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唸經,真正重要的到底是什麼?

更新於 2021/05/18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以下為同一位師姐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最近克服了一件內心的恐懼。當轉念成功時,發現當初所害怕的東西就像一隻紙老虎,以前怎麼會這麼害怕呢?要不是透過修行,對內心一層一層的了解、轉念,很有可能終其一生,都沒有辦法解脫出這個束縛。因為內心的恐懼感,可能會騙我們,讓我們覺得自己做不到。
跟友人聊天時,對方曾說某件事讓他恐懼,就轉移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好讓自己一心多用,而不用一心放在某事某人上。但在修行時可能剛好相反,正視自己內心的軟弱,正視自己欲望的源頭,就算跌倒了,在一次一次的懺悔中,發現自己偏差的價值觀,不是用知識讓自己知道錯了,而是由內而外地體會自己的錯誤,當內心懺悔而有所體悟,那份體悟,將成為支持我們前進的基礎。
克服這份恐懼感的過程好像經歷了層層關卡,但是回想起來,到了某一個考驗我就容易停滯,但是解開這個的鑰匙,就是在自己最害怕的地方,再繼續往下尋找(懺悔)。當看清恐懼的來源,它就像隻紙老虎,可是如果不去面對,這份恐懼可能會跟著自己,控制自己的一生。
分享二
對某件事的恐懼感困擾我許久,曾碰到很大的撞牆期和關卡,最近,成功地克服了。我的修行過程就是一直在摸索,我認為沒有什麼事情絕對是對的或不對的,只要我親自嘗試過、努力過,「最後能夠放下執著」,那才是最重要的。
修行過程中我也會陷入謬誤和陷阱,我也把這些想法和值得思考的問題點提出來,也許這些問題並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但是透過自己去思考過的方向,也許能更認清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思考一、只要消完所有的經文和唸完所有的經就能夠變光明嗎?
我們已經在累世的塵世中累積了很沉重的汙垢,今世有幸能夠遇見此消除魔性外道願的法門,從一開始的魔性,到後來外道願、印記、契約等,愈來愈多的經文開示出來,其實有很多的師兄姐欣然接受能夠有開示出來的機會,讓我們累世的沉重包袱,可以在今世做一個了結與轉換。
而,就是因為有愈來愈多的經文被開示出來,我想更應該去思考,只要唸完所有的經就能變光明嗎?還是我們在過程中,應該去學習和培養修行中重要的能力呢?
所謂修行中重要的能力就是指反省的能力、改進的能力。所以如果只是覺得唸完所有的經就會變光明,而在過程中沒有同等重視、培養反省和改進的能力,那是很可惜的事,因為目標會變成放在「消完後」,而不是現在。其實現在就有能力轉念成功,只是自己可能不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得到。
思考二、到底是消完黑氣後就能變光明,或我們可以重新選擇現在努力的目標?
以前聽師兄姐說,下輩子沒有阿伯了,聽到那時候,心裡很慌張。但也促使我去思考,如果有一天,我的經都唸完了,可是遇到事情,依然跟沒修行前一樣,貪心、在意、憤怒、渴望,依然跟迴向前一樣魔性那麼重,那這是我想要的嗎?如果不想要這樣,我該怎麼做?下輩子沒有阿伯了,只有這輩子的機會,我最想要改進什麼?我該怎麼做?所以,在努力唸經的前提下,我想重點不是放在消完之後,而是現在我最想改進什麼?某個課題,一直沒辦法突破,我該怎麼做?除了努力唸經,我還能懺悔,沒辦法轉念,我有盡全力懺悔嗎?該怎麼調整,我還能做什麼努力?
思考三、現在的黑氣這麼重,所以我執心重?一切都是黑氣造成的?
是黑氣造成現在的執心重,可是如果把所有的原因都說是黑氣造成的,可能會落入一個陷阱,有可能會在下意識覺得,我現在黑氣這麼重,所以我現在做不到……等等。沒有用盡全力去懺悔和改進,而錯過原本可以開啟智慧的機會,喪失了自己原本可以努力做到的提升。
思考四、如果業力全部消完後,但我的心性沒有提升到一定的境界,會發生什麼事?
其實這一點也是我在消外道願那時候所思考的點,剛好有文章和師姐的分享,真的是提點我的心。因為我們花了那麼多時間唸經和努力,如果業力全部都消完了,結果心性沒有提升到一定的境界,結果我們以後又可能跟外道相應,又讓自己黑氣滿盈……。所以,我們為了不要白忙一場,空手而回,我們在唸經的這段期間,真正重要的到底是什麼?
(分享完畢)
感謝師姐如此深刻的省思文,分享的師姐非常精進誦經、懺悔、思考盲點、努力突破。文中的觀點都很值得深切思考。分享一談到克服恐懼。害怕「恐懼」這件事,是沒有用的。恐懼是魔性的一種症狀,因為害怕、不敢碰觸,反而使人更畏懼。「恐懼」裡面的毒性,就是貪嗔癡中的「癡」。
就像小時候我們可能怕高、怕蟲、怕游泳、怕數學……等。克服的方法就是多碰幾次,就不怕了,多練習幾次,就學會了。恐懼的底層是「愚痴」,不清楚宇宙和世間相運作的原理,受挫碰壁所以害怕。當正確的知識、經驗、體會,一次次累積後,恐懼感就消失了,勇氣和智慧就逐漸增長了。
正如文中師姐分享:「正視自己內心的軟弱,正視自己欲望的源頭,就算跌倒了,在一次一次的懺悔中,發現自己偏差的價值觀,不是用知識讓自己知道錯了,而是由內而外的體會自己的錯誤,當內心懺悔而有所體悟,那份體悟,將成為支持我們前進的基礎。」文中師姐提到很關鍵的重點,透過「用心懺悔」來「發現自己偏差的價值觀」,就是因為沒有正確的知見,才會一再地犯錯跌倒。「無明」就是不明白;明白了,就能做對的事。用心懺悔,常常下心反省,萬法惟心,了解到解決問題的鑰匙一定在自己身上,懺悔無明,才能獲得清明。
分享二中師姐提出四點思考,主軸就是:隨著外道願、印記、契約、外道總清……等經文數越開越多,大家的焦點是放在誦經拼經文數?還是放在「如何當下就開始提升心性」?誠如師姐分享:「在努力唸經的前提下,我想重點不是放在消完之後,而是現在我最想改進什麼?某個課題,一直沒辦法突破,我該怎麼做?除了努力唸經,我還能懺悔,沒辦法轉念,我有盡全力懺悔嗎?該怎麼調整,我還能做什麼努力?」
師姐文中的思考正是成長型思維,相信透過努力一定可以改變現狀。心理學家研究,我們的思維有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兩者並存,而成功人士運用成長型思維的時刻比較多。成長型思維認為,天賦只是起點,人的才智和能力,可以透過鍛鍊而提高,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以修行的角度來說,外道願、黑氣、八字、習性是過去世的累積,人的心性個性、福報運勢,可以透過修行、斷惡修善、誦經銷業而改變,只要用對方法來努力,就可以活得更好。
負面的固定型思維就如魔性,而成長型思維就如佛性的體現,是正知正見的實踐。如何獲得成長型思維?心理學家指出,前提是,了解大腦的可塑性,是持續終生的。透過接受自己有固定型思維,觀察它(魔性)什麼時候出現?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然後幫它取個名字,然後開始教育它。在它(魔性)出現阻礙我們時,嚐試讓自己說服它,告訴它為什麼不要這麼做?並邀請它和你一起面對挑戰。
換成修行的角度,如何持續地提升心性?《六祖壇經》告訴我們,是眾生迷佛,非佛迷眾生。認出自己心中的眾生,「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歸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歸依。」當心中的眾生出現的時候,一再嘗試教育它、說服它、邀請它改變,這過程可能常常會被打回原形(魔性),但並不是失敗,只是還沒有成功。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持續地調整和努力,過程中累積的毅力和堅持,就是在強化我們正向的意志力。
文中師姐說到:「修行中重要的能力就是指反省的能力、改進的能力。」這個重要的能力就是覺性。如何培養覺性?佛者覺也。為什麼要多誦經?因為大乘經典中告訴我們哪些是錯誤的觀念和行為,會有哪些苦果;哪些是正確的態度和做法,可以得到什麼利益?運用大乘經典的各種指導和提醒,才知道自己有哪裡需要改進,經者徑也,經典更是鏡子用來返照自心。大量誦經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解經、行經。這就是為什麼精舍修行社團,除了誦經定課以外,還有閱讀作業,透過閱讀高僧大德的文抄,更了解經義,更具體地落實經文的教導。
此外,換位思考,也是培養覺性的好方法,同理他人的處境,除了覺知自己的狀況和需求,也要練習換位思考,感知和同理他人的處境,進而感知和體察整個環境的氛圍和走向。佛菩薩就是能圓滿地自覺且覺他,自利且利他,這都是我們平常就需要培養的習慣和能力。
文中師姐問到:「我們在唸經的這段期間,真正重要的到底是什麼?」這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但,學佛就是學佛菩薩的特質,養成和佛菩薩一樣的習性。如此一來,即使投胎轉世經歷隔陰之迷,下一世打掉重練又沒有阿伯在旁時,好的習性讓我們不致於行歪走邪。此世累積的學佛善緣,讓我們有機會得遇善知識,再度接觸佛法,此世養成的好習性讓我們喜愛誦經,習慣反省自己、持續改進,才能生生世世與佛菩薩相應。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習性,係過去世累積而來的習慣與個性;修行,係透過佛菩薩教導,把自己不好的習性改掉。沒有修行,劣根性會很重;心性要提升,就要修行,修到清淨心,方能處事無礙,事事圓融。」
「年紀愈長,大多積習難改。欲改善習性需要透過誦經,慢慢地從大乘經典中理解佛陀的智慧,才會慢慢地看清楚事情的真相,心性才會逐漸轉變,尤其是根深蒂固的觀念,更是要透過此過程,滴水可穿石。」
「最開始大家都是清淨的,清水加入色料下去,會變成汙濁的水,是世界的貪嗔癡,及肉身的眼耳鼻舌身意,汙染了我們的心識。隔陰之迷無法避免,但只要本世有養成每天誦經跟修行的習性,當修行已成為每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下輩子還會延續習性。」
「『保住初心,成佛有餘』,修行,就是修初心,轉心性,提升心性,圓融德行;將自己修清淨後,再去渡化眾生。即便有緣遇到殊勝的法門,光用『想』的,是行不通的,要『腳踏實地』去做,才有機會去淨土。並且,以經為師,依法不依人,因為人心會變,但大乘經典上的真理卻是亙古不變;只要依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去實修,早晚會與佛菩薩相應。」
「菩提自性,本自清淨」,佛性本自俱足。每個人都是佛種,但我們都還沒有成佛,在成佛的路上,有各種陷阱與考驗,所幸有大乘經典指引明路。而唸經,真正重要的到底是什麼?除了大量精進地誦經,更要如文中師姐一般,面對自己的盲點,突破盲點,克服關卡。然後持續省思、反省、提升自己的心性。就能以此覺心「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甘霖慈善積德會成立便是以「關懷弱勢,救世濟生」為宗旨,實踐救急、救苦、救難為主要任務,發揚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精神,普行慈善事業。 目前甘霖的救助工作已屆滿兩年,也持續在進行中,歡迎定期閱覽甘霖的個案分享文章。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以下為三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溫室的花朵經不起社會風雨的歷鍊;小孩要讓他吃苦耐勞,不要把他們養在溫室中,悉心呵護,要能經歷各種風雨的考驗,才能茁壯他們的心志,並且有能力能面對未來的挑戰。」
    下面是5月25日晚上於大林夜市看到一位老法師化緣托缽,以下是他手上的傳單內容: 我為什麼要托缽化緣 老僧法名『天永』,年近80歲,住於斗南鎮南昌里光復街36號12樓之17 斗南佛教同修會。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甘霖慈善積德會成立便是以「關懷弱勢,救世濟生」為宗旨,實踐救急、救苦、救難為主要任務,發揚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精神,普行慈善事業。 目前甘霖的救助工作已屆滿兩年,也持續在進行中,歡迎定期閱覽甘霖的個案分享文章。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以下為三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溫室的花朵經不起社會風雨的歷鍊;小孩要讓他吃苦耐勞,不要把他們養在溫室中,悉心呵護,要能經歷各種風雨的考驗,才能茁壯他們的心志,並且有能力能面對未來的挑戰。」
    下面是5月25日晚上於大林夜市看到一位老法師化緣托缽,以下是他手上的傳單內容: 我為什麼要托缽化緣 老僧法名『天永』,年近80歲,住於斗南鎮南昌里光復街36號12樓之17 斗南佛教同修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死盯著眼前的小事反覆串習的話, 就會變得好像很大。 就像眼皮上沾了東西, 看出去就會覺得很龐大, 但把它拿下來看, 可能還沒有芝麻大。 實際上到底 什麼事最大?生死事大! 什麼東西最急?修行最急!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倘若是境界已經現在面前,又避不掉、躲不開,這時該怎麼辦呢?這時務必要保持「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千萬不要起任何「不正的思惟」。 我們自己不妨多想想,有的人貪、瞋很容易現起,不妨多從這邊用心。我們要反省我們內在是不是有那一條毒蛇?不要時節因緣具足了,又跑出來咬人。
    Thumbnail
    今天我想要記錄兩件事。一件事完成藥師經100遍挑戰,另一件事是如何平復杏仁核焦慮恐懼的方法。
    Thumbnail
    本篇主要是分享放下的過程,大家如果心中有放不下的人,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寫一段文字給自己。 對我來說這些文字像是一種咒語,多念、多看幾次,直到自己的淺意識也相信為止。也不是說寫完咒語就能把執念忘得乾乾淨淨,我還在過程中,但我相信自己可以。 老實說,我不確定對這位大哥的執著是今生養成的,還是累世累積
    Thumbnail
    轉念是什麼?有人說轉念就是放下或是看開一點,但是這話說得容易,做到很困難,因為轉念的本質或許就不是放下和看開,而是一種選擇和想法改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作者在遇到抉擇時,透過對話中檢視自己的恐懼,逐漸意識到自己是被愛的,並思考到過去的經驗,感到慶幸自己當時的抉擇。提醒讀者恐懼的來源通常不是真實的,分享作者的經驗,希望讓讀者有美好的一天。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
    Thumbnail
    這幾年正確來說,是這一年,開始反省反思內心之事情,與自己的對話增加後,有在想一件事情,出家?會是最終的路程嗎。 世間法就是佛法,那放下一切出家是不是正確的?還是說其實現在就是在修行的狀態? 讀了弘一法師的經歷,從紅塵到出家的過程,對自己來說,驚訝?還是感覺,都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雖然平常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死盯著眼前的小事反覆串習的話, 就會變得好像很大。 就像眼皮上沾了東西, 看出去就會覺得很龐大, 但把它拿下來看, 可能還沒有芝麻大。 實際上到底 什麼事最大?生死事大! 什麼東西最急?修行最急!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倘若是境界已經現在面前,又避不掉、躲不開,這時該怎麼辦呢?這時務必要保持「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千萬不要起任何「不正的思惟」。 我們自己不妨多想想,有的人貪、瞋很容易現起,不妨多從這邊用心。我們要反省我們內在是不是有那一條毒蛇?不要時節因緣具足了,又跑出來咬人。
    Thumbnail
    今天我想要記錄兩件事。一件事完成藥師經100遍挑戰,另一件事是如何平復杏仁核焦慮恐懼的方法。
    Thumbnail
    本篇主要是分享放下的過程,大家如果心中有放不下的人,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寫一段文字給自己。 對我來說這些文字像是一種咒語,多念、多看幾次,直到自己的淺意識也相信為止。也不是說寫完咒語就能把執念忘得乾乾淨淨,我還在過程中,但我相信自己可以。 老實說,我不確定對這位大哥的執著是今生養成的,還是累世累積
    Thumbnail
    轉念是什麼?有人說轉念就是放下或是看開一點,但是這話說得容易,做到很困難,因為轉念的本質或許就不是放下和看開,而是一種選擇和想法改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作者在遇到抉擇時,透過對話中檢視自己的恐懼,逐漸意識到自己是被愛的,並思考到過去的經驗,感到慶幸自己當時的抉擇。提醒讀者恐懼的來源通常不是真實的,分享作者的經驗,希望讓讀者有美好的一天。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
    Thumbnail
    這幾年正確來說,是這一年,開始反省反思內心之事情,與自己的對話增加後,有在想一件事情,出家?會是最終的路程嗎。 世間法就是佛法,那放下一切出家是不是正確的?還是說其實現在就是在修行的狀態? 讀了弘一法師的經歷,從紅塵到出家的過程,對自己來說,驚訝?還是感覺,都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雖然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