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公民教育的核心,從思辨、論述到說服的藝術(新封面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他們說的是「修辭」還是「事實」?

在謊言幹話充斥的當下,我們更要洞悉公眾語言

紐約時報執行長、前BBC總裁馬克.湯普森剖析

為何走過一九八四的年代、數位革命之後,民主更顯脆弱,社會更冷漠?


「從柏拉圖、伯里斯克利,談到川普的崛起與推特的效應,視野遼闊。這本書文采斐然、據理力爭,在欺騙、野蠻、謊言,橫行今日政界之際,這是眾所期盼的解藥。」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作者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特別推薦


raw-image


▌理性的公共論述,才能帶來優質的民主與建全的社會

在網路、自媒體時代,沒有比批判受眾崛起更重要的力量了


今天,我們接收了更多的資訊,擁有更多辯論重大課題的機會。但是,政客、媒體與大眾之間的關係,卻充斥著猜忌、疑惑與冷漠。究竟出了什麼事情?


社會越開放,公眾論述(修辭)越重要,無論是政策內容與價值的討論、追求正義公平的法庭辯論,或者在公眾領域裡說服他人,都需要客觀理性的檢視。但我們卻越來越不鼓勵價值觀不同的族群相互對話,陶冶共通的語言,反倒希望箝制異議。


政治人物為了擴張政黨勢力、圖牟私利;媒體為了突破營收窘境,一意媚俗。公眾語言,尤其是政治語言,難免意識形態、民粹主義的操弄,在數位科技的推波助瀾下,變得虛矯、混淆、模糊,充斥著謊言與扭曲,犧牲論述所需的從容解釋、引領思辨的複雜性,歧見幾無容身之地。新聞一發生,幾秒鐘內,立刻情緒炸裂,酸言循環,壓縮理性對話的空間。公眾語言難敵機關算盡的「演算法」,擁有強大運算能力者,將握有最大的權力。


「我們的百姓於公於私,對政治都極感興趣。在一般勞工身上,你也會發現他們對於公共政策,不乏真知灼見……不像其他人,我們雅典公民會為我們自己共同決策,至少會設法獲致清晰的理解。我們並不相信辯論會阻擋行動── 反倒是未經充分辯論的施政,窒礙難行。」

─修昔底德(Thucydides),歷史學家



《紐約時報》執行長,前BBC總裁、Channel 4執行長馬克.湯普森,2012年秋,赴牛津大學主持探討公共語言、政治與修辭的系列講座,獲得熱烈回響。本書是這位資深媒體人近身觀察政壇近四十年的所見所聞與所思。他從兩千五百年前細數至今,旁徵博引修辭的重要性,以及玩弄公眾語言對國家及個人所帶來的災難與浩劫。


馬克.湯普森深切的提醒我們:如果沒有正確的修辭,理性對話將不存在,再好的法令也無法穩固脆弱的公眾領域。蓄積更厚實的批判能量、建立健全的公民社會,讓自己成為更好的民主政治主人,就必須緊追不捨的探究事實,把公眾語言放進公民教育的核心,讓每個人都有能力辨識在公共平台閱讀到的資訊,客觀理性的陳述意見。



▎各界推薦


「馬克.湯普森精闢的分析了我們被過度簡化的公共語言。本書揭露了當今真相崩解、充斥著『仇恨、憤怒及謊言』的社會,令人驚喜,振奮人心。」

--哈洛德.伊凡斯,《美國世紀》(The American Century)作者


「書中的每一頁,都可以看到馬克.湯普森的洞見。這本書試圖成為一個調查報告的典範、一段歷史記載、一本實用的說明手冊,以及一則警世寓言。」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 Weekly)


「中肯而深刻的揭露……如同喬治.歐威爾。」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一本重要的著作……論述得極為優雅。」

--《衛報》(The Guardian)



▎作者介紹

馬克.湯普森(Mark Thompson)

現任《紐約時報》執行長,曾任BBC總裁(2004~2012)與Channel 4執行長(2002~2004)。畢業於史東尼赫斯特學院(Stonyhurst College)與牛津大學墨頓學院(Merton College Oxford),專研英國文學。1979年進入BBC,曾任時事部門研究員、導播、新聞編輯,2003~2004年以製作人身分駐派紐約。在Channel 4擔任執行長兩年後,回到BBC接掌總裁,兼任執行長與總編輯,任內促成BBC由傳統到數位媒體的轉型。2012年,前往牛津大學擔任修辭學與公共說服藝術訪問學者。


raw-image

《#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公民教育的核心,從思辨、論述到說服的藝術(新封面版)

城邦花園│https://reurl.cc/zb7A9V
博客來│https://reurl.cc/e9ZXN7
讀冊│https://reurl.cc/9ZQVMa
金石堂│https://reurl.cc/8yOqEo
誠品│https://reurl.cc/bzy7Q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臉譜出版的沙龍
85會員
439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臉譜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原因我雖然不清楚,但打從奧迪入獄的那天起,似乎就一直有人在背後指使大家殺他,而且一個月前情況越演越烈,那孩子被刺、被勒、被打、被關又被燒,卻從來都不恨、不悔,也從不示弱。」 摩斯抬頭迎向黛瑟蕊的凝視。 「妳想知道他為什麼逃跑是吧,妳問錯問題了。妳該問的是,他為什麼等到現在才逃。」
Thumbnail
2025/04/26
「原因我雖然不清楚,但打從奧迪入獄的那天起,似乎就一直有人在背後指使大家殺他,而且一個月前情況越演越烈,那孩子被刺、被勒、被打、被關又被燒,卻從來都不恨、不悔,也從不示弱。」 摩斯抬頭迎向黛瑟蕊的凝視。 「妳想知道他為什麼逃跑是吧,妳問錯問題了。妳該問的是,他為什麼等到現在才逃。」
Thumbnail
2025/04/26
入獄十年的運鈔車搶匪,在刑期屆滿前一天從大牢裡消失, 如果明天就能合法重獲自由,為什麼要在今天冒險逃獄? ◆《請找到我》、《守護妳》國際懸疑推理暢銷名家邁可‧洛勃森醞釀二十年精湛純熟代表作 ◆改編電影由《原罪犯》、《分手的決心》韓國名導朴贊郁籌拍中 ◆勇奪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金匕首獎
Thumbnail
2025/04/26
入獄十年的運鈔車搶匪,在刑期屆滿前一天從大牢裡消失, 如果明天就能合法重獲自由,為什麼要在今天冒險逃獄? ◆《請找到我》、《守護妳》國際懸疑推理暢銷名家邁可‧洛勃森醞釀二十年精湛純熟代表作 ◆改編電影由《原罪犯》、《分手的決心》韓國名導朴贊郁籌拍中 ◆勇奪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金匕首獎
Thumbnail
2025/04/25
以能力為依據評價他人時,容易落入類似的陷阱當中。比方說,在商場、職場上,某種程度上必須給人「那個人表現非常優秀」、「他沒做出成果」等等評價。但如果將之進一步解讀為「沒做出成果的人,就是沒有用的人」,或是 「能力差,一點價值也沒有」,便武斷地全盤否定那個人,就太危險了。
Thumbnail
2025/04/25
以能力為依據評價他人時,容易落入類似的陷阱當中。比方說,在商場、職場上,某種程度上必須給人「那個人表現非常優秀」、「他沒做出成果」等等評價。但如果將之進一步解讀為「沒做出成果的人,就是沒有用的人」,或是 「能力差,一點價值也沒有」,便武斷地全盤否定那個人,就太危險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轉眼,民主社會業已經邁入了二十一世紀,人們才驚覺托克維爾這本書不是一本社會學觀察或歷史學經典,而是一本妥妥當當的預言書。當大眾輿論成為某一種權威的展演時,身為大眾的讀者,身為個人的我們又何嘗試圖擺脫這樣的禁錮與奴役呢?
Thumbnail
一轉眼,民主社會業已經邁入了二十一世紀,人們才驚覺托克維爾這本書不是一本社會學觀察或歷史學經典,而是一本妥妥當當的預言書。當大眾輿論成為某一種權威的展演時,身為大眾的讀者,身為個人的我們又何嘗試圖擺脫這樣的禁錮與奴役呢?
Thumbnail
在這個媒體橫行的時代,各種混亂的資訊猶如烽火般充斥在生活中,我們要如何辨認哪些資訊為真?又有那些為惡意資訊呢? 如果你跟我一樣自認自己是個聰明的公民,媒體素養與識別能力很高,那我建議你一定要讀這本書。如果你是高中生,或是厭惡各種政論節目、廣告行銷、網路媒體代風向的人,更應該看這本書。
Thumbnail
在這個媒體橫行的時代,各種混亂的資訊猶如烽火般充斥在生活中,我們要如何辨認哪些資訊為真?又有那些為惡意資訊呢? 如果你跟我一樣自認自己是個聰明的公民,媒體素養與識別能力很高,那我建議你一定要讀這本書。如果你是高中生,或是厭惡各種政論節目、廣告行銷、網路媒體代風向的人,更應該看這本書。
Thumbnail
「政治是眾人之事嗎?」和「政治一定要用演的嗎?」
Thumbnail
「政治是眾人之事嗎?」和「政治一定要用演的嗎?」
Thumbnail
在喬治.歐威爾的《1984》中語言甚至可以作為操控政治思想的工具,歐威爾在書中強調「沒了語言,你連批評都不行。」
Thumbnail
在喬治.歐威爾的《1984》中語言甚至可以作為操控政治思想的工具,歐威爾在書中強調「沒了語言,你連批評都不行。」
Thumbnail
《專業之死》,講述充斥虛假資訊的社會,我們所應該面對、解決的問題。作者湯姆・尼可斯以身在大學教育的職場,對於公民不尊重專業的現象大感無奈,於是刊登一篇頗有攻擊性的文章「專業之死」,直指社會上許多人以無知為榮,對專家的建議說不,儼然成為高人一等的優秀展現,卻對自己的無知不自知。
Thumbnail
《專業之死》,講述充斥虛假資訊的社會,我們所應該面對、解決的問題。作者湯姆・尼可斯以身在大學教育的職場,對於公民不尊重專業的現象大感無奈,於是刊登一篇頗有攻擊性的文章「專業之死」,直指社會上許多人以無知為榮,對專家的建議說不,儼然成為高人一等的優秀展現,卻對自己的無知不自知。
Thumbnail
他們說的是「修辭」還是「事實」? 在謊言幹話充斥的當下,我們更要洞悉公眾語言 紐約時報執行長、前BBC總裁馬克.湯普森剖析 為何走過一九八四的年代、數位革命之後,民主更顯脆弱,社會更冷漠?
Thumbnail
他們說的是「修辭」還是「事實」? 在謊言幹話充斥的當下,我們更要洞悉公眾語言 紐約時報執行長、前BBC總裁馬克.湯普森剖析 為何走過一九八四的年代、數位革命之後,民主更顯脆弱,社會更冷漠?
Thumbnail
這本書的出現是因為川普。 從川普競選到當選美國總統後,其言行一再顯示他對「事實」毫不在意。比如,說自己在總統選舉中得到的票數是自雷根以來最高,而這完完全全不是事實。又比如,他可以無視主流的科學研究成果,輕率說出氣候變遷是個騙局。
Thumbnail
這本書的出現是因為川普。 從川普競選到當選美國總統後,其言行一再顯示他對「事實」毫不在意。比如,說自己在總統選舉中得到的票數是自雷根以來最高,而這完完全全不是事實。又比如,他可以無視主流的科學研究成果,輕率說出氣候變遷是個騙局。
Thumbnail
每個人都要承認自己也有盲點,我們也都有自己的同溫層,也渴望互相取暖,我們跟所有人一樣,都會否認或忽視某些重要的事實,是的,我們必須先從自身做起,慢下來,冷靜下來,問問題,然後想像「我們可能是錯的」。  創作假新聞或編造聳動不實的訊息的動機有很多,不管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利益或純粹只是好玩,為了博取大家
Thumbnail
每個人都要承認自己也有盲點,我們也都有自己的同溫層,也渴望互相取暖,我們跟所有人一樣,都會否認或忽視某些重要的事實,是的,我們必須先從自身做起,慢下來,冷靜下來,問問題,然後想像「我們可能是錯的」。  創作假新聞或編造聳動不實的訊息的動機有很多,不管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利益或純粹只是好玩,為了博取大家
Thumbnail
臉譜出版 看完此書便能清楚公眾語言時至今日的成長脈絡,而我們最常接觸的便是政治人物的話語以及新聞的用語,從中也不難發現今日人們對於公眾語言的忽視。 例如書中所提:「最好的政治狀態就是內容有共識,手段不妨柔軟。很難判斷高亢的激情、激烈的爭吵,到底是民主體制健康的指標,還是生病的徵兆。」、「對於言論自由
Thumbnail
臉譜出版 看完此書便能清楚公眾語言時至今日的成長脈絡,而我們最常接觸的便是政治人物的話語以及新聞的用語,從中也不難發現今日人們對於公眾語言的忽視。 例如書中所提:「最好的政治狀態就是內容有共識,手段不妨柔軟。很難判斷高亢的激情、激烈的爭吵,到底是民主體制健康的指標,還是生病的徵兆。」、「對於言論自由
Thumbnail
後真相時代的來臨,人們不再關心真相到底為何,只關心聽到看到的語言或文字所代表的"感覺",經驗豐富的公關操作者就依此利用真相的繁複面貌,操弄它來將之變成對自己最有利的呈現方式,就像是一場催眠活動,以真相之名包裝情感的煽動。
Thumbnail
後真相時代的來臨,人們不再關心真相到底為何,只關心聽到看到的語言或文字所代表的"感覺",經驗豐富的公關操作者就依此利用真相的繁複面貌,操弄它來將之變成對自己最有利的呈現方式,就像是一場催眠活動,以真相之名包裝情感的煽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