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篇:黃櫨的流浪

2021/07/0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為何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每到一國,便親吻該國土地?」年幼的大愛問。
土地有著難以言喻的味道,帶苦澀又甘甜,腐爛又新鮮,圓滿又欠缺,廣義又狹義,想著又不想著。總的來說,是一種既遠且近的味道。土地盛載著當地人的政治,經濟,社會,歷史,文化,環境及智慧。親吻土地意味著尊重這片土地的種種。
聯合國將12 月5 日定為「世界土壤日」。
土壤的多重作用往往被忽視。土壤不能發聲,而且很少有人站出來為其說話。土壤是我們糧食生產中的無聲盟友。
世界土壤日提醒我們,要認識土壤、糧食及安全的重要性,我們還須關注農業以及在減緩氣候變化、減貧和可持續發展的議題。
關於土地,大愛有話說。
《希望與榮耀的土地》(Land of Hope and Glory)是一首英國愛國歌曲,對土地的描述精妙非常。
Land of Hope and Glory, Mother of the Free.
自由之母,威望之城。
How shall we extol thee, who are born of thee.
偉國之子,頌汝之譽?
Wider still and wider shall thy bounds be set.
爾界爾彊,日廣日龐。
God, who made thee mighty, make thee mightier yet.
天力天威,益浩益強!
古往今來不少對土地的描述中,土地都是跟國力有關,土地是財富之母。每個國家都對他國土地虎視眈眈。但土地就只是權力和財富?
古語有云:「何公論曰:天若無土,不能圓蓋於上;地若無土,不能厚載於地,五穀不生;人若無土,不能營運於中,五行不立。此三才不可缺土也。木若無土,有失載培之力;火若無土,不能燭照四方;金若無土,難施鋒銳之氣;水若無土,不能堤泛濫之波;土若無水,不能長育萬物。」
(《淵海子平》卷一)
原來,我們的土地有着覆蓋、承受、助長、繁衍、栽培、照耀、施氣和借勢的功能。
大愛中學畢業成績不好,硬著頭皮讀上預科,成績更不濟。由於家貧,18 歲便踏足社會,於能源公司任技術員學徒,一做四年。畢業後晉升為助理工程師,三年後再成為工程師。
18 歲那年開始,大愛開始籌劃他的土地之旅。儲蓄兩年的假期和旅費,他就開展他的土地之旅。1992 年,他橫過新疆,越過喀喇崑崙山,跨過紅旗拉甫(中巴邊界),到過巴基斯坦,由北走到南。1994 年,大愛亦去過越南和緬甸,都是從南走到北,見證過兩地政治和文化的衝擊。「你們從小就愛在街上談天嗎?」大愛問。
最為大愛津津樂道的一次旅程就是巴基斯坦。當年,他隻身飛到新疆烏魯木齊,再飛去中國最西端的城市喀什。從喀什乘坐公車到紅其拉甫,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邊界。公車走過喀喇崑崙公路,又稱為中巴友誼公路,穿越喀喇崑崙山脈。
喀喇崑崙山脈綿延數千公里,平均海拔都在6000 米以上。
喀喇崑崙公路北起中國新疆城市喀什,穿越喀喇崑崙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西端, 經過中巴邊境口岸紅其拉甫山口,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全長1224 公里。
走上喀喇崑崙山,大愛途經喀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是多麼『恐怖』的感覺!我指的是喀什庫爾干城。」
對!這是一趟絲綢之路。「塔什庫爾干」在維吾爾語中的意思是「石頭城」,被視為是漢代中國的邊緣。塔什庫爾干城市是中國唯一只住有白人的地方。是怎麼樣的恐怖呢?
「公車駛到喀什庫爾干城,已是晚上八時!我吃過飯後,從旅店外往天上看,看見……」大愛還記得那城只有一條大直路,名稱是中巴友誼路。車子就是停在帕米爾和中巴友誼路路口。公路塵土飛揚過後,寧靜非常,沒有中巴友誼的感覺!
那一刻,大愛嚇呆了。
「原來天空可以這樣美!太『恐怖』了!為何在我住的地方沒有這樣的美?……」
「當然知道是光害……其他地方為何沒有這樣的?就像一張以繁星編織成的棉被蓋下來。原來天空可以這樣的美!
太『恐怖』了!……」
過了晚上,過了早晨,這是在中國邊境的最後一天。
離開喀什庫爾干城,再走兩個多小時就見到了中巴邊境紅旗拉甫山口。在邊境辦過手續後,大愛便踏進了巴基斯坦那褐色的土地。
「這裡的泥土跟中國的不一樣!這裡的泥土的褐色比中國的更褐色……我喜歡這裡泥土的氣味和顏色!我喜歡流浪,黃櫨的流浪。」
大愛在巴境的第一站是蘇士特,一個細小的城市。巴基斯坦北部都是冰川,日夜溫差大。他試過在街頭跟一個巴基斯坦男士攀談,走到街尾,已有十多人陪伴。
「你們從小就愛在街上談天嗎?」大愛跟一眾與他同行的人說。
從街頭的一個,到街尾的六個,越走越多。他們似懂非懂,仍然非常友善地跟你一起走,走到最後!
「我們都是這樣生活的!」人群中一把聲音迅速回應。
慢活,一種大愛感到渾身不自然的生活。這次的經驗,啟發大愛去尋慢活。
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每到一國,便親吻該國土地,是對那個國家和人民表示尊敬,是對那國人民管理好這片土地
所作出的努力和犧牲的致敬。對!是管理,不是擁有。人類是管家,而不是地主。
如果你認同「擁有就是被擁有」這句存在主義的名言,你應該同時會同意「役於土,受役於土」。土地根本不屬於我們的,是地球的。
「土地,從來不屬於你,
不屬於我,不屬於任何人,
只是暫時借用供養生命所需一坵田,
八百代主人歷代祖先,
守護土地再交付下一代看顧,
即使擁有  
也只是億萬年生命史  
匆匆一瞬
鳥,飛掠天空、借宿樹梢
魚,悠游海洋溪流,棲息水草
獸,覓食森林原野  
散居山坡、丘陵、平原、海濱
每一片土地的子民  
也都只是暫住者  
請解放我們的腳掌和肌膚
請敞開我們的鼻息
請貼近我們的心胸
直接傾聽土地深處 
最深處  
汨汨流動的訴說
土地,孕育豐饒多樣的
生命,綿延不息
任何經濟數字,沒有資格
估算多少價值與意義
土地,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上天的照拂下  
從來不虧欠、不背棄  
人們,為何一再換來  
粗暴的傷害  
今日活著的我們  
明日即將離去  
何忍放任永無魘足的貪念
吞噬有限的山林溪流綠地
成為不肖的祖先  
如何向子孫交代  
人心一旦喪失
土地倫理的尊重
就會水泥般硬化
每一片土地的毀棄
都是萬劫不復的災難
將我們快速逼近  
無處立足的絕境
彷如空氣、彷如陽光、彷如四季
土地,從來不屬於  
任何人,任何世代
誰也沒有權力  
剝奪下一代的未來」
吳晟老師《土地從來不屬於》詩作
土地滋潤眾生,人類面對土地和地上各種生物,理應有微末心及手足情!要與土地為友,以土地為師。我們面對土地要以感恩的心,跟世人共富共享。人類應該不分種族、性別、政治、傳統、文化,去分享土地的所有,藉此豐盛自己,同時豐盛他人。土地是人類的禮物,同時人類也應該是土地的禮物。如是,土地就會對人類更有感恩之情,從而更滋潤眾生。
就是這樣,周而復始,人類的參與,天地、土地跟眾生都會好一些!
有說,土地倫理中的土地泛指地上各種生物,我們要對他們好一些。對他們好一些,應該沒有人反對,問題是當土地或土地上兩種或以上生物的利益相沖,我們會怎樣?若果你信奉「人類中心主義」,你會犧牲其他生物,因為人類是最高階的生物,所有生物要依附人類生存。若果你信奉「生態中心主義」,認為所有生物平起平坐,當中沒有階級分別,那個時候,你會怎樣做呢?你會認為這是土地法西斯主義嗎?
土地倫理要求我們犧牲人類一點福祉也要救回其他生物,因為物種少了一種就少了一種,挽回不了。例如,為了搶救林木,禁止肆意砍伐森林的樹木,即使這樣做會令伐木工人失業。因此,政府要為工人作出補償或協助轉工,目的是捍衛土地林木的存活。
就是這樣,周而復始,人類的參與,天地、土地跟眾生都會好一些!
可惜的是,無論是戰爭蹂躪的人禍,或是地震海嘯的天災,我們第一時間關心的,當然是人的死活。我們甚少關心土地的破壞!貪婪又可憐的人類,永遠無法向我們的後代和祖宗交代!
地震海嘯……
我的文章原著於<大愛的衆生> 一書
往這裡 https://ko-fi.com/lawan 給我一杯🍮 或一個 🍎,所有捐款會投入我的眾籌計劃,讓香港的年青人得到大專教育,將來回饋重塑愛與公義嘅社會。
3會員
79內容數
故仔嘅專題包括世界國地旅遊熱點同埋秘境,有小鎮同埋城市,重要係包括當中嘅小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