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穿衣服。在看完《關於穿衣服這件事的哲學辯證》之後

2021/06/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穿衣服這件事的哲學辯證,鷲田清一。
弗里德里希.尼采:「我們是自己最遙遠的存在。」
鷲田清一:「身體是我們自己最遙遠的存在。」
人一輩子都會對自己的身體感到不安,因為我們誰也沒辦法看清楚自己的身體,我們對自己身體的知覺情報少之又少,永遠只能得到片段的經驗。
視覺有很多死角,不使用鏡子的話,我們看不見自己的臉和後背、看不見自己全身的姿態;不使用兩面鏡子的話,看不到自己的後腦杓,我們將各種情報拼湊起來,得到關於自己身體的「印象」。
我們每天毫不厭煩地用各種方式對自己的身體進行細膩的加工變形,運動、注重飲食、瘦身減肥、雕塑身形、保養肌膚、化妝、穿著打扮,我們為什麼不能滿足於原本的身體?在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之前,已經先有一個「理想的身體」。
穿上衣服。
人在意識到自己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樣子的時候,在開始對旁人的視線有想像力的時候,才會開始挑衣服穿。
當套上一塊布,「露出」與「隱藏」這兩件事情也隨之發生,區分出內和外,他人的目光會被衣服與肌膚的界線吸引。
穿上衣服,可以讓平時不可見的身體全貌變得清晰,把「我」這個存在的輪廓再加深一點,用各種社會「意義」來層層包裝與強化。衣服是一種敘事結構,用看得見的方式來表現,把每個人是「誰」、每個人的社會屬性建立起來。
衣服不只是一塊布料,通常縫入了針對個人形象所做出的各種社會規範,我們換穿不同打扮,搖晃自己的形象,想摸索出自己是誰。衣服是一種活著的社會皮層,是我們的第二層肌膚,讓每個人的表層與社會意義的制度架構互相磨合,是「個人」與「社會」的戰爭。
「挑選一件衣服,就是挑選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穿上一件衣服,就是對這個社會表達自己的意識。」-山本耀司
山本耀司設計的衣服讓人沒辦法聯想到特定的社會類型,他對時尚的反逆,卻成為另一種時尚流行。
讓自己成為「自己」。
時尚主題與哲學之間的關聯,在於不斷追根究柢、探究為什麼要穿衣服的意義,從衣服與身體的關係去思考,其實纏繞著很多複雜的心思。
制服是自由的衣服,也是不自由的衣服,以視覺展現平等的公民社會理念,拔掉身上的階級標籤;同時讓人過度相像,失去特質與差異性,侷限在社會所「公認」的定位裡:學生要乖乖念書、男性要獨立自信、女性要溫柔婉約。
我們作為一個「他者的他者」存在於世界上,身體裡穿著名為「標準」、名為「常識」的衣服,這些深植於我們的意識之中,幾乎成為骨中髓、肉中血的制度觀念,就像減肥症候群是一種對於社會共識的過度適應現象。
「她們所真心追求的其實無非只有一個 ── 被社會接納。」-中島梓
時尚包含了企圖顛覆時代規矩與氛圍的叛逆思想,透過選擇衣服的行為,我們從外在可見的形式尋求認同,對社會主流宣示:「我與你們不同。」
衣服是身體的生存空間,作為內在靈魂與外在環境交流的媒介、用來展現自己的工具,替我們隱藏缺陷,為我們提供支撐。我們抗拒被社會塞入特定的模式中,於是穿上這身非穿不可的衣服,讓自己成為「自己」。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
245會員
347內容數
用散文寫故事,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在現實的縫隙書寫真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