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換台灣說故事--《國際橋牌社》第一集試映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絕對有劇情雷**慎入**

raw-image

(圖片取自 國際橋牌社 Island Nation

叫著我 叫著我 黃昏的故鄉不時地叫我

劇中演到黨外人物在「阿偉的店」(致敬「阿才的店」)一起唱著〈黃昏的故鄉〉時,時代感油然而生;白色恐怖時期,有許多黨外人士因為被政府列入「黑名單」而無法回台,思鄉心切的人們就時常傳唱這一首〈黃昏的故鄉〉聊表鄉愁。

台灣在1987年解嚴,報禁、黨禁的解除,迎來人民從未擁有過的自由;隨之而來的野百合學運、六四天安門、蔣經國過世而李登輝即位,台灣的民主走向了一個新的時代;「國際橋牌社」是台灣第一部政治職人劇詮釋台灣中期民主之路的開展,並且聚焦台灣民主轉型關鍵的1990至1994年,「台灣不是世界局勢中心,但世界局勢、角力都會在台灣。」這是第一次我們有屬於台灣記憶的影集,站在東亞島鏈的前線,我們回到過去,訴說那段風起雲湧的歷史。

作為長篇歷史影集的第一集,我認為有盡到帶觀眾走進歷史又不會感到枯燥的責任,但由於是開端所以顯得較為平鋪直敘,期待之後可以看到更多深刻的描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ako的沙龍
3會員
17內容數
Tak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23
最近電子書閱讀器越來越夯,款式也越來越多種,我自己用閱讀器也用了兩年左右了,有鑑於許多親朋好友常常來問電子書閱讀器要怎麼挑,經過長時間的整理與心得,終於整理出這篇文章了! 這篇會分為電子書優缺點介紹跟挑選建議,從平台、尺寸、規格都有,以及使用之後的生活改變!
2022/01/23
最近電子書閱讀器越來越夯,款式也越來越多種,我自己用閱讀器也用了兩年左右了,有鑑於許多親朋好友常常來問電子書閱讀器要怎麼挑,經過長時間的整理與心得,終於整理出這篇文章了! 這篇會分為電子書優缺點介紹跟挑選建議,從平台、尺寸、規格都有,以及使用之後的生活改變!
2021/12/05
《偶然與想像》是一部誠實、舒適,意想不到的魔幻電影。
Thumbnail
2021/12/05
《偶然與想像》是一部誠實、舒適,意想不到的魔幻電影。
Thumbnail
2021/10/18
「在職專班在幹嘛」,「為啥要選在職」、「學費貴嗎」、「跟一般的研究所差在哪裡」、「累嗎(?)」關於研究所在職專班的問題一次解答!
2021/10/18
「在職專班在幹嘛」,「為啥要選在職」、「學費貴嗎」、「跟一般的研究所差在哪裡」、「累嗎(?)」關於研究所在職專班的問題一次解答!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989年由侯孝賢執導的電影《悲情城市》,是台灣政治解嚴後二年,電影第一部觸及政治敏感議題的電影,拍攝實屬不易,電影以228事件為背景,透過一個台灣基隆家族興衰,帶出封塵禁錮歷史。
Thumbnail
1989年由侯孝賢執導的電影《悲情城市》,是台灣政治解嚴後二年,電影第一部觸及政治敏感議題的電影,拍攝實屬不易,電影以228事件為背景,透過一個台灣基隆家族興衰,帶出封塵禁錮歷史。
Thumbnail
「凝望悲情 ⎯ 西部來的即景」 - 回首那一段時代跫音 每當秋風響起,九份的山上,總有一抹濃情,喚起了那遠方凝思的想望, 煙雨迷濛的疾風勁草,更摻雜了菅芒花心語,投射那一片蕭瑟後的淡墨。
Thumbnail
「凝望悲情 ⎯ 西部來的即景」 - 回首那一段時代跫音 每當秋風響起,九份的山上,總有一抹濃情,喚起了那遠方凝思的想望, 煙雨迷濛的疾風勁草,更摻雜了菅芒花心語,投射那一片蕭瑟後的淡墨。
Thumbnail
解嚴後,台灣電影的歷史論述逐漸鬆綁,來了眾聲喧嘩的時代,無論是《返校》、《斯卡羅》、《茶金》、《天橋上的魔術師》都不斷的增補台灣這座島嶼曾被掏空的身世,但這個歷史的合唱團還少了一個聲音,顯而易見卻長期被忽視的聲音,一個新住民的聲音,《徘徊年代》補足了缺乏的新移民史觀,以不同的視野重新審視台灣的歷史。
Thumbnail
解嚴後,台灣電影的歷史論述逐漸鬆綁,來了眾聲喧嘩的時代,無論是《返校》、《斯卡羅》、《茶金》、《天橋上的魔術師》都不斷的增補台灣這座島嶼曾被掏空的身世,但這個歷史的合唱團還少了一個聲音,顯而易見卻長期被忽視的聲音,一個新住民的聲音,《徘徊年代》補足了缺乏的新移民史觀,以不同的視野重新審視台灣的歷史。
Thumbnail
「我等都是亞細亞黃色的人種,介在漢族一血脈日本的百姓, 所以天降大使命囑咱緊實行, 發達文化振道德造就此才能!」 「臺灣文化協會之歌」這首台灣第一首的「社會運動之歌」 包圍了我好幾個月,至今腦中都會不由自主的飄著旋律跟著唱。 當製作人說要做「臺灣文化協會」的時候,我腦中立即想起蔣理容老師
Thumbnail
「我等都是亞細亞黃色的人種,介在漢族一血脈日本的百姓, 所以天降大使命囑咱緊實行, 發達文化振道德造就此才能!」 「臺灣文化協會之歌」這首台灣第一首的「社會運動之歌」 包圍了我好幾個月,至今腦中都會不由自主的飄著旋律跟著唱。 當製作人說要做「臺灣文化協會」的時候,我腦中立即想起蔣理容老師
Thumbnail
我要跟幼年人講述不當黨產及二二八事件。 我用一個虛構角色的故事,講述從日本時代到戰後,位於台北的日產房舍情況。我認為,不當黨產中,接收日產的脈絡,需要先回溯到日本時代。當時台北的本町通(重慶南路)、榮町通(衡陽路)附近,都是非常繁華的地方。迄今,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地景訪查,找到過去的蛛絲馬跡。
Thumbnail
我要跟幼年人講述不當黨產及二二八事件。 我用一個虛構角色的故事,講述從日本時代到戰後,位於台北的日產房舍情況。我認為,不當黨產中,接收日產的脈絡,需要先回溯到日本時代。當時台北的本町通(重慶南路)、榮町通(衡陽路)附近,都是非常繁華的地方。迄今,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地景訪查,找到過去的蛛絲馬跡。
Thumbnail
一百年前的今天,由台灣菁英仕紳籌組的台灣文化協會在靜修高等女學校成立,在新舊文化更替的時代背景下,開啟了台灣歷史上思想最奔放多元的文化啟蒙黃金年代。而一百年後的現在,時空更迭,在疫情仍舊蔓延的情況下,人們被迫改變原本的習慣,創造並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又是一次新舊交替的時期來臨。
Thumbnail
一百年前的今天,由台灣菁英仕紳籌組的台灣文化協會在靜修高等女學校成立,在新舊文化更替的時代背景下,開啟了台灣歷史上思想最奔放多元的文化啟蒙黃金年代。而一百年後的現在,時空更迭,在疫情仍舊蔓延的情況下,人們被迫改變原本的習慣,創造並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又是一次新舊交替的時期來臨。
Thumbnail
1950年代後期到1960年代,台灣產業結構漸漸從農業跨向製造業,大量農村人口開始向都市移動,這是台灣社會首次發生的大規模內部人口流動。整個社會的結構演化尚未足以完整承接這些農村外流人口,無數悲歡離合的故事,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發生,台語流行歌便為我們生動紀錄了一幕幕那個時代「找頭路」的故事。
Thumbnail
1950年代後期到1960年代,台灣產業結構漸漸從農業跨向製造業,大量農村人口開始向都市移動,這是台灣社會首次發生的大規模內部人口流動。整個社會的結構演化尚未足以完整承接這些農村外流人口,無數悲歡離合的故事,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發生,台語流行歌便為我們生動紀錄了一幕幕那個時代「找頭路」的故事。
Thumbnail
在現在的背景下真的無法想像,在1950至1960的台語片黃金年代,每個禮拜平均有三部台語片搶著上映,演員不只是母語是台語的台灣人,還有客家人、外省人、香港人以及日本人的身影。台灣那時候還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全球第三大劇情片生產國,僅次於日本和印度
Thumbnail
在現在的背景下真的無法想像,在1950至1960的台語片黃金年代,每個禮拜平均有三部台語片搶著上映,演員不只是母語是台語的台灣人,還有客家人、外省人、香港人以及日本人的身影。台灣那時候還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全球第三大劇情片生產國,僅次於日本和印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