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敵人,我們注定要與之抗衡一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窮極一生,我們永遠都要面對一種敵人。可能你會猜想,是厭煩的工作、討人厭的上司、老是講不聽的另外一半、管不動的小孩。然而,答案都不是這些,這個敵人的名稱為「風險」

人類作為生物非常的優秀,具有許多生物所沒有的思考能力,但人類始終是生物,儘管經過演化,而且生活環境也不像過去蠻荒時代那般的惡劣,所以人類的大腦始終具備「生存」的功能,而其中一項就是要讓我們能夠避免「危險」。而這些危險也是所謂的「風險」

隨著時代變化,風險的型態也開始轉變

俗語「一年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這句話體現作為生物的生存能力,當我們受過一次危險後,生存的機制會讓我們避免再次受到傷害。時代演進了,生活在都市叢林的狀態下,可能很難被蛇咬,但是卻可能被車撞。

比起過去的危險,我們現在要面臨的危險(風險)種類,甚至會更多,樣態也隨環境改變。比如說,過去糧食不足產生飢餓的危機,在台灣的社會很少會出現糧食不足的情況,但是會出現「沒有緊急預備金」讓自己度過難關的情況。過去的糧食是實體的食物,現在則是用金錢作為替代,因為我們可以用錢買到糧食。

所以在蠻荒時代,目標只有如何生存,於是我們只需要對抗跟生存相關的「風險」,然而換到現代,隨著生活的多樣性以及環境改變,風險種類變得更加多元。相比過去,因為醫療科技跟資源的豐富性,人類更長壽了,但長壽也變成了一種風險,要預防之後可能沒有足夠的錢退休、身體狀態不如以往而衍生的醫療費用。不只身體,可能也會擔心自己的資產也會有風險,比如說手機損壞、出車禍導致的高額維修費等等。

風險機率也許可控,但更重要是控制損失

風險存在「隨機性」,也許我們可以盡力去降低發生的機率,但是「難以變成零機率」,就像我們可以安全駕駛,盡量注意行進間車輛或是行人,甚至還可以慢慢開,但我們很難控制別人是否也能安全駕駛。

你可能也聽到親朋好友之間也流傳一種新聞,就是某某人平日都非常養生,規律運動、生機飲食等等,付出各種努力維持健康,但是後面可能罹患某些嚴重疾病。儘管已經做出很多努力了,可能也真的降低罹患疾病的機率,但再怎麼做,都不可能變成零機率。

既然無法變成零機率,那麼我們面對風險策略應該要轉變為「控制損失」,也就是「讓損失的程度變小」。以我自己來說,手機電量低於50%,我就會產生些焦慮,而且我是很喜歡沒事滑手機的類型,一天都要充電好幾次,但是在外奔波的時候,又不一定能夠找到地方充電,對我來說手機沒電就是一種很大的風險。所以我要怎麼控制呢?很簡單,就是準備行動電源,而且我的行動電源也常常保持在充滿電的情況下,甚至如果我去到外縣市,我還會準備更大容量的行動電源,以備不時之需。

以整個人生的觀點來看,充電也許只是個小風險,那你是否想過,人生當中哪些「大風險」是我們應該要提早知道,以及做好相對應的控制損失嗎?我們會在下篇再來聊聊,人生當中有哪些大風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把自己當實驗品的人生的沙龍
12會員
68內容數
2023/01/15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這本書,我會用「真實」來形容,甚至真實到難以面對。雖然每篇文章都不常,但是許多都可以引起內心的共鳴。 也可說這本書包含了許多書籍的重點,比如說我很喜歡的「1月13日 - 小事精通,累積自信」,看到這個標題我腦袋想到好幾本書都有提到類似的概念,甚至許多的Podcast也有提到。 建立
Thumbnail
2023/01/15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這本書,我會用「真實」來形容,甚至真實到難以面對。雖然每篇文章都不常,但是許多都可以引起內心的共鳴。 也可說這本書包含了許多書籍的重點,比如說我很喜歡的「1月13日 - 小事精通,累積自信」,看到這個標題我腦袋想到好幾本書都有提到類似的概念,甚至許多的Podcast也有提到。 建立
Thumbnail
2023/01/08
無論是新鮮人求職或是職場老鳥,面對職涯心裡總是會有個盤據已久的疑問「我的興趣能不能變成工作?」,你覺得呢?興趣該不該變成工作呢? 那麼我們用一個情境來做思考,大多數的人都會喜歡出國旅遊,如果有一個人非常熱愛旅遊,於是他依照自己的興趣找了一份導遊的工作,是不是就非常符合興趣呢? 這是在真實的情況下,我
Thumbnail
2023/01/08
無論是新鮮人求職或是職場老鳥,面對職涯心裡總是會有個盤據已久的疑問「我的興趣能不能變成工作?」,你覺得呢?興趣該不該變成工作呢? 那麼我們用一個情境來做思考,大多數的人都會喜歡出國旅遊,如果有一個人非常熱愛旅遊,於是他依照自己的興趣找了一份導遊的工作,是不是就非常符合興趣呢? 這是在真實的情況下,我
Thumbnail
2023/01/02
閱讀對某些人來說只是一種「興趣」,但是能將書中的知識落地為實際的應用,甚至透過一連串的實驗之後,打造出專屬一個人的「夢幻工作」,這本書就是作者綜合了大量的閱讀以及實作之後,轉變自己人生的故事。 這本書是由閱讀前哨站的站長-瓦基所寫的第一本書,作者本身沒有特別的背景,前份工作是台積電的高階工程師。而是
Thumbnail
2023/01/02
閱讀對某些人來說只是一種「興趣」,但是能將書中的知識落地為實際的應用,甚至透過一連串的實驗之後,打造出專屬一個人的「夢幻工作」,這本書就是作者綜合了大量的閱讀以及實作之後,轉變自己人生的故事。 這本書是由閱讀前哨站的站長-瓦基所寫的第一本書,作者本身沒有特別的背景,前份工作是台積電的高階工程師。而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恐懼是什麼呢?我該怎麼面對我的恐懼、利用我的恐懼?今天這篇貼文,帶你一步一步揭曉恐懼的面紗,讓他成為你生活中的力量💪
Thumbnail
恐懼是什麼呢?我該怎麼面對我的恐懼、利用我的恐懼?今天這篇貼文,帶你一步一步揭曉恐懼的面紗,讓他成為你生活中的力量💪
Thumbnail
這是一種生理上會產生拒絕的顫慄感,比起心裏、所有價值觀想法的牴觸,更多來自身體上覺得「危險」而不想靠近的全面高壓。跟焦慮的差別是,焦慮來自還沒發生的事情,恐懼來自正在面對的情況,會感受到生理上的寒毛直豎、背脊發涼、後腦杓緊繃。
Thumbnail
這是一種生理上會產生拒絕的顫慄感,比起心裏、所有價值觀想法的牴觸,更多來自身體上覺得「危險」而不想靠近的全面高壓。跟焦慮的差別是,焦慮來自還沒發生的事情,恐懼來自正在面對的情況,會感受到生理上的寒毛直豎、背脊發涼、後腦杓緊繃。
Thumbnail
從今天的角度回頭看看人類的現在與過去,我們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戰爭、天災,有的似乎剛剛才過去,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有的一直到現在還在持續進行中,持續威脅著我們,例如,Covid-19、森林大火、全球暖化、海嘯。 在這些事件裡,有的是被壞人盯上的生命威脅;有些像是今天睡過頭了,昨天本來要熬夜寫的報告也
Thumbnail
從今天的角度回頭看看人類的現在與過去,我們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戰爭、天災,有的似乎剛剛才過去,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有的一直到現在還在持續進行中,持續威脅著我們,例如,Covid-19、森林大火、全球暖化、海嘯。 在這些事件裡,有的是被壞人盯上的生命威脅;有些像是今天睡過頭了,昨天本來要熬夜寫的報告也
Thumbnail
直接點免下載,🎧Podcast節目: #其實要餓死還比較難 #人生就是不進則退 如果明知道一直停在舒適圈,雖可以暫時感到有安全感及安逸,但是緊接著就迎來更大的困境,對未來的焦慮,所以,恐懼是我們一生的課題,學會看出它的一體兩面特性,可以讓你更了解如何駕馭恐懼! #負面貴人
Thumbnail
直接點免下載,🎧Podcast節目: #其實要餓死還比較難 #人生就是不進則退 如果明知道一直停在舒適圈,雖可以暫時感到有安全感及安逸,但是緊接著就迎來更大的困境,對未來的焦慮,所以,恐懼是我們一生的課題,學會看出它的一體兩面特性,可以讓你更了解如何駕馭恐懼! #負面貴人
Thumbnail
這兩年來疫情肆虐,有人天天待在家中,但也有人天天往外跑,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有些人堅持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而犧牲自由,也有些人認為自由更勝於身體健康,將自己暴露在可能染病的時空裡。 不知,你有多保護自己呢?無論是哪一種,也許只要願意自我負責,就好!然而到底是誰的責任,卻難以分明。
Thumbnail
這兩年來疫情肆虐,有人天天待在家中,但也有人天天往外跑,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有些人堅持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而犧牲自由,也有些人認為自由更勝於身體健康,將自己暴露在可能染病的時空裡。 不知,你有多保護自己呢?無論是哪一種,也許只要願意自我負責,就好!然而到底是誰的責任,卻難以分明。
Thumbnail
如果在生活中不幸發生意外,像考試中遇到超難的題目、同事忘記要帶報告的檔案、主管臨時抽查工作進度等等,你覺得你能夠處理嗎? 其實只要做好準備,基本上很多意外都能夠預防,即使意外發生了,也有充裕的能力應對,還能夠獲得成長。那要怎麼準備才能夠應對這些意外,這就是本斯.塔雷伯就把脆弱的反義命名為『反脆弱』。
Thumbnail
如果在生活中不幸發生意外,像考試中遇到超難的題目、同事忘記要帶報告的檔案、主管臨時抽查工作進度等等,你覺得你能夠處理嗎? 其實只要做好準備,基本上很多意外都能夠預防,即使意外發生了,也有充裕的能力應對,還能夠獲得成長。那要怎麼準備才能夠應對這些意外,這就是本斯.塔雷伯就把脆弱的反義命名為『反脆弱』。
Thumbnail
根據問卷調查,一般人被問到最怕什麼東西時,下面四個答案永遠名列前茅:蛇、蜘蛛、高處,以及受困在狹小空間。再來是其他意料中的答案:上台演講、針頭、搭飛機、老鼠、陌生人、狗、人群、血、黑暗、火和溺死等等。 這些恐懼基於明顯的演化理由在我們腦中根深柢固。對生理傷害、受困和毒素的恐懼曾幫助我們祖先活下去。
Thumbnail
根據問卷調查,一般人被問到最怕什麼東西時,下面四個答案永遠名列前茅:蛇、蜘蛛、高處,以及受困在狹小空間。再來是其他意料中的答案:上台演講、針頭、搭飛機、老鼠、陌生人、狗、人群、血、黑暗、火和溺死等等。 這些恐懼基於明顯的演化理由在我們腦中根深柢固。對生理傷害、受困和毒素的恐懼曾幫助我們祖先活下去。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這樣的風險會持續存在,就跟上班時可能會遇到怪人襲擊城市,需要等待一拳超人出來擊退怪獸;或者是外星人特別想要襲擊上班族,挑上下班時間來綁人,這樣自然無法安全回到家。有人可能會說,就算上下班途中被怪獸攻擊受傷,或是被外星人抓走,但染疫後會傳染給其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這樣的風險會持續存在,就跟上班時可能會遇到怪人襲擊城市,需要等待一拳超人出來擊退怪獸;或者是外星人特別想要襲擊上班族,挑上下班時間來綁人,這樣自然無法安全回到家。有人可能會說,就算上下班途中被怪獸攻擊受傷,或是被外星人抓走,但染疫後會傳染給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