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時候對植物感興趣,
起因是陪同事去逛田尾,
小小肥肥的多肉,各色芬芳的玫瑰
(沒有少女可以拒絕玫瑰)
就這樣摔坑了。
一開始的體驗並不美好
剛踏入植物坑的時候,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適合種什麼?
也就理所當然的買什麼死什麼,
養死植物的空盆疊的老高。
憑著人傻錢多的不服輸跟養死生命的虧欠(雖未開口呼救,但也是生命)
默默地翻書到上PTT研究,再到後來入團跟花友討論,開始有一些種植的樂趣
總是養死是不會有成就感的,從總是養死到慢一點養死,差別也不太大,
(慢慢養死應該是魚鱗割的殺千刀過程,如果植物可以開口,會不會很想大叫只求速死,來個痛快?)
我自己栽種的成就感是來自於新生的嫩芽、花開綻放的時刻。
栽種第一步:確認空間、習慣、喜歡的品種
開始種植前,建議先確認養殖植物的環境,
觀察植物最需要的:陽光/空氣/水,
以及最重要,避免錢包失控的,確認自己喜歡的品種類項。
- 陽光:確認要養的地方一天裡面有多少的光照量,是直射光、散光,一天有幾小時有光?如果養在陽台,拿出手機看一下陽台是什麼方位座向、夏天太曬的時候,需不需要適度遮陰?有些陽光不夠的專業人,會買植物燈來補光照,我自己是沒有這樣的勤勞,所以栽種前有先觀察適合養在自家陽台的植物。
- 水:是愛澆水的人還是常常忘記澆水的人?
一開始養植物,我是從多肉入坑,那是不堪回首的過去,每養必死,弄得我後來對多肉很有陰影。養死的最大兇手當然是我,太愛澆水!多肉之所以被稱為懶人植物,是因為不用勤給水,我的殷勤給水,是他死亡主因,真正愛之足以溺之!
既然管不住的手濺,就養些愛喝水的植物,果然陽台植物存活率大幅上升。
- 空氣:老實說,我自己還沒有特別感受到空氣對植物的重要,但有花友提醒通風的重要性,我因為養在陽台,空間有限加上不喜歡太雜亂,通風上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對我而言,將空氣換成溫度、給肥、病蟲害會比較貼切。
- 喜好:這大概就是需要清晰的頭腦,不然就要靠花錢才能解決的問題!進入植物坑,必定要逛花市,哪能忍住不買買買的回家?一開始總是看到漂亮就買,回家之後才開始煩惱空間不夠、種植習慣不適合,例如:花漂亮但不香、花很香但是一年只開一次花、又香又會開花但是花型我好像沒有很喜歡……幸好前期功力不高,在釐清喜好的同時,也是一路種死,沒種死的也嚇得快送養給別人,不敢造孽太深;跌跌撞撞、挑挑剔剔的確定了自己的喜好後,在有限的陽台空間裡,我就只種玫瑰與香草,大大的減少了養死、送養的情況,植物跟我的荷包同時松了一口氣。
第二步:做點功課
黑手指時期,因為記得就澆水,不記得就放假,重新想起來就多澆幾次作彌補,這樣的習慣,黑手指捨我其誰?
有錢也不是這麼花,加上植物死去總讓我有歉疚感,
開始看書研究,瞭解植物習性,調整種植習慣,
規律的給水(不得不天天早起,變相的自律)
這麼做之後,我終於不再買一盆死一盆,植物們慢慢的越活越長
壽命從2週慢慢陪我走過一、二個季節,
饒有興致的寫植物觀察日記,然後理所當然的,卡關。
懂得澆水,植物延長壽命後,就會遇到病蟲害,
也因為這樣去外面上課,加入FB社團、Line群組、看YT教學影片,
世界上總是有溫暖的好人,至少我覺得我遇到的盆友都是很溫暖可親,
推薦用藥、熱心交換贈送分享花/枝條/藥劑/肥料/土......
也遇到賣藥的花友跟我說:「藥很貴,不如不要買藥重買一盆花!」之類的
仍然是會養死,傷心也有,只是慢慢的不會傷心太久,
植物死掉的時候,會對植物說謝謝他這段時間的陪伴、活著時帶給我的好心情。
做了功課,好好照料,最終死亡了,也就學會放手。
養著養著,某些時刻會被植物開導,一朝頓悟。
第三步:養吧!
花了錢、花了時間,剩下的就是大膽的實踐,享受種植的過程帶來的樂趣!
栽種不是時刻可以看見成長的過程,植物無法即刻的反應互動,
這比較像是一個靜心的過程,慢慢的付出,時間到時就會有收穫,
水到渠成,潤物無聲,
發動的瞬間會覺得驚喜,也那麼理所當然!
枝頭上慢慢冒頭,由紅轉綠(玫瑰新生的是紅葉子),舒枝展葉,
花苞由小變大,花瓣香味漸次綻開,花色漸層由濃轉淡,
養著養著,就會覺得付出的那麼少,收穫的那麼多!
(大概就是每天花五分鐘澆水,2、3個月灑一把肥,半年想到才噴一次藥,一年半載才換一次土,就可以心情不好去嚕香草葉子,每個月都賞花剪花,蠻划算)
除了栽種的實質收穫,過程中也讓心靈有成長,
至少我覺得我性子好了很多,夏天很定時的起床,生活稍微規律
(叫醒我的不是鬧鐘、不是夢想,是再不去陽台澆水,植物就要死了!)
種植的過程中常常被療癒,偶有感觸啟發,
如果能克制包貨的購買欲,種植物其實也不太花錢。
記錄一下自己入坑的過程,也希望對剛開始要入坑的人有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