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公民教育的核心,從思辨、論述到說服的藝術(新封面版)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他們說的是「修辭」還是「事實」?
在謊言幹話充斥的當下,我們更要洞悉公眾語言
紐約時報執行長、前BBC總裁馬克.湯普森剖析
為何走過一九八四的年代、數位革命之後,民主更顯脆弱,社會更冷漠?
「從柏拉圖、伯里斯克利,談到川普的崛起與推特的效應,視野遼闊。這本書文采斐然、據理力爭,在欺騙、野蠻、謊言,橫行今日政界之際,這是眾所期盼的解藥。」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作者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特別推薦

▌理性的公共論述,才能帶來優質的民主與建全的社會

在網路、自媒體時代,沒有比批判受眾崛起更重要的力量了

今天,我們接收了更多的資訊,擁有更多辯論重大課題的機會。但是,政客、媒體與大眾之間的關係,卻充斥著猜忌、疑惑與冷漠。究竟出了什麼事情?
社會越開放,公眾論述(修辭)越重要,無論是政策內容與價值的討論、追求正義公平的法庭辯論,或者在公眾領域裡說服他人,都需要客觀理性的檢視。但我們卻越來越不鼓勵價值觀不同的族群相互對話,陶冶共通的語言,反倒希望箝制異議。
政治人物為了擴張政黨勢力、圖牟私利;媒體為了突破營收窘境,一意媚俗。公眾語言,尤其是政治語言,難免意識形態、民粹主義的操弄,在數位科技的推波助瀾下,變得虛矯、混淆、模糊,充斥著謊言與扭曲,犧牲論述所需的從容解釋、引領思辨的複雜性,歧見幾無容身之地。新聞一發生,幾秒鐘內,立刻情緒炸裂,酸言循環,壓縮理性對話的空間。公眾語言難敵機關算盡的「演算法」,擁有強大運算能力者,將握有最大的權力。
「我們的百姓於公於私,對政治都極感興趣。在一般勞工身上,你也會發現他們對於公共政策,不乏真知灼見……不像其他人,我們雅典公民會為我們自己共同決策,至少會設法獲致清晰的理解。我們並不相信辯論會阻擋行動── 反倒是未經充分辯論的施政,窒礙難行。」
─修昔底德(Thucydides),歷史學家
《紐約時報》執行長,前BBC總裁、Channel 4執行長馬克.湯普森,2012年秋,赴牛津大學主持探討公共語言、政治與修辭的系列講座,獲得熱烈回響。本書是這位資深媒體人近身觀察政壇近四十年的所見所聞與所思。他從兩千五百年前細數至今,旁徵博引修辭的重要性,以及玩弄公眾語言對國家及個人所帶來的災難與浩劫。
馬克.湯普森深切的提醒我們:如果沒有正確的修辭,理性對話將不存在,再好的法令也無法穩固脆弱的公眾領域。蓄積更厚實的批判能量、建立健全的公民社會,讓自己成為更好的民主政治主人,就必須緊追不捨的探究事實,把公眾語言放進公民教育的核心,讓每個人都有能力辨識在公共平台閱讀到的資訊,客觀理性的陳述意見。

▎各界推薦

「馬克.湯普森精闢的分析了我們被過度簡化的公共語言。本書揭露了當今真相崩解、充斥著『仇恨、憤怒及謊言』的社會,令人驚喜,振奮人心。」
--哈洛德.伊凡斯,《美國世紀》(The American Century)作者
「書中的每一頁,都可以看到馬克.湯普森的洞見。這本書試圖成為一個調查報告的典範、一段歷史記載、一本實用的說明手冊,以及一則警世寓言。」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 Weekly)
「中肯而深刻的揭露……如同喬治.歐威爾。」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一本重要的著作……論述得極為優雅。」
--《衛報》(The Guardian)

▎作者介紹

馬克.湯普森(Mark Thompson)

現任《紐約時報》執行長,曾任BBC總裁(2004~2012)與Channel 4執行長(2002~2004)。畢業於史東尼赫斯特學院(Stonyhurst College)與牛津大學墨頓學院(Merton College Oxford),專研英國文學。1979年進入BBC,曾任時事部門研究員、導播、新聞編輯,2003~2004年以製作人身分駐派紐約。在Channel 4擔任執行長兩年後,回到BBC接掌總裁,兼任執行長與總編輯,任內促成BBC由傳統到數位媒體的轉型。2012年,前往牛津大學擔任修辭學與公共說服藝術訪問學者。
《#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公民教育的核心,從思辨、論述到說服的藝術(新封面版)
城邦花園│https://reurl.cc/zb7A9V
博客來│https://reurl.cc/e9ZXN7
讀冊│https://reurl.cc/9ZQVMa
金石堂│https://reurl.cc/8yOqEo
誠品│https://reurl.cc/bzy7Qr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2會員
414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臉譜出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語言與信任--摘自《#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公民教育的核心,從思辨、論述到說服的藝術(新封面版) 語言與信任--《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 請把公眾當成年人看,跟你希望能投票給你的選民,分享你確實的想法,包括痛苦卻經過仔細算計的利益交換。千萬不要瞧不起他們而言不及義:絕大多數受你服務的選民,的
/╲/\( •̀ ω •́ )/\╱\ 🕸一本讓你「陷入情網」的蜘蛛學完全入門!🕸 /╲/\( •̀ ω •́ )/\╱\ 蜘蛛跟人類有什麼關係、怎麼思考,甚至怎麼戀愛? 最強武器「蜘蛛網」有什麼神奇的祕密?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蜘蛛,又會發生什麼事?…… 本書將帶你看見令人驚訝的蜘蛛生態!
「妙趣橫生,引人入勝。讀來頗有奧立佛.薩克斯的況味。」        ──知名記者瑪莎・卡尼 美國亞馬遜4.7顆星好評 《衛報》、《週日泰晤士報》、《科克斯書評》等外媒幽默推薦 打蒼蠅卻突然睡著、無意識起床吃鳥飼料、夢遊騎車去兜風……以充滿張力的真實故事,從神經學開拓你對睡眠的既定印象─
▰《紐約時報》書評精選年度好書▰  ▰獲選《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書籍▰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推薦年度好書▰ ▰亞馬遜書店四點六顆星好評,廣大讀者熱情推薦▰ 美國西北大學歷史學者丹尼爾.因莫瓦爾引領讀者踏上美國本土外的帝國領地巡禮,揭露令美帝成為美帝,歷史上備受忽略的關鍵少數
柔伊仔細檢查交疊在房間地板上的大片血跡和腳印,起初很難理解這片混亂;血腳印被抹開,彼此交踩,她慢慢設法在腦中釐清:有人在房間入口附近轉了好幾圈,走到最遠的角落然後返回,他好幾次踩進血泊中,這可能表示他感到困惑或極度煩惱。 丟棄在地板上的胸罩遭到強力撕裂,背面的金屬小勾也扭曲變形,剩下的衣物呢?
《人體標本師》《殺人現場直播》系列重磅完結篇 ★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作家榜冠軍★ ★系列作品美國累積銷售量突破百萬冊★ 殺人魔與追隨者、 犯罪心理學家與FBI重案探員, 兩對搭檔的對決,將在鮮血之中終結……
●語言與信任--摘自《#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公民教育的核心,從思辨、論述到說服的藝術(新封面版) 語言與信任--《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 請把公眾當成年人看,跟你希望能投票給你的選民,分享你確實的想法,包括痛苦卻經過仔細算計的利益交換。千萬不要瞧不起他們而言不及義:絕大多數受你服務的選民,的
/╲/\( •̀ ω •́ )/\╱\ 🕸一本讓你「陷入情網」的蜘蛛學完全入門!🕸 /╲/\( •̀ ω •́ )/\╱\ 蜘蛛跟人類有什麼關係、怎麼思考,甚至怎麼戀愛? 最強武器「蜘蛛網」有什麼神奇的祕密?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蜘蛛,又會發生什麼事?…… 本書將帶你看見令人驚訝的蜘蛛生態!
「妙趣橫生,引人入勝。讀來頗有奧立佛.薩克斯的況味。」        ──知名記者瑪莎・卡尼 美國亞馬遜4.7顆星好評 《衛報》、《週日泰晤士報》、《科克斯書評》等外媒幽默推薦 打蒼蠅卻突然睡著、無意識起床吃鳥飼料、夢遊騎車去兜風……以充滿張力的真實故事,從神經學開拓你對睡眠的既定印象─
▰《紐約時報》書評精選年度好書▰  ▰獲選《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書籍▰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推薦年度好書▰ ▰亞馬遜書店四點六顆星好評,廣大讀者熱情推薦▰ 美國西北大學歷史學者丹尼爾.因莫瓦爾引領讀者踏上美國本土外的帝國領地巡禮,揭露令美帝成為美帝,歷史上備受忽略的關鍵少數
柔伊仔細檢查交疊在房間地板上的大片血跡和腳印,起初很難理解這片混亂;血腳印被抹開,彼此交踩,她慢慢設法在腦中釐清:有人在房間入口附近轉了好幾圈,走到最遠的角落然後返回,他好幾次踩進血泊中,這可能表示他感到困惑或極度煩惱。 丟棄在地板上的胸罩遭到強力撕裂,背面的金屬小勾也扭曲變形,剩下的衣物呢?
《人體標本師》《殺人現場直播》系列重磅完結篇 ★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作家榜冠軍★ ★系列作品美國累積銷售量突破百萬冊★ 殺人魔與追隨者、 犯罪心理學家與FBI重案探員, 兩對搭檔的對決,將在鮮血之中終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媒體環境已經演變。媒體不再追求中立,積極追求分化,偏好特定意識形態。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探討了新的政治化並非真正的政治參與,而更像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本文將帶您深入瞭解當代媒體環境的運作模式和媒體的政治化演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怎麼說呢?請問你是誰,我們活在這世界上,社會與政治之間的擺盪越來越大。生物科科技與人工智慧機乎霸佔了新聞頭條。但沒人去注意權力如何演變來的。歡迎買來看。這是我國中與高中甚至研究所都在用的經典書本。 「所有政治制度都是權力的展現與實體化。」──漢娜‧鄂蘭(已故)。路克斯的《權力:基進觀點》在 197
  去說,不要停留在對罵或哭泣。改變的方式是去說、是去給出更多紮實的溝通。我們說的「沒有討論,不是民主」不僅僅關於議場內,也關於普遍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一個社會的民主素養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從黨外運動、從各種民主前輩的努力中,台灣的公民社會在過去的數十年內一直在前進。這些都不會是白費的。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作以「關係和概率」的歸納,取代「類型和概念」的概括,是人類思想革命的典範轉移,顯示與概率論相關之統計學也已進入美國思想家的視野。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杜威想把理念、原則和信仰帶到人類的層面,他們不想看到藏在抽象層面的暴力。這是南北戰爭的教訓之一。他們四人的哲學設計出來,要支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Thumbnail
前文〈政治〉節錄了 ❙孫文❙ 的「『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 這顯然是不對的,...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這本書針對假新聞、後真相、資訊戰的議題進行詳細的解析,深入探討了大腦快思與慢想的機制、大腦認知偏誤的機制以及虛幻真相效應等,並從舅舅是佛洛伊德的公共關係之父愛德華.伯內思和希特勒的角度出發,藉由大量引用美國真實案例,讓讀者更清楚理解這些複雜的概念。這本書不限年齡,值得學齡生一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哲學與政治之間的火花,以及作者觀點對政治的價值觀與對社會的影響。文章深入探討政治學、社會組成等議題,並強調政治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關聯,指出人們選擇領袖是因為恐懼,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政治與公民的觀點。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對政治有更深入的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媒體環境已經演變。媒體不再追求中立,積極追求分化,偏好特定意識形態。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探討了新的政治化並非真正的政治參與,而更像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本文將帶您深入瞭解當代媒體環境的運作模式和媒體的政治化演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怎麼說呢?請問你是誰,我們活在這世界上,社會與政治之間的擺盪越來越大。生物科科技與人工智慧機乎霸佔了新聞頭條。但沒人去注意權力如何演變來的。歡迎買來看。這是我國中與高中甚至研究所都在用的經典書本。 「所有政治制度都是權力的展現與實體化。」──漢娜‧鄂蘭(已故)。路克斯的《權力:基進觀點》在 197
  去說,不要停留在對罵或哭泣。改變的方式是去說、是去給出更多紮實的溝通。我們說的「沒有討論,不是民主」不僅僅關於議場內,也關於普遍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一個社會的民主素養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從黨外運動、從各種民主前輩的努力中,台灣的公民社會在過去的數十年內一直在前進。這些都不會是白費的。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作以「關係和概率」的歸納,取代「類型和概念」的概括,是人類思想革命的典範轉移,顯示與概率論相關之統計學也已進入美國思想家的視野。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杜威想把理念、原則和信仰帶到人類的層面,他們不想看到藏在抽象層面的暴力。這是南北戰爭的教訓之一。他們四人的哲學設計出來,要支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Thumbnail
前文〈政治〉節錄了 ❙孫文❙ 的「『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 這顯然是不對的,...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這本書針對假新聞、後真相、資訊戰的議題進行詳細的解析,深入探討了大腦快思與慢想的機制、大腦認知偏誤的機制以及虛幻真相效應等,並從舅舅是佛洛伊德的公共關係之父愛德華.伯內思和希特勒的角度出發,藉由大量引用美國真實案例,讓讀者更清楚理解這些複雜的概念。這本書不限年齡,值得學齡生一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哲學與政治之間的火花,以及作者觀點對政治的價值觀與對社會的影響。文章深入探討政治學、社會組成等議題,並強調政治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關聯,指出人們選擇領袖是因為恐懼,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政治與公民的觀點。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對政治有更深入的思考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