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五月中疫情升溫,原本藉著國旅興起想從端午衝向暑假的地方觀光,著實遭受巨大影響。雖然暫時得休業啃老本,但建議還是提早做些準備。
前幾天又宣布疫情三級警報延長到 6/14,周遭不僅是親子家長,在地方上經營特色店家或文旅觀光的朋友,各個也都哀鴻遍野。
因為不能出國,這一年來的台灣國旅其實逐漸回溫,尤其是外島像金門、馬祖等幾乎成為出國的替代方案。
而許多過去被列為備選、知名度不高的小型景點與街區,也躍升成為在地旅遊的新興首選。
但近日一波波的管制衝擊,又讓地方店家頓時失去剛回溫的人流。
實體營業額幾乎歸零,線下經濟又回到更加競爭的線上經營,也因此,地方品牌必須更具備危機意識,趁有時間的時候做好準備。
目前的地方品牌有些是青年返鄉、新世代傳承、舊宅改裝,或小型工作室的經營型態,相較於一般產業也較有線上行銷或設計能力。
也因此,建議更應該做好因應對策,可以提早準備以下五件事!
1. 線上的商品直營開發
其實這就是很基本的:網購。因為不能再單靠門店的單一收入,為了開創更多的金流來源,所以必須要把既有商品進展到線上購物。
如文創商品、農特產品等。當然,記得要多加入在地原創的製作記錄,像是農民的生活點滴、有機種植過程,或是產品創作者的原料採集、加工細節等,進而吸引固定客源的訂閱、開啟認購制,逐步累積線上網購的信任度。
2. 品牌社群的人物設定
承接上一點,當然也不能忽略網路社群平台的經營,其中最忌諱的就是當作官網延伸、變成另一個電子公告欄(老放廣告訊息與優惠促銷),這樣只會在觸及率極低的情況下、更難獲得互動分享而已。
看看現在已有很多品牌可以參考,各路小編不僅是一個貼文者,更是將品牌的「形象人設」表達出來;除了本身圖文風格、文字談吐要符合品牌個性的設定,也要常像一個朋友四處串門子般,在其他品牌社群的留言處互動。
這年頭,連許多政府機關單位都由年輕一輩來直接經營,所以也請主管高層們不要太干涉貼文內容了,因為社群世代的說話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3. 強化在地品牌的話語權
面對宅經濟,如有多餘的時間,其實就是多多產出專屬品牌的「內容」。基本像是寫文章,進階就是錄podcast、拍攝影片,持續地製作線上內容。
因為疫情無法讓人到現場看到你,更多才要更多人藉由網路先認識你。
品牌內容力的強化,不只是為了銷售、更要搭配人設,並以地方獨有的背景特色,連結文化歷史或是產業故事。請不懈努力的刷存在感,累積地方產業的話語權、強化品牌認同感,最終絕對能夠導流回到銷售層面。
4. 地方品牌的跨界與串聯
當以上三點都已有具備,就可以開始積極與地方其他店家產生互動。譬如幾個咖啡店講講近期困境,找到上下游產業鏈聊聊彼此的關係互動,或是跟不同的品牌聯名、一起線上合作,形成「換粉」共利機制,也同樣帶動地方的共創話題。
像是咖啡店可以跟烘焙店組成套裝組合,還有陶瓷器和茶葉、果乾零食與皮革織袋等,不僅可以帶起地方互助的共鳴,也可以引來話題,強強聯手讓更多人瞭解地方特色,也能奠定未來客群到現場消費的基礎。
5. 開創知識經濟的支線
從單純銷售商品,到做好品牌人設、強化社群互動,到產出線上內容、打造品牌話語權,都是探索、分析、累積個人或店家自有knowhow的良好功課。
而在這樣的基礎下,就有機會開始銷售你的「知識」。透過不斷的練習、長時間的累積,在過程中提升文章/影音品質、優化說話的口條, 就很有機會被注意到,吸引廠商合作業配,開啟更多元的收入支線。
比如像YT的「虎記咖啡」分享了許多開店過程的影片,除了讓人認識到這間小咖啡店的理念,進而帶動實體來客,甚至後來也被邀請開設咖啡創業的線上課程。
總而言之,「品牌的升級優化」和「線上的內容累積」就是藉由疫情期間可以做好的準備。
雖然不算容易,也很難一蹴可成,還是得紮紮實實地循序漸進。
要知道,以前那些音樂祭、創意市集、主題展覽等線下活動最蓬勃的時間點,在2019年底就已被摧毀,幾年內也許都將不復返。
所以面對現實吧!做好線上網購的行銷規劃,強化在地品牌的話語權,才能打造後疫情時代的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