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新媒體人人都該換上新腦袋2/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此文章內容已於2020/05/13運用有播app發表,進行兩岸直播分享。

運用虛擬攝影棚進行數位課程錄製,可創造許多不同的學習場景。

運用虛擬攝影棚進行數位課程錄製,可創造許多不同的學習場景。

上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掌握新媒體時須同時換上新腦袋的前三項新思維。不僅能破除製作線上課程的迷失外,也認清投身到虛擬世界裡的微利,需大量佈線與複製,才能以量取勝。接著,我繼續跟各位分享後面三項新思維。

第四觀念:時間分配,數據優化

實體世界裡,老師本身只要會教就可以了,不管你是教小孩、大人或是教職場的主管、企業老闆,你只要會上台講課就可以了。但在虛擬世界裡,所有的老師必須要開始學會,包括打燈、拍攝、剪接、上稿甚至還要做直播及行銷。

實體老師只要教;線上老師全都包

就我自己開課來說,若是實體開課,我就得安排場地、設計報名網頁、宣傳、招生和處理後續報名收費與報到等等瑣事,這也是為何會有老師願意投入管顧公司旗下,單純做好講課工作,就是想避免獨立處理種種細節。可是一旦轉換到線上,講師就又回歸到一開始,所有事情需一手打理的狀態,甚至要做更多的環節,例如:需先擁有一個完整的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簡稱LMS)管理所有課程內容及追蹤學員的學習過程與表現。所以,線上教學要做的事情太多,不單是事後管理,事前的準備也比實體授課來得更為繁瑣,無法以傳統鐘點費來計算。

且教學已不只是一般教學,更有可能是一場表演,需要抓住學員的目光,留下深刻的記憶,和排除異地產生的隔閡,所衍生設計出專屬線上的同步、互動的交流。所以我們必須要做一件事情,就是找出自己最擅長的東西,把他發揮到極致,而且樂此不疲。如此就能用最少的心力做出最大的成果,即使是長時間投入過多,也不會感到無力,反而是越忙越快樂。

舉例來說,我自己是個媒體人,比較擅長做電視節目,所以對於節目製程的每個環節,像腳本設計、場景光線、鏡頭溝通的種種技巧,還有包括整個媒體應對,這些對我來說都是信手捻來可做到的事,所以我能輕易做出很好的表現。

但如果講師是剛從實體世界開始嘗試線上教學,怕鏡頭是必然的,或者是準備好的內容,不曉得怎麼用新媒體來呈現。這時,就得撥出部分心力,來學習各項新媒體的特性,只要明白箇中門道,自然就能設計出專屬的應對模式。例如像我們現在做的直播,它本身沒有任何字幕,所以我們的咬字、表情和肢體動作,就必須明顯,才能讓線上的觀眾、學員能理解、接收到我們想要傳達的內容。

實體教完就算;線上教完要算

像我前陣子去外地講課,教完離開課堂後,這門主題教學就結束了,頂多零星學生會到線上私訊問我問題。可是如果是線上課程就完全不一樣了,老師還必須要會計算,包括線上的同時在線人數,這次宣傳過程中有多少人按讚、留言,還有多少人轉分享,甚至還要看後台的運作,掌握到底有多少人在互動。

而這些數據或許在實體課程上,可用滿意度調查問券取得,但並非同步可獲得分析的,線上課程卻可在課程一結束,就能立即顯現所有數據,便於講師能立即進行優化,調整授課內容及方式。直播後的影片保存下來還可進行重播,或其他轉授權的使用,並可再獲得重播時相關的對應數據,還可再進行下一輪的內容優化。所有動作盡可能模組化,所有結果盡可能數據化,才能做出最好的流程管理及追蹤分析,再不斷依此進行優化改進。這就是5G自媒體世界到來後,每位講師或知識工作者都得面臨的。

第五觀念:人設規劃

所謂的人設,簡單來說就是人物的設定,舉例來講像我就是設定自己是一個自媒體培訓教練,是一個教練的角色,所以對於我輔導的這些菁英講師們,是以一個陪伴的角色,與他們切磋所有的內容,一同教學相長,研究直播、錄製課程,和線上教學等種種技巧。所以你要想一件事,就是:在網路上你想要呈現出來的面貌是老師?是顧問?還是像我一樣是教練?或是人見人愛、眾所矚目Superstar?

許多老師都想要做眾星拱月的超級巨星,身邊有助教、工作人員簇擁服侍著,但若要做到那樣,就必須要有Superstar的「形象」,那種Image是光彩奪目、獨一無二的,舉手投足都非常有魅力,比如:蔡依林、阿妹、周杰倫。所以你會看到很多老師在一出場的時候,可能在10個20個人的場合不太會講,但到200、300人甚至是500、1000人的場次就滔滔不絕,在虛擬世界中,這樣的狀況是很容易發生的,同時在線人數一定會超過許多,那個時候我們就得讓自己變成一個綻放的Superstar發光發熱。但下了舞台後,千萬要記得回歸平淡,收斂起舞台上的種種浮誇,以免在實體世界裡令人感到囂張而樹敵、招忌。這其實在五光十色的娛樂圈中,眾多名人都深諳此道,越有名越低調,台上越光芒台下越樸實,因為那不僅是一種沉潛,更是一種自我保護與自重。但往往剛開始經營自媒體的素人們,是無法有這種細膩的自覺,就會發生許多「爆紅卻無法持續」的憾事。

所以,不管你是要當老師,教練,顧問或是Superstar都可以,千萬要注意一件事情,若無法掌握經營人設,那就拿自己的本性去經營人設吧!也就是你的個性是什麼,你在線上呈現出來的個性就是什麼。因為至少是真誠的面對所有網路上的人群,不須處心積慮的精打細算。至於大眾能不能接受這樣的你?就留待市場來決定吧!

第六觀念:殊途同歸

不管是實體的課程也好或是線上的課程都好,我們就是老師,就得傳道,授業,解惑,所以我們教的東西一定要有效果。所謂的「效果」,就是讓學生學會、搞懂、進而記住和應用。而實體課程中,我們講究學習熱情的氣氛,學生有沒有踴躍舉手發言、分組時有沒有積極參與、舉一反三回饋學習心得。我們之所以相當在意這些討論過程,主要目的就是要讓他們學會,我們想要教給他們的知識。

但在線上授課過程中,要教他們學會之前,需要先讓他們注意到我們,我們需製造許多橋段吸引他們的目光,避免他們失去耐性關掉視窗走人,或是精神渙散分心做其他事情。於是,我們首要任務是讓他們記住,才會有效果,所以不管是人設、標題或橋段都好,甚至是一句精煉的標語或動作,目的就是要猶如設定心錨般,在觀眾心裏留下深刻印記。因為一旦他們記住了,才會有後續的轉換或變現。比如說:「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自媒體培訓教練鍾婷Anngus!」下一次有人遇到一些自媒體的培訓或是一些自媒體相關問題需釐清時,就會主動找我諮詢。

所以我們要如何從線上的課程去做轉換的這件事情,它有許多技巧,包括NLP文案催眠式的技巧,或是一些肢體動作的引導,都是一些我們可以說服鏡頭前學生的方式。

NLP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大腦神經語言學簡單來說很像催眠,運用顏色、聲音、符號等非文字的傳遞來誘導人們做出我們希望他做出的事情。比方說聲音,台灣的7-11便利商店,一進門的門鈴聲「叮咚!」,如果你一天進去三次,一個星期7天你就聽了21次,一個月你可能就聽了90次,所以用這無形當中,當你下一次在別的地方聽到叮咚時,就可能會想到7-11,甚至沒有聽到就會覺得渾身不對勁,這就是NLP的神奇力量。

跟大家分享六大項知識網紅的新媒體新思維,真的,換了新工具就要換個新腦袋,千萬不要再用舊的思維,來做你所謂的線上課程,或是用新工具來宣傳自己。當你仍用舊思維去操作新媒體,就好比你拿運轉很快的高效電腦去做簡單的文書處理,是無法體現新的轉變,甚至會因為不熟新工具的特性而無法為自己加分。當5G來臨,一切人事物都將以更快的速度在運作,身為引領知識的我們,就該倒空自己,歸零重新出發,充分融入新媒體的新思維,才好迎接嶄新的自己。

前往~了解前三項新觀念

謝謝你的收看!

若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愛心」「收藏」或「FB轉分享」給我一點鼓勵!若有任何想法或建議,也歡迎在底下留言,或到臉書私訊與我交流。

銘謝

本文已授權刊登於以下單位(按刊登先後順序排列)截至2020/5/30止,共獲12個網路媒體平台轉載。

  1. 指傳媒 http://www.touchmedia.tw/?p=816752
  2. 民生新聞網 http://www.lifenews.tw/?p=11872
  3. 華民通訊社 http://www.cpna.tw/?p=49269
  4. 亞傳媒 http://www.asiamedia.tw/?p=27476
  5. 亮點新聞網 http://www.lightnews.tw/?p=29530
  6. 兩岸時報 http://www.sinatimes.tw/?p=373503
  7. 中華時報 http://www.chinadaily.tw/?p=342934
  8. 今日分享報 http://www.yestoday.tw/?p=25089
  9. 台灣全球新聞 http://www.chias.tw/?p=19868
  10. 公義新聞網 http://www.righteousnews.tw/?p=2195
  11. 臺灣人民報 http://www.peponews.tw/?p=83279
  12. 容言網 http://www.puretalk.tw/?p=1425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鍾婷的AI元宇宙
65會員
54內容數
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自媒體經營與培訓,再跨足到元宇宙與AI。關注其趨勢發展,及為現今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又會對各行各業產生怎樣的加乘效應?
鍾婷的AI元宇宙的其他內容
2025/03/12
鍾婷顧問在Podcast節目「自媒自創說AI」分享個人觀點,探討AI時代下人類的工作與未來,從AI取代哪些工作到人類如何與AI共存,並提出創造力和同理心是AI難以取代的人類核心價值。文章以李開復的預測開場,並透過工業革命的歷史發展脈絡,闡述AI並非單純取代人力,而是推動人類進化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3/12
鍾婷顧問在Podcast節目「自媒自創說AI」分享個人觀點,探討AI時代下人類的工作與未來,從AI取代哪些工作到人類如何與AI共存,並提出創造力和同理心是AI難以取代的人類核心價值。文章以李開復的預測開場,並透過工業革命的歷史發展脈絡,闡述AI並非單純取代人力,而是推動人類進化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2/26
那些年,我們以為的愛會消失。其實,愛一直都在,只是我們還沒準備好迎接它。 本文以觀影心得出發,探討青春、愛情、自我認同等議題,並分享在父權社會下女性的成長與覺察。我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值得被愛的靈魂。愛是自由的,是神聖的,愛的方向始終沒有對錯,而是內心的共鳴。所有的情感不會消滅,只是會轉換。
Thumbnail
2025/02/26
那些年,我們以為的愛會消失。其實,愛一直都在,只是我們還沒準備好迎接它。 本文以觀影心得出發,探討青春、愛情、自我認同等議題,並分享在父權社會下女性的成長與覺察。我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值得被愛的靈魂。愛是自由的,是神聖的,愛的方向始終沒有對錯,而是內心的共鳴。所有的情感不會消滅,只是會轉換。
Thumbnail
2025/01/21
探討生成式AI如何影響自媒體創作與各行各業,從西洋棋深藍到AlphaGo的勝利,到ChatGPT等工具的興起,並分享鍾婷老師如何運用AI輔助自媒體創作、教學及企業輔導,例如使用ChatGPT、Copilot、Gemini、Claude和Felo等工具,高效拓展創作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1/21
探討生成式AI如何影響自媒體創作與各行各業,從西洋棋深藍到AlphaGo的勝利,到ChatGPT等工具的興起,並分享鍾婷老師如何運用AI輔助自媒體創作、教學及企業輔導,例如使用ChatGPT、Copilot、Gemini、Claude和Felo等工具,高效拓展創作可能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評估是否能開線上課程,除了需要充足的品牌資訊量,還必須經歷一個短暫卻相對複雜的心理思路。線上教育平台的經理人們究竟會從哪些角度審視老師,而老師又該如何評估做出開課決策,我會接下來的系列文章做個分享。
Thumbnail
評估是否能開線上課程,除了需要充足的品牌資訊量,還必須經歷一個短暫卻相對複雜的心理思路。線上教育平台的經理人們究竟會從哪些角度審視老師,而老師又該如何評估做出開課決策,我會接下來的系列文章做個分享。
Thumbnail
不過,要成為一個稱職的線上講師也是有著許多的挑戰,這種工作方式的轉變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改變。但是請不要擔心,可以從今天開始往線上教學邁進,本篇文章將會向你如何開始準備教授線上課程,並幫助你在新的工作模式中找到立足點。 一台電腦 快速穩定的網路 視訊通話軟體
Thumbnail
不過,要成為一個稱職的線上講師也是有著許多的挑戰,這種工作方式的轉變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改變。但是請不要擔心,可以從今天開始往線上教學邁進,本篇文章將會向你如何開始準備教授線上課程,並幫助你在新的工作模式中找到立足點。 一台電腦 快速穩定的網路 視訊通話軟體
Thumbnail
線上課程與實體有本質上的差異,並不是把「實體課搬到線上」,不同媒材之間需要「轉譯」。我的心得是,目標明確地一次帶走一個觀念,最適合線上課程。
Thumbnail
線上課程與實體有本質上的差異,並不是把「實體課搬到線上」,不同媒材之間需要「轉譯」。我的心得是,目標明確地一次帶走一個觀念,最適合線上課程。
Thumbnail
 五月中旬台灣爆發的疫情,不只瞬間把老師們變網紅之外,也逼得各行各業,從老闆到員工,每個人都開始嘗試直播,而且應用的範圍非常大,開會、上課,或者線上旅遊,甚至宮廟的拜拜,賣房子、健身教練……通通都在直播中。  科技公司老闆預言,「未來,所有企業主都要成為網紅,所有公司都要有電視台。」連負責辦種商業展
Thumbnail
 五月中旬台灣爆發的疫情,不只瞬間把老師們變網紅之外,也逼得各行各業,從老闆到員工,每個人都開始嘗試直播,而且應用的範圍非常大,開會、上課,或者線上旅遊,甚至宮廟的拜拜,賣房子、健身教練……通通都在直播中。  科技公司老闆預言,「未來,所有企業主都要成為網紅,所有公司都要有電視台。」連負責辦種商業展
Thumbnail
在疫情未解封之前,這段時間著力在研究「視訊課程」的可行性,幾經嚐試似乎有了不錯的效果。然而授課者必須具備三種身份,分別是講師、教師、教練,才能令視訊課程發揮極致,同時也能提昇課程內容的廣度、深度、高度。讓學員感受到價值和品質的感覺。為什要具備講師、教師、教練的身份呢?約略說明如下: 講師:通常
Thumbnail
在疫情未解封之前,這段時間著力在研究「視訊課程」的可行性,幾經嚐試似乎有了不錯的效果。然而授課者必須具備三種身份,分別是講師、教師、教練,才能令視訊課程發揮極致,同時也能提昇課程內容的廣度、深度、高度。讓學員感受到價值和品質的感覺。為什要具備講師、教師、教練的身份呢?約略說明如下: 講師:通常
Thumbnail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變高手。我們都會對學生說快點、別怕、去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那我們自己呢?Learning by doing, learning from mistakes, and keep learning.
Thumbnail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變高手。我們都會對學生說快點、別怕、去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那我們自己呢?Learning by doing, learning from mistakes, and keep learning.
Thumbnail
「什麼鬼?要學那麼多工具?」我們老師們的心中吶喊呀!老師們,我們不哭不哭眼淚是珍珠,一起看一下線上教學的一些心法,揉一揉心臟舒緩一下。其實目前許多被推崇使用的工具在學習者(Learner)端的成效本身其實也一直在被優化,畢竟處理這些工具的除了教育人員也有開發人員,優化(optimize)這個詞...
Thumbnail
「什麼鬼?要學那麼多工具?」我們老師們的心中吶喊呀!老師們,我們不哭不哭眼淚是珍珠,一起看一下線上教學的一些心法,揉一揉心臟舒緩一下。其實目前許多被推崇使用的工具在學習者(Learner)端的成效本身其實也一直在被優化,畢竟處理這些工具的除了教育人員也有開發人員,優化(optimize)這個詞...
Thumbnail
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一連上線,就能輕鬆學習。影音錄影、重點整理,不必擔心錯過精彩時刻。「自媒自創講堂」以自媒體人該具備的能力與議題為中心,採zoom雲端教學;讓人體驗全線上新媒體與線上社群互動的線上講堂。 自2021/05/19起,每月單周星期三晚上8:00,為企業主、知識工作者開啟自媒體營銷的大門!
Thumbnail
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一連上線,就能輕鬆學習。影音錄影、重點整理,不必擔心錯過精彩時刻。「自媒自創講堂」以自媒體人該具備的能力與議題為中心,採zoom雲端教學;讓人體驗全線上新媒體與線上社群互動的線上講堂。 自2021/05/19起,每月單周星期三晚上8:00,為企業主、知識工作者開啟自媒體營銷的大門!
Thumbnail
此文章內容於有播app發表,進行兩岸直播分享。 運用新媒體就要搞懂新媒體的特性,掌握相關產生的數據,來做內容優化的依據。身為講師及知識工作者只要換上這六個新思維的腦袋,自然能在數位教學領域裡如魚得水。
Thumbnail
此文章內容於有播app發表,進行兩岸直播分享。 運用新媒體就要搞懂新媒體的特性,掌握相關產生的數據,來做內容優化的依據。身為講師及知識工作者只要換上這六個新思維的腦袋,自然能在數位教學領域裡如魚得水。
Thumbnail
此文章內容於有播app發表,進行兩岸直播分享。 因疫情許多人被迫停止手邊的實體工作,開始轉往線上謀生。面對鏡頭,滿是緊張及手足無措。直播,是一個挑戰!身為講師及知識工作者在運用新媒體工具,就該換上哪六個新思維觀念,才能做好一場成功叫好又叫座的直播。
Thumbnail
此文章內容於有播app發表,進行兩岸直播分享。 因疫情許多人被迫停止手邊的實體工作,開始轉往線上謀生。面對鏡頭,滿是緊張及手足無措。直播,是一個挑戰!身為講師及知識工作者在運用新媒體工具,就該換上哪六個新思維觀念,才能做好一場成功叫好又叫座的直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