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是不是一個好的皇帝?很難說。
但他絕對是個聰明的人。
當劉徹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就一直在思考著,天,到底是什麼?
到底想要什麼?
順應上天的意思,得到上天的庇佑,在漢武帝前三十年的執政中,是最重要的課題。
其中不可避免的,也是後世人最重視的部分,就是漢武帝征討外族的功績。
在衛青跟霍去病的活躍之下,漢朝跟匈奴的戰爭,取得了記錄上的輝煌成果。
實際上,漢朝的國力受到極大損耗,而匈奴的損失不明。
對匈奴而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
這是透過漢朝本位主義的史書難以看穿的地方。
然而,如流星般崛起的霍去病,也迅速的殞落了。
失去大將,國力不堪負荷的情況下,漢朝也停止了跟匈奴之間的戰爭。
說真的,其實不是每個匈奴單于都對打中國很有興趣。
跟衛青霍去病鬥了多年的伊稚斜單于死後,烏維單于跟漢朝就維持著互不侵犯。
那一年,是為元鼎三年。
缺少戰馬的漢武帝,把目光轉向了東越與南越。
元鼎四年,漢武帝派遣使者前往南越打探虛實,打算趁機招安。
但南越太后搶先一步邀請漢朝使者,想藉大漢之力除去權相呂嘉。
雙方達成共識後,南越太后就刺激呂嘉,引發叛亂。
偏偏南越王趙興無意誅殺呂嘉,大漢天使一時之間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經過一番曲折,漢武帝終於決定出兵攻打南越。
這裡又封了一個新的重號將軍:「伏波將軍」。
伏波將軍從此成為平南稱號,東漢僅有馬援與陳登、夏侯惇領過此號。
任重而道遠,元鼎五年末出發的大軍,到了元鼎六年才傳回捷報,總之是一戰功成。
秋天,又破東越,西出敦煌。
武功到達頂點的漢武帝,決定要祭天報告。
這時候要拜的是「太一」。
漢武帝可不是提個三牲蔬果就去拜拜,要準備的禮節很多。
比方說要有報告書:這個由大文學家司馬相如負責。
祭禮的報告,要用唱的。
司馬相如等人的是歌詞,那就要有曲子。
總要有些新的曲子,來彰顯漢武帝前無古人的功勞吧?
負責寫曲的人,名叫李延年。
李延年是中山人,算是歌手世家。
不過他因為犯了法,跟後來的司馬遷一樣,受過腐刑,所以成了宦官。
在宮中負責養狗。
準備展開新生活的漢武帝,剛好也覺得衛子夫有點膩了。
這種時候,就又是姐姐平陽公主出來拉皮條的時機。
你說漢朝皇帝的姐姐怎麼這麼愛拉皮條?
要知道,後宮通常只有一條路走,就是生太子,當皇后,成太后。
但是皇帝的姊妹沒有這條路。
想要常保安康富貴,她們的路就是太后撐腰。
所以從基礎幫皇帝找女人做起,是這些公主們的必修課程。
但要注意的是,平陽公主之前推薦了衛子夫,後來又嫁給衛青為妻。
讓衛子夫成為皇后,晉升太后,根本就是平陽公主的康莊大道。
為何她在這元鼎年間還要多生事端?
因為王夫人的出現。
「王夫人者,趙人也,與衛夫人並幸武帝,而生子閎。」
漢武帝對王夫人是非常寵愛,這裡不多敘述。
重點是,原本沒人能生蛋的後宮,冒出了這個媚上專門科的趙國妹子,對衛氏外戚是非常大的威脅。
衛青性格圓滑沒動作,衝動的霍去病就以大司馬身分找了一票人聯名上書,
隨著塞外戰爭逐漸貌合神離的這對甥舅,在元狩六年,霍去病上書時,大概就算是正式決裂了。
漢武帝拒絕了兩次封劉閎為王的提議,但最後還是不得不從。
而平陽公主也注意到,衛家的勢力,未必那麼屹立不搖。
要知道,不是漢武帝把姊姊許配給衛青,是寡居的平陽公主,自己從列侯卿相中在挑選可靠對象。
經過王夫人跟劉閎封王事件,平陽公主決定不能單買一家。
有一次,李延年為漢武帝獻上一曲:「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劉徹聽完不禁感嘆,世上焉得此佳人?
平陽公主在旁邊就說,有啊,李延年的妹妹就是。
就這樣,漢武帝得了新歡,不只征戰傳來捷報,李夫人也是一發有喜。
更妙到毫巔的是,李夫人沒多久就過世了。
死人是無敵的。
特別是王夫人李夫人都死了……大家用膝蓋猜也知道最後這些帳都會算在衛子夫頭上。
在李夫人病重之時,請求漢武帝答應好好照顧她的兄弟。
一個哥哥李延年因此成為協律都尉,主持了太一大典的音樂總監。
另一個哥哥,就是李廣利了。
不過李廣利這時候還沒登場。
太一大典是元鼎年間積極籌辦的重頭戲,但隨著戰爭越打越順利,漢武帝的眼光也更遠了。
他的新計劃是「封禪」。
太一大典還是要舉行,做為封禪的演練罷了。
封禪到底是什麼?
這個詞語最早出於《管子》。
我這邊做跟一般你能查到不太一樣的解釋。
「封禪」的意思是成為皇帝。
不是秦始皇之後的皇帝。
按管仲的說法,三皇五帝是經由「封禪」之後,才得到「替天行道」的權力。
三皇五帝是後世說詞,管子中提到,古時候封禪的,有七十二家之多。
這也未必是準確數字,但總是顯示出,中國曾經得到天命的部落,並不是只有那七八個而已。
所以在漢武帝前半生,我一直在強調的,就是他想要知天命,順天行事。
成為真正的皇天之帝。
(本意是天的代理人)
漢武帝比誰都清楚,什麼天子,什麼皇帝,根本不是自己說了算。
從娘胎裡生出來的人,不會是天之子。
只有真正接受天命,管理天下的人,才是「帝」。
《易》、《尚書大傳》都有記載:「天立五帝以為相。」
漢武帝花了三十年時間,讓自已有了承受天命的資格。
這裡可以笑了。
如果我們沒有辦法跟「天」對話,誰會知道你的資格符不符?
就像不管我們看再多史料,也難以確定當時真正發生的情況。
漢武帝也是透過各方學者,試圖還原出「天意」。
令人值得玩味的是,他禁止了太史令司馬談同行。
我只提出一個看法:漢武帝可能相信,封禪之禮被淹沒在歷史中,是天的決定。
所以他也不讓自己即將舉行的封禪被完整記錄下來。
不論如何,封禪帶來的,是一個全新的漢武帝。
一個跟過去實事求是,追求學問不同的劉徹。
如果把元封年前的漢武帝,看做是求道的苦行者。
那麼元封之後,漢武帝就變成了追求天之聲的狂信者。
元鼎元封,是大漢的頂峰。
接下來,漢武帝的破敗,就讓我們從李廣利展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