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坑植物時,總是將全心關注在買回來的那顆植物身上,所以...養死了!
怎麼說呢?因為一開始不懂植栽本身的需要,所以每天看到就澆、看到就澆,不久之後發現葉子一片片掉下來,
土撥開一看,裡面的根系幾乎成了咖啡色的軟爛狀,俗稱所謂的「爛根」!
慢慢種了越多的植栽,發現植物要注意的細節也不少,包括環境中的光照、通風條件、空氣濕度、溫度等等......,不是「我覺得」它需要水就澆水,「我覺得」它需要日照就拿到太陽底下曝曬,唯有好好的做足功課,加上多留意、多觀察才能養出一盆美美的植栽。
關於甜蜜點
甜蜜點(SWEET POINT)。最初始是被用來形容球類運動的運行原理,只要打中那個最適合擊球的位置,也就是甜蜜點,就有機會將球打得又高又遠;後來也常常被用來形容,只要在這個點去努力或是付出,就會有較高報酬的回報。像是投資甜蜜點、壓力甜蜜點...
我想植物是如此,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是如此。
想到這裡讓我回憶到,大學期間修了一門婚姻與家庭的課程,教授不斷將這句話掛在嘴邊:
其實人跟植物一樣,在關係之中需要了解對方需要什麼,所以給予什麼。
但是人與人之間大多的摩擦就來自於:「我覺得」對方需要什麼,所以不斷付出,到最後對方不領情,而自己也累得半死。
植物查資料可以知道最好的生長溫度是15~25度、需要散光照射等等......,但與人互動沒有一個標準的界線範圍,只有透過實際互動了結才能慢慢觀察出。
而這裡想要分享一套了解自己與他人需求的理論:「五種愛的語言」將人們因為得到什麼而感到滿足、會有被愛的感覺來做區分。當然,這樣的區分沒有沒有人僅僅依靠某一項就會完全感覺被愛,只是項目之中的比例問題,以下就帶著大家一起好好了解:
【五種愛的語言】
1.肯定的言語
(Words of Affirmation )
「我覺得你今天在台上的表現很好ㄟ!」
「沒有啦!沒有啦!我覺得我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以上的對話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當別人稱讚你時就會下意識地去否定它。 在華人文化中,接受讚美是一件不習慣的事,尤其對於越親近的人越容易有一種「愛在心裡難開口」的感覺,認為將自己份內事做好是應該的,而過多的讚美以及鼓勵會使人驕傲或是停止進步。
現代心理學卻研究指出,真誠、適度地讚美與肯定,能夠幫助他人發揮其淺在的能力,一種行為得到鼓勵就會持續地進行,同時間也又增強的效果。
所以今天抽個時間,對你身邊的人說出一句讚美與肯定的話語吧~
2.服務的行動 (Acts of Service )
下班後回家時幫忙對方倒一杯水、飯後會幫忙洗碗、早上提早半小時準備早餐......,這些微小的舉動都足夠表達自己心中的愛, 但是大前提是......,你做的事是對方想要你做的事(有一點繞口令,但是就是重點所在阿)
3.真心的禮物 (Receiving Gifts)
浪漫的節慶時、平凡的日常中,都有機會可以挑個禮物送給身邊的家人、朋友或是情人。挑禮物的重點絕非價格的高低,而是你的真心誠意。 一個名牌包跟一張手寫卡片你選擇哪一個?其實這沒有固定的答案,也沒有絕對的好壞,而是看對方需要什麼以及自己投入什麼!
或許只是靜下心來寫張卡片,這個簡單的儀式就足以帶給彼此深刻記憶以及美好。
4.精心的時刻 (Quality Time )
在一個科技便利的時代,手機是大多數人與外界溝通的工具,人與人真實地交流相較於以往就少了很多,所以擁有一段精心的時刻就顯得格外珍貴。
飯後全家圍坐在客廳關心彼此的近況、紀念日時點個蠟燭坐下來慶祝當下的時刻,只要彼此將心意享受於眼前這個時刻、享受時間流動中雙方帶給自己的體驗與感受。
5.肢體的接觸 (Physical Touch )
一個吻、一個擁抱、一個牽手都算是肢體上的接觸!
不管是動物或是人類,透過肢體上的接觸可以帶來強烈的安全感依附,過去有個與猴子相關的實驗,將一隻幼猴放進實驗室,裏頭分別有用鐵絲纏繞成模型並帶著奶水的鐵絲媽媽,與用布包裹著假扮的布媽媽,讓猴子選擇它會待在哪一個媽媽旁邊,實驗結果為:大部分的時間都依偎在布媽媽的懷中,只有肚子餓的時候才會找上鐵絲媽媽。
動物是如此,人類也是如此,透由「擁抱」這個動作不僅可以讓雙方關係變得更好,對於個人的身心發展有很有幫助。
人跟植物都一樣,需要了解對方的需求,相處起來才會充滿甜蜜而不是針刺。
使用小提醒:
- 愛的語言測試結果是一個參考的準則,不是一個絕對的標準,還是需要靠自己平日相處互動之中多觀察。
- 愛的語言會隨著時間、環境背景的變化而有所改變,所以可以一段時間在做一次測驗~
- 最重要的是:了解之後改變自己對於周圍的人「給予愛」的方式,而不是要求對方要依照測驗結果「給我」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