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看人生|不同視角的「精神科病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晚夏「精神科病房」主題講座

晚夏,是一位寫者,也是一位講者,經營著書寫天地,分享精神疾病相關議題。
第一次在Instagram看到她的貼文,是關於解離性身分疾患的故事,文字細膩、感受深沉,追蹤後,晚夏位讀者創造的世界是層層疊加,宛若一幅濃厚的低彩度油畫。
今夜,在台北的永樂座書店,僅僅幾步之遙的距離聆聽晚夏的演講。宛若置身她的回憶,畫面放映在腦海,用她的角度看著一切之後,再回想起曾經對於精神科、病房、病患的誤解,詫異眼界、觀感的轉變之大。
講座開頭,有告知與會者不要拍照、錄影或紀錄。由於時間匆忙,離開永樂座前我也沒有機會詢問規定,因此,這篇文章僅敘述自己的理解和聯想,日後有機會再聊聊晚夏的「精神科病房」。

實習印象

學姊口中的精神樓

一個平凡的日子裡,學姊看了看我的實習班表,說道:「學妹啊...如果有要去精神樓(執行醫療勤務)要有心理準備喔。」我疑惑的問她:「咦?什麼心理準備?為什麼?」
學姊隨後擺出(模仿)異常歡樂雀躍的樣子,作勢高喊:「嘿嘿!歡迎來到XX山世界!」然後解釋自己曾經在精神樓的病房遇到那樣的人,令她錯愕的不知如何應對。
當時的我,只是將學姊的忠告謹記在心,卻還不曾想過,醫療人員的訛傳、戲謔、以偏概全,有多令人心碎。

通往精神樓的空橋

一個忙碌的午後,我為了送文件,獨自走在通往精神樓的空橋。雖說「空橋」給人的印象總是採光良好,風景無限,精神樓空橋,是封閉的,狹窄的走道,旁邊兩道高牆,高牆上只有小小的氣窗,疑似還有金屬框。
勉強滲入的夕陽,投射出被分割的紅霞。走廊上的腳步聲,從一個逐漸變成兩個。迎面而來的是一個面帶微笑的中年男子,就在我們即將交會的同時,他以朗誦般的語氣字正腔圓的對我說:「大、夫、好!」上揚的尾音配上得意的表情,感覺他像孩子般對向我問好的行為非常滿意。
「我、我不是醫生!啊!那個...」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我慌亂的思索,卻沒有說出來,在一陣停頓後的才點頭回應。因為不知道他有沒有看到我的示意,心裡有些自責。隨後,又矛盾的跑了起來,衝向投遞文件的部門,然後換一條路折返。

換位思考

對不起,給你們添麻煩了。
想要好起來。
不同於21、22歲實習的自己,近幾年我開始關注身心相關議題,也以更溫柔的方式看待人類(包含自己)的脆弱。
沒有人想要一直心情不好,沒有人想要一直哭,沒有人想要「擺臉色」!
同理,生病的人想要快點好起來。可惜精神疾病沒有那麼具體,而且更難找到答案。病人能力(可以控制的)所及有限,藥物、陪伴者、醫護人員的幫忙也有限。有時候,精神疾病就是令人無助的存在,即使大家都盡力了。沒有人該被貼標籤,更沒有人該被責備。
生活看人生|不同視角的「精神科病房」/圖源:陳穩

後記

我想分享的是涉世未深、經歷甚少的自己,對於議題的「不知不覺」,對比隨著人生歷練、所見所聞的增加,換位思考才發現過去曾經的「不恰當」。我相信人生中不只這個議題、那個領域,還有更多需要開闊眼界、增廣見聞才能夠了解、同理,然後溫和以待。希望這個世界能除去標籤、減少誤解、溫柔相待。
晚夏的語言、口吻和姿態深深吸引著我。無論是投影片還是分享的故事,都好像走進日記空間裡。晚夏以溫婉、柔和的語速將回憶娓娓道來,我也不由自主的與她一同無力、憂傷、絕望、不滿、感動、感激、滿足,還有珍貴的:快樂
我相信,起起伏伏的病況或生活中,眼淚並不只有哭泣才出現。麥克風傳來的,少數幾次的晚夏的笑聲,比玉石還要剔透,比珍珠還要閃耀。我相信,晚夏的未來也會比經過高壓的鑽石璀璨

推薦閱讀

avatar-img
150會員
190內容數
進入一間咖啡廳,落地窗外時晴時雨,在寧靜的空間歇息、思考人生。 看似簡單的理論可能具有延伸道理;看似平凡的關係也能藏著深切領悟,我們一起在生活探索、了解自我、尋找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穩生活恆穩人生 的其他內容
重返壹玖肆零年代,遇到一位有個性的女子,帶你走訪台南:愛國婦人館、台南地方法院、莉莉水果店、台南孔廟、台灣文學館......。
黃俊嘉老師的作品。我佇足良久,看不出是什麼字詞,只看到一個愛心。
想要像花木蘭,帶著勇氣與自信,威風凜凜、馳騁沙場、勇往直前。想要像虯髯客傳中的紅拂女機智果敢、風姿颯爽,相信自己的判斷、決定並執行。最欣賞的角色是甄環傳中的葉瀾依,百駿園的馴馬女,英姿颯爽、明豔照人。
「被消失」的商店?永遠到不了的終點線?還有複眼叢林和創作者金句。
遊戲主角前後經歷學校、醫院、小鎮、輪迴各階段都與人生相符。難道,我們的人生是大大夢魘?
來醫院不是為了治病?醫療劇裡的VIP病房真的存在?媒體蹲點守候是為了什麼獨家?
重返壹玖肆零年代,遇到一位有個性的女子,帶你走訪台南:愛國婦人館、台南地方法院、莉莉水果店、台南孔廟、台灣文學館......。
黃俊嘉老師的作品。我佇足良久,看不出是什麼字詞,只看到一個愛心。
想要像花木蘭,帶著勇氣與自信,威風凜凜、馳騁沙場、勇往直前。想要像虯髯客傳中的紅拂女機智果敢、風姿颯爽,相信自己的判斷、決定並執行。最欣賞的角色是甄環傳中的葉瀾依,百駿園的馴馬女,英姿颯爽、明豔照人。
「被消失」的商店?永遠到不了的終點線?還有複眼叢林和創作者金句。
遊戲主角前後經歷學校、醫院、小鎮、輪迴各階段都與人生相符。難道,我們的人生是大大夢魘?
來醫院不是為了治病?醫療劇裡的VIP病房真的存在?媒體蹲點守候是為了什麼獨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很喜歡的作品,身為在精神科上過班的職能治療師,真會很推這部戲喔! 其實精神科是滿多作品喜歡處理的舞台,畢竟這裡的確有不少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或者說,至少常以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日常。 但請注意,這些依然只是日常,精神病也就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當然需要小心,畢竟沒人喜歡生病,但也不用太過敏感。
Thumbnail
小蓮下個月便將完成在 D 病房的實習,實習……但她萬萬沒想到今天發生的事,除了把過去多月來建立的自信心徹底瓦解之外,還惹來差點被襲擊的意外 「我們這裡的措施不能接收危險*心理病態的患者。」⋯⋯
Thumbnail
當我剛確診患有躁鬱症時,醫生提醒我「相由心生」,意味著我們的表情影響著我們的心情。透過一個朋友的故事,我們能深刻了解情緒疾患對患者的影響,並認識到患者的需要。在面對患者時,我們應該更理解、更溫柔、更體諒,而不是批評或評論他們。這篇文章深入講述了患有情緒疾患的人在面對社會壓力時的心情和需要。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在疫情時期因為自己生病住院的經歷,不可否認在面對死亡時會有種種恐懼。 文章描述住普通病房初期的心理狀況。
Thumbnail
我更喜歡女主角因為無法承受她照顧的病人自殺身亡,後來也罹患了憂鬱症,並且因自殺行為而入住精神病房的劇情發展; 說「喜歡」其實有點奇怪,但我很讚賞這樣的劇情走向...
把握當下,好好相處 前言 看陳永儀的《生命這堂課:心理學家臥底醫療現場的26個思索》。 「心理學家臥底醫療現場」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她除了心理學專業外,還曾考上美國的「關懷師」執照並直接到醫院去擔任「關懷師」—關懷病患的心理需求;此外,她還取得「緊急救護員」證照,隨著救護車,協助平靜傷者情緒及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面對精神困擾時的心路歷程,藉由韓國漫畫改編的故事,呈現了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影響。文章探討了心理健康被忽略的現象,並提出了善待自己、尋求幫助的觀點。
Thumbnail
在資訊發達的現代,大家的生活面臨著各式不同的壓力與挑戰,而受到精神疾病所苦的人們也不在少數,但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瞭解卻還是不夠全面,仍然有太多的誤解與負面標籤,...或許我們無法感同身受,但仍可以用正向的態度成為照耀身處黑暗深淵患者的溫暖曙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很喜歡的作品,身為在精神科上過班的職能治療師,真會很推這部戲喔! 其實精神科是滿多作品喜歡處理的舞台,畢竟這裡的確有不少很「戲劇化」的事情發生,或者說,至少常以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日常。 但請注意,這些依然只是日常,精神病也就只是一種疾病而已,當然需要小心,畢竟沒人喜歡生病,但也不用太過敏感。
Thumbnail
小蓮下個月便將完成在 D 病房的實習,實習……但她萬萬沒想到今天發生的事,除了把過去多月來建立的自信心徹底瓦解之外,還惹來差點被襲擊的意外 「我們這裡的措施不能接收危險*心理病態的患者。」⋯⋯
Thumbnail
當我剛確診患有躁鬱症時,醫生提醒我「相由心生」,意味著我們的表情影響著我們的心情。透過一個朋友的故事,我們能深刻了解情緒疾患對患者的影響,並認識到患者的需要。在面對患者時,我們應該更理解、更溫柔、更體諒,而不是批評或評論他們。這篇文章深入講述了患有情緒疾患的人在面對社會壓力時的心情和需要。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在疫情時期因為自己生病住院的經歷,不可否認在面對死亡時會有種種恐懼。 文章描述住普通病房初期的心理狀況。
Thumbnail
我更喜歡女主角因為無法承受她照顧的病人自殺身亡,後來也罹患了憂鬱症,並且因自殺行為而入住精神病房的劇情發展; 說「喜歡」其實有點奇怪,但我很讚賞這樣的劇情走向...
把握當下,好好相處 前言 看陳永儀的《生命這堂課:心理學家臥底醫療現場的26個思索》。 「心理學家臥底醫療現場」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她除了心理學專業外,還曾考上美國的「關懷師」執照並直接到醫院去擔任「關懷師」—關懷病患的心理需求;此外,她還取得「緊急救護員」證照,隨著救護車,協助平靜傷者情緒及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面對精神困擾時的心路歷程,藉由韓國漫畫改編的故事,呈現了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影響。文章探討了心理健康被忽略的現象,並提出了善待自己、尋求幫助的觀點。
Thumbnail
在資訊發達的現代,大家的生活面臨著各式不同的壓力與挑戰,而受到精神疾病所苦的人們也不在少數,但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瞭解卻還是不夠全面,仍然有太多的誤解與負面標籤,...或許我們無法感同身受,但仍可以用正向的態度成為照耀身處黑暗深淵患者的溫暖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