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台大歧視政見的啟示:我們應該尊重仇恨/歧視言論的言論自由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人說,這是言論自由。

身在民主社會,我們不是該「尊重」各種不同的聲音,讓大家都可以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怎麼可以聽到政治不正確的言論就封殺他的自由呢?
然而這裡面有些盲點,比如寬容的悖論:無限制的寬容最終會導致寬容消失。若果我們把無限制的寬容應用在對待不寬容之人,或者我們對不寬容之人的打擊不作準備,這樣的寬容最終會被破壞。
如果我們因為言論自由而放任仇恨言論散播,最後只能是落得仇恨言論成為主流思想,少數族群的聲音會被壓下去。那麼少數族群的言論自由也不可能被保障,於是這個社會最後還是淪為一言堂。
這時候又有人要說,不過就是開個玩笑,應該沒這麼嚴重吧
這邊我要拾人牙慧了,因為我也才從女性主義的課堂上從這個迷思中跳出來。對又是朱家安,但他真的寫的很好。
比如說:處男大學畢業時應該要永久結紮。
我們都知道這並不會真實發生,可是若然你笑了,並不阻止這樣的玩笑話蔓延,可想而知就會開始有各式各樣嘲笑處男的「玩笑話」對吧。哪天有人表達不滿,還會被打壓成「沒有幽默感」、「認真就輸了」。
當事態變成這樣,你的反對言論還有自由,有平權嗎?
所以我的結論是,為了言論自由放任仇恨言論,有關係;為了幽默而歧視攻擊,有關係。
身為被歧視和亂開玩笑的大戶,我個人推薦在你覺得有關係的時候,「理性地」告訴他這就是歧視與仇恨言論。為自己的立場做理性辯護。
因為仇恨是沒有理性可言的。只要能夠討論,不必是少數族群也可以為其發聲。甚至你可以理性地告訴大家你為什麼討厭少數族群:比如原住民加分只是因為身份,而不是他真的有認真唸書,是否有失公平合理。
我通常在理智地告訴對方這是歧視不公依然被攻擊後,才會「攻擊」回去。畢竟網路世代,會讀文打字不代表看的懂人話。(馬上政治不正確了。)
當仇恨言論赤裸裸被發表時,又會有人說了:「又不是指名道姓講你、也不會少塊肉,你自己要對號入座怪誰?還是有犯法?那你去告告看啊,告得成再來說。」
法律被訂來保護人民的身家財產與社會秩序,保障大家最基本的人權。最基本的。
如果你作為人,受過高等教育,卻只要求自己遵守法律底線,跟老喊我做八大不偷不搶的8+9有什麼兩樣?
說到高等教育和8+9,有人問我幾個很有趣的問題:

「因為歧視政見言論而被懲處,有沒有違反言論自由?是不是未犯先判?」

我覺得不算,假如你因為某人發表歧視政見,內心不喜,於是先告訴你公司的人事部:這兩名學生要列進公司的拒絕往來戶。 那不就是你的言論自由嗎?既不犯法也不害他們少塊肉,甚至也不至於侵害他們基本人權。但未犯先判這個假設很有趣,所謂歧視在他們發表政見時就已經犯下了,不需要等他們真的實施啊。我認為該有人出來告訴他們:這不是開玩笑的。

「歧視性言論應該要接受學校層級的懲處嗎?」

不用退學,但應該要強制他們修性平學分或者做性平專題,甚至要口試,沒過就不要畢業。
不是把學生幼體化,或大環境讓他們學不會,而是這就是教育界的責任。身為最高學府,學生言行失當,證明了學校教育尚且不足,若把學生開了,在我看來是把自己的失敗推給學生個人,開除眼不見為淨。
另一方面,持續地待在社會裡面才能持續地死亡,不退學未嘗不是一種教訓。
我覺得可以思考一下,當我們過度使用懲罰手段遏止歧視言論時,最後大家尊重少數族群是因為他真的了解其中意義,還是因為害怕文字獄?當大家只是把歧視化明為暗時,歧視是消失了,還是依然存在只是變的難以發現?會不會因為逆風想紅而故意挑釁少數族群?
言論自由不是絕對的,社會上容許言論可以多自由,一直都是相對拉鋸的。所以過與不及都會破壞言論自由。
「如果今天同樣的話是8+9講出來的,我們還會這樣反應嗎?為什麼我們對於這些頂大生有這麼高期待?」
這個很有趣,我超想留給大家一起解答的。因為我沒什麼頂大還是學店的概念,對我而言屁孩就是屁孩,只分懂不懂事,不分學校好壞。
但是偷懶不可取於是我去爬人家文了。學校能給的是過程,即便我們往往只想看到結果。
大家覺得頂大生很有可能會成為國家將來棟樑,並且頂大分到的教學資源比例也是最多的,我們納稅的錢最後卻教出滿懷歧視與仇恨的學子,將來甚至有可能手握資源命脈,擔任國家要職……想想政治人物、官員、五師等,三天兩頭上新聞爆爭議言行,有沒有可能,就真的帶頭執行了歧視政策,加速族群對立?
因為8+9普遍不重視學業,很難爬上社會的高階層。他們的社會影響力相對有限,政治正不正確也就沒那麼多人關心。
雖然這件事本身就反映出了社會聲量與話語權本來就是不對等的,言論自由從來不是建立發言者身上,而是多少人肯聽。
avatar-img
219會員
64內容數
你以為八大行業都是俊男美女嗎?你以為付了錢就可以當大爺嗎?你以為給了錢就可以叫女生腿打開?做八大行業只會強調自己不偷不搶不騙不放火,這有什麼了不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聲音的背影-avatar-img
2023/05/27
3
歧視言論不等於政治不正確,政治正確往往取決於社會條件(甚至風向,或者根本只有同溫層),而且過度政治正確反而會形成新的階層化。無限的寬容也不是悖論,因為無限沒辦法應用在寬容上。言論自由也是需要社會條件從不自由來劃出界限,但妳提到的8+9和台大生的類比很有問題,例如鎮瀾宮要選董事長訂這些條件媒體會不會炸開?言論自由的盲點就在於根本沒有平等這件事,而妳選擇這樣的類比就劃出了自己的界限。(抱歉可能有點失禮)
3
袁非-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5/28
1
聲音的陰影  歧視言論如若不是建立在政治不正確之上,您認為怎麼樣才是?政治正確不一定社會條件可以達成,看看女性與男性的社會待遇就能明白,社會成全男性為多,然而這是對的嗎? 如若有過度正治正確會形成新的階層,那是政治正確問題或是權力分配問題呢? 若真有那時,那麼新的平權議題必然隨之興起。 比如同樣是有色人種加上女性,碧昂絲和我說的話關注量就是不一樣的。這能理解嗎?鎮瀾宮要選董事長為什麼是代表8+9? 當你預設要有鎮瀾宮那樣的社經地位而不是隨處可見的叛逆少年或不知名的飆車仔時,是不是就是告訴我們小小的8+9與台大學生除了年紀輩份沒一個可相提並論的呢?言論自由的盲點就是沒有平等,所以言論自由到何處才能達成平等一直是我與大家致力研究的事,這方面來說我的確有自己的界限,言論自由也該是有界限的。這有什麼不對嗎?抱歉有點失禮,我不太清楚您想表達的是……?
1
切格拉底-avatar-img
2023/06/08
1
【時事雜想】我尊重法律之內的所有言論自由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1
「我們都知道這並不會真實發生,可是若然你笑了,並不阻止這樣的玩笑話蔓延,可想而知就會開始有各式各樣嘲笑處男的『玩笑話』對吧。哪天有人表達不滿,還會被打壓成『沒有幽默感』、『認真就輸了』。當事態變成這樣,你的反對言論還有自由,有平權嗎?」這一段根本沒有因果關係,很滑坡。你怎麼知道事態不會變成網友對說出「沒有幽默感」的人群起攻之呢?例如現在。雖然我喜歡你的其他部分,但我愛心按不下去。
1
袁非-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5/31
請不要找我是誰 這個為什麼是滑坡,它被認定滑坡的過程是什麼,您沒有過程的突然認定就不是滑坡嗎?或者你認為無傷大雅的玩笑,笑完其實不會激勵他們說出更歧視更過份的笑話,甚至做出更過份的作為?你的論點是什麼歡迎分享。多少愛心就不用說了,好像您的認同非常偉大一樣。請和我平等交流,不必施恩一樣讀我文章,感謝。
fg Jy-avatar-img
2023/06/10
我個人想法我個人想法:我贊成完全的言論自由,想要了解一個人(包括自己)就要讓他完全自由言論,君子動口不動手,大家言論完全自由,誰都只能出一張嘴不能動手打人,也不能告對方,不能刪對方文,意見完全交流後,大家自然就會知道認識彼此,溝通大大提升效果,也知道該怎麼說話,會進步或退步,但前提是絕對不可以動手動腳動身體,另一個前提是大家有高度知識到可以理解〔絕對尊重大家想法都不同〕,要彼此尊重,字面上不尊重不代表不尊重,字面上與你想法不同不代表不尊重你,(真的做出傷害別人身體或此人所有物時或只准自己罵別人不准別人反擊而提告時或禁止對方發言時)才叫不尊重。
袁非-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6/13
fg Jy 這叫一言堂24時,也就是說可能有人辱罵"你媽是妓、你妹下賤、祖宗十八代全都該剉骨揚灰不得好死,你更是個渾帳狗雜種",這也算他言論自由,那我很好奇令堂令妹是否能同意,以及這樣的用言論自由保障純人身攻擊和造謠有何意義?
你抓到的我部份想講的重點了,不過這裡不想引戰,而是要討論另一個慢慢變成主流的問題,政治正確下的打壓。傳統中的"少數族群"現在有一群非少數但同感不公的人事一起打壓"多數族群",而多數因為通常也不想戰(畢竟都沒被欺壓了)所以也是事不關己的被慢慢打壓這裡想回原作一個點,即使站出來甚至打壓多數,少數的歧視依然不會變少, 因為人心中本來就只有"排除異己",而沒有"歧視少數"。人要靠理解不同,才會讓少數不會成為異己,而出來討論會幫助理解,但出來戰不會。當然並不覺得原作在戰,只是想理解您怎看現在有一堆少數是用戰的這問題
袁非-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6/06
酒吧七 看見一切並快樂的活著 我認為"排除異己"本身就是不該被合理化的,是引發歧視與仇恨的根源,並非少數或多數的問題。"大家都這麼想"不見得事情就是對的,有可能也只是合理化某些歧見的推託。(只要留言者是心存平等的來討論我也不會視為引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的確不可能讓人們不互相比較劃拉誰我族類。但即便是不同種族性別國家個性甚至個人化差異,也有發言權,他不必非得被認同,但他的言論或行為能夠被展現就是尊重。本篇探討的就是這種尊重應該要放在什麼程度,才不會反而讓某些人的言論壓迫了別人的言論自由。反駁並非打壓,只是展現了我的想法
袁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時事評論 為什麼不去學校學 :「16歲,已休學,沒工作經驗,肯學。請問有什麼工作可以做?」 :「肯學為什麼不要去學校學?」 這很難理解?不就是因為孩子覺得學校教不了她想學的、給不了她想要的。 我16歲的時候家庭已經分崩離析,我也不想再學習,即便我唸的還可以。唸書對這個家而言只是無意義的消耗……我才1
今天看到了某便宜網紅的發言,以及其下幾百則"你太誠實"的留言。 我可以控制臉部表情,但內心說不失望是騙人的。 雖然我不是8+9,但如果這就是"社會"對我們的普遍態度,那麼八大人和8+9有沒有差異,其實對我沒有差別。 我做過最好的客人,就是黑道。 :"妳有沒有接S。" :"沒有耶大哥,不然我幫你換個有
他們不喜以真容示人,所以習慣戴口罩、或以和女性的合照、或者小孩寵物的照片為頭貼,仔細一瞧會發現,他們頭髮皮膚油膩、身材發福。他會將看到的女性從頭到腳做評論,符合審美標準就性化、不符合就加以嘲諷,只要反駁或指正就會發狂攻擊,還會打帶跑,毫不在意言行正不正確,只知道自己身為男性自尊不可侵犯...。
時事評論 為什麼不去學校學 :「16歲,已休學,沒工作經驗,肯學。請問有什麼工作可以做?」 :「肯學為什麼不要去學校學?」 這很難理解?不就是因為孩子覺得學校教不了她想學的、給不了她想要的。 我16歲的時候家庭已經分崩離析,我也不想再學習,即便我唸的還可以。唸書對這個家而言只是無意義的消耗……我才1
今天看到了某便宜網紅的發言,以及其下幾百則"你太誠實"的留言。 我可以控制臉部表情,但內心說不失望是騙人的。 雖然我不是8+9,但如果這就是"社會"對我們的普遍態度,那麼八大人和8+9有沒有差異,其實對我沒有差別。 我做過最好的客人,就是黑道。 :"妳有沒有接S。" :"沒有耶大哥,不然我幫你換個有
他們不喜以真容示人,所以習慣戴口罩、或以和女性的合照、或者小孩寵物的照片為頭貼,仔細一瞧會發現,他們頭髮皮膚油膩、身材發福。他會將看到的女性從頭到腳做評論,符合審美標準就性化、不符合就加以嘲諷,只要反駁或指正就會發狂攻擊,還會打帶跑,毫不在意言行正不正確,只知道自己身為男性自尊不可侵犯...。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中天2002年入主勁道數位電視後,改名為中天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歷經18個年頭,中天新聞於2020年度經NCC決議不予換照,是新聞台換照未過的首例。 中天新聞台從換照未過開始即大力批評NCC,認為這是新聞自由最黑暗的一天;是言論自由蒙羞的一天;是台灣人民應該因此感到悲傷的一天,因此這篇就來談談中天新聞
中天新聞台從換照未過開始即大力批評NCC,認為這是新聞自由最黑暗的一天;是言論自由蒙羞的一天;是台灣人民應該因此感到悲傷的一天,因此這篇就來談談中天新聞換照失敗是否就等於台灣再無言論自由,是否只會剩下中天新聞所說的一種聲音,新聞媒體界因此就變成了政府大內宣的一種工具。
中天新聞台換照一案,實際上判斷是否對錯尚待「言論自由市場」來「真理越辯越明」(前提是言論自由市場尚未失靈),但對於NCC否決中天換照之處分理由,是否有侵害憲法上對於新聞自由之保障,似乎可以先簡單從大法官解釋的角度探討
11/18,NCC 委員會投下 7:0 反對票,否決中天新聞換照一案,中天新聞即將在12/11 執照到期後關台,引起全國關注。 中天新聞關台,是民之所欲還是政治角力?是「言論自由」的勝利還是慘敗?方格子的創作者們也寫下各自不同的觀點,我們也想聽聽你的觀點,歡迎與方格子的讀者們分享。
近日台灣NCC駁回中天換照的事件,雖然網絡主流一片叫好,但藍營卻指責此舉損害言論自由... 若事實如報告般有嚴重干預編輯自主等之違反新聞專業之情事,則駁回是有道理的。 但事件的真正問題和討論點,在於審查機制是否有認受性和獨立性上。
NCC 以 7:0 否決中天換照,中天確定出局。全案最困難之處在於:政府原是媒體監督的對象之一,但是現在卻必須由政府機關管制媒體執照。問題是:如果不由政府機關管制,那麼又該由誰管制呢?不過過分強調「政府換照審查卻不能實質審查」,同時否定了換照審查的必要性,反而存在內在邏輯的問題;更根本的問題是...
中天2002年入主勁道數位電視後,改名為中天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歷經18個年頭,中天新聞於2020年度經NCC決議不予換照,是新聞台換照未過的首例。 中天新聞台從換照未過開始即大力批評NCC,認為這是新聞自由最黑暗的一天;是言論自由蒙羞的一天;是台灣人民應該因此感到悲傷的一天,因此這篇就來談談中天新聞
中天新聞台從換照未過開始即大力批評NCC,認為這是新聞自由最黑暗的一天;是言論自由蒙羞的一天;是台灣人民應該因此感到悲傷的一天,因此這篇就來談談中天新聞換照失敗是否就等於台灣再無言論自由,是否只會剩下中天新聞所說的一種聲音,新聞媒體界因此就變成了政府大內宣的一種工具。
中天新聞台換照一案,實際上判斷是否對錯尚待「言論自由市場」來「真理越辯越明」(前提是言論自由市場尚未失靈),但對於NCC否決中天換照之處分理由,是否有侵害憲法上對於新聞自由之保障,似乎可以先簡單從大法官解釋的角度探討
11/18,NCC 委員會投下 7:0 反對票,否決中天新聞換照一案,中天新聞即將在12/11 執照到期後關台,引起全國關注。 中天新聞關台,是民之所欲還是政治角力?是「言論自由」的勝利還是慘敗?方格子的創作者們也寫下各自不同的觀點,我們也想聽聽你的觀點,歡迎與方格子的讀者們分享。
近日台灣NCC駁回中天換照的事件,雖然網絡主流一片叫好,但藍營卻指責此舉損害言論自由... 若事實如報告般有嚴重干預編輯自主等之違反新聞專業之情事,則駁回是有道理的。 但事件的真正問題和討論點,在於審查機制是否有認受性和獨立性上。
NCC 以 7:0 否決中天換照,中天確定出局。全案最困難之處在於:政府原是媒體監督的對象之一,但是現在卻必須由政府機關管制媒體執照。問題是:如果不由政府機關管制,那麼又該由誰管制呢?不過過分強調「政府換照審查卻不能實質審查」,同時否定了換照審查的必要性,反而存在內在邏輯的問題;更根本的問題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經由邏輯導通解析歧視的來源,發現有兩種後,便可以更好得帶來美好,說是帶來,其實只是做自己。 而在發現歧視的表象下,是社會中自由、平等、博愛的不暢通時,也許我們應該做的事,是貫徹價值,而非打擊表象。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分享了在台灣與大陸工作的經歷,強調台灣言論自由的優勢。然而,作者也指出言論自由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如言論不負責任。作者欣賞凱文·凱利的慎言標準,認為這是評估言論恰當性的最高標準。最後,作者呼籲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並用經濟學角度思考言論責任。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Thumbnail
身為教師,你確實不該教導學生:他們外溢的情緒會有撞槍口的人來負責。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臺灣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以及對於毒舌和濫用言論自由的批評。文章中提到了同性婚姻案例,店家拒絕服務同性戀者的爭議情況。同時也提及了社會對於網紅毒舌言論的矛盾看法和文化素養的探討。
Thumbnail
前言 本篇文章不在貶低任何一個群體,而在反思「多元意見的包容」的意義。 正文 最近選後在網路上不斷有"疑似作票"的影片流出,看見時的第一時間我真是差點膀胱無力險些漏尿,第一時間我也開始質疑台灣選舉真的腐化成這副德性了嗎?感到慌張又憤怒。 可隨後又有各種反面論點提出: 台灣1萬7千個投票所,每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Thumbnail
經由邏輯導通解析歧視的來源,發現有兩種後,便可以更好得帶來美好,說是帶來,其實只是做自己。 而在發現歧視的表象下,是社會中自由、平等、博愛的不暢通時,也許我們應該做的事,是貫徹價值,而非打擊表象。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分享了在台灣與大陸工作的經歷,強調台灣言論自由的優勢。然而,作者也指出言論自由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如言論不負責任。作者欣賞凱文·凱利的慎言標準,認為這是評估言論恰當性的最高標準。最後,作者呼籲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並用經濟學角度思考言論責任。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性別平等下,我們真的秉棄所有偏見與歧視?或者在性別平等的現狀下是大眾理所當然?觀察身邊從親戚到明星,原來性別偏見無處不在。
Thumbnail
身為教師,你確實不該教導學生:他們外溢的情緒會有撞槍口的人來負責。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臺灣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以及對於毒舌和濫用言論自由的批評。文章中提到了同性婚姻案例,店家拒絕服務同性戀者的爭議情況。同時也提及了社會對於網紅毒舌言論的矛盾看法和文化素養的探討。
Thumbnail
前言 本篇文章不在貶低任何一個群體,而在反思「多元意見的包容」的意義。 正文 最近選後在網路上不斷有"疑似作票"的影片流出,看見時的第一時間我真是差點膀胱無力險些漏尿,第一時間我也開始質疑台灣選舉真的腐化成這副德性了嗎?感到慌張又憤怒。 可隨後又有各種反面論點提出: 台灣1萬7千個投票所,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