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受傷的靈魂在喃喃自語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近期上架 Netflix 的漫改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由朴寶英領銜主演,聚焦精神疾病這項主題,細膩且治癒地講述了一段段康復的故事,甚至以宏觀的角度闡述:疾病帶來的衝擊,何以經常不僅止於情緒,更會威脅到一個人的生存。


當然,參照診斷手冊,精神疾病高達數百種,光靠一部影集本就不可能盡數介紹,卻也試圖從中挑出所謂「常見但又陌生」的指標疾病來敘事,諸如憂鬱症、思覺失調、社交恐懼、恐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等,藉此讓我們重新理解疾病背後的真實與疼痛。


特別的是,製作團隊的田調十分完整,不會讓疾病的表現流於刻板印象,巧妙融入具象化的手法,精準展現疾病掀起的內在巨浪,好比透過溺水呼應恐慌發作時的窒息感,或以流沙吞噬的意象強調憂鬱症的寸步難行。除了急性症狀之外,影集同樣沒有遺忘疾病其實都有它的歷程,例如思覺失調(舊稱為精神分裂)在康復的過程,會從明顯的正性症狀(幻覺、妄想),因著治療慢慢找回現實感,接著過渡到以負性、情緒症狀為主的階段,包含活動力降低、人際疏離、憂鬱等。


就此來說,可以發現《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不會為了張力,過當追求戲劇化的症狀表現,結果犧牲觀眾完整理解患者的機會。作品一方面勾勒疾病的力道,另一方面又讓我們知曉患病前後的辛苦。畢竟,醫療診斷之外的人,也是需要貼近的對象,疾病作為人的部分,卻不能等於一個人。就算患病,亦不代表患者就是標籤的總和。


raw-image

回到故事,本作也毫不避諱去呈現「患者的攻擊行為」。近幾年,為了消除汙名化,有些作品會選擇故意淡化暴力。然而,無論患病與否,暴力本就深植於人們的日常,閃閃躲躲,反而讓人霧裡看花,一再因為不理解而恐懼、排斥,最後適得其反。


單就劇情,對照不同的疾病,患者之所以產生外化行為(諸如敵意、抗拒、挑戰、情緒失控),往往都無關惡意。有些人因為無助,所以慌亂。有些人則因為害怕,才會選擇抵抗,或者因為混亂,想要掙扎。由此可知,雖然當下要約束外在行為,以便保護患者跟醫護人員,但治療的焦點,依然是那一顆懸空的心。所謂症狀,就像是受傷的靈魂在喃喃自語,渴望著被人聽懂。為此,猶如作品所言:我們必須學習聆聽的除了疾病,還有人,重點在於釐清行為脈絡,而不只是透過懲戒、監控來維安。


只不過,精神疾病的成因過於複雜,可能涉及非常個人的因素,也可能是各種社會問題交織而成的困境。所以,即便符合共同的診斷標準,依然不適合一概而論。


但可以確定的是,恰如劇情所闡明,疾病或許都指向了某種失去,例如自我、情感,甚或是珍視的他人,導致患者的人生彷彿被掏空一般,蒼涼又孤寂。舉例來說,過於用力的母親,丟失了身為女人的自己,不再問自己喜歡什麼,因為家人,不知不覺活成了苦行僧;急著證明自己的頂大生,每天都在自我批判,導致內心傷痕累累,遺失那份篤定自我價值的信心;突然喪偶的丈夫,持續懊悔過去,自此無法再前進;專業的護理師,因為那一顆柔軟的心,瞬間變為失能的受困者。


raw-image

於是,失去不僅有關於過去,更會波及到未來。一旦生病,就得花費一輩子的時間撕下偏見,還得不斷跟自己的反常、無能與羞恥纏鬥。而這也解釋為何精神疾病的影響,經常會非常全面、生活化,由內至外,患者每天都要抵抗被疾病代言,可是又得坦承面對自己生病的事實,想必非常煎熬。


也因此,作品從原本的理解精神疾病,隨著劇情,逐漸走向如何跟精神疾病共處,並把討論的主題,一步步推往康復後的回歸社會。到頭來,治療的目標,不僅要減少症狀的干擾,更希望患者可以不只是一個患者。能夠工作,能夠戀愛,能夠養兒育女,能夠被人照顧,同時也能照顧別人,然後學會心疼自己。


是故,醫生會有強迫症,護理師也會罹患憂鬱症,痛苦總是殘酷,並且公平,隨時會降臨到任何人身上。若光靠個人的努力、家屬的奉獻、醫護人員的付出,無法打造出一個「患病不等於毀滅」的世界。就像新冠肺炎屬於公衛議題,精神疾病亦然,唯有包容、理解與尊重,才有機會建構緩衝機制,穩穩地接住每一個失速下墜的靈魂。


raw-image

綜上所述,作品曾於第一集提及的:「沒有人一出生就是病人,也沒有人到最後都還是病人。」,亦能以相較豐厚的層次來理解。它指的不僅是生理上的康復,還有回到認知層面,一個人如何擺脫自我侷限、外在標籤,進一步打破負向的自我驗證預言。


再者,有些精神疾病確實會慢性化,甚至本來就是慢性病,太過強求完全消除,反倒會陷入死胡同。另外,即使痊癒,同樣無法扭轉時空,改寫那些久遠的曾經。


來到最後,不管是患者、家屬或社會,共同的課題正是怎麼從原本的「受害者/潛在罪犯」的視框位移至「倖存者」這一個角度。練習同理、接納,也練習賦權,進而讓遭逢疾病重擊的人,得以繼續書寫、想像不一樣的清晨,而非孤獨地活在永夜。


結語


整體而言,從心理專業的角度來看《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幾乎找不到瑕疵。先以單元劇的方式,細細描繪精神疾病的輪廓,再慢慢收斂人物關係,藉此打造深刻的情感體驗,但又不忘保持幽默、療癒,搭配精妙的金句,點亮觀眾的心房。主題上,除了談論從業人士的拉扯與辛酸之外,更談精神疾病患者重返社會的過程中,可能會遭遇到的內外挑戰,進而不會落於溫情主義,無疑是柔韌有力的優秀作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彼得葉-avatar-img
2024/01/03
當我看完...真的有被接住的感覺..
怒怒心理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03
彼得葉 年度作品等級QQ
avatar-img
怒怒心理師的沙龍
2.5K會員
135內容數
相信情緒的力量。試著從諮商心理師的角度,漫談生活常見的各種議題。
2025/03/25
本劇深刻探討網路社群的有毒男子氣概、紅藥丸理論如何影響青少年。從成長環境再到網路社群的交互作用,有毒陽剛文化是如何強化偏差價值觀,並導致悲劇發生。劇中父親角色亦展現創傷如何代代相傳,然後透過其自我和解的過程,呼籲社會重視情感教育及有毒男子氣概的轉型。
Thumbnail
2025/03/25
本劇深刻探討網路社群的有毒男子氣概、紅藥丸理論如何影響青少年。從成長環境再到網路社群的交互作用,有毒陽剛文化是如何強化偏差價值觀,並導致悲劇發生。劇中父親角色亦展現創傷如何代代相傳,然後透過其自我和解的過程,呼籲社會重視情感教育及有毒男子氣概的轉型。
Thumbnail
2021/07/02
村西正如身穿新衣的國王,清楚自知描繪的願景,就是荒唐的騙局,卻拉不下臉,坦白才能的有限,或許商業嗅覺確實異常敏銳,但類似藝術本質的追逐,就是碰巧到達的境界,眾人眼底的AV帝王,就是彼此共築出的浪漫泡泡,令人沉醉卻虛幻。整個團隊看得最清楚的人,一直以來,都不是社長,而是深陷騙局,卻無法脫身的全裸監督
Thumbnail
2021/07/02
村西正如身穿新衣的國王,清楚自知描繪的願景,就是荒唐的騙局,卻拉不下臉,坦白才能的有限,或許商業嗅覺確實異常敏銳,但類似藝術本質的追逐,就是碰巧到達的境界,眾人眼底的AV帝王,就是彼此共築出的浪漫泡泡,令人沉醉卻虛幻。整個團隊看得最清楚的人,一直以來,都不是社長,而是深陷騙局,卻無法脫身的全裸監督
Thumbnail
2021/06/16
《鹿角男孩》,甫上線Netflix就獲得不少關注,背景設定於疫情末日,對照於全球處境,著實讓人備感熟悉。不過,影集能收獲佳績,不只因為背景與現實相符,更也因為角色與情節的討喜。聚斂來講,即使作品仍有呈現出人性的灰暗面,分寸卻抓得剛剛好,不會過於沉重,甚至能點燃了些許的曙光,擊退防疫帶來的苦悶。
Thumbnail
2021/06/16
《鹿角男孩》,甫上線Netflix就獲得不少關注,背景設定於疫情末日,對照於全球處境,著實讓人備感熟悉。不過,影集能收獲佳績,不只因為背景與現實相符,更也因為角色與情節的討喜。聚斂來講,即使作品仍有呈現出人性的灰暗面,分寸卻抓得剛剛好,不會過於沉重,甚至能點燃了些許的曙光,擊退防疫帶來的苦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劇描述一名精神病房的年輕護理師「鄭多恩」(朴寶英 飾)與各名病患之間治癒彼此,逐漸認識自我的故事。 劇中不僅交織幻想和實例細膩地描述和傳達不同類型精神病患的心境,也藉由多恩遭逢變故而意識到其實自己也身陷心魔,經歷了一段艱難的自癒過程。
Thumbnail
本劇描述一名精神病房的年輕護理師「鄭多恩」(朴寶英 飾)與各名病患之間治癒彼此,逐漸認識自我的故事。 劇中不僅交織幻想和實例細膩地描述和傳達不同類型精神病患的心境,也藉由多恩遭逢變故而意識到其實自己也身陷心魔,經歷了一段艱難的自癒過程。
Thumbnail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想表達什麼?帶來了什麼觀點?  這部劇特別的地方在於會用場景與特效讓我們更能理解精神疾病患者內心的世界,像是恐慌症就像身處水中無法呼吸的感覺,憂鬱症像是被困在泥濘中的人不斷往下墜落,或是因為無法面對絕望所以選擇活在自己想像世界中的妄想症患者。
Thumbnail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想表達什麼?帶來了什麼觀點?  這部劇特別的地方在於會用場景與特效讓我們更能理解精神疾病患者內心的世界,像是恐慌症就像身處水中無法呼吸的感覺,憂鬱症像是被困在泥濘中的人不斷往下墜落,或是因為無法面對絕望所以選擇活在自己想像世界中的妄想症患者。
Thumbnail
剛看完在Netflix上架的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是部誠意可嘉的醫療影集,貼地探討韓國的精神疾病成因、實況與大眾偏見,像本簡易指南,透過不同短篇故事令觀眾認識精神疾病成因的普及性與地域差異。
Thumbnail
剛看完在Netflix上架的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是部誠意可嘉的醫療影集,貼地探討韓國的精神疾病成因、實況與大眾偏見,像本簡易指南,透過不同短篇故事令觀眾認識精神疾病成因的普及性與地域差異。
Thumbnail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所呈現的不僅是疾病與治療,更是對人性深處的探索。或許,我們都能從中領悟到,尋找幸福與自我療癒的路途上,每一位旅人都值得擁有一個溫暖而被理解的清晨,照亮心靈深處的黑暗。或許,這正是《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所要傳達的──希望與治癒的曙光,總會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降臨。
Thumbnail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所呈現的不僅是疾病與治療,更是對人性深處的探索。或許,我們都能從中領悟到,尋找幸福與自我療癒的路途上,每一位旅人都值得擁有一個溫暖而被理解的清晨,照亮心靈深處的黑暗。或許,這正是《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所要傳達的──希望與治癒的曙光,總會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降臨。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都穿梭在日與夜之間,我們都是,往返於正常和反常之間的邊境之民。」就像是英國的《性愛自修室》像是一齣寫給所有人的性教育衛教課程,韓國的《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就像是一齣寫給所有人的身心科衛教課程。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都穿梭在日與夜之間,我們都是,往返於正常和反常之間的邊境之民。」就像是英國的《性愛自修室》像是一齣寫給所有人的性教育衛教課程,韓國的《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就像是一齣寫給所有人的身心科衛教課程。
Thumbnail
在《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中她扮演一位精神病房的護理師,故事則圍繞在精神疾病與相關從業人員所面臨的困境與掙扎,雖然從片名就可以預測最終大概又是充滿韓劇特色的「皆大歡喜」收場,但其中對於患者心境的描述,以及從業人員面臨的風險,在在都讓它成為一部值得現代人觀賞的好作品。
Thumbnail
在《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中她扮演一位精神病房的護理師,故事則圍繞在精神疾病與相關從業人員所面臨的困境與掙扎,雖然從片名就可以預測最終大概又是充滿韓劇特色的「皆大歡喜」收場,但其中對於患者心境的描述,以及從業人員面臨的風險,在在都讓它成為一部值得現代人觀賞的好作品。
Thumbnail
最近久違地追了部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哦莫那……真。的。太。好。看。了。完全征服我的❤! 看完後看了一下網路評價,幾乎也是一面倒的好評,對於看完整部劇的我來說,完全認同這些評價!值得★★★★★!! 完全可以成為我心中2023年的最佳韓劇之一!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정신병동에도
Thumbnail
最近久違地追了部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哦莫那……真。的。太。好。看。了。完全征服我的❤! 看完後看了一下網路評價,幾乎也是一面倒的好評,對於看完整部劇的我來說,完全認同這些評價!值得★★★★★!! 完全可以成為我心中2023年的最佳韓劇之一!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정신병동에도
Thumbnail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用淚與笑並行、順暢的說故事方式,帶我們進入到精神病患者的世界,社交焦慮症、邊緣型人格障礙、妄想症、憂鬱症……栩栩如生到了眼前,與他們一起掙扎,又祈求希望,更顛覆了一些既定的印象與想像——那僅僅只是病的一種,我們都可以被治癒,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先行一步」的可能。
Thumbnail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用淚與笑並行、順暢的說故事方式,帶我們進入到精神病患者的世界,社交焦慮症、邊緣型人格障礙、妄想症、憂鬱症……栩栩如生到了眼前,與他們一起掙扎,又祈求希望,更顛覆了一些既定的印象與想像——那僅僅只是病的一種,我們都可以被治癒,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先行一步」的可能。
Thumbnail
近期上架 Netflix 的漫改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由朴寶英領銜主演,聚焦精神疾病這項主題,細膩且治癒地講述了一段段康復的故事,甚至以宏觀的角度闡述:疾病帶來的衝擊,何以經常不僅止於情緒,更會威脅到一個人的生存。 當然,參照診斷手冊,精神疾病高達數百種,光靠一部影集本就不可能盡數介紹
Thumbnail
近期上架 Netflix 的漫改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由朴寶英領銜主演,聚焦精神疾病這項主題,細膩且治癒地講述了一段段康復的故事,甚至以宏觀的角度闡述:疾病帶來的衝擊,何以經常不僅止於情緒,更會威脅到一個人的生存。 當然,參照診斷手冊,精神疾病高達數百種,光靠一部影集本就不可能盡數介紹
Thumbnail
然而真實情況是否被判定為精神疾病會有痊癒的時刻?這跟外科手術不一樣的地方是,心理上的疾病,不是這麼容易確診,確診之後生病起因也不是這麼好找;之後即使找到生病原因,如果病人有能力自己面對問題,那麼他為何會生病?就是因為無法處理內在問題才會生病。
Thumbnail
然而真實情況是否被判定為精神疾病會有痊癒的時刻?這跟外科手術不一樣的地方是,心理上的疾病,不是這麼容易確診,確診之後生病起因也不是這麼好找;之後即使找到生病原因,如果病人有能力自己面對問題,那麼他為何會生病?就是因為無法處理內在問題才會生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