-image

其中提及本電影主要源於對2015年史丹佛大學游泳健將Brock turner性侵一位酒醉女子案之判決結果表示不滿,因為他只被判六個月。

輕判原因是:Turner是一位前途大好的年輕男子,不該在此毀掉未來。

於是偉大的女權導演就拍出此電影對社會同意且默許的強暴文化做出控訴。

聽起來理直氣壯,底氣十足是不是?
左立方在他的影評中這麼說~

"人們在多數時候,不願意相信自己喜歡的人會犯下滔天大罪,許多時候那些名人巨星能夠恣意妄為,不是因為人們不相信他們會做出那些事;而是他們不願相信自己偶像會這樣。
校長這腳色,深刻重現那些Metoo事件後才站出來出聲,但其實一開始就知道這些噁心的潛規則的名人們-我就不指名道姓了
畢竟這不單只是個人道德問題,而是整個社會風氣才允許這種憾事發生...."

raw-image

Yoooo~整個社會風氣允許強暴文化?
我們是一個擁有強暴文化的社會?
正在看本文的各位,你們支持強暴女性嗎?

而且更令人興奮的是,我們不僅有強暴文化,
還有撿屍文化喔!來~看一下左立方他的影片標題。

raw-image

來,讓我們來定義一下:何謂文化?

根據維基百科,所謂文化的定義是:
廣義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築、飲食、工具、技能、技術、知識、習俗、藝術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飲食文化,代表烹調的慣用方式,是生活經驗的累積。

強暴文化,代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能夠強暴他人,並且習以為常,不會被懲罰與苛責?確定要用這個詞嗎?(微笑)

到街上去問問任何人,無論男女。
覺得強暴他人是一種文化,
不會受到懲罰與苛責的人來看看好嗎?

以前不是有傳言,強暴犯到了監獄,很可能受到獄中同學的特別關照。因為(有毒的)男子氣概也無法接受,身為男性使用暴力脅迫女性從事非自願性行為。

所以強暴文化一詞的來源依據在哪?

美國有強暴文化?台灣有強暴文化?
印度可能有,但強暴犯被抓到,沒受到懲罰嗎?
帶風向也拜託帶個有邏輯一點。

光用這強暴文化一詞,基本上就是對男性潑屎。

再來:強暴文化->女性受害者->Metoo=女性是系統性受害者?

關於Metoo有多噁心這事,請參閱我們另一篇文章:
無罪的罪人,誣告的性侵

在這裡我想談談:受害人如何定義?

不指涉特定性別。非經自我意願,並以暴力脅迫他人從事非自願性行為,這的確構成強暴,我想沒有人有異議。

如果是基於女性自願,
事後越想越不對勁的性侵誣告案件;
乃至於仙人跳"文化*"橫行~

*對,我故意的用這詞,反正強暴文化都有人大言不慚的說出口了~而且還很多蠢腦吞得下去並且不覺得有任何問題。

在誣告性侵案件中受到傷害的男性,
不僅失去了金錢、社會名聲,
也失去了對異性的信任,
甚至生命的目標與意義...

想想糗爺、馬幼興、Johnny Depp、kobe bryant ...

當社會假定女性是性案件中的當然受害者,
並因此促成了性侵誣告賺一桶金這種仙人跳"文化"...

誰會是其中真正的受害者呢?

我沒有想要數傷口看誰比較可憐的意思。
我只是希望,如果女權自稱是追求性別平等,
那請不要佔著生理特徵建構出來的道德高地。
呼喊著情慾自主,卻又想立貞節牌坊。

高喊著不偷不搶,靠著機掰多人包養的婊子我們看多了。
高喊著好男人都死光,不值得信賴的永遠單身大齡剩女交友社團,成員多破十萬。
把結婚當重新投胎,要求天價聘金,把月子中心當作軍備競賽的嬌貴新時代母親們~
在各大社群網站上曬娃接代言發文蹭流量。

在現代的兩性關係中,
誰會是其中真正的受害者呢?

再者,電影導演對2015年史丹佛大學游泳健將Brock turner性侵一位酒醉女子案之判決結果表示不滿,因為他只被判六個月。

我想問:要怎麼判,女權婊們才覺得公平?

法不孤起, 筆者我正好找到這新聞:
富家女高材生吸毒捅男友 牛津大學高層:歡迎回來

raw-image

讓我們依常識判斷:
是用陽具捅人嚴重?還是持刀捅人嚴重?

男性性侵酒醉女子,就是撿屍文化、強暴文化。
女性持刀傷害男子,乃至於拿剪刀剪掉男性陽具、潑汽油燒死自己丈夫、帶著孩子一起自殺,能不能說女性暴力文化、殺人文化?

raw-image


raw-image

而且依照現實狀況來看,
男性無論是否真的對女性有違法行為,
只要在網路上被指控有性騷擾或性侵,
基本上很容易被"仙人跳文化"宣告社會性死亡。
性別對調呢?各位請好好想想。

附帶一提:那位美女學霸,其實後續生活過得蠻好的~
社會真是不公平,是不?

這種宣稱社會有強暴文化的劇本,
獲得了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劇本獎。
說來實在有夠諷刺的。

自從政治正確份子將奧斯卡掰成說教佈道會後,
近年來的頒獎典禮越來越難看~
收視率從58%跌到現在的19%。
反映在收視率上的社會共識,
其實還是蠻有趣的。

真的希望女權分子能理性點。
文明世界沒有任何地方支持強暴文化。
如果真有人呼喊著強暴文化真實存在,
我真的希望他和這電影的女主角一樣...

為所應為,得所應得。

raw-image

--------------------------------
歡迎加入男性自由之聲臉書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freemantaiwan2020

也歡迎追蹤男性自由之聲粉絲專頁!
歡迎追蹤訂閱與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FreemanTaiwan20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男性自由之聲的沙龍
130會員
44內容數
男女基於生理差異,本來就該有不同的知識與技能。 本專題提供男性專屬的兩性關係相關知識與技術。 期許男性能夠透過本專題文章,獲得生活與工作上的實質成長。
2024/09/18
女性習慣以 #受害者標籤 武裝自己。是我個人對女性行為觀察的其中一個結論。 而受害者標籤,最常見的就是 #憂鬱症 外;還有另一種變體,就是 #神明代理人。 這兩種標籤,可攻可守,且特點就是他人無從驗證,可說是標籤之王。
Thumbnail
2024/09/18
女性習慣以 #受害者標籤 武裝自己。是我個人對女性行為觀察的其中一個結論。 而受害者標籤,最常見的就是 #憂鬱症 外;還有另一種變體,就是 #神明代理人。 這兩種標籤,可攻可守,且特點就是他人無從驗證,可說是標籤之王。
Thumbnail
2024/06/26
最近Threads上面最熱門的話題,是一名40歲台灣男子娶了一名18歲越南女子的貼文。男子發了幾篇文說明過程,還包括兩人相處的影片(很明顯彼此並不熟),雖然男生稱是相親,但很多網友(尤其是女性)認為這顯然就是透過婚姻仲介直接把女生買來。
Thumbnail
2024/06/26
最近Threads上面最熱門的話題,是一名40歲台灣男子娶了一名18歲越南女子的貼文。男子發了幾篇文說明過程,還包括兩人相處的影片(很明顯彼此並不熟),雖然男生稱是相親,但很多網友(尤其是女性)認為這顯然就是透過婚姻仲介直接把女生買來。
Thumbnail
2023/06/16
2023年6月,台灣吹起了 #Metoo 浪潮,且越演越烈。 男性在這浪潮中為如何自處與自保?在本文中你能找到答案。
Thumbnail
2023/06/16
2023年6月,台灣吹起了 #Metoo 浪潮,且越演越烈。 男性在這浪潮中為如何自處與自保?在本文中你能找到答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越多光照在被害人身上,加害人越能隱身在黑暗之中。
Thumbnail
越多光照在被害人身上,加害人越能隱身在黑暗之中。
Thumbnail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51149
Thumbnail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51149
Thumbnail
與其說這本書讓我見識到性作為一個古老的羞辱手段,如何貫穿人類歷史,我或許得用另外一個更加精確的維度來說明這本書揭露的悲慘事實:當高度複雜化的法律以及暴力被更加狡猾聰慧的掠食者使用時,倖存者、旁觀者、調查記者與媒體要花費多少力氣才能集結力氣,以蚍蜉撼樹的風景推倒高牆?讓我們從倖存者與旁觀者說起。
Thumbnail
與其說這本書讓我見識到性作為一個古老的羞辱手段,如何貫穿人類歷史,我或許得用另外一個更加精確的維度來說明這本書揭露的悲慘事實:當高度複雜化的法律以及暴力被更加狡猾聰慧的掠食者使用時,倖存者、旁觀者、調查記者與媒體要花費多少力氣才能集結力氣,以蚍蜉撼樹的風景推倒高牆?讓我們從倖存者與旁觀者說起。
Thumbnail
本文為2021年的芬蘭電影《女性日常》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Thumbnail
本文為2021年的芬蘭電影《女性日常》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Thumbnail
如果有人跟你說: 我們活在一個有強暴文化的社會, 強暴文化得到許多人的同意與默許。 你會有甚麼想法呢?
Thumbnail
如果有人跟你說: 我們活在一個有強暴文化的社會, 強暴文化得到許多人的同意與默許。 你會有甚麼想法呢?
Thumbnail
即便心懷那麼深重的憤恨傷痛,凱西日常裡最可行的「報復」方式,竟是在周末夜晚來到夜店,忍受自己毫無興趣的陌生男子上下其手,最後只換得當面撂下幾句狠話? 導演找來討喜的演員,以黑色幽默演繹,卻更襯托出女性試圖單打獨鬥改變當今性侵/性騷擾的有毒文化(toxic culture)時,力量多麼微薄。
Thumbnail
即便心懷那麼深重的憤恨傷痛,凱西日常裡最可行的「報復」方式,竟是在周末夜晚來到夜店,忍受自己毫無興趣的陌生男子上下其手,最後只換得當面撂下幾句狠話? 導演找來討喜的演員,以黑色幽默演繹,卻更襯托出女性試圖單打獨鬥改變當今性侵/性騷擾的有毒文化(toxic culture)時,力量多麼微薄。
Thumbnail
每個人都說凱西是前途光明的年輕女性...直到一起神秘事件突然使她的未來脫離正軌。凱西的生活裡,沒有一件事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她不懷好意,聰明狡猾,挑逗人心,在夜晚換上另一張臉,過著雙重生活。現在,一次意外的相遇將讓凱西在這個驚悚又超級精彩的故事裡,有機會糾正過去的錯誤。
Thumbnail
每個人都說凱西是前途光明的年輕女性...直到一起神秘事件突然使她的未來脫離正軌。凱西的生活裡,沒有一件事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她不懷好意,聰明狡猾,挑逗人心,在夜晚換上另一張臉,過著雙重生活。現在,一次意外的相遇將讓凱西在這個驚悚又超級精彩的故事裡,有機會糾正過去的錯誤。
Thumbnail
對於性侵者而言,這個世界實在是太過方便,因為即使罪行發生了,每個人都會幫助他檢討被害者。遭受到侵害的女人,若是想要他人採信於她,就必須當個完美的受害人。她必須沒有酒醉的歷史,不參加派對,同時還要衣著保守,不能引起他人的遐想⋯⋯
Thumbnail
對於性侵者而言,這個世界實在是太過方便,因為即使罪行發生了,每個人都會幫助他檢討被害者。遭受到侵害的女人,若是想要他人採信於她,就必須當個完美的受害人。她必須沒有酒醉的歷史,不參加派對,同時還要衣著保守,不能引起他人的遐想⋯⋯
Thumbnail
開膛手傑克;香港鳳姐連環劫殺案;日本東電OL殺人事件;美國綠河殺手;以及英國伊普斯威奇連環殺人案,他們的共通點都是針對婦女的謀殺案--而且是針對性工作者的謀殺案。直到現在,全球數以萬計的性工作者,仍然無時無刻在各種紅燈區以及社會的角落遭到無情的謀殺,這對支持性產業合法化的Liberal
Thumbnail
開膛手傑克;香港鳳姐連環劫殺案;日本東電OL殺人事件;美國綠河殺手;以及英國伊普斯威奇連環殺人案,他們的共通點都是針對婦女的謀殺案--而且是針對性工作者的謀殺案。直到現在,全球數以萬計的性工作者,仍然無時無刻在各種紅燈區以及社會的角落遭到無情的謀殺,這對支持性產業合法化的Liberal
Thumbnail
《女性的屈辱與勳章:一個德國女性主義者的觀點》 女性主義這個路線,像所有其他的ism一樣,將任何思想納入都會是過度簡化地,不過好處卻是在於能在不同的思想中找到共同的地方,只是我們自身必須要去注意到思想間的各自的獨特性就是了。 性暴力一直是一個問題,書中提
Thumbnail
《女性的屈辱與勳章:一個德國女性主義者的觀點》 女性主義這個路線,像所有其他的ism一樣,將任何思想納入都會是過度簡化地,不過好處卻是在於能在不同的思想中找到共同的地方,只是我們自身必須要去注意到思想間的各自的獨特性就是了。 性暴力一直是一個問題,書中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