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說說什麼是重視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火神的眼淚第一季完結,第九集一開始就丟了震撼彈給觀眾,官官相衛的說詞給喪命消防員家屬的是扭曲的事實,出席喪禮鞠躬致意的長官給家屬的,是文過飾非的虛情假意。
那是四年多前的十二月,見過兩三次的二哥在他執意主導的喪禮上眉頭深鎖卻擠不出悲痛,旁邊的叔伯雙眼放空,隨著司儀擺弄勉強地又拜又唸禱,隔壁的大姊手握著面紙仰著頭在眼角來回點個幾下,從頭到尾就那一張面紙反覆使用,我的姊姊邊唸經文邊用手背抹去頻頻落下的淚水,我的大姪女始終低著頭,不願讓人發現爺爺逝世對他來說,無足輕重。
第一次有清楚記憶的跟二哥見面是在我高中時的聚餐,空有血緣卻形同陌生人的餐桌上,應湊出來的話題和笑臉撐不了多久就散會了,嘴上說著再次聚會,下次見面卻是和調解委員坐在桌子後面,為了一個月付不到一千塊的撫養費,跟我爸爸相互指責。
姊姊本來打算請師傅唸經迴向給爸爸再火化樹葬,令人意外地是二哥堅持使用他自己的生前契約保單幫爸爸辦告別式,人死真的為大吧,讓人害怕的靈魂是祖先保佑還是怨魂糾纏,對二哥來說,也許把喪禮辦得妥貼就能免除心患,拉著爸爸那邊的親戚到告別式湊成稀稀落落的賓客,反觀媽媽家親戚惦念著從前他跟著妻子回部落娘家,不菸不酒不吃檳榔卻能用日語跟部落長輩聊天打好關係,因著這樣的情誼,出席爸爸告別式的部落親戚遠多於爸爸自己的親族,站在棺材邊的我,跟著媽媽姓氏才有法定原住民身分的我,看著我另一半漢人血親或低頭恍神或佯裝悲傷,跪在遺像前照著司儀指導,一前一後地嗑頭,我才恍然大悟這場告別式到底是為誰而辦。
議員向家屬鞠躬致意的表情、握手的力道和抿著嘴短暫投射哀悼的眼神,看在我眼裡,比爸爸親族還有誠意,嘴裡短短一句節哀,比二哥大姊叔伯跟著司儀唸的禱詞,更安慰人心。
即使我知道本質上都是作戲。
演給爸爸的魂魄看以求心安,還是演給自己的親友看佯稱孝子,或是演給選民看做足人情,爸爸連人和棺材燒得剩一譚骨灰後,如釋重負般地告訴我們,要怎麼處理隨便我們,葬在哪裡也不用跟我們說,他們該辦的已經辦好了。
他們重視的,已經做好了。
3會員
5內容數
在生活中營造親子學習阿美語的環境,讓母語活在我們的嘴巴裡,讓成為阿美族實踐在日常裡。從學習族語的過程,反思不當政策的遺毒、提倡母語平權,也看見與世界南島語族的連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afi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壞情人教材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出格媽媽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疫情生活對你來說是什麼?對我來說,「每一天都是紀念日!」台灣自從爆發了三級警戒的狀態,每天都有新的案例與新聞,包含陳時中的直播和各縣市的案例報導,「今天幾個確診?」變成大家交頭接耳的話題,「確診數字」變成一個等待解封的重要指標。
Thumbnail
avatar
Vera Lin
2021-09-21
有工作經驗,真的是加分項嗎?你說的經驗是什麼經驗?!|104職場力 經驗到底能不能加分,重點不是你有幾年的累積,而是那些經驗,帶你到過什麼樣的地方,看過什麼樣的風景,完成了什麼樣可以拿出來說嘴的成績,如此而已。
Thumbnail
avatar
艾莎解結-跨界生涯顧問
2021-09-06
街頭相對論》「你說的白是什麼白?」——朱嘉漢(小說家) VS. 陳昭淵(詩人)上一集的《街頭相對論》,逗點編輯部把《夜讀巴塔耶》作者朱嘉漢、《深海作業》作者陳昭淵,一起關在黑暗無光的地下室,透過手電筒對談「眼前的黑不是黑」。就在他們離開黑色不見光的地下室之後,我們再請他們在陽光之下分享,生命中的黑暗感受如何轉化成創作的能量。離開地下室忽然變帥氣的變身魔法!不囉唆,街頭相對論,
Thumbnail
avatar
逗點人
2021-08-10
法國人跟我說你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17年前到法國留學,申請居留證時需準備身體健康證明,將健檢完的文件交給相關單位。幫我辦理的Madame看了我的文件說: 你是台灣來的吧!國籍這裡應該寫Taïwanais(台灣人),不是Chinoise(中國人)。你要拿回去請健檢處改國籍為Taïwanais。 自小被灌輸自己是中國人(所謂的中華民國)
avatar
JLung Liu
2021-08-09
【職場工作】讀解力:主管的連珠炮指令、煽動性網路文字,該怎麼掃視,看出對方到底在跟我說什麼小細節可以找出句子的重點內容,重要內容會反覆以類似措辭出現,刪去多餘的部分,簡化句子後就能理解
Thumbnail
avatar
SheepCloud 生活記事本
2021-08-07
你說什麼是長大?說說什麼是長大? 第一種《看年紀》第二種《看心智》你覺得是哪一種? 什麼是 #長大 ? 我們理工男思考一個問題,通常會先給他一個定義 在有範圍的情況下再去想解答! 那什麼是長大呢… 我想就用最簡單的二分法 第一種情況 【是年紀的長大 】 18歲成年的那一天 25歲出了社會 30歲在社會有一定的歷
Thumbnail
avatar
林信昌
2021-03-26
眼前的O不是O,你說的J是什麼J—從Yotaka事件談拼音在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的名字爭議中,混雜了原住民恢復族名、對日情結、漢人文化霸權等各種議題。大使雖然不是阿美族語的專家,但我對這個問題充滿興趣,從中也看到了一些與馬雅文字研究的相似處。
Thumbnail
avatar
馬雅人
2018-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