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自由的窄廊:採訪吳叡人後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與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的《自由的窄廊:國家與社會如何決定自由的命運》一書中,延伸了兩人上一本大作《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裡政治自由帶來富裕的想法,進一步地擘畫出能孕育自由的社會模樣。
他們認為,唯有在國家權力與社會力量平衡的情況下,兩者才能亦步亦趨地成長,國家可以增進效能來滿足社會的需求,而社會的力量也能抑制國家不要過度的擴權乃至於侵犯自由,這條通往國盛民強的路徑,他們稱之為「自由的窄廊」。
究竟這樣的分析方式有沒有道理?又如何套用在台灣的歷史脈絡中解釋?我有幸得到機會到中研院向吳叡人老師請教,以近萬字的篇幅記錄下他從台灣史角度對自由窄廊的分析、近期台灣內外震盪對民主自由的影響,以及對此他的看法與建議。
剛接到訪問吳叡人的邀約時,腦中浮現的盡是這些年聽他演講的回憶,無論場景是街頭、講堂、教室或是網路直播。對他來說,我是個絕對的陌生人,是模糊群眾中的一點像素,但對我來說,卻早已習慣在疑惑中尋求他的意見。
雖說訪談是以《自由的窄廊》為基礎,但我們更關切的焦點必然是書中沒有多所描述的台灣。相較起當年義無反顧地走上街頭與過度傾中的馬政府對抗,我想 2000 年左右出生的年輕人對投入公民社會必然有著更多的掙扎。馬政府時期,我們的台灣民族意識與公民監督意識皆引導我們走向同樣的路,但如今,在民進黨執政下兩者有了一定程度的衝突,如果走進更私人領域,這也是每個人心中感性與理性的衝突。
我覺得沒有人比吳叡人更適合談這個主題。在理性上,他作為思想與政治史學者的一面,總能在雜亂無章的資料中找出規則,條列式地逐一論述與說服;在感性上,他除了是民族主義的研究者,更有著詩人的靈魂,他明白人世間的幸福不僅是物質、還有著形而上的標準,更難得的是他不避談這個面向,與其他「老師」們比起來,他的論述間總是充滿了無以名狀的愛。
作為《自由的窄廊》的台灣擴充版,《吳叡人談自由民主》已在讀墨電子書獨家上架。舊會員只要在本月20日前登入、新會員在月底前註冊即可獲得免費兌換碼。
有機會坐在他面前,我迫切想知道的不只是台灣的公民社會與政府該如何達成平衡,更想知道在台灣獨特的背景下,我那卑微的、渺小的、以身為台灣人的姿態獨立於世間的渴求,該如何與我作為政治社會一環的公民身分取得妥協?而一如既往,他開始梳理過去的脈絡,解釋為何我們今日會站在這個分歧點、面對這樣的問題。
那答案在哪裡?我們該如何行動?
不知不覺,彷彿回到剛接觸社運時常常陷入的迷思中。那時的我總覺得自己比其他人懂得更多、更深入,所以我的話更值得被聆聽、被尊重;同樣的邏輯,面對比我知識更豐富的前輩,他們的話在我心中也比其他人的意見更有意義,而議題上不斷辯證的過程像是無底的深淵,每當我厭倦了思考的迴圈,便渴望得到他們拋下的纜繩。
但吳叡人不會這麼做,相反的,他會直視深淵的挑戰。他用理性帶著我們掃清沿途的阻礙,一同走進人跡杳然之處,從而跨過理性的極限,在最黑暗、孤獨、寂靜的深淵底部,得見那微弱的光。那是無法解釋的愛,那是一切行動的動力根源,那道光映照出的解答其實早已存在我們內心,只是在這個由物質及權力慾望堆砌的複雜世界裡,我們常常遺忘了它的存在,反而陷入更虛無的追求之中。
在訪談中,我又一次地經歷這樣的旅程。這次窗外看見的是台灣 1920 年代自治的夢想,是1970 年代擺脫威權的勇氣,是在帝國夾縫中的身不由己的台灣人,是即使身不由己仍不願放棄自由與民主的台灣人。我們共享著同樣悲傷的過去,也一起看見期盼中那個小小多山的島國,它的存在既虛幻又真實,既痛苦又浪漫,引領我們持續航行在這片充滿不確定性的汪洋中,而我們唯一堅持的航線,便是作一個理性與感性兼顧的台灣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的其他內容
認知領域作戰是現代戰爭理論的一環,而認知作戰的目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定義是:「利用爭議訊息,破壞社會既有網絡及深化對立。」
我們證明過一個懂得尊重的政府跟一群有素養的公民,才是最強的防疫措施,因為民主政府的決策機制比專斷的獨裁政府更有效,民主社會的公民自主性比專制社會的臣民更好。只要政府跟民間能通力合作與互相體諒,團結的我們依然可以再次度過難關。
政治正確其中一項問題就是用過程取代了本質。許多人把外勞換成移工,把妓女換成性工作者,把「有病就去看醫生」換成「要有病識感」,但他們本質上的歧視並沒有改變,反而因為他們使用的語言是政治正確的,使這種歧視變成了一種更難對抗的形式。
「另類左派」正在使台灣社會走向極端,我們開始看到越來越多人希望政府不要顧慮公民團體、不要跟人民有過多的討論,這難道是台灣有什麼新興的民粹代表人物在搧動嗎?在我看來,也許缺乏自省的公民團體要承擔起更大責任。
我一直都是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即使在藻礁議題上民進黨政府一再退讓,我依然相信會有更好的選擇,但絕不包含支持這次找國民黨一起連署的藻礁公投。
小時有兩個畫面造成的恐懼至今都烙印在我腦海,一個是《台灣靈異事件》高架捷運裡的紅衣女鬼;另一個,就是SARS爆發時,和平醫院的窗戶。
認知領域作戰是現代戰爭理論的一環,而認知作戰的目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定義是:「利用爭議訊息,破壞社會既有網絡及深化對立。」
我們證明過一個懂得尊重的政府跟一群有素養的公民,才是最強的防疫措施,因為民主政府的決策機制比專斷的獨裁政府更有效,民主社會的公民自主性比專制社會的臣民更好。只要政府跟民間能通力合作與互相體諒,團結的我們依然可以再次度過難關。
政治正確其中一項問題就是用過程取代了本質。許多人把外勞換成移工,把妓女換成性工作者,把「有病就去看醫生」換成「要有病識感」,但他們本質上的歧視並沒有改變,反而因為他們使用的語言是政治正確的,使這種歧視變成了一種更難對抗的形式。
「另類左派」正在使台灣社會走向極端,我們開始看到越來越多人希望政府不要顧慮公民團體、不要跟人民有過多的討論,這難道是台灣有什麼新興的民粹代表人物在搧動嗎?在我看來,也許缺乏自省的公民團體要承擔起更大責任。
我一直都是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即使在藻礁議題上民進黨政府一再退讓,我依然相信會有更好的選擇,但絕不包含支持這次找國民黨一起連署的藻礁公投。
小時有兩個畫面造成的恐懼至今都烙印在我腦海,一個是《台灣靈異事件》高架捷運裡的紅衣女鬼;另一個,就是SARS爆發時,和平醫院的窗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Thumbnail
台灣衛城出版過很多很好的學術翻譯書。出學術翻譯書基本上是為社會做功德,因為翻譯和編輯校對的成本很高,要做出一個好的華文譯本其實不容易,但版權是有年限的,一般五年,五年後又要花錢再續,所以出越多要續約的錢越多,但再版不一定有銷量,但如果不續之前付出的翻譯勞動和成本都付諸東流。 近期讀了台灣衛城的《自
Thumbnail
400年來,不管荷據、日據、抗共,台灣的靈魂記憶都不會忘記為追求真正的自由而努力,我們的靈魂也真的就是那麼友善、真誠熱情、照顧弱勢、健保照護制度完善,這不正是台灣的價值?我們開放給全球,發自靈魂的真愛,也就是「親民文化」!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Thumbnail
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共同決定   好書分享:台灣國家的進化與正常化(第二版) 作者:陳隆志博士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 因楊醫師而獲贈的一本好書,也因為聽了要有一個人而知道這位麻豆考試第一名的陳隆志博士。可是在此之前,可從來沒有從這樣一個國際法的角度來認知與理解台灣應該有的定位何在,又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2022/12 《大幻覺》與《大國政治的悲劇》最大的差異,就是以「民族」為國家畫龍點睛,同時也為國家的擴張設下天塹。民族國家是人的價值理性能運作的最大極限,國家之上只能用工具理性,也就是追求生存與權力的現實主義原則,在國際體系結構中運籌權力平衡,很難用價值理性去教化。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Thumbnail
台灣衛城出版過很多很好的學術翻譯書。出學術翻譯書基本上是為社會做功德,因為翻譯和編輯校對的成本很高,要做出一個好的華文譯本其實不容易,但版權是有年限的,一般五年,五年後又要花錢再續,所以出越多要續約的錢越多,但再版不一定有銷量,但如果不續之前付出的翻譯勞動和成本都付諸東流。 近期讀了台灣衛城的《自
Thumbnail
400年來,不管荷據、日據、抗共,台灣的靈魂記憶都不會忘記為追求真正的自由而努力,我們的靈魂也真的就是那麼友善、真誠熱情、照顧弱勢、健保照護制度完善,這不正是台灣的價值?我們開放給全球,發自靈魂的真愛,也就是「親民文化」!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Thumbnail
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共同決定   好書分享:台灣國家的進化與正常化(第二版) 作者:陳隆志博士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 因楊醫師而獲贈的一本好書,也因為聽了要有一個人而知道這位麻豆考試第一名的陳隆志博士。可是在此之前,可從來沒有從這樣一個國際法的角度來認知與理解台灣應該有的定位何在,又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2022/12 《大幻覺》與《大國政治的悲劇》最大的差異,就是以「民族」為國家畫龍點睛,同時也為國家的擴張設下天塹。民族國家是人的價值理性能運作的最大極限,國家之上只能用工具理性,也就是追求生存與權力的現實主義原則,在國際體系結構中運籌權力平衡,很難用價值理性去教化。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