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的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次課程由無礙玩家社企電商平台的創辦人賴志銘顧問來為大家分享在地創生的挑戰,方法,和案例分享。
創辦人賴志銘在創業之前參考研讀了國內外許多社會企業成功的模式,同時也研究了許多目前台灣面臨到最嚴重的社會問題:包含少子化,人口老化,偏鄉人口外移向6都集中的現象。以及背後隱藏的原因:地方沒有就業機會。
這樣的問題要解決真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或一間企業就可以做到的事,所以政府國發會也給了在地創生的幾個大的政策。目的就是希望可以扶植地方產業,創造在地就業機會,才可以阻止人口外流的現象。其中的重點之一就是使用科技來幫忙。政府的推動戰略包含:1.企業投資故鄉,2.科技導入,(一)結合科技導入協助創生事業,發展地方產業/維繫城鎮機能。(二)健全基礎環境建構,3.整合部會創生資源。但是在科技導入的部分也只有做基礎寬頻,行動支付,和普及上網這幾項指標。
賴顧問把地方創生用非常淺顯易懂的一句來詮釋:【貨出去,錢進來!工作自然留下來!】但他讓我們學生思考前鎮草衙在地有什麼好貨可以讓大眾想用錢買?所以第一步就是找出我們自己的好貨,可以是歷史,也可以是文物。他提到有了好貨才會有拉力。才會讓人想要來或者想要買。有了好貨再來就需要行銷,讓自己的好貨被看見,能被大眾看見才有機會買單。同時也舉例分享說明台灣早期做在地創生成功的案例:南投竹山的【天空的院子】真正做到了貨出去人進來,創造工作機會和重啟了唯一對外的客運班次!
接著他舉了更多結合科技產業和平台的地方創生的案例:Airbnb「吉野衫之家」。Airbnb的共同創辦人Joe Gebbia説自己受到一位日本岡山的老婆婆啟發:
這位老婆婆當年在Airbnb登錄了自己的房子,後來竟然來了很多旅客,便拉著鄰居們一起做各種遊客服務。就這樣,一個人為當地拉起了一條旅遊經濟鏈。這些住宿另外支持了村內70個工作機會,創下了每天670沒住房但是來看房子的參觀人次,也因此大幅增加了11個當地Airbnb的房源。
更舉出許多農村創生的案例提到了電子商務和直播科技工具對於農業的重要性。電子商務,社群平台和直播科技這更是行銷最需要的利器,缺一不可,所以地方創生沒有這個基本上很難。而現在網路的普及讓世界是平的,人人有機會,我們應該要更努力才可以做到真正的翻轉。科技創新->結合自我在地價值->持續做才能真正創生。
最後賴顧問以無礙玩家社企電商為案例說明他如何利用網路電商為平台,並且提供實質的教育訓練從入門到進階,手把手的帶領罕病身障朋友實作學習。讓加入的朋友可以幫忙台灣在地農場,和台灣各地社會企業和NPO組織銷售他們的商品,讓地方好東西可以被大眾看見,透過平台的身障朋友網路分享就可以賺取自己的生活費用,創造了產業、身障者、消費者4贏的局面!更是在地(家)創生的一個不錯案例。
1.罕病身障者家庭透過網路行銷有自立生活機會👍
2.企業有平台幫他們行銷可以持續營運✌️
3.消費者可購買優質產品又可做公益👌
4.企業加入平台合作有很棒的社會意義💪
通過此次的線上遠距教學分享,也讓同學們和對地方創生感興趣的朋友聽到了許多淺顯易懂而且有豐富許多利用科技結合在地好貨的方式,推動在地創生的案例。我們也希望學生們能夠對未來和目前的科技有所了解並且投入時間去學習及早了解科技應用的好處,也能解決社會的問題。
作者:無礙玩家社企電商平台創辦人賴志銘顧問
指導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
主辦單位:雜學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單位:Only實驗教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城鄉差距等問題,地方創生的議題討論隨之而來,看似只談論「地方」,背後卻牽動著永續發展,還有許多臺灣品牌同樣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伶,攜手花蓮將軍府1936主理人任聿新,於11/29《2024 臺灣當代人物論壇》上,共同談論地方創生相關議題。
Thumbnail
作者何培鈞是一位專注於地方創生工作的個人,他在臺灣竹山投入多項社區活化計畫,並將經驗擴及亞洲各地。本書紀錄了他十五年來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所推崇的九個觀點。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獲得作者對於地方創生工作的深刻體悟和熱情,並得到一些實用的啟示。
Thumbnail
純樸的集集小鎮,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的集集小鎮,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鐵道支線特色,更結合迷人自然生態、懷舊人文風光,還有各式在地小吃和創意美食,感受樸實恬淡的小鎮氛圍。 返鄉青年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家鄉更美好,形成永續生態支持系統,這才是永續城鄉真正的實踐。透過「人、地、產」的盤點,挖掘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地方創生/社群營造的場域營造的哲學面,並針對各種執行模式的狀況進行分析,探討模式複製與社群自我意識產生的影響。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城鄉差距等問題,地方創生的議題討論隨之而來,看似只談論「地方」,背後卻牽動著永續發展,還有許多臺灣品牌同樣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伶,攜手花蓮將軍府1936主理人任聿新,於11/29《2024 臺灣當代人物論壇》上,共同談論地方創生相關議題。
Thumbnail
作者何培鈞是一位專注於地方創生工作的個人,他在臺灣竹山投入多項社區活化計畫,並將經驗擴及亞洲各地。本書紀錄了他十五年來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所推崇的九個觀點。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獲得作者對於地方創生工作的深刻體悟和熱情,並得到一些實用的啟示。
Thumbnail
純樸的集集小鎮,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的集集小鎮,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鐵道支線特色,更結合迷人自然生態、懷舊人文風光,還有各式在地小吃和創意美食,感受樸實恬淡的小鎮氛圍。 返鄉青年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家鄉更美好,形成永續生態支持系統,這才是永續城鄉真正的實踐。透過「人、地、產」的盤點,挖掘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地方創生/社群營造的場域營造的哲學面,並針對各種執行模式的狀況進行分析,探討模式複製與社群自我意識產生的影響。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