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喜愛桌遊,如果將它融入教學活動中,又會是什麼景況呢?
時常和學生提醒要養成自己動手做筆記的習慣,才不會聽過就忘記,降低學習的效率。今天參加完一場線上的研習,更應該做好榜樣,簡短紀錄自己對這次研習的一些心得。
講師介紹了一些常見桌遊的種類,提點我們一般桌遊與教育桌遊的差別為何,以及該如何應用在教學活動當中。其中我覺得很熟悉也很佩服的就是講師分享他應用桌遊時需要思考的環節。
先說說一般桌遊與教育桌遊的差異,最大的不同就是目的,一般桌遊主要就是娛樂性質,好玩有趣又耐玩,是首要考慮的重點。教育桌遊則需要思考「要讓學生學會什麼」,這和我們在設計教案時,設想的學習目標大同小異,基本上可以想成就是將學習目標融入到遊戲要玩家達成的目的。
上課玩桌遊,相信許多孩子都會覺得比起枯燥乏味的板書聽講來得有趣,也就容易產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既然如此,為何使用桌遊教學還不太算常見的方式呢?我覺得困難的點有一個就是上課時間,國中小一堂課頂多 40 到 45 分鐘,正常板書講課也常常落入課程上不完,需要趕進度的情況,玩桌遊的時間掌控,在不熟悉的情況下,真的很難拿捏。另一個可能就是,準備工作會變多,遊戲道具、遊戲規則、獎勵制度、課堂學習單......把這些都考慮到一堂課,並且還要能扣回教學目標,我自己覺得很難就是了。(所以才想參加這次的研習!)
再來就是講師提到他將桌遊應用在課堂時要思考的事情,運用遊戲有個好處,那就是產生情境讓學生可以沈浸,並且容易有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與競爭,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為了達成上述這些,在設計桌遊時,就要先想好遊戲的目標,而這就要結合我們的教學目標。
講師分享的桌遊種類裡,有個我滿喜歡,也曾實際應用於課室當中的,叫做「戰棋類」的遊戲,基本上棋盤類的都屬於這種,容易有數學推理邏輯的思考,加上對戰的技巧是一些孩子樂此不疲去摸索的。另外有一種類型,叫做「桌上角色扮演遊戲」,是講師說他滿常使用的桌遊類型,我自己聽完也很感興趣。舉個例子,《龍與地下城》就屬這類型。皮克斯動畫《2分之1的魔法》,哥哥愛玩的應該也是這類型的桌遊。其在準備上,有紙筆跟簡易的骰子或棋子道具就可以操作,是我熟悉的材料。
半年前我開始了第一年教書的生涯,也曾想過要運用遊戲化教學,實際操作過幾次後,發現比我想得要深奧許多。很多教學目標都因為不熟悉操作,達成率偏低,也讓我在後半學期,大部分課程都是以黑板板書為主,作業習題為輔。雖然教學進度還算能掌握,卻感到十分可惜。
寒輔即將到來,這幾天也給自己思考的時間,希望能將腦中那些知識,透過有趣的遊戲來包裝,讓自己的課程可以更加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