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容忍與自由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今天包容了嗎 ?


胡適:容忍與自由

我今天是一個無神論者,我不相信有一個有意志的神,我也不信靈魂不朽的說法。但我的無神論和共產黨的無神論有一點最根本的不同。
我能夠容忍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
也能容忍一切誠心信仰宗教的人。

這是循環不息的,我今天沒有容忍異己的雅量,
那又怎麼會有承認異己的環境來達到我自由的真相。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再多的自由都是不真實的劇本。

所以人們追求的自由民主又是甚麼 ?

是可以容納不同的聲音各自表述想法再由更多群眾決定最後的方向,結果出來後各自尊重並且禮讓,大家承認這個結果並且一起走向更遠的遠方。

在台灣的多元化,不就是包容所帶來的美好景象,雖然有些害群芝麻,但那也是極少數的個案,在台灣伊斯蘭教不會奇怪;在台灣喇嘛不會很古代;在台灣黑人也能活得很自在。
這是就是我們可以容納更多人進來,即便同婚,不支持但也不會過於極端獵巫般驅趕,大家都退一點點,共用區塊就會更多的大大讓出來,自由度也會更加與以往不同於現在。

民主要求大家服從多數、尊重少數、容忍歧見,他還特別強調其中「容忍歧見」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人類的習慣總是喜歡一樣的而討厭不同的,總不喜歡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為。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

當然還是基於自己不會錯的心理也就是自信。

無法容忍就會發聲,就如同前陣子同婚話題,反對的長老教會就會辯論。
當然這社會上有多種聲音自然是好事,畢竟是在台灣而不是對岸,但在這些過程裡是否真的有尊重到大家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對於我來說上位者是否有容忍的心才是真正重要的,不然也是獨裁的臉色。

民主要求大家服從多數、尊重少數、容忍歧見。
當然無法顧到全部的人而是多數決,而政府便是難為的那一方面,如同共產黨可以下個命令統一一切,但在民主社會裡總會有許多發聲的管道機會,或在街頭示威等等,自然各有好壞千秋,自然還是要看社會開化程度、容忍程度、接受程度。

總之容忍造就自由無分你我

你忍忍我,我忍忍你,自然世界和平沒有爭議。


我年紀越大,越感覺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胡適
CarefreeSu 2021.07.0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1會員
549內容數
太多不同的意見,光怪陸離的事件, 卻不能視而不見,理解討論便了解, 繼續找尋著真理空間進入不同淵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 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萬經之王∥道的第三章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萬經之王∥道的第四章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心靈∥魚與熊掌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萬經之王∥道的第五章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神話∥北歐啟示錄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神話∥巴比倫之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防曬產品係數測試報告彙整(2024年)從2014年起,自己對於市售防曬產品的效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時候發現不少產品的防曬係數其實標示是有問題的,像是原本應該是人體測試的SPF與PA數值,實際上沒有做,只用機器測試的數據來充當,但這兩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像是防曬係數其實有強度、廣度與平均度三個面向需要一起判斷,但多數廠商並沒有完整標示
Thumbnail
從自煮生活,獲得真正的飲食自由!飲食是一種生活習慣,每日三餐在外即使方便,但對我而言,卻好像少了一味!想來想去,才發現原來「自煮生活」是我對於認真度日的憧憬和樂趣。
Thumbnail
2021-09-03
整理是感受平靜生活與自我對話的過程_ 對話空間整理師Lillian【女人創業老實說】 陳昱利 Lillian |  Organizing for Freedom創辦人 Lillian曾經也苦於東西太多,從一名愛購物生活沒有秩序的女性,經歷了國際搬家,只有一鍋一杓的日子六個月,深刻體會到不被物品所束縛的日子,因此開始物品的斷捨離。
Thumbnail
生活中的微歧視|人權與自由講座前陣子去聽了場人權與自由的講座,談到從1970年代起,女權意識逐漸抬頭,隨後他又提到了工作與家庭的議題。 而我提問道: 「聽到您不斷的提到家庭,那我想問,『家』的意義是什麼?該如何在家庭和工作中取得平衡?」 『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份,有了家,人生才得以完全。』 「但對於女性而言,婚後在事業上的玻璃天花
2021-06-12
生活-體會與學習、面對自我課題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情 跟朋友聊天之後發現自己一直沒發現的盲點 當發現的當下 一定要先.....
Thumbnail
靜坐與生活(11):養成靜坐習慣與開始精進自我 這幾天迎來了靜坐滿兩年的生活,前兩天發了篇隨筆日記,看來是累積好一陣子的壓力鬆脫開來,所以產生了大量的思潮,思潮帶動情緒起伏,過了也就過了。想想這也是需要練習的,學習讓那些思潮就這樣流散而去,別對腦海中浮現思潮下判斷與評論。
2021-02-20
【在生活裡與他方相遇】:《回到自身》1-3. 我在的台北並不總是接觸得到大自然, 我在的台北並不總是能與潛意識同在, 我在的台北並不總是時時備感療癒, 我在的台北並不總是見到朋友, 我在的台北,不慢生活。 我在的台北是一個觀光的城市的人群的台北, 我在的台北是意識清晰、選擇決定充斥的台北, 我在的台北是消耗的、輸出的大於涵養的台北,
201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