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劇評▕ 《鹿角男孩》- 擁擠黑暗的世界,需要一絲光點

更新於 2021/07/07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有雷警示,雖非劇情的直述或訴說,為了討論相關議題仍有所取捨,介意請斟酌閱讀

輕盈、歡快且富童趣的冒險之作


微小的病菌,鑽入生活的孔洞,夾帶著病痛與恐懼,一步步拉近死亡的距離,甚者,把人逼向崩解的懸崖邊,不是喪失人性,就是喪失生命的殘酷二選一。至此,疫情帶來的不只社交距離,還在人心之間,矗立起一道道高牆,所謂信任,早就因應末日的造訪,遠走天邊;而恐慌,則因應死亡的綻放,漫步到世界各角,石化人群的善意,促使人變成一尊尊提線木偶,被不理性的情緒牽著走。
《鹿角男孩》,甫上線Netflix就獲得不少關注,背景設定於疫情末日,對照於全球處境,著實讓人備感熟悉。不過,影集能收獲佳績,不只因為背景與現實相符,更也因為角色與情節的討喜。聚斂來講,即使作品仍有呈現出人性的灰暗面,分寸卻抓得剛剛好,不會過於沉重,甚至能點燃了些許的曙光,擊退防疫帶來的苦悶。
或許,在悶壞的防疫日常中,我們正需要這樣的作品,能夠光影並述,在看似無邊的黑影中,為人投放一點光芒,就算微小、孱弱,飄逸的火光彷彿也能掀起漣漪,帶來一波波的希望與感動。藉此,就算回到現實,疫情的終點還好遠好遠,《鹿角男孩》仍舊撥開了一點烏雲,讓陽光通透進來,幫助觀眾暫時忘卻疫情之下的種種辛酸。
有關療癒性這一點,必須大力讚賞主演的小男孩,Christian Convery,他運用靈活的眼睛,生動的表情,營造出專屬於小動物的純樸與憨傻,不管是嗜吃甜食、輕易信任他人、好動或是好問,任何一舉一動都惹人憐愛。自此,就算格斯(主角)因為不成熟而犯錯,觀眾還是會因為笨拙與可愛而莞爾或心軟,甚至還會不自覺期待,他又要說出什麼樣的童言童語。
以此來說,相較於原作的灰暗,劇組打造出全然不同的風格,將敘事焦點從看盡人性的血淚成長,調整成歡鬧有趣的冒險物語。當然,這是一個巨大的調整,不會人人都滿意,若是喜歡原作,或是企求人性灰暗的側重,必然會失望。不過,承前所言,在壞消息已經夠多的此時此刻,我們多少已經厭倦了日子的烏暗。
回到故事上,許多人認為主角過於幼稚,但這其實合情合理,從小到大,他與父親獨自在森林離群索居,就像是溫室裡的花朵,總是向陽而生,自然無法理解人性的多樣與複雜;對於世界,格斯更通以全好全壞的觀點來看,或許太過單純,但生長的背景讓他情有可原,也令人難以苛責。
再者,許多時候,單純也是最能帶來力量的泉源,讓人得以前進,並且保持著人性。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無疑就是格斯脫口說出的那一句──你們選擇放棄相信,不代表我也要──簡單且有力,另外兩個旅伴,小熊與大個子,頓時之間啞口無言。確實,即使嘴上說著相信,但實際上,我們都害怕著受傷,為了自我保護,下意識地蜷縮自己,不要跨步,就不會跌倒,卻沒想過這個駐留,會錯失多少可能與風景。
換言之,就算小熊跟大個子擁有更多經驗與技巧,但也因此喪失了許多人性的璀璨,不管是信任、盼望或是還能欣賞美好的雙眼。為此,表面上,好像是他們單方在保護或說教導格斯,但實際上,兩人也因格斯的純真,找回遺落的人性光明面。換言之,格斯的出現,就像生命的響鐘,讓人不因疫情的洗禮,就放棄真善美的追逐,而這也導引他們更像是個人,而非殘暴且自私的禽獸。
擁擠著黑暗的世界,需要一點奢侈的光點

末日之下的私刑正義與世代間隙


相較於其他末世影集,比如《陰屍路》、《未來總動員》或是《末日孤艦》,《鹿角男孩》花了較少的篇幅著墨於人性的貪婪、自私與爭鬥,但這不代表影集缺乏了衝突與碰撞,其中有關世代之間的敵對,則是它放置於末世之中,想要觸及論述的議題。
世代的對立,依照影集的描繪,可能包含兩種不同層次,第一層,顯而易見就是半人的存在所導致;第二層,則是社會崩解過程,年輕人對於成年人的不信任與憤怒。
先以半人來說,做為生命的嶄新樣貌,對部分人來說,毛髮叢生的軀體,太過特別,再加上疫情如野火一般擴散,燒不停的焦躁,急需出口,看似異種的半人,正好成了代罪羔羊。令人難過,代表獨特性的非人樣貌,正好賦予人類物化他們的合理藉口,不過這也讓劇軸延伸出種族仇恨的討論,甚至讓人聯想到納粹醜化猶太人的作為。
由此可知,不管半人是地球自然而生的防禦手段,或是實驗奇蹟,都被舊人用來滿足私慾,當作沙包一般虐待,以確保自我不因末日而失重、失衡。很遺憾,就算暴力讓人嚐到控制感的甜頭,卻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疫情依然故我,繼續吞噬一條條人命。
拉到現實層面來看,在全球頻傳的攻擊事件上,亞裔無疑就像半人,只因樣貌不同、族群差異,即被概括成導致災禍的罪人。為此,這也不禁讓人省思,扛著正義大旗的群眾,撥開皮囊之後,是否也混雜了一些,只為自己而想的衣冠禽獸,意即影集所述的偽善者,運用審判來包裝暴力,可包裝的再好,腐敗的臭味依然會流竄出來,所謂審判不過就是私刑,缺乏公平正義,甚至比純粹的罪犯,更令人作嘔。
故此,社區住民這條支線,讓人特別反感,他們不願沾染鮮血,卻以看似神聖的大義理由,活活燒死感染者,彷彿中古歐洲獵巫的再次復甦;這也不禁讓人感慨,原來不管是虛構的影劇設定,又或是現實世界,超脫人類想像的疫情狂潮,都會再次掀起不理性的獵巫圍剿。或許,疫情帶來的挑戰,一直以來都不只侷限於生命的留存,還包含人性道德的堅守。
若說真有上帝,或是冥冥之中的力量存在,疫情就一顆試金石,再再考驗著人的良善與底線,遺憾的是,這場漫長的試煉中,《鹿角男孩》內的人類失敗了。然現實中的我們,還未走向谷底,即使不夠團結,還是有許多人,不願向惡意低頭,就算疫情再頑劣,這一群人都願意相信,攙扶彼此,才是走到終點的關鍵。
接著說回世代分裂,青年會對中壯群體感到憤怒與不信任,就跟現實世界一樣,青年群體相信,都是因為過去之人未能考量到未來,不斷掏空地球,才會引發末日危機。不過,更讓青年不滿的,其實還包含危機發生時,沒有試圖挽救這一點,意即剩下的成人組成燒殺擄掠的行列,還自詡為「最後人類」的希望。
為此,小熊做為青年群體的代表,痛恨大個子所屬的中壯群體,認為他們都是自私、貪婪、封閉且缺乏同理心的惡人。畢竟,她們就像孤兒一般,出生沒多久,就被世界背叛,不只沒有父母,還被遺棄在沒有未來的未來。
前人種惡,後人受苦

鹿角的蛻變,以及其運載的心靈意象


若聚焦於三人小組,格斯、小熊與大個子,猶如前文梳理,各自都背負著生命議題,三人的相遇,除了互相陪伴、保護之外,也都紛紛因為這段關係還有旅途,獲得成長與補償的機會,而這正是《鹿角男孩》的迷人之處,不只利用末日災害來渲染刺激,也透過劇軸的推展,帶出角色的蛻變,甚至在埋下許多隱喻彩蛋供人挖掘。
先以蛻變來說,過去十幾年的成長經歷,與世隔絕的生活,讓格斯就像是溫室之花,美麗卻脆弱,不堪折枝。也因此,即使純真是他最大的力量,走入真實世界之後,還是得學會接納醜陋,某些美好就只存在虛構的童話裡。然而,這不是要他拋棄自我的美好,而是他得要明白,不是每個人都跟自己一樣美好,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善惡光譜。藉此,他才能謹記父親交付的勇氣與良善,保持人性,卻也保護自己。
另外,小熊與大個子則像供放觀眾期待的化身,就如我們被格斯的笑容拯救,他們同樣也從格斯的身上獲得救贖,才會不斷掙扎,闡述殘酷的事實的必要性,一拖再拖,一方面不知道如何開口,另一方面也擔心,不小心折傷了這朵難得的玫瑰。畢竟,在這煙硝四起的長夜中,格斯的存在,彷彿高掛頭頂的皎潔長月,無法點亮全世界,卻能灑落光點,為人開闢出遠行的路徑。
說來有趣,不論東西文化,鹿都有類似的隱喻意涵,神聖、智慧、指引、靈性、力量或是希望。許多神話故事,也都有鹿的身影,如希臘神話的月神阿提密斯,坐騎即是以鹿為代表,具有引導的內涵;在北歐,雄鹿則象徵豐饒與美滿,連民間傳說,聖誕老人都以麋鹿為標誌;華人文化的鹿則因諧音而有福祿之意,並以長壽、權力或天下為延伸;在日本信仰中,著名的奈良鹿則被視為神明的使者,受人尊崇。
當然,鹿的品種百百種,上述文化指涉的形象輪廓,也不全然都一致,有些是壯碩的公鹿,有些則是靈巧的幼鹿。不過,可以確信不論東西文化,「鹿」都具有豐沛的象徵,並都鑲嵌著正面、正向的價值精神。扣回影集,上述內涵,正巧契合格斯的出生背景與個性,天真、浪漫且做為半人的先驅而存在,擁有改變世界局勢的關鍵基因,或是如同引路人一般,為走失人性的迷途羔羊,指點明路。
倘若結合其他影視作品來看,比如《哈利波特》,哈利的護法正好就是公鹿,銀亮且挺拔,同樣蘊含了力量與守護。再來,日本著名動畫《魔法公主》,山獸神的形象也是以公鹿為輪廓,並代表了主宰與賦予,甚者,狂妄之人企圖砍下山神之首這一點,恰巧能對比到《鹿角男孩》──格斯蘊含著超脫人類想像的力量,帶來新生,但又讓人聯想到死亡,意即蔓延全球的疫疾。
就此來說,不管是文化脈絡或影劇對照,關於鹿,都能一再挖掘到雷同的象徵意涵,而這不只是湊巧,更也是人類發展史上,文化匯流出的集體結晶。為此,《鹿角男孩》的行為舉止不會是隨意為之,即便不是劇組或作者於意識層面的企圖,也反應了文化脈絡之中,集體潛意識上,鹿之於人的意象。
整體而言,鹿的個性纖細溫和,代表靈性的指引,蘊含守護的精神,但強壯的鹿角與四肢,卻內藏了強大的生命韌性,猶如本文反覆強調的,鹿的象徵,總結了劇中人物的發展命題,意即透過旅途,找回生命的定向。
心之所向,就是迷途者該前進的方向

結語

《鹿角男孩》融合了各種元素,飽含著疫情、種族、人性與成長的身影,並且拿捏著適當的比例,不會過鹹或是過甜,這讓影集不單只是頗具童心的尋母之旅,更還輕柔地碰觸了當代社會的多重考驗,就算這讓作品好似一台拼裝車,卻富有馬力能長跑,擴散話題到不同年齡或群體。就此,筆者衷心期盼第二季的發展,並且期許劇組能夠保持光影共存的特色,繼續為人帶來省思與歡笑。


全文圖片來源-Netflix
因應筆者受訓背景為社工與諮商心理研究所,撰寫上會以心理、社會、人文與哲學的觀點來延伸討論,若有興趣歡迎追蹤解影,解癮-影劇相談室或下方社群專頁。

延伸閱讀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K會員
132內容數
相信情緒的力量。試著從諮商心理師的角度,漫談生活常見的各種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怒怒心理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蘋果,之於瑪莎,如同新生的希望,帶有初春的氣息,稚嫩的純真,讓她想起為人為母的溫暖,還有弱小軀體,躺在懷中的陣陣脈搏,多麼讓她震撼感動。就算蘋果的魔力,無法讓人起死回生,卻能搭建出繫綁女兒與瑪莎的橋樑,甚至打磨出更為堅毅的強悍,讓瑪莎依靠自身陰柔母愛中的涵容,化身成寒冬中的蠟燭,暖和自己,不被凍死。
表面上看似坐落極端的大器與詠晴,實際上沒有想像的遙遠,都有著自己的心結,外在的表現也都因為童年的匱乏而出發,甚至,不管是不安或是懷疑,都可以歸屬於恐懼,一種害怕失敗的反應。就此來說,即使面對恐懼的方式,人各有異,但恐懼失敗這點,讓失敗像是埋藏在心底的炸彈,若不吊著喉嚨謹慎前進,一不小心就會踩碎了自己
兩次的遺棄經驗,讓Maeve發展出逃避型的社交,避免深交,也避免受傷,而社會性與商業性的人際關係,無疑就是最合適且風險較低的互動模式。故此,劇情內的性愛諮詢,其中的每一筆交易,不只是為了支撐她的生計,更是為了填補她的安全感,藉此催眠自己在關係中安全無疑,甚至以商業行為掩飾自己陷落愛情的事實。
本文參照《后翼棄兵》,推展相關彩蛋,包含紅髮歧視、獵巫文化、女權主義、黑人女性以及同性戀等多重主題,抽絲剝繭出影劇背景中的時代光影,進而呈現出蓬勃發展平權運動的六零年代美國。畢竟,每一個巧妙的時代背景,就像是供人遠望的墊腳石,讓角色不只是樣板化的假面玩偶,更能彰顯當中的掙扎其來有自。
我們都以為,人的分別,必然有非常明確的原因,然而,那都是日經月累出的決斷,看似自私,看似突兀,卻也不是想著蓄意傷害,很多時候,千言萬語也難以形容,只能用包覆著萬千無奈的「走不下去」來闡明,為此,就算有引爆點,但若沒有搭配日常中所堆疊出的火藥,再怎麼激烈的單次爭吵,也都點發不了戀情的分道揚鑣。
孓然一身的生長背景就像貝絲的原動力,推動她不斷求戰,只為從中獲得控制感,以填補一再失落帶來的空洞,甚至,著迷於勝利的快感,那就像是一種止痛劑,讓她暫時忘卻不安與搖曳,站穩腳跟來生活。然而,就算勝利是一種止痛藥,但也只是暫時的麻藥,並非填補空虛的解藥,只要不再勝利,貝絲還是會再次跌入失落的深淵中。
蘋果,之於瑪莎,如同新生的希望,帶有初春的氣息,稚嫩的純真,讓她想起為人為母的溫暖,還有弱小軀體,躺在懷中的陣陣脈搏,多麼讓她震撼感動。就算蘋果的魔力,無法讓人起死回生,卻能搭建出繫綁女兒與瑪莎的橋樑,甚至打磨出更為堅毅的強悍,讓瑪莎依靠自身陰柔母愛中的涵容,化身成寒冬中的蠟燭,暖和自己,不被凍死。
表面上看似坐落極端的大器與詠晴,實際上沒有想像的遙遠,都有著自己的心結,外在的表現也都因為童年的匱乏而出發,甚至,不管是不安或是懷疑,都可以歸屬於恐懼,一種害怕失敗的反應。就此來說,即使面對恐懼的方式,人各有異,但恐懼失敗這點,讓失敗像是埋藏在心底的炸彈,若不吊著喉嚨謹慎前進,一不小心就會踩碎了自己
兩次的遺棄經驗,讓Maeve發展出逃避型的社交,避免深交,也避免受傷,而社會性與商業性的人際關係,無疑就是最合適且風險較低的互動模式。故此,劇情內的性愛諮詢,其中的每一筆交易,不只是為了支撐她的生計,更是為了填補她的安全感,藉此催眠自己在關係中安全無疑,甚至以商業行為掩飾自己陷落愛情的事實。
本文參照《后翼棄兵》,推展相關彩蛋,包含紅髮歧視、獵巫文化、女權主義、黑人女性以及同性戀等多重主題,抽絲剝繭出影劇背景中的時代光影,進而呈現出蓬勃發展平權運動的六零年代美國。畢竟,每一個巧妙的時代背景,就像是供人遠望的墊腳石,讓角色不只是樣板化的假面玩偶,更能彰顯當中的掙扎其來有自。
我們都以為,人的分別,必然有非常明確的原因,然而,那都是日經月累出的決斷,看似自私,看似突兀,卻也不是想著蓄意傷害,很多時候,千言萬語也難以形容,只能用包覆著萬千無奈的「走不下去」來闡明,為此,就算有引爆點,但若沒有搭配日常中所堆疊出的火藥,再怎麼激烈的單次爭吵,也都點發不了戀情的分道揚鑣。
孓然一身的生長背景就像貝絲的原動力,推動她不斷求戰,只為從中獲得控制感,以填補一再失落帶來的空洞,甚至,著迷於勝利的快感,那就像是一種止痛劑,讓她暫時忘卻不安與搖曳,站穩腳跟來生活。然而,就算勝利是一種止痛藥,但也只是暫時的麻藥,並非填補空虛的解藥,只要不再勝利,貝絲還是會再次跌入失落的深淵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鹿角男孩》在不同的橋段中,總會提到《頑童流浪記》,可以想見作者對於「家」的觀念,有受到馬克吐溫的影響。兩個故事都是關於認識他者與認同異己。由歷史情境閱讀,《鹿角男孩》兩位主角的「黑人與混種人類」組合,是種認同異己的宣揚。即使主流與異己意見不合,不該無端仇視,而是貴在相互包容與尊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有點不同,近乎八成的文字,皆是於觀完影的當下所抒發出,相較評論,可能更像筆記。
Thumbnail
 我覺得哈維丹頓(雙面人)某個程度上,代表無臉群眾的雙面性,或著說,混沌性。而混沌的部份,諾蘭導演在第三集,將化為法外自治區的三不管高譚市,描述成一個民有民治的暴民聖地,他們的人民法庭主席,就是拿掉面具的稻草人(Cillian Murphy飾),這也是很好的參照點。  當丹頓說「你不是死得像個英雄
Thumbnail
   本書是短篇連作,各篇可以獨立閱讀,再由同一人也就是主角傑洛特串場。內容探討翻轉為人熟知的童話,很有意思,但我讀完前面幾篇就不太想再看下去,因為玻璃心如我已經碎了一地...... Q_Q         以下全劇透注意。
Thumbnail
作者研美還提及,當時她的母親送她上課並不是叫她注意安全等,而是要她管好自己的嘴巴,少說多聽。由此可見,北韓的政策多沒有人權,甚至人們連思想都不可以有。如下列書中字句:「我懂事之後,母親就警告我說話要小心。『要記得,研美,』她輕聲對我說:『就算妳以為旁邊沒人,小鳥和老鼠也聽得到妳在竊竊私語。』媽媽不是
Thumbnail
 以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為故事背景的電影,實不計其數,多半都是以沉重的劇情來講述納粹的殘暴與戰火綿延的恐懼,但幾乎沒有看過這樣的方式來描繪希特勒的形象,是孩子們的role model、幻想中的知心朋友,甚至也是父親的投射。這個阿道夫 (Adolf) 實在太親切可愛了,跟現實那位殺人如麻的獨裁者,有明顯的
Thumbnail
<p>觀看這部劇時非常容易陷入沈重的情緒中:「如果那是我會怎麼辦?」、「我有勇氣站出來反抗嗎?」檢視自己的傷痕,是否有曾經努力忘記卻輕輕觸碰就會爆裂的痛楚?</p>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鹿角男孩》在不同的橋段中,總會提到《頑童流浪記》,可以想見作者對於「家」的觀念,有受到馬克吐溫的影響。兩個故事都是關於認識他者與認同異己。由歷史情境閱讀,《鹿角男孩》兩位主角的「黑人與混種人類」組合,是種認同異己的宣揚。即使主流與異己意見不合,不該無端仇視,而是貴在相互包容與尊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有點不同,近乎八成的文字,皆是於觀完影的當下所抒發出,相較評論,可能更像筆記。
Thumbnail
 我覺得哈維丹頓(雙面人)某個程度上,代表無臉群眾的雙面性,或著說,混沌性。而混沌的部份,諾蘭導演在第三集,將化為法外自治區的三不管高譚市,描述成一個民有民治的暴民聖地,他們的人民法庭主席,就是拿掉面具的稻草人(Cillian Murphy飾),這也是很好的參照點。  當丹頓說「你不是死得像個英雄
Thumbnail
   本書是短篇連作,各篇可以獨立閱讀,再由同一人也就是主角傑洛特串場。內容探討翻轉為人熟知的童話,很有意思,但我讀完前面幾篇就不太想再看下去,因為玻璃心如我已經碎了一地...... Q_Q         以下全劇透注意。
Thumbnail
作者研美還提及,當時她的母親送她上課並不是叫她注意安全等,而是要她管好自己的嘴巴,少說多聽。由此可見,北韓的政策多沒有人權,甚至人們連思想都不可以有。如下列書中字句:「我懂事之後,母親就警告我說話要小心。『要記得,研美,』她輕聲對我說:『就算妳以為旁邊沒人,小鳥和老鼠也聽得到妳在竊竊私語。』媽媽不是
Thumbnail
 以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為故事背景的電影,實不計其數,多半都是以沉重的劇情來講述納粹的殘暴與戰火綿延的恐懼,但幾乎沒有看過這樣的方式來描繪希特勒的形象,是孩子們的role model、幻想中的知心朋友,甚至也是父親的投射。這個阿道夫 (Adolf) 實在太親切可愛了,跟現實那位殺人如麻的獨裁者,有明顯的
Thumbnail
<p>觀看這部劇時非常容易陷入沈重的情緒中:「如果那是我會怎麼辦?」、「我有勇氣站出來反抗嗎?」檢視自己的傷痕,是否有曾經努力忘記卻輕輕觸碰就會爆裂的痛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