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在我回國後約3個月後寫的,但中間又遭遇趕論文畢業,又拖了2個月。內容主要是申請交換學生的動機,並簡述我決心提升英語能力的過程。但比較意外的是我回國後整理東西時,意外挖出十年前大學的交換計劃簡章,這個插曲好像在對我說:「有些事不管過多久,即使久到足以被遺忘,仍會在另一種契機下完成。」
在寫申請交換計畫的動機信時,我提到在馬來西亞當志工的故事。因為在上一份工作意外獲得出國工作的機會,連續兩年,我都有一周時間在馬來西亞與青少年做志願服務。我本來想說這趟旅程很特別,激發我的潛能巴拉巴拉,這些當然是真的,但重點是我發現出國沒這麼難,與外國人一起工作也沒有難如登月。因此在兩次短短五天的海外志工經驗後,我特別期待未來能有機會再次出國,而且這趟旅程不會只是10天半個月的短暫停留,而是能讓我看到四季變換的長期居留。
2020年底新冠肺炎爆發,2021年我一直工作到8月才離職。當時每天上班都要量體溫、噴酒精,把所有預防工作做到極致。雖然不是世界末日,但當時人心惶惶的程度無法言語。我也不禁開始思考如果明天就掛了,我有甚麼未完的願望,當時我心想,我一定要在死前出國一趟。
研究所入學之初,我就馬上查詢交換須符合甚麼條件,最重要的是外語能力,這一點根據每個學校會有不同要求,因為害怕自己連上課都聽不懂,出國浪費生命,英語是我最主要的努力方向。我的英文能力在大學畢業後就停滯了,十年過去,現在程度不上也不下,為了能符合交換資格,我主要使用3個不同資源加強語言能力,以下簡略說明:
1.學校資源
我查詢學校有那些課程沒有太多限制,且難度符合我目前情況後,決定首先擠進學校的應用外語學程,目的只是要修學程的課,用有系統的方式讓自己持續接觸英語,而不是修滿規定的課程,並拿到學程證明(會用擠這個詞,真的是因為人才濟濟,我好像申請了兩次)。提到語言中心,我必須大力讚揚中正大學語中老師真的是科學式教學,只要跟著老師走,認真完成每個作業,能力很難不提升。
2.網路資源
其次,我把網路上查詢到的所有托福閱讀模擬題都做了一遍,每天早上固定做一篇(一定要持續),一開始真的讀不完,因為腦袋沒有語感,專有名詞讓人做到想哭,但又哭不出來,因為長時間盯著螢幕,眼睛太乾了。持續3個月後,閱讀速度終於顯著提升。
3.系上資源
最後,研究所課程也幫了很大的忙,因為心理學文獻都是全英文的,尤其我的研究領域沒有中文,有時候要查中文翻譯還找很久,為了快速讀完指定文獻,閱讀能力也會不知不覺提升。同時,我很幸運地上過一堂全英語seminar,在做文獻報告時,透過事先寫逐字稿不斷練習要怎麼說聽眾才會了解。爭取課程發言或者厚著臉皮逼自己去問老師問題其實對口語很有幫助,因為這種討論過程無法事先預期對方會說甚麼,是最自然的語言使用情境。
上述是我根據自己當下的資源與條件擬定的方法,每個人的準備方式可能都不同。就這樣過了一年多,我先考了托福,後考了多益,因為是第一次考托福,無法比較,分數是83。多益分數則是從入學前700多分,進步到855分。另一方面,研究所課程我沒有刻意做甚麼,因為我是花自己的存款付學費,且真心愛每堂課(雖然有些課程還是很地獄,例如統計學,但我大概有被虐傾向),所以分數都還不錯(幸好沒有真心換絕情)。
故事結尾雖然是老套的通過申請,但其實我也想過申請可能不會通過,因為優秀的人很多,我只能用盡全力去準備,讓自己了無遺憾,正所謂期待越大,失望越大,反之亦然。
成功進入研究所,加上疫情爆發都是讓我萌生出國念頭的契機,只是這個時候的我已經忘記十年前曾有過相似念頭。9月底從德國回來後,整理抽屜時發現大學時的學生交換說明簡章,本來以為是不小心拿回來沒丟掉的文宣品,但翻開來卻看到自己寫的小筆記。我忍不住驚訝,原來我10年前就想要出國。
我的求學經歷平凡,既沒有領過書卷獎,也沒有參加過甚麼國際競賽,恐怕當時若真要寫交換申請,自己都覺得為難。除了成績普通,對英語能力沒有自信,最讓我打響退堂鼓的應該是經濟因素。現在回想,當時的沒錢不是賺不到錢,而是缺乏把兼職薪資做妥善規劃,加上家裡連一塊錢都不可能資助,種種因素讓我只留下這張簡章說明,而且還把自己想出國這件事忘得一乾二淨。
我十年前一直認為出國是有錢、或能力表現突出的人才能辦到,但十年過去,有了一些經歷後,真心認為:沒錯,果然是這樣,只要有錢買到機票,有敢於溝通的能力,再加上不想回頭的強烈動機,你就已經在準備出國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