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 #2 Lukodi 滅村大屠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旅行日期:2020.1.13.
原文轉自 Medium:烏干達 #2 Lukodi Massacre

前篇:烏干達 #1 獨裁總統 Amin 駭人聽聞的酷刑室

前篇文章講到烏干達前獨裁總統 Idi Amin,以及其為了鞏固權勢而建的酷刑室。這篇則會著重於 2004 年的屠殺事件(Lukodi Massacre)與烏干達的武裝組織聖主抵抗軍(Lord Resistance Army,簡稱 LRA)。

其實在這趟為期十二天的研究旅行中,我們接觸到的組織其倡議對象並不僅限於難民與 IDPs(不知道 IDPs 的讀者可見前篇文章),更多時候我們會探訪像是 Save the ChildrenAction Against Hunger 等在國際相當著名的非政府組織,了解他們在烏干達的任務目標,並探討在執行專案(多為協助難民、防治性別暴力、提升教育水平等)時,遇到的困境與解決方法。

此外,武裝衝突後是否落實對受害者的「轉型正義」,亦是這趟研究旅行中不容忽視的一個主題。雖其於整趟旅程中被提及次數較少,但重要性不亞於其他。

首都 Kampala 街景。

考察之旅第八天,我們搭乘小巴前往 Lukodi。

Lukodi 是個位在烏干達北部的小村莊,距大城 Gulu 約半小時車程。

沿著近乎原始的道路,老舊的小巴載著我們一路高速飛馳,從首都 Kampala 駛向 Gulu 將近五小時的車程中,一行人時左時右搖晃了好一陣子。在烏干達超過 35 度的氣溫下,未裝設空調的車廂內悶熱難當,幾位同學早已禁不住暈眩,看上去面色還有些蒼白。

我小心翼翼將窗戶拉開,試著讓車內空氣對流,也想看清楚外面的世界。

混著塵土又乾又熱的強風隨著縫隙灌進車廂,領著我披散雙肩的長髮狂亂飛舞。隨意扎了個高馬尾,我撫平額前碎髮,將目光探向窗外。

頭頂水缸漫步而行的婦女、肩扛整籃飲料沿街叫賣的大叔、一手抱著嬰兒一手牽著幼兒的母親、趕著牛群向前的少年、路邊兜售蔬果的小攤販……。

鮮活百變的市井之貌此刻佔盡我的視野。

看著這一幕幕,我開始想像當地人的日常,猜測他們的民族性情。

純真、熱情、簡單、赤子之心、毫無防備的善良。

列出幾個可能的正向特質後,我發現這些正是自己缺乏並渴望擁有的。或者說是曾經擁有,卻在長大後基於自我保護的意識被悄悄藏起來了。

正思考著,我回神意識到車內活絡的氣氛。

有了新鮮的空氣,整台小巴的人彷彿突然甦醒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嘰嘰喳喳講個不停,連轟隆隆的引擎聲都無法蓋過。待了英國半年多,我還是不懂為什麼英國人總有這麼多的話可以聊,像是為了社交而社交,彷彿尬聊也是種禮貌。

筆直的道路上,小巴忽然轉了個彎,強烈的陽光斜照進車內。

過了不久,坐在窗邊的白人同學們皮膚一個個被非洲的太陽烤得紅通通的,紅裡透白。他們汗如雨下,一邊猛力搧風一邊賣力適應這在他們人生中史無前例的高溫。

看著身穿牛仔褲,坐在窗邊依然老神在在欣賞風景的我,他們面露驚奇:「你怎麼看起來一點都不熱?太扯了竟然還穿得住牛仔褲!」而我也驕傲地對他們一遍遍重複:「我可是來自橫跨熱帶與亞熱帶的臺灣,這點熱度當然不在話下。而且如果要認真比的話,我還覺得非洲的乾熱比臺北夏季的溼熱好受多了。」

說著說著,又讓我想起了臺北的夏天。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Kampala 到 Gulu 北上途中街景。

歷經近五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在午後抵達 Lukodi。

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參觀村莊裡的社區紀念館(Lukodi Community Memory Center)。館中保存了許多當時屠殺事件(Lukodi Massacre)留下來的物品,包含事件始末的詳細紀錄、遇害者的生平資料、當時使用的武器等。

屠殺事件發生於 2004 年 5 月 19 日。

短短一個晚上造成超過 60 名村民的死亡。

主使者是武裝組織聖主抵抗軍(Lord Resistance Army,簡稱 LRA)。LRA 最初為反政府於 1987 年成立,之後二十年間活躍於烏干達北部,隨機掠奪村莊、綁架孩童及婦女,並迫使年紀輕輕的男孩從軍、女孩成為性奴。根據統計, 截至 2006 年 4 月,被綁架的孩童數字落在 2.4 至 3.8 萬之間,此外亦有 2.8 至 3.7 萬名成人被俘,然鑑於資料不全,確切數字不得而知,此處僅為保守估計。

從非政府組織 Justice and Reconciliation Project(簡稱 JRP)的田野調查紀錄可以得知,當時的襲擊行動有經過策略性的計劃,武裝份子把攻擊主力分為三大組包圍村莊,一組負責北部、一組負責中部、一組負責南部,當各組達到指定地點後便以口哨作為攻擊的信號。他們擊退負責保護村莊的政府士兵後(有倖存者稱是政府士兵棄他們而逃),開始洗劫村莊、放火燒村,並帶走值錢的物品包含食物、錢財、牲畜家禽,許多孩童被綁走、村民慘遭殺害,只有部分藏匿於茅坑與草叢堆的人得以倖免於難。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走進社區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許多色彩繽紛的畫作,一幅又一幅佔滿了整面牆。

在些許泛黃的牆面上,寫了幾個大大的字:

Welcome to Lukodi Community Memory Center

解說人員說,這些都是村民的創作,他們描繪出記憶中的屠殺事件,盼望身心承受的痛能隨著時間淡化、痊癒,夜晚不再夢魘連連。但即便如此,傷痕仍在、記憶仍在,他們再也無法如當年那樣純真而完整。

raw-image
raw-image

在踏進紀念館的那刻,我感受到一股異常沉重的氛圍,連一路上吵吵鬧鬧的同學們也安靜下來,四周除了解說人員的說話聲,只剩遠處一台電視播著紀錄片,斷斷續續重複著我無法理解的非洲方言。

解說人員講解完畢,空氣瞬間安靜下來。我轉頭望向身邊幾個平常最踴躍發言的同學,才發現此刻大部分的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調整心態以整理眼前巨量且沉重的資訊。

其實,在這趟來到烏干達的研究旅行中,每接觸一位講者,不管對方是來自非政府組織或是當地民間自發性團體,只要聽完對方的介紹與解說,大家都會非常踴躍地舉手提問與發言,與講者交流算是此趟旅行的重點,畢竟增強蒐集資料的技巧與學習觀察受訪者(察言觀色以採取適當反應) 也是研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但看著牆上這些畫作,心中五味雜陳難以言表,作品中有些畫的是被熊熊烈火燃燒的家園、有些畫的是受了傷、雙手被反綁於身後的村民、有些畫的是拿著刀槍追趕村民的武裝份子……。

這個時候,彷彿說什麼都是多餘、都是偽善。我無法想像看著想保護的人死在面前的感覺,或是在一旁望著家園付之一炬,自己卻無能為力。幾個瞬間我甚至能感受到一絲罪惡,明明一樣的年紀、一樣對未來充滿期待,我們為什麼就能擁有這麼多資源、這麼多愛、甚至是我視之理所當然的安穩的生活?

一時之間太多疑問湧上心頭,然而我也清楚,有些問題其實未必有解。

大約是讀懂了我們的百感交集,原本微笑期待著接受提問的解說人員轉而提議讓大家先行自由參觀,如有疑問再私下找他即可。

我與身邊的同學快速地交換了一個眼神,她對我笑了笑,似乎很能理解此刻我心中翻滾起伏的心緒。

raw-image
raw-image

除了牆上的畫作,館內也有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展示品。

館內的木製展覽桌(上圖)釘著一張張 A4 大小的白紙,每張單薄的白紙皆承載著一段罹難者的過往:夢想成為飛行員的孩子生命永遠停留在十歲、無法救出所有家人的母親難過自責……。

raw-image

靠近館內入口一側,有一台鏽跡斑斑、幾近解體的腳踏車(上圖),這台車救了一位名叫 Okello 的村民,當時武裝份子追趕著正在逃命的他,並朝他開槍攻擊,所幸子彈擊中的是腳踏車的骨架,Okello 才得以死裡逃生。

下圖是當時遺留下的彈殼,其子彈在事件中帶走了非常多村民的性命。

raw-image

參觀完畢,解說人員帶領我們走過館外遼闊的草原,前往 Lukodi Massacre 紀念碑,途中一段路草木叢生,甚至得用雙手撥開高至胸口的雜草才能繼續前進。

一行人魚貫而行,終於來到紀念碑前。

raw-image

褪色的紀念碑藏身於荒地,斑駁的石面上刻著:

Lukodi Memorial Massacre on 19 May 2004

下方則為完整的罹難者名單。

在燦爛的非洲陽光下,解說人員領著我們默哀片刻。閉著眼、低著頭,氣氛格外肅穆沉重,時間彷彿靜止,四周安靜地只聽得見自己的心跳。

而後,幾陣微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我聽見遠方傳來孩子們的嬉鬧聲。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願對立的人們終能互相理解,每個人都能與相愛之人過著寧靜的日子。


※參考資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unny Tsai的沙龍
14會員
44內容數
永遠當個對生活有感覺的人。
Sunny Ts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14
監獄總共有五間單間牢房,沒有任何通風與照明設備,牢房裡伸手不見五指。為了防止囚犯脫逃,狹長型的走廊在以前是蓄滿水並通電的,每間牢房容納約一百名囚犯,不分男女全擠在這狹小的牢房中,人疊著人,許多人因此窒息而死。
Thumbnail
2021/06/14
監獄總共有五間單間牢房,沒有任何通風與照明設備,牢房裡伸手不見五指。為了防止囚犯脫逃,狹長型的走廊在以前是蓄滿水並通電的,每間牢房容納約一百名囚犯,不分男女全擠在這狹小的牢房中,人疊著人,許多人因此窒息而死。
Thumbnail
2020/05/16
「這個…好像有點跟想像的不太一樣?」第一次下潛,除了發現氣瓶超乎想像地重外,更體會到無法控制自己身體的感覺,手瘋狂的划啊划,腳瘋狂的踢啊踢,完全沒用。
Thumbnail
2020/05/16
「這個…好像有點跟想像的不太一樣?」第一次下潛,除了發現氣瓶超乎想像地重外,更體會到無法控制自己身體的感覺,手瘋狂的划啊划,腳瘋狂的踢啊踢,完全沒用。
Thumbnail
2020/05/16
學校國際事務處在這學期舉辦了一系列針對交換生的戶外活動,臨近開普敦周圍重點景點都包含在內,例如著名的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桌山、好望角、Boulders Beach、曾經關過許多政治犯包括曼德拉總統的 Robben Island 等等。
Thumbnail
2020/05/16
學校國際事務處在這學期舉辦了一系列針對交換生的戶外活動,臨近開普敦周圍重點景點都包含在內,例如著名的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桌山、好望角、Boulders Beach、曾經關過許多政治犯包括曼德拉總統的 Robben Island 等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當身邊最重要的人離開後,如何在想念的煎熬裡,活得像鬱金香一樣燦爛? 「摘鬱金香的男孩」這本書描述的故事背景是,80年代鐵幕時期的匈牙利,此時期匈牙利受蘇聯政權控制,是共產與集權的國家;當時的政府對人民實行各種政治迫害,違反政府中心思想的人,就會被送去勞改營。
Thumbnail
當身邊最重要的人離開後,如何在想念的煎熬裡,活得像鬱金香一樣燦爛? 「摘鬱金香的男孩」這本書描述的故事背景是,80年代鐵幕時期的匈牙利,此時期匈牙利受蘇聯政權控制,是共產與集權的國家;當時的政府對人民實行各種政治迫害,違反政府中心思想的人,就會被送去勞改營。
Thumbnail
  站在庫伊神殿的大門口,可以鳥瞰整個庫伊聚落,新月的夜裡,整座庫伊高原被黑暗壟罩,沒有一絲光線,除了決定逃亡的人以外,大多數的庫伊族人都還在睡夢中。   他們被闖入聚落裡的嘈雜聲響驚醒,穿著南鍺國軍服的士兵,舉著火炬、刺刀和步槍,從聚落西側如流水般湧入,一戶一戶破門,粗魯士兵的嘶吼聲、庫伊族人驚惶
Thumbnail
  站在庫伊神殿的大門口,可以鳥瞰整個庫伊聚落,新月的夜裡,整座庫伊高原被黑暗壟罩,沒有一絲光線,除了決定逃亡的人以外,大多數的庫伊族人都還在睡夢中。   他們被闖入聚落裡的嘈雜聲響驚醒,穿著南鍺國軍服的士兵,舉著火炬、刺刀和步槍,從聚落西側如流水般湧入,一戶一戶破門,粗魯士兵的嘶吼聲、庫伊族人驚惶
Thumbnail
透過《不丹是教室》的劇情與拍攝過程,導演巴沃讓我看到很篤實的實踐幸福歷程:幸福,是踏實的踩在現實的根基上,做出自己的抉擇,並安於每個抉擇後的呈現;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他的現實限制,認清現實,克服限制,做出自己的選擇,也明瞭每個選擇付出的代價,然後安於每個當下的結果,就是實實在在的幸福。
Thumbnail
透過《不丹是教室》的劇情與拍攝過程,導演巴沃讓我看到很篤實的實踐幸福歷程:幸福,是踏實的踩在現實的根基上,做出自己的抉擇,並安於每個抉擇後的呈現;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他的現實限制,認清現實,克服限制,做出自己的選擇,也明瞭每個選擇付出的代價,然後安於每個當下的結果,就是實實在在的幸福。
Thumbnail
窗外的強烈亮光將我帶離了像棉花,像絲綢,既柔軟又舒適的床鋪,帶離了從出生開始便一路陪伴我至今的家人們,帶離了時時與我同甘共苦,冒著性命危險和我一起上針山,下火海的朋友們,
Thumbnail
窗外的強烈亮光將我帶離了像棉花,像絲綢,既柔軟又舒適的床鋪,帶離了從出生開始便一路陪伴我至今的家人們,帶離了時時與我同甘共苦,冒著性命危險和我一起上針山,下火海的朋友們,
Thumbnail
解說人員說,這些都是村民的創作,他們描繪出記憶中的屠殺事件,盼望身心承受的痛能隨著時間淡化、痊癒,夜晚不再夢魘連連。但即便如此,傷痕仍在、記憶仍在,他們再也無法如當年那樣純真而完整。
Thumbnail
解說人員說,這些都是村民的創作,他們描繪出記憶中的屠殺事件,盼望身心承受的痛能隨著時間淡化、痊癒,夜晚不再夢魘連連。但即便如此,傷痕仍在、記憶仍在,他們再也無法如當年那樣純真而完整。
Thumbnail
# 28《他們先殺了我父親》:在暴政下不堪回首的日子。這本書的作者是柬埔寨人,書的內容比較像回憶錄,敘述著作者在 1975 年到 1979 年間,受到紅色高棉高壓統治下的日子。書腰上的「一本讓你從頭哭到尾的著作」絕不是空穴來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這本書吧!
Thumbnail
# 28《他們先殺了我父親》:在暴政下不堪回首的日子。這本書的作者是柬埔寨人,書的內容比較像回憶錄,敘述著作者在 1975 年到 1979 年間,受到紅色高棉高壓統治下的日子。書腰上的「一本讓你從頭哭到尾的著作」絕不是空穴來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這本書吧!
Thumbnail
[烏茲別克] 希瓦到布哈拉距離不到五百公里,但因為基礎建設不足,感覺我們的司機已經很努力了,但還是花了六個多小時才到。途中沒什麼大山大水的風景,只有中亞地區獨特的Giorgio Morandi 配色-- 一點點灰藍的天、一整片的淺黃的枯草、跟一搓一搓點綴其中的羊。 為什麼羊是一搓搓的?這又要回歸一個
Thumbnail
[烏茲別克] 希瓦到布哈拉距離不到五百公里,但因為基礎建設不足,感覺我們的司機已經很努力了,但還是花了六個多小時才到。途中沒什麼大山大水的風景,只有中亞地區獨特的Giorgio Morandi 配色-- 一點點灰藍的天、一整片的淺黃的枯草、跟一搓一搓點綴其中的羊。 為什麼羊是一搓搓的?這又要回歸一個
Thumbnail
我坐在門口,面對著馬路。我們剛剛坐的客運停在旁邊,小弟拿高壓水槍噴水,降低車子的溫度。   如果可以的話,我也希望我能天空能下起一場大雨,讓我能淋個痛快,至少能把我從睡眠與清醒間的因陽界拉回來。這樣的夜裡特別容易想到一些往事。根據我阿姨的爆料,當初我外公可是鄉下地方唯一一位認識字的知識分子,當大家還
Thumbnail
我坐在門口,面對著馬路。我們剛剛坐的客運停在旁邊,小弟拿高壓水槍噴水,降低車子的溫度。   如果可以的話,我也希望我能天空能下起一場大雨,讓我能淋個痛快,至少能把我從睡眠與清醒間的因陽界拉回來。這樣的夜裡特別容易想到一些往事。根據我阿姨的爆料,當初我外公可是鄉下地方唯一一位認識字的知識分子,當大家還
Thumbnail
加害者,有時候也是受害者...... 在烏干達中,有需多人是不情願地加入聖靈抵抗軍,綁架、俘虜,然而在視為是受害者的前提下,他們同時又是加害者,這樣矛盾的情況下,他們人權、社會陰影,甚至是整個社會要用甚麼心態看待他們,都是世界上最嚴峻的問題之一了。
Thumbnail
加害者,有時候也是受害者...... 在烏干達中,有需多人是不情願地加入聖靈抵抗軍,綁架、俘虜,然而在視為是受害者的前提下,他們同時又是加害者,這樣矛盾的情況下,他們人權、社會陰影,甚至是整個社會要用甚麼心態看待他們,都是世界上最嚴峻的問題之一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