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Other Hand。王安琪

沈菲比-avatar-img
發佈於On the other hand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某些被給予的原則意識,被徹底貫透在日常的實踐裡
因為過於自然,以至於覺察不到它們的存在
所以也就不會對它們進行審查

「習以為常,並順勢將慣常視為真理」的這種習慣/狀態,比您我以為的還更頻繁發生在生活中。但,真相並不總是你習以為常的那個現實,並在習以為常的情境下,誤將「常相」習慣視為「真相」。深諳孔老先生明言「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的王安琪,溫緩語調,直諫言論,緊事寬辦。面對要緊議題,總能以「練痟話」為形,一語戳破難以攻堅的假相、假人,甚至假動作。

raw-image

而王安琪在2010 年便以《 練痟話(Talking Nonsense)》為題作為她的碩士學位論文。「練痟話」一詞於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中釋義為「胡說八道、隨便亂說話」。但若欲使聽者認同你正在「練痟話」,卻非易事,因為,此等雙向境界必須是由聽說兩方共同成就。正如王安琪於論文中引用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論點:

所謂詼諧,是表現出一種相當高精確度的「理解」所成立的狀態,沒有了解內容的人是不會笑的,除了掌握內容,更要有餘裕能從別的角度來鑑賞,才能夠有笑容發生。

以及余秋雨於《觀眾心理學》中所述「一句直露的打趣固然能引發一些笑聲,但總沒有那些略為動一下腦子的巧妙玩笑那樣使觀眾笑得暢快」。因此,樂於且善於練痟話的王安琪,總能在現實生活與創作世界中以此妙法,將那些頑固癥結緩緩挑起,並提升至路人甲乙丙丁均可理解的入門款眼界,挑戰慣行思維,並激起反思與會心共鳴。急事緩辦,高話淡說,深入淺出,恰如王弼注《道德經》「無狀無象、無聲無響,故能無所不通,無所不往」中所言述的大象無形之態。王安琪的練痟話,在通俗的皮相下挾帶著一股柔軟且堅定的穿透力。

而王安琪在On ther other hand 所展出的「主角」系列,就是在向我們提問──價值究竟是以形式,或本體的存在作為評定基準?

raw-image

「礦」取於大地,這些在自然界的晶體化合物、游離態單質,在人類世界裡被分為礦石(或尊稱為寶石)與金屬,並經人手組成首飾。但當礦石成形為首飾的那一刻起,卻由「被界定為寶石的礦石」主宰該首飾價值,而其他礦質(金、銀、銅)瞬間淪為支撐寶石的結構(工具人)。

〈主角〉系列,保留鑲嵌形式,以金屬代替寶石,拔除人定主客,使其各自重返自然相惜態。那麼首飾的主角,究竟是礦?還是石?

王安琪並不是要領著觀眾去尋求某種標準化的目標或答案,而是為企圖透過不那麼習以為常,甚至令人產生問號的創作,為您我創造一處迴旋,讓我們超越固性限制,體察世界之於你我的內在迴響。將我們從辨識的慣常裡釋放出來,試著把事、把情、把物、把自己,再一次好好地想一想。

raw-image

On The Other Hand
2021/05/14 - 07/25
MoCART SHOP 台北當代藝術館藝術商店

創作:王安琪、呂兆宏、沈菲比、莊惠琳、陳郁君、趙永惠
展場全彩緹花布: 仁美商標
視覺:龔維德
影片:陳若軒
音樂:吳亞林
動畫:李佳勳
策展:沈菲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沈菲比的沙龍
27會員
120內容數
藝文工作者,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 現以做展覽的、畫圖的、做菜的與教書的等身份切換中 Art Facilitator Phebea Chun-Yi Shen
沈菲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06
她的棲身之所 ─  Hul Kanha x 沈菲比 女性生命與價值的再編寫 Her Place - Hul Kanha and Shen Phebea 's Perspective on Women's Lives and Values 321巷藝術聚落 #2024臺南藝術節主題展
Thumbnail
2024/11/06
她的棲身之所 ─  Hul Kanha x 沈菲比 女性生命與價值的再編寫 Her Place - Hul Kanha and Shen Phebea 's Perspective on Women's Lives and Values 321巷藝術聚落 #2024臺南藝術節主題展
Thumbnail
2022/10/26
菲比繼續透過不專業賞析羅浮宮館藏來看這個計劃。
Thumbnail
2022/10/26
菲比繼續透過不專業賞析羅浮宮館藏來看這個計劃。
Thumbnail
2022/10/24
On the other hand,若從語譯方面來看就是「 另一方面 」,但從字面上直譯則是非常有身體感的「在另一隻手」,當我們使用慣用手的同時,另一隻(空下來的)手 , 她正在做什麼呢?因此,我想 On The Other Hand 或許也可以有另一層意義。
Thumbnail
2022/10/24
On the other hand,若從語譯方面來看就是「 另一方面 」,但從字面上直譯則是非常有身體感的「在另一隻手」,當我們使用慣用手的同時,另一隻(空下來的)手 , 她正在做什麼呢?因此,我想 On The Other Hand 或許也可以有另一層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自古以來,文化就是「人」的聚合、市場也是「人」的情緒與需求供給、錢更是「人」的交易與交換地產物,作弊這件事,想想「人」也應該傳承?
Thumbnail
自古以來,文化就是「人」的聚合、市場也是「人」的情緒與需求供給、錢更是「人」的交易與交換地產物,作弊這件事,想想「人」也應該傳承?
Thumbnail
那天跟朋友分享近日閱讀的發現,她說:「咦你同時會看好幾本不同的書喔?」我才忽然意識到這好像是一種應對「注意力不集中」與「時常感到不耐」的方法演變而成的習慣,記下每個月都在看些什麼似乎也是一種砥礪自己的作法,因此決定稍加紀錄下來。
Thumbnail
那天跟朋友分享近日閱讀的發現,她說:「咦你同時會看好幾本不同的書喔?」我才忽然意識到這好像是一種應對「注意力不集中」與「時常感到不耐」的方法演變而成的習慣,記下每個月都在看些什麼似乎也是一種砥礪自己的作法,因此決定稍加紀錄下來。
Thumbnail
認真看待那些「按牌理出牌」的作品,區分「主程式」與「暫存區」,看看佐料是否入味,還是索然乏味?
Thumbnail
認真看待那些「按牌理出牌」的作品,區分「主程式」與「暫存區」,看看佐料是否入味,還是索然乏味?
Thumbnail
期望跳脫線性時間觀,試圖重現、取樣、再製、打開另一種既是亦非,承先啟後的石藝文化,菲比以置外者身份走入,尊重既存立場,提出藏於有形之外的時間場景,作為考察「久遠石成」昔在今在的時空切片,進而邀請更多置外者現身關懷。
Thumbnail
期望跳脫線性時間觀,試圖重現、取樣、再製、打開另一種既是亦非,承先啟後的石藝文化,菲比以置外者身份走入,尊重既存立場,提出藏於有形之外的時間場景,作為考察「久遠石成」昔在今在的時空切片,進而邀請更多置外者現身關懷。
Thumbnail
人類面對不見終了的時空,知其渺小,體察無常,無論何時何地都有生命崛起與消失,但每一種生命都有其能與時間抗衡,伴其延續自我的方式。王意婷以作品成形的時間為刻度,將其關懷、境遇封存起來,送往每時各地,環形時間觀,無止息地縈繞在她的創作之中。
Thumbnail
人類面對不見終了的時空,知其渺小,體察無常,無論何時何地都有生命崛起與消失,但每一種生命都有其能與時間抗衡,伴其延續自我的方式。王意婷以作品成形的時間為刻度,將其關懷、境遇封存起來,送往每時各地,環形時間觀,無止息地縈繞在她的創作之中。
Thumbnail
「一切好的文藝都是傳記性的,事實不過是原料,我對創作苛求,對原料愛好, 是偏嗜其特有的韻味,也就是人生味。」 民國時期,張愛玲取樣真人實事再創作的手法,同樣出現在二十一世紀的王安琪的創作裡,人間百態在她眼中成像後,透過詼諧手法,高話淡說,回應時事風向,輕巧挑起頑固癥結。
Thumbnail
「一切好的文藝都是傳記性的,事實不過是原料,我對創作苛求,對原料愛好, 是偏嗜其特有的韻味,也就是人生味。」 民國時期,張愛玲取樣真人實事再創作的手法,同樣出現在二十一世紀的王安琪的創作裡,人間百態在她眼中成像後,透過詼諧手法,高話淡說,回應時事風向,輕巧挑起頑固癥結。
Thumbnail
On The Other Hand 您是否曾經覺察,某些在日常中習以為常的實踐,實際上是被給予的意識?但因為它們過於自然,以至於我們很難發現那個意識的存在,於是,持續做著習以為常的決定,不問所以呢? 計劃藏有幾顆彩蛋,為要獻給願意將心思放在不那麼「檯面上」的您。
Thumbnail
On The Other Hand 您是否曾經覺察,某些在日常中習以為常的實踐,實際上是被給予的意識?但因為它們過於自然,以至於我們很難發現那個意識的存在,於是,持續做著習以為常的決定,不問所以呢? 計劃藏有幾顆彩蛋,為要獻給願意將心思放在不那麼「檯面上」的您。
Thumbnail
正如評審林俊穎在獎評中提到:「作者鋒芒畢露,企圖心十足,每段幾乎都有金句可言,但讓人惋惜的是,小說核心所在、也是他自己提到的兩個大問題,卻輕鬆帶過了。」
Thumbnail
正如評審林俊穎在獎評中提到:「作者鋒芒畢露,企圖心十足,每段幾乎都有金句可言,但讓人惋惜的是,小說核心所在、也是他自己提到的兩個大問題,卻輕鬆帶過了。」
Thumbnail
某些被給予的原則,被徹底貫透在日常的實踐裡,以至於人們覺察不到它們的存在,因此也就不會對它們進行審查。 「習以為常,並順勢將慣常視為真理」的這種習慣/狀態,比你我認知還更為頻繁地發生在生活中。但,真實並不總是你習慣的那個現實。習以為常──誤將「常相」習慣性地視為「真相」。
Thumbnail
某些被給予的原則,被徹底貫透在日常的實踐裡,以至於人們覺察不到它們的存在,因此也就不會對它們進行審查。 「習以為常,並順勢將慣常視為真理」的這種習慣/狀態,比你我認知還更為頻繁地發生在生活中。但,真實並不總是你習慣的那個現實。習以為常──誤將「常相」習慣性地視為「真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