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見聞】遠距教學助教與臺灣傳統戲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隨著防疫三級的延長,停課時間也拉長到 7/2 休業式當天,基本上所有學校的老師都開始實施同步的線上教學,我在實習場域也觀察到每個老師除了兼顧原本的工作之外,如何交流使用線上工具的心得,更讓我對這個工作場所上的每一位成員致上敬意。
今天我也有幸幫忙自己的輔導老師進行線上教學,大致上需要處理硬體設備和軟體操作,已經看過他在教室上課好幾次,也知道老師對於科技產品比較陌生,當初剛停課的那一週,他是使用較熟悉的 Line 作為線上點名與繳交作業的平台,但在暴增的工作量與學習成效的不顯著,加上也有政策規定希望老師能照學習步調,盡可能使用同步教學的情況下,他也努力向學校同仁學習視訊會議的上課方式。
我自己也不是個很會使用科技產品的人,多半都是在遇到問題時學習怎麼解決或怎麼向人求救,協助老師的時候也遇到不少狀況,因為有找到解決辦法,這邊就不一一贅述了。
特別紀錄這次的助教日常主要原因是我也同時觀察老師的上課方式,對美感有研究的他也教授表演藝術,今天的主題是我在小學的時候有探討過的臺灣傳統戲劇,例如皮影戲、布袋戲、傀儡戲等等,或許現在很少見了但並非失傳,最常見的像是布袋戲就還是可以在廟會或節慶時看到。
老師安排大家分享自己最喜歡前面介紹的戲劇是什麼,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大家很踴躍地討論。
「老師我最喜歡布袋戲,因為很常見到它!啊魁儡戲背景黑黑的感覺很可怕。」
「我覺得皮影戲很有趣,然後魁儡戲有點可怕。」
「我都不太喜歡耶。」
「布袋戲,因為很常見。」
諸如以上,我發現學生對於常見的布袋戲比較能想像,皮影戲我自己有做過所以也很喜歡,至於魁儡戲我也有類似的想法,有時候戲偶的表情讓我有種「恐怖谷」效應,今天先不提這個效應的細節,大致上就是當某個事物與人的樣子很接近時,人對它的喜好程度會從一個高峰突然下跌到谷底。
雖然因為時間關係,老師並沒有辦法讓大家在課堂上充分討論更細節的內容,但對於今天的助教工作意外的收穫,還是讓我想起自己熱衷於非主科的事情上,那單純的愉悅感,也越來越能體會老師所說的,所謂教師要充實自己的火藥庫這句話的涵義,不單是用於教學,也陶冶自己。
最後還是對所有在醫療崗位的英雄們表達感謝,希望大家都能度過這樣的難關!
avatar-img
43會員
198內容數
我是巴斯光綸,一位喜愛電影的數學教師。 喜歡讓人願意一看再看的好電影,也喜歡用數學看待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停課的這兩個禮拜,很多人都面臨莫大的考驗,就算是老師也需要學習新科技或調整教學心態,終身學習的意義我覺得就是如何去面對新問題並解決它。
記錄自己在實習場域所見,停課對大家的影響。
新系列!記錄自己的教育看法與觀察。 長大後閒聊總是會不經意就開啟了意想不到的話題,往往都會有意外的收穫,這次與弟弟討論的美感和素養,雖然一點都不學術,卻也讓我有不一樣的心得,分享給大家!
停課的這兩個禮拜,很多人都面臨莫大的考驗,就算是老師也需要學習新科技或調整教學心態,終身學習的意義我覺得就是如何去面對新問題並解決它。
記錄自己在實習場域所見,停課對大家的影響。
新系列!記錄自己的教育看法與觀察。 長大後閒聊總是會不經意就開啟了意想不到的話題,往往都會有意外的收穫,這次與弟弟討論的美感和素養,雖然一點都不學術,卻也讓我有不一樣的心得,分享給大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張盈枋不在的日子裡,我除了完成每天固定的讀書計畫外,我還會花時間去看布袋戲,幸好之後副會長就沒有來這裡了,不然用手機看眼睛可是會脫窗的,能繼續用大的布幕追劇,實在是太幸福了~     而我跟張嶺傢借帳號看幾十集,發現自己好像一腳踩進了這個新世界,於是便註冊帳號花錢想追所有的故事線,但卻找不到
Thumbnail
成為老師前的表演之路,宛如一場精彩的變裝秀。從傳統京劇到現代影視,從台前到幕後,再到培育新人,每一個階段都展現多才多藝和適應能力。這段奇幻旅程不僅體現了文化融合的魅力,更對表演藝術的執著和熱愛。經歷成長期待台灣表演藝術界一段獨特而精彩的篇章,一個跨越文化界限、勇於創新的聖希。
Thumbnail
在2023年10月25日,參加了山日月表演工作坊的進階班第一堂課。聖希老師的教學方式以實際操作為主,重視學員的自身體驗和成長。課程中注重表演者的身體工具和情感體驗的累積,在三小時的課堂中深入探討了呼吸、肌肉調整、表情等要素。同時,導演的同理心對演員溝通和表演至關重要,打開了學員對於角色的理解和表達。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1950年代布袋戲園大量演出劍俠戲,按照劇目來看,有些是改編自現有著作,例如:《說唐演義》、《蜀山劍俠》、《十八路反王》、《新封神榜》⋯⋯
Thumbnail
放學學校旁邊的小廟神明正在看戲 小孩也去湊熱鬧 在廟裡泡茶的阿公們看孩子埕裡嘻鬧 非但沒有意見還請他們進去後台瞧瞧 正在操偶的阿姨見到孩子們跑進工作場域 也非但沒有感到干擾還在劇情空檔拿偶給孩子試試 中間阿公還給孩子水果吃 阿姨好厲害熟練到指導小鬼之餘 仍穩住原本的演出 乾冰起 偶
Thumbnail
【近距離的布袋戲】《驚蜇慶典》 邀請的布袋戲團林老師夫婦,是布袋戲團的團長, 很盡心分享也很可愛, 白花花的長鬍子,圓滾滾的身形, 就像個慈祥的老爺爺一樣,雙手演着戲偶的他, 有著歷史傳承的軌跡,台上的布袋戲偶, 竟然有著100多歲的歷史。 孩子看著雙手揮來揮去、飛來飛去、
Thumbnail
我的阿母,是研究台灣南北管與峇里島甘美朗的傳統音樂系教授,現已退休。 有次她跟我提到,不論早期台灣戲班或是峇里島野台皮影戲,時常會有「打對台」的習俗。如果哪個有錢人家做生日,會在大草皮上,面對面搭建兩個舞台,兩個戲班同時開演。 欸,「同時」喔。 󠀠
Thumbnail
反對中國文化滲透臺灣的人大多很排斥科目三, 於是我想 : 「不跳科目三的話,臺灣有什麼歌是可以跳的呢?」
Thumbnail
感恩小茜姐招待,帶我兩天來體驗京劇的美及真功夫,同時也認識了直率真性情的系主任。 看到這群學生"翩若京鴻“的畢業公演,謝幕時雖然是搭配著抖音神曲活潑的氣氛,但身為門外漢,看到台上鞠躬、聽到滿場喝彩時,還是忍不住眼眶含淚。在臺灣有一群一直為傳統戲曲傳承的師生,尤其看到年輕人的演出,在文化上這樣傳承,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張盈枋不在的日子裡,我除了完成每天固定的讀書計畫外,我還會花時間去看布袋戲,幸好之後副會長就沒有來這裡了,不然用手機看眼睛可是會脫窗的,能繼續用大的布幕追劇,實在是太幸福了~     而我跟張嶺傢借帳號看幾十集,發現自己好像一腳踩進了這個新世界,於是便註冊帳號花錢想追所有的故事線,但卻找不到
Thumbnail
成為老師前的表演之路,宛如一場精彩的變裝秀。從傳統京劇到現代影視,從台前到幕後,再到培育新人,每一個階段都展現多才多藝和適應能力。這段奇幻旅程不僅體現了文化融合的魅力,更對表演藝術的執著和熱愛。經歷成長期待台灣表演藝術界一段獨特而精彩的篇章,一個跨越文化界限、勇於創新的聖希。
Thumbnail
在2023年10月25日,參加了山日月表演工作坊的進階班第一堂課。聖希老師的教學方式以實際操作為主,重視學員的自身體驗和成長。課程中注重表演者的身體工具和情感體驗的累積,在三小時的課堂中深入探討了呼吸、肌肉調整、表情等要素。同時,導演的同理心對演員溝通和表演至關重要,打開了學員對於角色的理解和表達。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1950年代布袋戲園大量演出劍俠戲,按照劇目來看,有些是改編自現有著作,例如:《說唐演義》、《蜀山劍俠》、《十八路反王》、《新封神榜》⋯⋯
Thumbnail
放學學校旁邊的小廟神明正在看戲 小孩也去湊熱鬧 在廟裡泡茶的阿公們看孩子埕裡嘻鬧 非但沒有意見還請他們進去後台瞧瞧 正在操偶的阿姨見到孩子們跑進工作場域 也非但沒有感到干擾還在劇情空檔拿偶給孩子試試 中間阿公還給孩子水果吃 阿姨好厲害熟練到指導小鬼之餘 仍穩住原本的演出 乾冰起 偶
Thumbnail
【近距離的布袋戲】《驚蜇慶典》 邀請的布袋戲團林老師夫婦,是布袋戲團的團長, 很盡心分享也很可愛, 白花花的長鬍子,圓滾滾的身形, 就像個慈祥的老爺爺一樣,雙手演着戲偶的他, 有著歷史傳承的軌跡,台上的布袋戲偶, 竟然有著100多歲的歷史。 孩子看著雙手揮來揮去、飛來飛去、
Thumbnail
我的阿母,是研究台灣南北管與峇里島甘美朗的傳統音樂系教授,現已退休。 有次她跟我提到,不論早期台灣戲班或是峇里島野台皮影戲,時常會有「打對台」的習俗。如果哪個有錢人家做生日,會在大草皮上,面對面搭建兩個舞台,兩個戲班同時開演。 欸,「同時」喔。 󠀠
Thumbnail
反對中國文化滲透臺灣的人大多很排斥科目三, 於是我想 : 「不跳科目三的話,臺灣有什麼歌是可以跳的呢?」
Thumbnail
感恩小茜姐招待,帶我兩天來體驗京劇的美及真功夫,同時也認識了直率真性情的系主任。 看到這群學生"翩若京鴻“的畢業公演,謝幕時雖然是搭配著抖音神曲活潑的氣氛,但身為門外漢,看到台上鞠躬、聽到滿場喝彩時,還是忍不住眼眶含淚。在臺灣有一群一直為傳統戲曲傳承的師生,尤其看到年輕人的演出,在文化上這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