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戲謔笑聲在門外哈哈作響,兒子原本開心的宣言受到嘲笑,默默走進我房內扁起嘴呆站在門口。我抬頭一瞧發覺不對勁,輕聲問起怎麼了,扁起的小嘴憋不住情緒了,抽抽噎噎地準備訴說的當下將房門輕輕一推,委屈地投到我懷裡。
不想被看見的難過,我懂。我緊緊摟著兒子告訴他,你想要當克莉雅就當克莉雅,媽媽支持你,你喜歡克莉雅覺得她很厲害所以才想當她對不對?兒子點點頭。那下次你就跟阿嬤說你是喜歡克莉雅所以才想當她,有什麼好笑的,這樣好不好?
房門外笑聲不絕於耳,性別刻板印象就是這樣在家裡蔓延開來的,透過對男孩陰性氣質的嘲笑和糾正,否定男孩柔軟的表現,在一旁跟著阿嬤大笑的女兒也附和著阿嬤對弟弟的嘲弄。將門打開的她臉上帶著笑容,稍稍放鬆的兒子身體又繃起來望著他姊姊和外婆。
門縫外的外婆試圖將嘲笑正當化,笑著問兒子為什麼把門關起來,其實是自問自答地隨即說克莉雅一聽就是女生的名字,你想要當女生的(動畫)角色我才笑的,這樣就要躲到房間把門關起來,真好笑。我旋即替兒子報不平,正色說道他想當就當沒有關係,不該取笑他,接著女兒因為我指出她也有參與取笑弟弟的行為,躲到房間裡哭了起來。
這場對性別氣質的羞辱戲碼始於傷人的笑聲,卻不會停在女兒的哭聲裡,從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擔憂」話語在我耳邊響起時,我便無時無刻地擔憂起我的小孩在根深蒂固父權思想的外婆陪伴下,會遭受什麼樣的思想荼毒,但今天默默走進我房裡的兒子讓我明白,他連開心做自己都不行。
才四歲多的他,只知道自己喜歡或不喜歡什麼的他,根本不會去分別男生或女生的他,這樣的小男孩,一個欣賞女孩角色的小男孩,對克莉雅的喜愛很大的成分純粹是投射他對於自己姊姊的喜愛,這樣的喜愛卻因為一個無聊的原因被嘲笑,他除了受到羞辱之外,還得承受被大人剝奪表達自己的隱形暴力,用譏笑的言語對著一個四歲小男孩說他不該選擇當一個自己喜歡的女孩角色,這就是在告訴他,不可以展露「像女生」的氣質表現,即使只是口頭回答說說想法都不被允許,如此暴力否定又訕笑羞辱一個小男孩的想法,不覺得很熟悉嗎?
我們的文化不會特別強調男生要體格強壯,但看到展露陰性氣質的男生卻迫不及待地糾正甚或霸凌他(們)。
然而這些刻板思想都是在家庭裡發芽的,接著在學校裡散播開,慢慢長成名為歧視的大樹籠罩著社會和個人,太陽般的女性主義出現時,多數人還是選擇躲在大樹的陰影下,因為那樣比較「舒適」。對誰舒適,就因身分而異了。
我不知道這樣的文化傷害或荼毒了多少小男孩的心,間接給了他們歧視的養分和力量去欺負展現柔軟面向的其他人,但我知道兒子臉上皺在一起的情緒讓我好生心疼。如果,我們不想要再有任何一個男孩因為性別氣質遭受不公平的對待而失去表達自我的自由,請從家裡患有「性別意識失調症候群」的家人著手教育,必要時採取隔離手段,將思想侵害降到最低。
最重要也最簡單卻最容易被忽略的其實就是:愛小孩本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