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讀書筆記】人權文學公民意識。選讀:吳晟〈詩組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讀後感

臺灣社會大多時候會將所有心力放在關切「受害者」,而並沒有以同等的關心去關切受害者的「家屬」,這些還活著的家屬,比受害者本身承受了更巨大的痛苦,他們必須承受輿論的壓力、世俗的眼光,更多時候連生活都有困難,在《綠島家書》中楊逵的長子楊資崩也提及過,他為了分擔家計外出去找工作,卻因為爸爸是「政治犯」,而處處碰壁,社會是一個嚴密的關係網絡,大家都不想和其有所掛鉤,或是應該說能少一事是一事。而某一群擁有「特殊」關係網絡的人們,被迫成了社會唾棄的對象,被社會視之為毒瘤,但是他們卻連自己做錯了什麼都不知道。

文化被販賣,人權被鎖進資料館,真相棄置角落」。在「文創產業」日趨發達的今天,文化被當成一件有利可圖的商品,文化變成有價碼的東西被陳列於架上觀賞,人流來來去去,民眾看到的卻是今日社會一再強調的「創造力」,而非歷史事實,人們口口聲聲說的文化,也不過是包裝過後的象徵經濟,文化早已以旅遊與消費的形式成為政府、資本家的想像,它的實質意義與歷史正確,被棄置角落,乏人問津。

然而,每一道歷史挫傷,都結成永不消褪的傷疤,傷口不一定要攤在陽光下才會好,但是我們處理傷口的方式,卻是每隔一段時間就使勁的將結痂處揭開,血淋淋的歷史被攤在眾人眼目之下,人們這時候卻卻步了,面對血肉模糊的過往,又開始選擇性遺忘,於是日復一日,社會形塑了一種詭譎的氛圍,在公共場所、在教科書裡,臺灣人面對歷史選擇避而不談,或許是因為我們的歷史和政治始終脫離不了干係,又或許是因為我們根本不了解這片土地所擁有過的歷史。

延伸想法

臺灣民主化初期的兩位總統,捨棄正義而取穩定,因此缺乏真相的政治意志,而民間也因長期的政治迫害導致對政治冷感,相較於南非的轉型正義是由下而上的推動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9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糖漬檸檬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予晞🌸的沙龍
216會員
227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予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1
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葉海洋與女兒相處的時刻,展現出處處都可以是家庭教育的瞬間與範本,這本書叫《盡興》,然而華人社會中的家庭,最大的殺傷力便是「掃興」。
Thumbnail
2025/02/01
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葉海洋與女兒相處的時刻,展現出處處都可以是家庭教育的瞬間與範本,這本書叫《盡興》,然而華人社會中的家庭,最大的殺傷力便是「掃興」。
Thumbnail
2024/02/17
永遠不要有計劃,要有的是願景和藍圖。學習是一種無限賽局,本來就不是「成功、失敗」二分法。而是要努力地、持續地待在遊戲裡,就像人生一樣。
Thumbnail
2024/02/17
永遠不要有計劃,要有的是願景和藍圖。學習是一種無限賽局,本來就不是「成功、失敗」二分法。而是要努力地、持續地待在遊戲裡,就像人生一樣。
Thumbnail
2023/12/12
我覺得透過隨筆、寫日記的方式來簡單、沒有負擔的紀錄閱讀過的書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為作為一位很需要寫的人,首先必須得先重「量」而不重質。
Thumbnail
2023/12/12
我覺得透過隨筆、寫日記的方式來簡單、沒有負擔的紀錄閱讀過的書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為作為一位很需要寫的人,首先必須得先重「量」而不重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過年小孩充電時間,當然是要看本新出版的書啊!過年嘛!看新書拜電子出版之賜,有興趣的題目,儘管不都同意,但還是覺得趣味盎然。 本書是楊照先生不一樣的中國史的思索集結,也沈澱自開設敏隆講堂、趨勢講座的整理,說明在他的理解下,臺灣史、中國史乃至於對史學教育的想像。忝為教育史專業的碩士,對其論點竟有不甚同意
Thumbnail
過年小孩充電時間,當然是要看本新出版的書啊!過年嘛!看新書拜電子出版之賜,有興趣的題目,儘管不都同意,但還是覺得趣味盎然。 本書是楊照先生不一樣的中國史的思索集結,也沈澱自開設敏隆講堂、趨勢講座的整理,說明在他的理解下,臺灣史、中國史乃至於對史學教育的想像。忝為教育史專業的碩士,對其論點竟有不甚同意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人文瑰寶」、「文化資產」,等字句常常被拿來形容文學在社會上的貢獻,雖然從以前就聽過了,但從沒真正去理解這些話的涵義。 直到前陣子,為了寫故事,我開始蒐集資料去翻看歷史相關資料。 各種困惑湧了上來。 諸如此類的問題會蜂擁而至,導致我難以下筆。 文學作品,何止是文化瑰寶,也是一台歷久不衰的時光機呢。
Thumbnail
「人文瑰寶」、「文化資產」,等字句常常被拿來形容文學在社會上的貢獻,雖然從以前就聽過了,但從沒真正去理解這些話的涵義。 直到前陣子,為了寫故事,我開始蒐集資料去翻看歷史相關資料。 各種困惑湧了上來。 諸如此類的問題會蜂擁而至,導致我難以下筆。 文學作品,何止是文化瑰寶,也是一台歷久不衰的時光機呢。
Thumbnail
《當我們重返書桌》楊佳嫻/主編,蔚藍文化,2021  我們身處矛盾社會,「文字貶值」之說大行其道,然而文字卻又在娛樂、煽動、動員、伸張層次上繼續發生巨大作用。影像技術便利,傳播上更刺激,然而若想推動一個理性思辨的社會,文字仍能更承擔複雜多層次的表述,它也同時是我們全是世界或發展其他文化產品與社會行動
Thumbnail
《當我們重返書桌》楊佳嫻/主編,蔚藍文化,2021  我們身處矛盾社會,「文字貶值」之說大行其道,然而文字卻又在娛樂、煽動、動員、伸張層次上繼續發生巨大作用。影像技術便利,傳播上更刺激,然而若想推動一個理性思辨的社會,文字仍能更承擔複雜多層次的表述,它也同時是我們全是世界或發展其他文化產品與社會行動
Thumbnail
鄉土文學被用來指涉成階級鬥爭的工具?風聲鶴唳的年代,文人們可能一夜間成階下囚。為什麼要把書名訂為成為真正的人,甘耀明想傳達的是甚麼意思?
Thumbnail
鄉土文學被用來指涉成階級鬥爭的工具?風聲鶴唳的年代,文人們可能一夜間成階下囚。為什麼要把書名訂為成為真正的人,甘耀明想傳達的是甚麼意思?
Thumbnail
「我們若忘了檔案的本身是技術性的儲存(因此是一種義肢增補物),而直接將檔案與自然或原初(或記憶)連結在一起,則會帶來暴力,因為對過去的繼承將被特定身分或民族所壟斷。」(李鴻瓊,2013)
Thumbnail
「我們若忘了檔案的本身是技術性的儲存(因此是一種義肢增補物),而直接將檔案與自然或原初(或記憶)連結在一起,則會帶來暴力,因為對過去的繼承將被特定身分或民族所壟斷。」(李鴻瓊,2013)
Thumbnail
不論二二八、白色恐怖,在國家機器強勢運作、控制下,讓「政治」成為不可言說的禁物,敢說的「被消失」,剩下的只好噤聲,連同血腥的歷史,也彷彿不曾發生。然而,在此之際,小說卻成為最佳載體,乘載了當時的情感與記憶。
Thumbnail
不論二二八、白色恐怖,在國家機器強勢運作、控制下,讓「政治」成為不可言說的禁物,敢說的「被消失」,剩下的只好噤聲,連同血腥的歷史,也彷彿不曾發生。然而,在此之際,小說卻成為最佳載體,乘載了當時的情感與記憶。
Thumbnail
龔鵬程在「台灣文學四十年」這篇文章提到的台灣文學史問題,我將他書中的話拼湊起來,做成幾千字的摘錄,給大家看看。有些問題在中文、台文,以及其他系所師生這幾十年來的努力之下,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不過仍有些問題需要持續努力或是警惕。
Thumbnail
龔鵬程在「台灣文學四十年」這篇文章提到的台灣文學史問題,我將他書中的話拼湊起來,做成幾千字的摘錄,給大家看看。有些問題在中文、台文,以及其他系所師生這幾十年來的努力之下,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不過仍有些問題需要持續努力或是警惕。
Thumbnail
臺灣風雨飄盪四百年,從原住民的母土,經歷數個外來政權走到中華民國,這塊土地上的紛擾、真相,可能隨著時間逐漸被人們淡忘,但仇恨、心結與集結而成的意識並不如此,甚至在黨國時代教育體制所形成的威權遺緒下,反而日益壯大,成為人們理解民主、多元想像的隱形阻礙。
Thumbnail
臺灣風雨飄盪四百年,從原住民的母土,經歷數個外來政權走到中華民國,這塊土地上的紛擾、真相,可能隨著時間逐漸被人們淡忘,但仇恨、心結與集結而成的意識並不如此,甚至在黨國時代教育體制所形成的威權遺緒下,反而日益壯大,成為人們理解民主、多元想像的隱形阻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