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使生命動聽】不求回報的愛,陪伴孫女成長也療癒過往遺憾
方格精選

【愛使生命動聽】不求回報的愛,陪伴孫女成長也療癒過往遺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希望她像一般人一樣,平平順順往前進。」今年已經上幼幼班的奕蓁, 出生後三個月確診聽損,五個月大時開始戴上助聽器,然而她並不是外婆照顧的第一個聽損孩子,因為奕蓁的媽媽也患有聽損,相較於當年的不知所措,外婆表示這次早有心裡準備,笑說:「願意來到我家就是緣分。」

父母皆聽損 外婆負責口語訓練     

除了媽媽,奕蓁爸爸同為聽損,父母兩人皆以讀唇為主要溝通方式,「當初讓她媽媽學讀唇,是覺得比起手語,將來比較容易融入社會,因為在社會上使用手語的人畢竟是少數。」當年台灣尚未有人工電子耳和聽語訓練的早療機構,奕蓁父母的口語發音仍與常人有些落差,因此在奕蓁接受聽覺口語訓練時,外婆責無旁貸成了主要照顧者,每個禮拜帶奕蓁來上課,並將課堂上學習到的 方法持續應用在日常與奕蓁的對話,外婆說自己從來不覺得辛苦:「我們能夠陪她走的路是有限的,她的一輩子會比我還辛苦,我能幫她的也只有這樣。」

學會聽與說 將來把這份愛回饋給父母     

「當年她媽媽確診的時候,醫生跟我說,聽障是所有障礙中最幸福的,外表跟一般人沒有不同,只需要加以訓練。」 現在的醫學又比當年更進步了,奕蓁在今年九月接受第二耳的人工電子耳手術,現在會注意到大人間的閒談,詞彙表達變得豐富。奕蓁媽媽也增加助聽器的配戴時間,只為了聽女兒說話。   

被問到對奕蓁未來的期待,外婆說:「我不期待她為我做什麼,因為我照顧她是天經地義,只希望她將來能在父母有需要的時候幫助他們,畢竟靠讀唇溝通,在社會上總是會有比較吃虧的時候。」   

聽語訓練的過程,需要耐心、用心和靜心,外婆相信即使很多時候在當下不會馬上看到成果,但有一天一定會展現出來。每個父母都想為孩子多做一點,外婆的愛陪伴著奕蓁成長,彷彿也療癒了當年不能再為女兒做更多的遺憾。


本文刊登於《雅文聽語期刊 NO.38 遠距服務Ready Go!》
「如果你聽得見,請你幫幫忙」線上捐款幫助更多聽損兒家庭!

avatar-img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的沙龍
2會員
24內容數
聽損兒到雅文基金會學說話,是聽見世界的開始,而且他們不僅聽見世界,也努力開口為自己發聲,自信展現獨特的天賦才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兒子,原諒我不能陪你長大......」 耳鏡/五官鏡是醫師和聽力師的常用檢查工具,它可以清楚看見耳朵、鼻腔或喉嚨裡的狀況。特別的是,雅文基金會聽力師所使用的耳鏡背後有個感人故事,它是一位父親送給重度聽損兒子檸檬最後的禮物......
「兒子,原諒我不能陪你長大......」 耳鏡/五官鏡是醫師和聽力師的常用檢查工具,它可以清楚看見耳朵、鼻腔或喉嚨裡的狀況。特別的是,雅文基金會聽力師所使用的耳鏡背後有個感人故事,它是一位父親送給重度聽損兒子檸檬最後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