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世界隨著科技發展變得越來越方便,卻未因此變得更安全,反而讓攻擊、衝突與極端無所不在。遺憾的是,非數位原生世代的父母們,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正暴露於各種險境與扭曲中。一如傑米的父母,我們總以為傷害只會來自於房間之外,或僅止於物理現實,進而輕忽了關係裡的蛛絲馬跡,其實一再指向發膿的傷口。
當然,探討傑米的傷痛,並不等於他無罪,而是要避免「過度妖魔化」,避免落入單薄而偏誤的個人歸因,才能看見傷痛與暴力是如何環環相扣,不斷創造出彼此。正如作品所呈現,只要偏差的價值觀繼續存在,就算是駭人聽聞的殺人事件,依舊會被視為革命或英雄之舉。傑米的罪行,不過是冰山一角,水面之下的惡意,早已隨著網路滲入每一個青少年的日常。僅僅處刑一隻代罪羔羊,世界不會自動擺正,甚至會繼續傾斜,一步步豢養出更大的惡意
我們都知道越是聳動的言論,越是容易引發情緒,也因此更容易吸引注意力。那些宣揚有毒男子氣概的網路教主,正好因此契合青少年的發展跟需求,迅速累積龐大影響力。不管是使用偏激的言論或影片,催化青少年的多巴胺過度運作,藉此產生黏著;又或者利用擬社會互動所創造的歸屬感,強化洗腦(盲目追隨);甚或是替人貼上各種標籤,巧妙分屍青少年的自主性(去人化),然後再透過階級遊戲,讓人忙著互相殘殺。
很可惜,那些網路教主自詡為救世主,卻從未拯救過任何人。相反地,他們以「受傷」為餌,拐騙信徒追尋,貌似要引領他們通往新樂園,但背地裡踩著眾人的屍體往上爬,一再利用信眾的困境去鞏固自己的王座。甚者,他們之所以要號召信眾武裝自己、拉攏盟友,並不是因為他們相信改變即將發生,而是因為他們需要軍隊維權,需要新血加入這一場零和遊戲,藉此確保自己的不敗之地。
而在網路演算法如此猖狂的現代,當所有的一切都被客製化,我們就像活在一個個過濾泡泡裡,看似能接觸到任何人事物,實際上被自己的同溫層給圈養,以至於明顯偏差的有毒男子氣概(厭女文化)也能不斷被強化,如同滾雪球一般。最終,網路世界不再只是現實生活的延伸,或者是另一種鏡像、劣化的版本,亦成為塑造現實的來源,倒過來佔據真理,逐步壓垮我們所以為的「道德良知」。

回到傑米身上,對比同樣承受欺凌的湯米,傑米的遭遇更加隱晦,經過一層層的包裝,難以被看見,所以也難以被制止。另外,傑米所信服的有毒陽剛邏輯,同樣剝奪他表達受傷的權利。對於傑米來說,面對沒有實質威脅的表情符號,假如自己感到受傷,恰恰代表自己太脆弱。是故,當傑米試圖與凱蒂對質時,他說不出自己的受傷,而是以一種彆扭的姿態去展現力量,亦即「我同情你,並施捨你」,藉此補償內在失落與不平衡。但傑米沒想到的是,他會遭遇到更大的落空,只好再以暴力回應衝擊自我價值的羞恥——你怎麼可以貶低我,然後拒絕我,必須透過死亡讓你失語,才能讓傷痛消失。
然而,傑米心底渴望的自己,從來不是這個帶來傷害的自己,就像他不斷對著父親喃喃自語:「監視器裡面的人不是他。」他渴望愛、渴望肯定,也希望自己能讓父親驕傲。但又不懂要如何去愛,尤其是要怎麼對待自己的脆弱,只知道他人的喜歡會決定自己的價值,因此走向更多的迷惘與蒼涼。
而當劇情來到第四集,我們對於傑米的理解也越來越立體。網路社群上的有毒陽剛邏輯之所以能打動傑米,不僅因為他遭受欺凌、外表不受青睞,所以需要出口,更因為教育與教養一層層漏接,使得傑米遲遲找不到立足之處,最終才會落入害人又害己的深淵。
傑米喜歡歷史與繪畫,卻無法從中得到滿意(自我價值),因為那是不被傳統價值認可的陽剛表現。教授歷史的班主任,明明朝夕相處,仍舊對傑米的喜好與困境一無所知。傑米的父親開明、愛家、沒有任何不良嗜好,也不會任意打擊傑米的自尊,抑或施暴,卻從未協助兒子建立面對脆弱與自卑的健康策略。
傑米的父親雖然避免了身體暴力,卻未能提供充足的情感支持。他的沉默與迴避,無形中傳遞了脆弱無法被容許的訊息,使得傑米只能透過極端手段證明自己。到頭來,傑米的父親並非典型定義上的「壞」,但也「不夠好」。他沒有拋棄傑米,但也沒有在傑米需要時好好在場。
只不過,父親在情感教育上的缺席,同樣源自於自己的童年經驗。他相信只要不去複製過往的暴力行為,就能避免創傷繼續蔓延,卻沒有意識到傷口從來不僅止於身體。不忍直視的迴避動作,即為父親的創傷表現,避免自己再次經驗到童年的無助,卻也在傑米心中劃下一道傷痕,並在他心中埋下自我懷疑(羞愧)的種子。甚者,忽然暴怒又忽然道歉,極端的情緒波動與衝動行為,正好彰顯父親缺少足夠的能力去回應情緒的侵擾。不想傷害他人,可是又不知道該如何轉化自己的受傷,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進而在爆發跟壓抑之間劇烈搖擺,掀起一陣陣狂風暴雨。
於是,作品結尾房間一戲,父親不僅在懺悔自己的過錯,也是一種自我和解,先是坦然面對自己的矛盾、不足、受傷與限制,才能提起動力去改變。而後,從自己的房間走向傑米的房間,這個物理上的移動,恰恰體現父親的心理變化。最後一句:「我應該做得更好」,除了是在懊悔,亦是在允諾,期許自己負起責任,好好成為傑米的楷模,並以父親的角色,陪伴兒子走完贖罪的一生。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不管是父親或者傑米,一方面受惠於有毒陽剛邏輯,另一方面同樣受困於有毒陽剛邏輯。傑米的父親,因為童年創傷忽視了傑米的需求,傑米則因為被忽視,走上了歧路,就此展現創傷的代間傳遞。為此,即使不談劇中所呈現的明顯性別差異或厭女文化,依然能夠論證——所謂有毒陽剛邏輯,從古至今,只會創造更多迫害與受傷,而且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犧牲品。

結語
整體而言,社群網路的出現,或許帶來各種可能性,卻也創造了更多難以預期的風險與迫害。其中,猶如《混沌少年時》所呈現,紅藥丸信仰者猶如幽魂,盤踞在受傷之中,鼓吹復興往日榮光,卻只是將創傷轉移到他人身上。面對追尋紅藥丸理論的信徒,就像是面對企圖復興威權統治的法西斯主義者,除了一再拒絕、抵制之外,也需要從日常中開始,一步步促進有毒男子氣概的轉型,才能避免惡意不斷擴散。但也不是要完全消滅陽剛,或者改奉陰柔為圭臬,而是要學習如何成熟運用陽剛,避免世界繼續兩敗俱傷。
最終,如同影集主創所言,作品並未指出一個絕對原因或者純粹的惡,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責任。畢竟當雪崩來臨時,沒有任何一片雪花完全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