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體免疫疾病治療經驗談(類風溼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乾燥症、克隆氏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在這邊的文章,都會儘量減少專業術語,好讓大家都能看得懂,並且更了解中醫的治療模式
目前,還沒有很明確的研究能證明自體免疫疾病的機轉,多數科學家認為這是個綜合基因、環境、與荷爾蒙變化而造成的,中醫在這一大項疾病也是有很大的介入空間。
自體免疫疾病可怕的地方,是自己的免疫細胞,會去攻擊自己身體的器官,長期下來造成很多不可逆轉的損傷,如類風溼關節炎會造成關節的變形,或是紅斑性狼瘡會造成腎臟功能受損,甚至有人在10~15年就會進展到洗腎。
自體免疫疾病在中醫的治療過程中,我還是都會建議西藥的量要隨著症狀去調整,當然,還是有患者能夠成功脫離西藥。但是絕對不能貿然減低西藥,以免造成免疫數值不穩定,器官就繼續損傷,因此,持續回西醫追蹤症狀和檢查報告的判斷很重要。也是要經由西醫認定症狀明顯下降之後才開始減藥。
中醫在自體免疫治療的方法大致分為下面三大項(三大治療都缺一不可)
改善局部循環,中藥的強項在於古代人學氣功之後,吃中藥發現每個中藥吃完之後會走到不同的區域,改變局部的症狀,因此相較於西藥大多作用於全身,副作用少很多。
在局部循環較差的人,會導致我之前提到過的河流流得慢,泥沙就會容易淤積的現象,因次,舉例而言,有些人下半身容易水腫,此時,免疫細胞就會有更多機會攻擊膝蓋關節的組織,導致膝蓋的退化加快。故此時會看體質,比方使用當歸四逆湯去改善下肢循環,減低免疫細胞攻擊的機會。
在潰瘍性大腸炎的患者,則是改善排便順暢的程度、並且減低腸胃脹氣等症狀,來改善腸道的循環,減低免疫細胞造成長期潰瘍出血的症狀。
當然,此時也會建議患者多運動,多喝水,來改善局部循環,來減低自體免疫的症狀。
腎上腺素的補充,由於現代人常壓力大、睡眠不足,導致腎上腺素消耗過多,因為腎上腺素就跟類固醇一樣在我們身體扮演著抗發炎的角色,因此慢性疲累的人,身體的發炎反應就會放大,造成免疫反應更加嚴重,甚至西醫就需要再使用大量的類固醇。
而類固醇又會抑制我們的腎上腺素分泌,導致之後反而越用越多的窘境,造成不可逆的後果。
而西藥的使用不像中醫可以隨時把脈監測身體疲累、接受壓力的多寡,而去調整藥物(但這也是中醫沒辦法做研究的一大原因…每次開的藥物一定不同,是浮動性的),比方說中醫會去看節氣,就是因為天氣變化也是一種壓力,我們身體適應環境也是會疲累,所以西醫常常都一直給一樣的藥,但是患者卻常常症狀都時好時壞,尤其這幾年氣候變遷,影響更大。
中藥在調節腎上腺素也不是直接給予腎上腺素,而是直接去調節腎上腺的功能,才不會導致患者出現類固醇長期使用後的副作用。比如使用知柏地黃丸、補陰湯等藥物,當然,還是要看體質來調整。
當然,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也是建議多休息、少熬夜,來維持腎上腺素的穩定。
降低免疫細胞的活性,中醫在學術名稱上稱免疫過度反應的症狀為血熱,脈象會偏向於洪數脈,適當降低免疫細胞的活性,以減輕細胞攻擊的嚴重程度,藥物上會使用像水牛角、龍骨、牡蠣等……
因此,在免疫疾病治療的方式,不外乎改善循環、調節腎上腺素、和降低免疫反應這三大項,此外再看患者症狀明顯的部位(如果在內臟還是要靠把脈來判斷),給予適當的藥物,像赤芍會到肩頸手部關節改善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問題,決明子、蔓荊子可以幫助藥物到眼睛改善乾眼症的問題….
在中醫的治療下,狀況好的患者可以順利地降低西藥,更好的甚至能夠只靠中藥維持,也有幾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可以完全脫離中西藥物,在這些被宣告為不治之症的患者來說,我覺得有很重要的意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芳泉中醫
    芳泉中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