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格媽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的大腦迴路自從生了兩胎人類幼蟲之後,就受到嚴重損壞。如同我哺乳時受苦的乳頭,還有回不去的粉嫩乳暈,記憶力更和我的乳房一同下墜,唯一增長的不是智商,是與胸部連綿的臂膀,直到圓厚的肩頭。這副身軀再也沒有圓翹和堅挺的部位,大霸尖山崩垮成了順向坡,是了,有那麼點微隆的小石堆,走山至橫膈膜處,餘下的些許沙土漸漸在肚皮下游淤積成一圈圈的埯塞湖,舊日的牛仔褲加劇溢壩的危機,救急的辦法便是縱容湖面擴大。然而救急救久了,使得有效整治的辦法更加難辦,不經意地,臀部築成了四四方方的攔砂壩,整副身軀皆走了樣。

居然,沒人在意。

生產的痛無須言贅,但你陰道蹦出個娃兒後,沒人在乎你撕裂的傷口和腫硬的石頭奶,連你的子宮都拚了命地擠壓出巨大的痛楚,彷彿你受得不夠多似的。是的,旁人關切的當然是嬰兒健全與否,有沒有吃到奶,哎呀那眉眼和嘴角像極了爸爸,但似乎就是不像他媽媽小時候?
那些幾十年前生過幾個小孩的人,試圖用過時的經驗和「智慧」影響和操控你這個新手媽媽。枕頭下迷信的紅包袋、其實根本小鬼般存在的「床母」、為了「壓驚」遞上來的符水,不如教孫子吃土比較快(生病)?算命的都是對的,偏方比醫生開的藥方還有效,「嬰仔沒有六月天」所以盛夏出生的孫被包得密不透風出了熱疹才稍稍覺得自己不對。不過,阿嬤不對不要緊,新手媽媽讓嬰兒多哭了幾分鐘那就是虐待小孩,那媽媽生活作息身體狀態和心理層面,都在兩三小時睡睡醒醒的沒日沒夜裡混亂地反覆哺乳換尿布度過,無助榨出的眼淚默默地哭泣,被聽見的卻始終是哇哇啼哭聲。
偉大的、堅強的媽媽,旁人看你辛苦是理所當然,你不符合他們對媽媽的期待卻是出格。

你不該作旁人眼中或社會框架裡的媽媽,你該作你孩子的母親。

好不容易出了房門漸漸找回生活的節奏,身上掛著吃吃睡睡的小兒,不久後,也推著、牽著、眼看著他不時雙膝一跪趴在地上親吻大地,你不當回事地示意他起身,他的眼淚鼻涕也就自然收斂了。接著頭一抬,他已經爬上高處朝你揮手,搖搖晃晃的小短腿拉長了,頭髮茂密了,謝天謝地他不再吸你的乳頭了,改為榨乾你口腔裡的唾液,而故事永遠也說不完。
你想他大了,開始自理會洗碗筷只差不會自己洗頭髮了,你的人生無法向他討,得要自己建構,再不自轉就要自爆了。是的,接受你是出格的媽媽,你無法繞著孩子轉,那只會令你崩潰。不是「正常」的媽媽不代表你不是負責的媽媽,你一樣嚴格要求品性並保持良好作息,你只是不是那麼「聽話」的媽媽。你不回應社會的期待、不符合傳統的框架,這是你的孩子,你才是樹立典範的領頭人物,你不該作旁人眼中或社會框架裡的媽媽,你該作你孩子的母親。
而那模樣,便是你作為母親的面貌,不是作給他人讚嘆的模範。

我們都是出格媽媽

人,生而不平等,每個女人的環境條件不同、資質不同、性格不同,可是為什麼台灣社會要用相同的標準衡量媽媽?每個當媽之前的女人有各種不同的脾性、愛好、習慣和觀念,但當了媽之後,原本可以用來辨識一個女人的特徵,都被無聊的育兒循環給稀釋的幾乎不可見,這時候諸多的社會框架又來限縮和要求媽媽的模樣,給塊「超人」獎牌或「偉大」獎座就把許許多多的女人永遠地框限在維持標準和形象的輪迴裡,無法自拔,這是多麼可惜的事情啊!
保持或是找回當媽之前的愛好和習慣甚至脾氣,只要你不是個拿小孩當出氣包的虐童母親,你,理所當然可以跟男人當爸之後依然做自己一般地,做你自己。媽媽只是個身分,不該是你這個人的代表,做自己的媽媽才會被孩子尊重。例如,孩子在鬧鐘響之前醒來,你告訴他,先自己在客廳玩收拾書包做好晨起梳洗,鬧鐘響了再進來父母房間,一方面孩子自立,一方面你和伴侶都不用因為孩子自己提早起床犧牲睡眠。作為一個母親,原本就已經犧牲了很多單身者的多彩多姿,所以社會不應該再以一套標準評斷母親,母親也不該自我閹割或是擴大犧牲來換取一些膚淺的讚譽,如果台灣社會拿掉這些一套標準,其實可以減少很多的衝突和憂鬱,保留更多的彈性,我相信也會有更多的開心媽媽自在地做自己。
我們都有徬徨無措的時候,尤其是面對第一胎的孩子,上網找資料看書看節目看部落格或問醫生,尋找各種參考其實只是為了要做好媽媽。所以,每個這麼努力的媽媽,都是正常的媽媽,而每個不同的女人當了媽媽之後的獨特樣貌,就是自己的「正常」,而不是社會框架限縮的「正常」。那麼,我對你而言是出格,但對我而言卻是正常,反之亦然,其實根本就不需要介懷他人的三言兩語,你如果相信自己,你就會有力量和能量去幽默地面對甚至影響旁人的無聊言論。
接受自己相對於他人的「出格」,持平看待他人與自己不同的「正常」,說穿了,其實我們都是出格媽媽。

avatar-img
3會員
5內容數
在生活中營造親子學習阿美語的環境,讓母語活在我們的嘴巴裡,讓成為阿美族實踐在日常裡。從學習族語的過程,反思不當政策的遺毒、提倡母語平權,也看見與世界南島語族的連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afi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樣的情侶組合,這麼好用的活教材,換個角度想想,能讓女兒體會到壞情人的一種,以及自貶為奴在愛情關係裡長得是什麼樣子,讓女兒自己沉澱和思考以後在愛情裡的模樣,倒是滿感謝冥冥之中讓這一切發生的機遇!..."
外婆的戲謔笑聲在門外哈哈作響,兒子原本開心的宣言受到嘲笑,默默走進我房內扁起嘴呆站在門口。我抬頭一瞧發覺不對勁,輕聲問起怎麼了,扁起的小嘴憋不住情緒了,抽抽噎噎地準備訴說的當下將房門輕輕一推,委屈地投到我懷裡。
"...這樣的情侶組合,這麼好用的活教材,換個角度想想,能讓女兒體會到壞情人的一種,以及自貶為奴在愛情關係裡長得是什麼樣子,讓女兒自己沉澱和思考以後在愛情裡的模樣,倒是滿感謝冥冥之中讓這一切發生的機遇!..."
外婆的戲謔笑聲在門外哈哈作響,兒子原本開心的宣言受到嘲笑,默默走進我房內扁起嘴呆站在門口。我抬頭一瞧發覺不對勁,輕聲問起怎麼了,扁起的小嘴憋不住情緒了,抽抽噎噎地準備訴說的當下將房門輕輕一推,委屈地投到我懷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女性主義×母職實作 從懷孕到哺乳、從伴侶到社會 媽媽們要奪回屬於母親的權利! 媽媽,是懷胎十月產下孩子的女性、是為了孩子犧牲奉獻的偉大角色、是操持一切大小事的多工職業,卻也是……最容易被罵的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那要不試試當一位「女性主義媽媽」?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從沒想過嫁人這件事,但我嫁人了。 在結婚之前,我自營服飾是個板娘,是個很有氣勢的生意人。 這輩子從來沒想過「家庭主婦」這件事!!! 從來不是我的選項!! 從小看著媽媽就這樣一輩子埋在家裡,沒有自已的生活,也不再有「自已」的想法 我不要我不要,我不想這樣過一輩子也不想要這麼辛苦的生活。 但因
Thumbnail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如果真的沒有自知要當爸爸的身分 真的不要生小孩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既然選擇生了就該認清現實去面對 不要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私人情緒 又老是把錯誤合理化都歸咎於他人 - 全職媽媽挺不容易,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光鮮亮麗 照顧孩子是份沒有收入的工作 社會在職上班一天
Thumbnail
成為一個母親後,生活有了許多改變,包括精神上的試煉和身體上的挑戰。這篇文章探討了成為母親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育兒和自我照顧之間取得平衡。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成為一位母親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孩子的教育經驗。透過寫作,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父母分享心得,並一起學習成長。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人生在自己手裡 不是別人嘴裡 活著 把自己做好 努力 堅毅 善良就可以 高媽媽是個非常傳統的女性 顧家 孝順 又燒的一手好菜的母親 一個非常努力盡好責任的媽媽 但從小我就覺得 她沒有活得真正的快樂……. 高媽媽出生在民國30年初那個尚未擁有女性覺醒與自主意識的年代
Thumbnail
每次看媒體文章提及有孩的媽,十有八九都是:身材容貌不像X個孩子的媽……,然後呢,沒有然後了,我總是翻白眼攤手。   在我看來,會這麼寫就是二個原因:第一,作者的(個人)偏見,第二,文筆欠佳。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最近看到「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的文章,「檢討」過往父母曾對自己有哪些「好」的事實。之前偶爾會從臉書滑過她的po文,我不是粉絲,對她文章的印象,就是她因一些關於教養孩子圖文並荿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而起家,成為知名的網路紅人,也因此而出書。 後來她會講到一些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和對她造成的影響和傷害,
Thumbnail
女性主義×母職實作 從懷孕到哺乳、從伴侶到社會 媽媽們要奪回屬於母親的權利! 媽媽,是懷胎十月產下孩子的女性、是為了孩子犧牲奉獻的偉大角色、是操持一切大小事的多工職業,卻也是……最容易被罵的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那要不試試當一位「女性主義媽媽」?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從沒想過嫁人這件事,但我嫁人了。 在結婚之前,我自營服飾是個板娘,是個很有氣勢的生意人。 這輩子從來沒想過「家庭主婦」這件事!!! 從來不是我的選項!! 從小看著媽媽就這樣一輩子埋在家裡,沒有自已的生活,也不再有「自已」的想法 我不要我不要,我不想這樣過一輩子也不想要這麼辛苦的生活。 但因
Thumbnail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如果真的沒有自知要當爸爸的身分 真的不要生小孩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既然選擇生了就該認清現實去面對 不要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私人情緒 又老是把錯誤合理化都歸咎於他人 - 全職媽媽挺不容易,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光鮮亮麗 照顧孩子是份沒有收入的工作 社會在職上班一天
Thumbnail
成為一個母親後,生活有了許多改變,包括精神上的試煉和身體上的挑戰。這篇文章探討了成為母親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育兒和自我照顧之間取得平衡。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成為一位母親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孩子的教育經驗。透過寫作,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父母分享心得,並一起學習成長。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人生在自己手裡 不是別人嘴裡 活著 把自己做好 努力 堅毅 善良就可以 高媽媽是個非常傳統的女性 顧家 孝順 又燒的一手好菜的母親 一個非常努力盡好責任的媽媽 但從小我就覺得 她沒有活得真正的快樂……. 高媽媽出生在民國30年初那個尚未擁有女性覺醒與自主意識的年代
Thumbnail
每次看媒體文章提及有孩的媽,十有八九都是:身材容貌不像X個孩子的媽……,然後呢,沒有然後了,我總是翻白眼攤手。   在我看來,會這麼寫就是二個原因:第一,作者的(個人)偏見,第二,文筆欠佳。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最近看到「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的文章,「檢討」過往父母曾對自己有哪些「好」的事實。之前偶爾會從臉書滑過她的po文,我不是粉絲,對她文章的印象,就是她因一些關於教養孩子圖文並荿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而起家,成為知名的網路紅人,也因此而出書。 後來她會講到一些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和對她造成的影響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