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 2021|即時對話障礙
方格精選

5/26, 2021|即時對話障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列計畫的時候,特意把「在 SNS 發訊息」作為每日待辦。
原因是發現自己很懶得回訊息。先不論太過容易分心所以長期把通訊軟體的通知關掉,造成跟不上話題就放棄發言。平時在 SNS 會由於「沒有辦法好好表達想說的事」而放棄回覆,本來可以聊天或是交流的機會就這樣白白放掉。
「馬上回就不會忘記或不知道要怎麼回」,是這麼說沒錯,執行起來還是有障礙。
若是樂於減少和人對話與交流是沒差,偏偏很想跟人聊天。知道完全沒有發言只是潛水,漸漸地就會被認為是不喜歡被打擾,或是不愛交流的人,甚至棄用特定 SNS。為了避免類似的事發生,規定自己最少最少每天要在上面發一則訊息。

目前看起來效果並不明顯,不過這麼做本身就是求安心而已。
要知道他人怎麼想只能開口問,想到這裡就覺得……還是算了。

所以完全可以理解已讀不回。當然,聯繫重要或緊急的事除外。

所以完全可以理解已讀不回。當然,聯繫重要或緊急的事除外。

稍微想了一下,並不是害怕跟人講事情,是沒有辦法延續即時對話。使用通訊軟體如果對方回得很快,就會變得很有壓力(其實是自己給自己的,沒有人逼著非要在當下回不可)。討論事情和聯繫當然沒有問題,一旦進入普通對話模式很容易尷尬不已,不知道要回什麼,只能附和,無法將話題延續下去,更不用說開話題。變成句點王就算了,更怕在掌控範圍外,他人對話源源不斷,卻完全跟不上。

花時間決定要回什麼似乎變成常態。
然而不代表回覆的內容就比較「有料」。有點慘,很可能是壞習慣累積的結果。

疫情的關係,很久沒和朋友聚會聊天。想著是不是因此特別在意自己在網路上的即時對話障礙。於是約了週末在線上聚會,試試看一般的即時對話是否可行,如果還可以,或許沒有想像的嚴重,只是媒介問題。如果不行,再看看怎麼改善。

avatar-img
阿森的沙龍
14會員
457內容數
《模擬市民4》傳奇挑戰「秋家時代」遊戲紀錄,每週一、三、五、日更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昨天的事讓我醒悟假日還是要維持最低限度的規律,平日則要保留彈性,預定好的休息時間,想做點事也沒關係。如果沒有惱人的事還好,萬一出現找不到壓力源的問題,情況會變得很糟,要調整回來並不容易(目前有找到可以加速調整的方法,稍微好一些)。說起來是不是該檢討為什麼情緒那麼容易受到外在變化的影響?
想睡但睡不著很有末日感不是開玩笑,是好不容易建構起的日常逐漸崩壞的感覺。在床上翻來覆去超過一小時還是沒辦法入睡,想說會不會是睡前看了會想很多的電影,既然睡不著不然爬起來看點比較溫暖療癒的內容,或許能有所改善。結果看了一小時左右,再躺回去,依舊想很多沒辦法入睡。
早上起來做事比較有幹勁,決定稍微調動每天做事的順序,一方面也為了防止過於規律感到無聊。最初只是想把上午和下午做的事情對調,沒想到這樣的變動意外有效率,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有辦法在中午之前全部搞定。練習畫畫似乎是不錯的緩衝。
作者字裡行間透露出的重要觀念,積極生活的方法不會持續有效,極可能因為某些事情陷入低谷,重點是能夠再次站起來面對,提醒自己做調整。 找到不錯的作法,總幻想能夠持續就能達成所想,經常忽略周遭的各種變化會造成各式影響,讓「做得好」的狀況不再。以為不夠努力或堅持造成終結,其實並非如此。
最後檢討很不幸決定要做卻完全沒動的斷捨離(沒有)計畫。 想到熱就不想整理,想到痠痛就懶得動,那麼容易有藉口多半是沒有排計畫的緣故。 從今天開始,每天收一層抽屜。先訂得輕鬆點,能開始做再說。下週再來看看結果。
說是痛苦,並不是非得要付出所有,刻苦勤學,是追蹤學習並修正,挑戰覺得太難,屢屢迴避的事。多費力氣就是痛苦,需要鼓起勇氣提醒自己多做多練習,多讀多看才有機會越接近全面(雖然幾乎不可能,但至少更接近)。對於關心的事物,去翻找第一手或第二手的資料詳讀,總比不知道是第幾手的懶人包強。
昨天的事讓我醒悟假日還是要維持最低限度的規律,平日則要保留彈性,預定好的休息時間,想做點事也沒關係。如果沒有惱人的事還好,萬一出現找不到壓力源的問題,情況會變得很糟,要調整回來並不容易(目前有找到可以加速調整的方法,稍微好一些)。說起來是不是該檢討為什麼情緒那麼容易受到外在變化的影響?
想睡但睡不著很有末日感不是開玩笑,是好不容易建構起的日常逐漸崩壞的感覺。在床上翻來覆去超過一小時還是沒辦法入睡,想說會不會是睡前看了會想很多的電影,既然睡不著不然爬起來看點比較溫暖療癒的內容,或許能有所改善。結果看了一小時左右,再躺回去,依舊想很多沒辦法入睡。
早上起來做事比較有幹勁,決定稍微調動每天做事的順序,一方面也為了防止過於規律感到無聊。最初只是想把上午和下午做的事情對調,沒想到這樣的變動意外有效率,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有辦法在中午之前全部搞定。練習畫畫似乎是不錯的緩衝。
作者字裡行間透露出的重要觀念,積極生活的方法不會持續有效,極可能因為某些事情陷入低谷,重點是能夠再次站起來面對,提醒自己做調整。 找到不錯的作法,總幻想能夠持續就能達成所想,經常忽略周遭的各種變化會造成各式影響,讓「做得好」的狀況不再。以為不夠努力或堅持造成終結,其實並非如此。
最後檢討很不幸決定要做卻完全沒動的斷捨離(沒有)計畫。 想到熱就不想整理,想到痠痛就懶得動,那麼容易有藉口多半是沒有排計畫的緣故。 從今天開始,每天收一層抽屜。先訂得輕鬆點,能開始做再說。下週再來看看結果。
說是痛苦,並不是非得要付出所有,刻苦勤學,是追蹤學習並修正,挑戰覺得太難,屢屢迴避的事。多費力氣就是痛苦,需要鼓起勇氣提醒自己多做多練習,多讀多看才有機會越接近全面(雖然幾乎不可能,但至少更接近)。對於關心的事物,去翻找第一手或第二手的資料詳讀,總比不知道是第幾手的懶人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