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OTHER HAND 伸出自己的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您是否曾經覺察,某些在日常中習以為常的實踐,可能包藏某種意識?但因為它們太過自然,以至於我們很難發現那個意識的存在,於是,持續做出習慣性的決定,不問所以呢?

On The Other Hand 這個計畫發起初衷,就是想用這個耐人尋味的片語,甚至我們可以說這是個非常有身體感的狀態,因為就字面上看來確實就是「另一隻手」。試著用它去鬆動慣行思維,以至於從觀點產生深層的質變,並且問問自己「我們不以為的以為是不是可以有另一種以為」呢?

菲比選擇以「展覽」的形式,來實踐這個計劃,邀請五位認識多年,品學兼優的創作者共同參展,展覽地點雖然設定在美術館,這個一般而言會被視為「看展覽」的場域,但實際的展出,卻又不發生在館內的展間。

此外,還有幾處彩蛋,是要獻給願意將心思放在不那麼檯面上的您。在我們身處的此時此刻,人類常以機器代替人手,事事講求效率,On The Other Hand直接伸出自己的手,撥動一池春水,首先,我們捨棄展覽慣用的PVC輸出,與紙品印刷。改以仁美商標特製的「全彩緹花布」代替慣常一次性使用的展場輸出。宣傳品則收集逾期文宣、回收包裝,以及菲比自藏多年的各類紙品,手工絹印限量一千份,供民眾自取,親手傳遞計劃精神。

raw-image
raw-image

On The Other Hand 的整體計劃正村上春樹在如《舞舞舞》當中的描述:

我們一面輕鬆打趣,一面相當認真地談著
至於我們有多認真,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就這樣我們談了很認真的事
如果旁邊有人在聽著的話,或許以為我們全都在開玩笑
不過我們是再認真不過了

願以On The Other Hand提供一處迴旋,超越固著的限制
從慣常中釋放,體察世界之於您我的內在迴響,尋求非標準化的回應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On The Other Hand
2021.05.14-07.25
台北當代藝術館 藝術商店 MoCART SHOP

創作:王安琪、呂兆宏、沈菲比、莊惠琳、陳郁君、趙永惠
展場全彩緹花布: 仁美商標
視覺:龔維德
動畫:李佳勳
影像:陳若軒
音樂:吳亞林
策展:沈菲比

#OTOH
#OnTheOtherHand
#仁美商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沈菲比的沙龍
27會員
120內容數
藝文工作者,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 現以做展覽的、畫圖的、做菜的與教書的等身份切換中 Art Facilitator Phebea Chun-Yi Shen
沈菲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06
她的棲身之所 ─  Hul Kanha x 沈菲比 女性生命與價值的再編寫 Her Place - Hul Kanha and Shen Phebea 's Perspective on Women's Lives and Values 321巷藝術聚落 #2024臺南藝術節主題展
Thumbnail
2024/11/06
她的棲身之所 ─  Hul Kanha x 沈菲比 女性生命與價值的再編寫 Her Place - Hul Kanha and Shen Phebea 's Perspective on Women's Lives and Values 321巷藝術聚落 #2024臺南藝術節主題展
Thumbnail
2022/10/26
菲比繼續透過不專業賞析羅浮宮館藏來看這個計劃。
Thumbnail
2022/10/26
菲比繼續透過不專業賞析羅浮宮館藏來看這個計劃。
Thumbnail
2022/10/24
On the other hand,若從語譯方面來看就是「 另一方面 」,但從字面上直譯則是非常有身體感的「在另一隻手」,當我們使用慣用手的同時,另一隻(空下來的)手 , 她正在做什麼呢?因此,我想 On The Other Hand 或許也可以有另一層意義。
Thumbnail
2022/10/24
On the other hand,若從語譯方面來看就是「 另一方面 」,但從字面上直譯則是非常有身體感的「在另一隻手」,當我們使用慣用手的同時,另一隻(空下來的)手 , 她正在做什麼呢?因此,我想 On The Other Hand 或許也可以有另一層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那裡,雖僅有一牆之隔,但卻好像另一個小天地。除了空氣、濕度、照度、體感這類身體立即可以感受到不同之外,被安放在B-612星球展區的物件們,各有其姿態與個性,雖然同處一處,卻能自在省去客套招呼,有種帶有分際的親密感,並且那種距離/界線讓人覺得剛剛好。
Thumbnail
那裡,雖僅有一牆之隔,但卻好像另一個小天地。除了空氣、濕度、照度、體感這類身體立即可以感受到不同之外,被安放在B-612星球展區的物件們,各有其姿態與個性,雖然同處一處,卻能自在省去客套招呼,有種帶有分際的親密感,並且那種距離/界線讓人覺得剛剛好。
Thumbnail
【詩書蘊雅真・連勝彥書藝展】 話說所有藝術中,最不懂的就是書法。 因為不懂書法,所以純感受。
Thumbnail
【詩書蘊雅真・連勝彥書藝展】 話說所有藝術中,最不懂的就是書法。 因為不懂書法,所以純感受。
Thumbnail
【微精神・在潮流之內逆流而上】 10位五年級藝術家在新舊世代交界逆流而上。 此次特展覽共邀10位藝術家參展,藝術家為方偉文、林偉民、張惠蘭、莊連東、陳昱儒、黃文勇、楊上峰、蔡文汀、蔡獻友、謝其昌,分別以平面、立體創作與裝置藝術等創作形式,呈現1960世代的藝術獨立觀點與自主思維。
Thumbnail
【微精神・在潮流之內逆流而上】 10位五年級藝術家在新舊世代交界逆流而上。 此次特展覽共邀10位藝術家參展,藝術家為方偉文、林偉民、張惠蘭、莊連東、陳昱儒、黃文勇、楊上峰、蔡文汀、蔡獻友、謝其昌,分別以平面、立體創作與裝置藝術等創作形式,呈現1960世代的藝術獨立觀點與自主思維。
Thumbnail
此為《已結束的展覽紀錄還會有意義嗎?》系列文最終篇! 常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
Thumbnail
此為《已結束的展覽紀錄還會有意義嗎?》系列文最終篇! 常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
Thumbnail
標題算是說的滿明白的吧!沒錯就是本人我的第一個個展來了!!!! 很幸運的收到自己印紙膠帶的邀約,在他們的誠品南西店專櫃舉辦迷你展🥳 自己印是個主要製作紙膠帶相關產品的公司,他們長期跟不同的創作者合作、同時也在他們的專櫃上舉辦小型迷你展,而這次輪到我展出🥳🥳🥳🎉🎉🎉
Thumbnail
標題算是說的滿明白的吧!沒錯就是本人我的第一個個展來了!!!! 很幸運的收到自己印紙膠帶的邀約,在他們的誠品南西店專櫃舉辦迷你展🥳 自己印是個主要製作紙膠帶相關產品的公司,他們長期跟不同的創作者合作、同時也在他們的專櫃上舉辦小型迷你展,而這次輪到我展出🥳🥳🥳🎉🎉🎉
Thumbnail
On The Other Hand 您是否曾經覺察,某些在日常中習以為常的實踐,實際上是被給予的意識?但因為它們過於自然,以至於我們很難發現那個意識的存在,於是,持續做著習以為常的決定,不問所以呢? 計劃藏有幾顆彩蛋,為要獻給願意將心思放在不那麼「檯面上」的您。
Thumbnail
On The Other Hand 您是否曾經覺察,某些在日常中習以為常的實踐,實際上是被給予的意識?但因為它們過於自然,以至於我們很難發現那個意識的存在,於是,持續做著習以為常的決定,不問所以呢? 計劃藏有幾顆彩蛋,為要獻給願意將心思放在不那麼「檯面上」的您。
Thumbnail
某些被給予的原則,被徹底貫透在日常的實踐裡,以至於人們覺察不到它們的存在,因此也就不會對它們進行審查。 「習以為常,並順勢將慣常視為真理」的這種習慣/狀態,比你我認知還更為頻繁地發生在生活中。但,真實並不總是你習慣的那個現實。習以為常──誤將「常相」習慣性地視為「真相」。
Thumbnail
某些被給予的原則,被徹底貫透在日常的實踐裡,以至於人們覺察不到它們的存在,因此也就不會對它們進行審查。 「習以為常,並順勢將慣常視為真理」的這種習慣/狀態,比你我認知還更為頻繁地發生在生活中。但,真實並不總是你習慣的那個現實。習以為常──誤將「常相」習慣性地視為「真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