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我在今年2021年1月19日紀錄的一篇文章,起因是看到同事分享的一篇網路文章(
因疫情而改變的日本,與沒有改變的台灣),讓我突然有感而發。而在今年2021年5月25日重新謄寫時,我驚覺到,我正在經歷的是正要改變的台灣,也許一段時間後,可以再來記錄自己所感受的因疫情而改變的台灣。
說明一下,下方分析,是以自己職場上2019~2020年700件多成交個案統計與實務經驗的一些心得。在分析後的結果,有幾個部分是讓對於日本置產的印象,是出乎意料之外。
1、 購買目的(投資VS自用) 47%:53%
2019~2020年在我工作職位上,舉辦各類型不同的說明會,讓對於日本房產有興趣的來了解認識。二年期間北中南視訊等約莫有4800多組客戶參加,如是第一次參加的客戶,多數以為會去日本置產的客戶,都是以投資為主,因為台灣找不到安全合適的投資商品,所以才會往海外去探索。在2009年,開始有台灣房仲進入日本市場時,確實多數以投資為主,加上2013年東京奧運申請後,投資數量急速上升,但很特別的從2017年開始,自用型(工作、念書、退休渡假使用等)客戶明顯開始增加,占比也不斷提升,我也算其中之一,與多數客戶接觸的經驗,我歸納跟二點有明顯的關係:(1)國際化現象(2)薪資與發展的落差。
我常以我自己來說明,雖我自己日本置產是建立在我對日本市場的專業了解與信心,但有很大一部分的是為未來鋪路(自己與小孩)。我以我自己TPH神戶Tower出租為例,我神戶是去年出租(本來想去住一段時間享受體驗一下,但疫情天空不開放只好放棄),最後成交月租金是20萬日幣。日本租金相對高這件事,網路資訊很容易知道,但影響我最大的,不是租金的數字,而是承租方的背景(日本房客多數需要經過保證公司的審查),是一位28歲,單身女性,年收入破千萬年薪。也許您可能認為這一定是稀有個案,非一般人收入,非一般人收入這我不否認,但在這幾年不斷幫客戶招租的經驗下,這非稀有個案,而是在大都市不難見的狀況,包括我的日本同事。所以這也是日本在疫情前,每年外來人才不斷移進的原因之一,也是我期待為我自己與小孩鋪路的方向之一。
2、 高投報率…….!?
很多初次接觸日本房產的客戶,很大的機率是在網路上或親友口中,聽到海外的租金投報率超過目前的台灣許多,所以起初接觸時,都會表示想要找投報率較高的產品。這個方向,事實上不難,只要找便宜的房產去買就好,所以資金也相對需求低,多數在2000萬日幣以下(台幣540萬以內),注意事項可以參考我下方須知,但結果來看,約只佔2019~2020年成交數據的13%左右。為何會這是樣的結果,在海外除了追求投報率外,因為是在一個不熟悉且難以隨時自己處理的地點,往往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一定會先了解風險(除非都不做功課,憑信心),所以挑選上就自然而然會挑到較安全地點與產品,價格上也會高一些,以成交結果來看,最多量體的區域反而是東京頂級區域港區(類似台北信義區的地位)。
3、 房型與社區戶數的變化
平均成交總價坐落在6千萬多日幣,除了在地點多選在精華區外,房型多會考慮2房產產品。戶數的部分,以往客戶在台灣多不喜歡戶數過多的區域,因為怕雜,管理困難等,另一方面也怕購買投資客戶太多,以後有賣壓,不好出售不好出租,這部分日本的現況是跟台灣大不相同。以我自己住過的塔型建案(一棟戶數894戶),真的是有住過才能知道塔型的魅力與便利(這可以看我以前分享的文章),但撇除我自己的感受,我們看一下2020年日本雜誌統計的分析資料,日本房產市場上以戶數超過200戶,2LDK都相對保值性較高,而這塊也是我們自己客戶了解後,容易購買產品類型。
4、 區域選擇
除大家認知裡耳熟能詳的東京【都心】蛋黃區與台灣客戶早期容易選的中野、目黑、品川、台東、豐島區外,板橋區算是這二年蠻多客戶提到的區域(我目前也還不熟,有開放出過會再安排親自去走走體會一下),江東區則是新興開發蠻多的題材區域(豐洲車站的BRANZ Tower不論日本當地還是台灣都是很受歡迎的建案),杉並區與世田谷區多是在地生活華人會選擇購買自住的區域。
東京23區,平均概念以都心六區為最精華區,但這幾年隨者房價上升,區域發展提升,人口與趨勢也有所移動
5、 購買、看屋方式與資產配置的觀點
去年2020年的年初,疫情發生初期,台灣的海外房產幾乎凍結,很難預測疫情對於經濟會有甚麼大的影響,加上多數客戶很難接受,無法親自去看屋怎麼購買,這都是人之常情,也是我們自己所認知的常識。在這樣的狀況下,大多人的選擇,會決定先撐過這段黑暗期,等黎明的到來時,再來服務。但有一批人不想等待,甚至市場也不願意等待,在資金的浪潮,強推著人往前走,在持續天空的無法開放,與科技技術與配備快速的升級,法律也催生被迫修改,【視訊看屋與跨國IT重說】就這樣在2020年誕生且開始執行。本以為很難改變親自看屋的習慣,但市場的需求與接受度超乎我們的預期(今年的台灣似乎也有這樣的變化開始),在被市場拖著走的狀況下,2020年Q4的成交量與金額幾乎佔全年度的一半,這不是景氣變好,或是有利多的話題產生,而是消費者的習慣與觀點開始改變了。
再聊聊網路流媒體的加速竄起,疫情的衝擊正在打破使用者原有的消費習慣,致使流媒體平臺的存在感日益加重,實體戲院被打的體無完膚,無法想像的快速替代,這也是另一個在疫情被全球市場拖著走的結果案例。
在我一開始所貼的文章(
因疫情而改變的日本,與沒有改變的台灣),內容裡有提到一個觀點:台灣在新冠肺炎的防疫表現上確實相當優秀,也讓台灣人在國內免於受到行動範圍的限制──但這點不一定是了不起的好事,因為我們少了被迫前進的壓力。台灣現在確實許多經濟指標都相對漂亮,房地產與股票雙雙創高點,經濟氣氛熱絡,反觀台灣外的世界,染疫人數屢破新高,封城行動到達2次甚至3次,看到這些辛苦的畫面,第一時間都是感恩與慶幸我在台灣。但文章內容讓我思考到另一個角度,在這麼恐怖與強大的壓力下,國家或是企業或是個人所被推擠出來的生存能力,會不會是我以後難以追上的差距,是我深深被提醒的部分。剛好對應現在的台灣,在這疫情的壓力,我相信一定有會有人走出一條更有機會的道路,但也會有人被這股壓力所淹沒。
2020年的日本,有一些在日本工作的台灣人,在疫情發生,考量生命安全,選擇離職回台,也有一些人選擇繼續流在日本打拼生活。也正如去年日本房產的成交一樣,有一些人選擇放棄日本置產,也有一些人選擇進場日本房產,誰是誰非,這沒有對錯。2020的我,感觸很深,可以說是我8年日本房產做的最差的一年,但Q4卻又是我8年日本房產裡最好的一季。最後祝福大家能一起渡過這次的壓力,讓我們努力再提升,走出一條自己能有自信的道路,對於日本去從年至今的房產變化,可以參考【
政億聊聊,回顧2020年疫情發生至今,日本房產的變化】,內有日本國土交通省最新不動產價格指數報告數據。
2021.1.19 柳政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