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徹斯特 #3 留學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日期:2019.12.3.
原文轉自 Medium:曼徹斯特 #4 生活

第一個學期過了一半,任務完成四分之一,剩下四分之三待完成。其實這兩個月裡,大多數的時間都與報告、大量的 Reading、 CV 和 Cover Letter 為伴,只有十一月初難得的 Reading Week 能快閃倫敦四天,與當年在南非認識的比利時朋友睽違兩年再度相聚。此外,過的就是一般學生再平凡不過的生活:上課、打報告、煮飯、健身房、睡覺、想盡辦法節省生活費。

這段時間堪稱人生最宅(魚干女的完美體現)。

每到夜晚九點左右,坐在書桌前盯著電腦螢幕,對面宿舍總是不時傳來口齒不清卻又極高分貝的說話聲 、夾雜玻璃瓶清脆的碰撞聲,與一陣陣的高聲歡呼。

「又來了,對面的大學生又在開趴。」我笑了,明明自己當年如出一轍。

“So won’t you slide away? Back to the ocean, I’ll go back to the city lights.”
一群人隨著歌詞整齊劃一地高唱 “So won’t you slide away, slide away, slide awayyyyyyyyyy?” 尾音還拖超長。

此情此景,我想遠在美國的 Miley 如果看見應該會非常開心。

其實我覺得大學生與碩士生最大的差別,在於社會經驗與對未來的期望。大學生活力滿點自由奔放,有時間也有精力去探索未知的一切。而碩士生則因為較成熟、社會歷練較深厚,加之已經歷過曾經在大學的四年,更傾向於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有些甚至可能已經結婚肩負家庭責任,也有些可能曾經工作一段時間決定轉換跑道而繼續進修,與大部分的大學生比起來,碩士生對未來較有方向,也更清楚自己的要的是什麼。

系上有位來自德國的女孩,在德國工作三年後決定來英國進修碩士,我問她為什麼四年後突然決定要繼續念書,她說:「主要是因為在工作上感受到自己知識的不足。我之前在一個非政府組織工作,主要協助執行發展計畫,我們的項目遍佈非洲與東南亞,包含當地教育、衛生與營養等等,在與當地合作方洽談時我時常覺得自己無法全盤了解他們的知識領域與觀點,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懂得太少以致在領導專案時有點畏首畏尾,我希望透過進修可以在這方面更得心應手,也更能以能力服眾。」

她的英文非常流利,即使這是她的第二語言。在課堂上總是很有條理地針對上課內容發問,是一位思緒非常清晰的人。

當然,系上更多的是大學一畢業就直接選擇接著念碩士的人,這些人來自義大利、挪威、希臘、法國等歐洲國家,當然也有來自美國與亞洲的同學,如中國、日本、香港、臺灣。

有時候身處在一個自己不熟悉的語言環境中(而且周圍全是很厲害的人),會有種無形的壓力。一直以來我並不會覺得自己的英文能力有多差,至少在香港的那幾年持續性接觸英文,與朋友在日常交談上也無礙。只是來到英國的這兩個月,我深深覺得自己的英文能力非常需要加強(笑),學校當初訂了個雅思 overall 6.5 的申請門檻,現在想想都很懷疑他是怕收不到國際生(的錢)才訂那麼低,今年一月我考了個高於標準一點點的 7.5 來英國,來了之後覺得自己英文超廢,真心覺得以英國碩士的上課水平雅思至少拿個 8.0 以上才能有效學習。

不過也是,壓力使人成長,以這種情況來說就只能逼迫自己變強來迎合環境了,可不是嘛,臉皮厚點人才得以生存,就像當初一句廣東話也不會就傻傻地跑去香港念書一樣(現在我的廣東話依舊講得亂七八糟)。

總之呢也就一句,只有在看見同齡的人表現卓越時才會開始緊張自己的無知,然後突然之間發現自己有好多好多需要變強的地方,而這個能力窟窿大到讓你有點害怕。
不過沒關係,身為一位無腦樂觀者,我相信:「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一切都來得及,至少我已經有對自己能力最初步的認知,而且最起碼也知道自己追求的未來長什麼樣子。

另外,關於留學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所謂的「孤獨感」。

英國的宿舍多以 Flat 為單位,以我的宿舍為例,我們的 Flat 包含了七間房,但只住了五個學生。我們每人有獨立的一間房間,僅浴室、廁所及廚房是共用的,這樣的居住模式與以往在香港念書時的宿舍不同,當時我們是兩人共用一間房間,在英國一人一房不僅能夠擁有完全的隱私,趕報告或準備面試時也不怕室友間彼此干擾。

但相較之下,孤獨感會被無限放大放大再放大。

聽起來很誇張,但真的,如果沒有親身經歷很難去體會這種感覺。

我的 Flatmate 們也都是國際生,雖然平常很偶爾會一起出去吃飯,但大部分時間都在忙自己的事,忙著討論期末小組報告忙實習,忙著趕報告論文,每個人的課表都不一樣,如同課堂上大多數同學,大家彼此各自有自己的生活,所以大多數時間都是與自己相處,一個人安排生活雜事。

可能是因為熱愛一個人旅行,其實我滿喜歡一個人待著消磨時間,但當你每天起床發現得常常獨自面對大量空白的時間(除了趕作業時期),而最愛的家人朋友都在地球的另一端時,那種感覺說真的會讓人窒息。也難怪曾有心理輔導員指出留學生是罹患憂鬱症的高危險族群,文化差異、語言、環境、人際關係、課業、經濟等等,都是壓力來源。

練習如何與自己相處、排解壓力,變成很重要的一件事。

我以前從未認真想過關於排解壓力的方法,對我來說也就是:吃、睡、去 KTV 爆唱、跟朋友談天說地。沒有這四件事解決不了的難題。但當我在近日發現自己有點無法克制的開始暴食,就知道所謂排解壓力這件事沒想象中簡單了。

關於這部分,目前我依舊在摸索當中。我是個在巨大壓力下會無法克制狂吃的人(尤其是垃圾食物),其實我一點都不餓,但就是會無來由的一直想進食,這種情緒性飲食的惡習其實滿可怕的,而我現在唯一對抗他的方法就是運動,再者其實窮學生並沒什麼多餘的預算足夠我買大量的零食。

其實我也沒太擔心,不管發生什麼事,人到最後都會習慣。

畢竟有一種東西叫「時間」,即使再多的不適應,也沒有他解決不了的事。
好的,以上是我的碎碎念時間,希望大家今天不要跟我一樣,明明該趕下星期死線卻一直在做無關緊要的事(笑)。

願意多閱讀的人請幫我點擊下面連結,裡面有我在曼城的科系介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unny Tsai的沙龍
14會員
44內容數
永遠當個對生活有感覺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個人,提著行李到了英國 人生地不熟,只想要一個從頭開始的START OVER 與其說是打工度假,或許更像是場與自己的對話旅程。
Thumbnail
一個人,提著行李到了英國 人生地不熟,只想要一個從頭開始的START OVER 與其說是打工度假,或許更像是場與自己的對話旅程。
Thumbnail
畢業已經兩年多的時間了,再回想當時離鄉背井從台北南漂到屏東讀書,只為了一張國立大學的畢業證書,曾經後悔過,但卻也在出社會之後珍惜、感恩那段過往。 印象很深刻大一一定要有的「宿舍生活」,四個來自不同科系的女孩,是三個雙子搭一個摩羯的組合,在第一個月就讓我徹底感受到人情冷暖飲水自知啊⋯⋯
Thumbnail
畢業已經兩年多的時間了,再回想當時離鄉背井從台北南漂到屏東讀書,只為了一張國立大學的畢業證書,曾經後悔過,但卻也在出社會之後珍惜、感恩那段過往。 印象很深刻大一一定要有的「宿舍生活」,四個來自不同科系的女孩,是三個雙子搭一個摩羯的組合,在第一個月就讓我徹底感受到人情冷暖飲水自知啊⋯⋯
Thumbnail
【嚼廣極短篇故事單元集選】人物群像:記憶迴路的倒反紀實 06 青春的流水帳 獨立是一種孤獨的狀態 沒來由的轉學 短暫的美好生活 再一次轉學 之後我回家了|回家之後
Thumbnail
【嚼廣極短篇故事單元集選】人物群像:記憶迴路的倒反紀實 06 青春的流水帳 獨立是一種孤獨的狀態 沒來由的轉學 短暫的美好生活 再一次轉學 之後我回家了|回家之後
Thumbnail
其實剛得到這些資訊,完全腦袋空空。看著手機拍的這些投影片,每個字我都看得懂,但為何可以這麼難理解?我認真發現這是在考驗語言邏輯阿!所以當時我立下誓言要跟外國室友當好朋友,盡量都不講中文。
Thumbnail
其實剛得到這些資訊,完全腦袋空空。看著手機拍的這些投影片,每個字我都看得懂,但為何可以這麼難理解?我認真發現這是在考驗語言邏輯阿!所以當時我立下誓言要跟外國室友當好朋友,盡量都不講中文。
Thumbnail
分享在英期間如何強化英文能力及參與社交活動。
Thumbnail
分享在英期間如何強化英文能力及參與社交活動。
Thumbnail
不過沒關係,身為一位無腦樂觀者,我相信:「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一切都來得及,至少我已經有對自己能力最初步的認知,而且最起碼也知道自己追求的未來長什麼樣子。
Thumbnail
不過沒關係,身為一位無腦樂觀者,我相信:「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一切都來得及,至少我已經有對自己能力最初步的認知,而且最起碼也知道自己追求的未來長什麼樣子。
Thumbnail
當世界不如預期,當明白我們不是主角,我們該掙扎還是認命呢?
Thumbnail
當世界不如預期,當明白我們不是主角,我們該掙扎還是認命呢?
Thumbnail
近十年左右,就在進入社會也滿了十年的一個里程碑,決定讓自己有個完全不同的生活轉換,不要天天都是工作工作工作,也想自我挑戰一個人的寂寞並享受之。 訓練中心的緣份 當時為了申請幾所目標學校,下決心要先考 IELTS。由於人在成都,當然就只能就近找合適的訓練中心。印象中去了三個地方,第一個是私人家教類型
Thumbnail
近十年左右,就在進入社會也滿了十年的一個里程碑,決定讓自己有個完全不同的生活轉換,不要天天都是工作工作工作,也想自我挑戰一個人的寂寞並享受之。 訓練中心的緣份 當時為了申請幾所目標學校,下決心要先考 IELTS。由於人在成都,當然就只能就近找合適的訓練中心。印象中去了三個地方,第一個是私人家教類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