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交換學生夢

更新於 2024/03/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篇文章是在我回國後約3個月後寫的,但中間又遭遇趕論文畢業,又拖了2個月。內容主要是申請交換學生的動機,並簡述我決心提升英語能力的過程。但比較意外的是我回國後整理東西時,意外挖出十年前大學的交換計劃簡章,這個插曲好像在對我說:「有些事不管過多久,即使久到足以被遺忘,仍會在另一種契機下完成。」

法蘭克福車站

法蘭克福車站

如果我會在疫情中死去的話,我想出國

在寫申請交換計畫的動機信時,我提到在馬來西亞當志工的故事。因為在上一份工作意外獲得出國工作的機會,連續兩年,我都有一周時間在馬來西亞與青少年做志願服務。我本來想說這趟旅程很特別,激發我的潛能巴拉巴拉,這些當然是真的,但重點是我發現出國沒這麼難,與外國人一起工作也沒有難如登月。因此在兩次短短五天的海外志工經驗後,我特別期待未來能有機會再次出國,而且這趟旅程不會只是10天半個月的短暫停留,而是能讓我看到四季變換的長期居留。

2020年底新冠肺炎爆發,2021年我一直工作到8月才離職。當時每天上班都要量體溫、噴酒精,把所有預防工作做到極致。雖然不是世界末日,但當時人心惶惶的程度無法言語。我也不禁開始思考如果明天就掛了,我有甚麼未完的願望,當時我心想,我一定要在死前出國一趟。


決定就馬上行動

研究所入學之初,我就馬上查詢交換須符合甚麼條件,最重要的是外語能力,這一點根據每個學校會有不同要求,因為害怕自己連上課都聽不懂,出國浪費生命,英語是我最主要的努力方向。我的英文能力在大學畢業後就停滯了,十年過去,現在程度不上也不下,為了能符合交換資格,我主要使用3個不同資源加強語言能力,以下簡略說明:

1.學校資源

我查詢學校有那些課程沒有太多限制,且難度符合我目前情況後,決定首先擠進學校的應用外語學程,目的只是要修學程的課,用有系統的方式讓自己持續接觸英語,而不是修滿規定的課程,並拿到學程證明(會用擠這個詞,真的是因為人才濟濟,我好像申請了兩次)。提到語言中心,我必須大力讚揚中正大學語中老師真的是科學式教學,只要跟著老師走,認真完成每個作業,能力很難不提升。

2.網路資源

其次,我把網路上查詢到的所有托福閱讀模擬題都做了一遍,每天早上固定做一篇(一定要持續),一開始真的讀不完,因為腦袋沒有語感,專有名詞讓人做到想哭,但又哭不出來,因為長時間盯著螢幕,眼睛太乾了。持續3個月後,閱讀速度終於顯著提升。

3.系上資源

最後,研究所課程也幫了很大的忙,因為心理學文獻都是全英文的,尤其我的研究領域沒有中文,有時候要查中文翻譯還找很久,為了快速讀完指定文獻,閱讀能力也會不知不覺提升。同時,我很幸運地上過一堂全英語seminar,在做文獻報告時,透過事先寫逐字稿不斷練習要怎麼說聽眾才會了解。爭取課程發言或者厚著臉皮逼自己去問老師問題其實對口語很有幫助,因為這種討論過程無法事先預期對方會說甚麼,是最自然的語言使用情境。

上述是我根據自己當下的資源與條件擬定的方法,每個人的準備方式可能都不同。就這樣過了一年多,我先考了托福,後考了多益,因為是第一次考托福,無法比較,分數是83。多益分數則是從入學前700多分,進步到855分。另一方面,研究所課程我沒有刻意做甚麼,因為我是花自己的存款付學費,且真心愛每堂課(雖然有些課程還是很地獄,例如統計學,但我大概有被虐傾向),所以分數都還不錯(幸好沒有真心換絕情)。

故事結尾雖然是老套的通過申請,但其實我也想過申請可能不會通過,因為優秀的人很多,我只能用盡全力去準備,讓自己了無遺憾,正所謂期待越大,失望越大,反之亦然。


十年後該發生的還是會發生

成功進入研究所,加上疫情爆發都是讓我萌生出國念頭的契機,只是這個時候的我已經忘記十年前曾有過相似念頭。9月底從德國回來後,整理抽屜時發現大學時的學生交換說明簡章,本來以為是不小心拿回來沒丟掉的文宣品,但翻開來卻看到自己寫的小筆記。我忍不住驚訝,原來我10年前就想要出國。

我的求學經歷平凡,既沒有領過書卷獎,也沒有參加過甚麼國際競賽,恐怕當時若真要寫交換申請,自己都覺得為難。除了成績普通,對英語能力沒有自信,最讓我打響退堂鼓的應該是經濟因素。現在回想,當時的沒錢不是賺不到錢,而是缺乏把兼職薪資做妥善規劃,加上家裡連一塊錢都不可能資助,種種因素讓我只留下這張簡章說明,而且還把自己想出國這件事忘得一乾二淨。

我十年前一直認為出國是有錢、或能力表現突出的人才能辦到,但十年過去,有了一些經歷後,真心認為:沒錯,果然是這樣,只要有錢買到機票,有敢於溝通的能力,再加上不想回頭的強烈動機,你就已經在準備出國的路上了。




avatar-img
0會員
6內容數
如果不立刻記錄下來,留下來的記憶可能是我夢到的 在此分享在德國一年的經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丘丘森旅駐村有很多靈感,本想在這邊完成第二本書,寫到四萬字卡住,甚至有篇幅要修正和刪除。一想篇幅需調整,整個人又沒耐性起來。收拾自己發展出來的爛攤子,實屬活該。四萬字,已是策馬狂奔從台北到台南,現在要從台南折返,重新出發,不知要再奔去哪裡。 以前會覺得不安。 現在雖然沒耐性,還是放寬心的狀態。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十年千萬兩打造全新北海道的「開拓使十年計畫」,當時在許多的歪國人的顧問與專家協助之下,大致底定了整個北海道的未來產業走向。於此同時,為了全面開發北海道,開拓使長官決定將原本的政治與經濟資源中心,由熱鬧的函館往東北方拉到的札幌;同時,隨著煤礦的開採,也進一步推動了鐵道建設與採礦城市的形成。
Thumbnail
這個主題,原本是我不敢觸碰的,這個十年是我很想遺忘的,但是,不去面對,它永遠在那裡時不時的吞噬掉我,使我落入無盡的深淵。
Thumbnail
  方格子個人頁面上的自我介紹中有提到自己是「無可救藥的白飯」,應該很多人都不知道「白飯」是什麼吧?!在5/20這個對我來說滿有意義的日子,終於第一次要來說說這個陪伴我很多年、像老朋友一樣的歐巴們!
Thumbnail
  臉書回顧的今天,跳出了以前在當兵鳥日子寫下的短文: 「對我而言,當兵最恐怖的,不是答不完的數、走不完的路,不是無數次的立正稍息跟敬禮.不是被長官狗幹、假期被縮短,更不是吃不到好吃的食物。那些東西的確都很令人厭惡至極,不過並不可怕。當兵最恐怖的可能是,對生活的一種無力感。 」
Thumbnail
如果可以再回到 10 年前,我真的不想給自己留下這個遺憾! 一個從小就知道自己性向的男孩,在台灣的傳統社會價值觀下,他必需表現出人們口中所謂的 "正常" 言行舉止,男生就該有個男生的樣子,長大就得結婚生子,傳宗接代。 這樣的壓力一直讓這位男孩不敢誠實做自己,當然,他自己排斥自己的性向
Thumbnail
最近好喜歡聽徐玫怡(交換日記的作者)的錄音,聽她聊日常、做家事, 很溫柔和緩的聲音與步調,不知道為什麼若長時間聽其他人的廣播,我會耳朵痛(或頭痛), 但聽玫怡的聲音就很舒壓。 🦔【公布昨日的答案】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丘丘森旅駐村有很多靈感,本想在這邊完成第二本書,寫到四萬字卡住,甚至有篇幅要修正和刪除。一想篇幅需調整,整個人又沒耐性起來。收拾自己發展出來的爛攤子,實屬活該。四萬字,已是策馬狂奔從台北到台南,現在要從台南折返,重新出發,不知要再奔去哪裡。 以前會覺得不安。 現在雖然沒耐性,還是放寬心的狀態。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十年千萬兩打造全新北海道的「開拓使十年計畫」,當時在許多的歪國人的顧問與專家協助之下,大致底定了整個北海道的未來產業走向。於此同時,為了全面開發北海道,開拓使長官決定將原本的政治與經濟資源中心,由熱鬧的函館往東北方拉到的札幌;同時,隨著煤礦的開採,也進一步推動了鐵道建設與採礦城市的形成。
Thumbnail
這個主題,原本是我不敢觸碰的,這個十年是我很想遺忘的,但是,不去面對,它永遠在那裡時不時的吞噬掉我,使我落入無盡的深淵。
Thumbnail
  方格子個人頁面上的自我介紹中有提到自己是「無可救藥的白飯」,應該很多人都不知道「白飯」是什麼吧?!在5/20這個對我來說滿有意義的日子,終於第一次要來說說這個陪伴我很多年、像老朋友一樣的歐巴們!
Thumbnail
  臉書回顧的今天,跳出了以前在當兵鳥日子寫下的短文: 「對我而言,當兵最恐怖的,不是答不完的數、走不完的路,不是無數次的立正稍息跟敬禮.不是被長官狗幹、假期被縮短,更不是吃不到好吃的食物。那些東西的確都很令人厭惡至極,不過並不可怕。當兵最恐怖的可能是,對生活的一種無力感。 」
Thumbnail
如果可以再回到 10 年前,我真的不想給自己留下這個遺憾! 一個從小就知道自己性向的男孩,在台灣的傳統社會價值觀下,他必需表現出人們口中所謂的 "正常" 言行舉止,男生就該有個男生的樣子,長大就得結婚生子,傳宗接代。 這樣的壓力一直讓這位男孩不敢誠實做自己,當然,他自己排斥自己的性向
Thumbnail
最近好喜歡聽徐玫怡(交換日記的作者)的錄音,聽她聊日常、做家事, 很溫柔和緩的聲音與步調,不知道為什麼若長時間聽其他人的廣播,我會耳朵痛(或頭痛), 但聽玫怡的聲音就很舒壓。 🦔【公布昨日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