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朋友阿茲的邀請,
我們一起合作的節氣小誌《潺時》issue. 1「小暑」
已於七月七日正式上線。
在這份小小的合輯裡,我們分享了適合夏日閱讀、聆聽、觀看的種種作品,交換歌單、電影、影像、詩與日常思索。這是一場非常好玩的對話實驗,有著探險般的刺激和奇遇:我們穿越城市與沙漠,從夜深的寂然飛入白晝之亮晃;一顆冰、一條河,在眼睛的注視之下,長出時間皺褶;溫熱的氣候質地,慢燉著生活裡晶瑩的碎片;房間裡流轉四季,而我們棲息其中 ── 引用阿茲的話來說:「那些夏日的躁動終究會迴返自身,但這次,我們所能感受到的已經超越炎熱本身,而是諸多屬於個體與世界最為動人且私密的相會時光。」
◌
這份刊物,紀錄藝術中的氣象萬千,
也是「更加安於自身」的祝福。
Take care, stay home.
關於《潺時》
時如淙水,潺流無息。
今日我們所識的時間與日期象徵著某種現代性的樣態,現代曆法標定一套通用、準確且具高度科學背景的思維。然而,時間的本質似乎與高度量化且可視的現代時間相悖,它從無實體,亦未曾現身,只寄宿在許多事物的表徵中。
回首過往,在現代曆法前節氣作為時間單位已有千年歷史。它除了用作農耕判別之途,更關乎宇宙、生命與自然的生息。24 個節氣,將萬物劃分為二十四種面貌,從立春開始,是為萬物生長與農民春耕之時,一路行經小滿、秋分、冬至,完成四季的流轉,也讓時間悄悄流過一年。
在今日重新關照節氣,並不是某種懷古或標新,而是透過節氣的隱喻,重新認識時間、認識自然,也同時認識自己。如同西方自然哲學傳統或東方儒道圍繞的「氣」與「虛心」,兩者都從關照外物開始,試圖從其迴返自身。
《潺時》以節氣出發,望藉其對自然關照的隱喻尋回似乎被現代生活遺忘的時-身心態。每期形式與風格自由,惟皆以節氣為起點向讀者推薦也許能夠成為開啟時-身心通道的各種路標。希望所有讀者都能藉此浸入潺潺時間中,感知自我與自然間的關係。
◌
註:這份刊物為長期企劃,以節氣為主題、每兩週一期的頻率推薦各式作品:電影、攝影書、動畫、展覽、音樂專輯、文學⋯⋯ 並嘗以多樣化的風貌呈現,使其具有四季般的複彩、自然力的彈性與韌度。《潺時》作為一場雙方、多方的對話展演,會走向何方?未知的實驗結果,總是令人期待。
關於「小暑」
作為第十一個節氣,小暑象徵著逐漸走向一年正中位置的最後過程。如同民間俗諺:「一日熱三分」,小暑將一天熱過一天。這段日子,我們的心情似乎將逐漸浮燥,加上已然實行超過四週的防疫政策,現在似乎處於某種躁動不安的狀態。
本期以「一」開展,兩位主編皆以一為單位述說關於小暑的日常,藉多種藝術作品,交織一段小暑的故事。形式為對話錄,但並非一來一往的快速交流,而是以午夜先生開場,她晝伏夜出的性格恰巧與另一位主編阿茲相反,在她表述完對小暑的認識與呼應後,再交給阿茲回應。
兩位每日只在傍晚相會,發生在逢魔之時的任何事件,總讓時間為其拂上一層神秘。
召集人|阿茲
主編|阿茲、午夜先生
執行主編|阿茲
視覺設計|小捧
出品|視覺文化研究室
阿茲:視覺文化研究室主理人,關注電影、影像及文化運動。每一次的觀影都如同一場儀式,希望以一生的時間,曝光一幀永恆倒立虛像。
目次
卮言|夏宇〈最熟最爛的夏天〉
歌吹為風|〈Winters in July〉你手心的冰塊
順流而下|《夏日記遊》Summer in the City, 1970
隱居種族|木心〈面對面的隱士〉
引言|《L'OEil et l'Esprit》
浮世畫家|《In My Room》Saul Leiter
時間皺褶|〈Day by Day〉日復一日
盛夏冒險|《瑪莎莎蒂》The Planters,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