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相似詞 抄襲
釋義
偷取他人財物或作品以為己有。唐.柳宗元〈辯文子〉:「然考其書蓋駮書也,其渾而類者少,竊取他書以合之者多,凡孟子輩數家,皆見剽竊,嶢然而出其類。」也作「
剽賊」。
字詞 【更闌人靜】
注音 ㄍㄥ ㄌㄢˊ ㄖㄣˊ ㄐㄧㄥˋ
釋義
夜已深,人都安睡無聲。元.關漢卿〈侍香金童.春閨院宇套.出隊子.么〉:「銅壺玉漏催淒切,正更闌人靜也。」也作「更深人靜」、「更深夜靜」。
字詞 【夜闌人靜】
注音 ㄧㄝˋ ㄌㄢˊ ㄖㄣˊ ㄐㄧㄥˋ
相似詞 更深人靜
釋義
深夜人聲寂靜。明.凌濛初《紅拂記》第一齣:「只等夜闌人靜,再作區處。」《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約莫一更時分,夜闌人靜,燦若久曠之後,慾火燔灼。」
字詞 【二缶鐘惑】
注音 ㄦˋ ㄈㄡˇ ㄓㄨㄥ ㄏㄨㄛˋ
釋義
分辨不出缶、鐘兩種盛器的容量大小。比喻是非不明。《莊子.天地》:「以二缶鐘惑,而所適不得矣。」
字詞 【摜碎】
注音 ㄍㄨㄢˋ ㄙㄨㄟˋ
釋義
摔碎、打破。如:「他不小心把碗摜碎了。」
字詞 【卅】 部首:十 部首外筆畫數:2 總筆畫數:4
注音 ㄙㄚˋ
釋義
[名]
三十。如:「他今年卅八歲。」晉.王羲之〈雜帖〉:「建安靈柩至,慈陰幽絕,垂卅年。」
字詞 【廿】 部首:廾 部首外筆畫數:1 總筆畫數:4
注音 ㄋㄧㄢˋ
釋義
[名]
二十。秦.李斯〈泰山刻石〉:「皇帝臨立,作制明法,臣下脩飭,廿有六年。」唐.杜甫〈客堂〉詩:「舊疾廿載來,衰年得無足。」
字詞 【廾】 部首:廾 部首外筆畫數:0 總筆畫數:3
注音 ㄍㄨㄥˇ
釋義
[動]
並攏兩手以捧物。《說文解字.廾部》:「廾,竦手也。」
[名]
1 二十。同「廿」。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字詞 【薄】 部首:艸 部首外筆畫數:13 總筆畫數:17注音
(讀音)ㄅㄛˊ
[形]
- 不厚的。《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稀疏的。南朝梁.何遜〈入塞示南府同僚詩〉:「薄雲巖際出,初月波中上。」
- 貧瘠、不肥沃。如:「薄田」。
- 微不足道。如:「薄禮」、「薄技」。
- 卑賤。如:「出身微薄」。
- 不敦厚。如:「刻薄」、「薄情」。
- 不尊重。如:「輕薄」。
[名]
- 草木叢生的地方。《文選.鮑照.蕪城賦》:「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
- 簾子。《禮記.曲禮上》:「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
- 姓。如明代有薄珏。
[動]
- 減輕、減損。《左傳.成公十八年》:「禁淫慝,薄賦斂,宥罪戾。」
- 迫近、接近。《文選.李密.陳情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 附著。《楚辭.屈原.九章.涉江》:「腥臊並御,芳不薄兮。」
- 侵入。《荀子.天論》:「故水旱未至而飢,寒暑未薄而疾。」
- 鄙視。如:「厚此薄彼」、「妄自菲薄」。《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
[副]
輕微的。《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字詞 【輩出】
注音 ㄅㄟˋ ㄔㄨ
釋義
連續出現。如:「英雄輩出」。《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又有賢良、文學之選,於是名臣輩出,文武並興。」
字詞 【人才輩出】
注音 ㄖㄣˊ ㄘㄞˊ ㄅㄟˋ ㄔㄨ
釋義
有才學的人一批接一批相繼而出。《元史.卷一七三.崔彧傳》:「六曰貴游子弟,用即顯官,幼不講學,何以從政。得如左丞許衡教國子學,則人才輩出矣。」
第四頁
字詞 【倍感親切】
注音 ㄅㄟˋ ㄍㄢˇ ㄑㄧㄣ ㄑㄧㄝˋ
釋義
加倍感受到熱情懇切。如:「在異鄉遇見友人總是倍感親切。
注音 ㄌㄧㄣˋ ㄒㄧㄤ ㄖㄨˊ
釋義
人名。戰國趙人,生卒年不詳。趙惠王時,秦昭襄王欲以十五城池,易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懷璧前往,見秦王無償城的誠意,乃完璧歸趙。後來在秦、趙澠池之會,智辯秦王,使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上卿。日後對同朝大臣廉頗容忍相讓,使頗慚愧,負荊請罪,終於成為知交。
字詞 【澠池之功】注音 ㄇㄧㄣˇ ㄔˊ ㄓ ㄍㄨㄥ
釋義
戰國時,趙國藺相如在澠池之會立功的故事。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
相似詞 誆騙、欺詐、敲詐
釋義
藉某種理由向他人詐取財物。《紅樓夢》第六九回:「只說張華無賴,以窮訛詐,狀子也不收,打了一頓趕出來。」《文明小史》第一二回:「所有地方上的青皮無賴,以及衙門前的蠹役刁書,皆可以前來訛詐。」也作「
訛賴」。
相反詞 廣大、曠達、豁達、廣闊
釋義
- 氣度狹窄。《史記.卷二三.禮書》:「化隆者閎博,治淺者褊狹,可不勉與!」《後漢書.卷三九.劉趙淳于江劉周趙列傳.劉般》:「倀能說經書而用心褊狹,遷嚴毅剛直而薄於藝文。」
- 土地或空間狹小。《北史.卷六.齊本紀.高祖神武帝》:「雖有山河之固,土地褊狹,不如鄴,請遷都。」宋.蘇舜欽〈滄浪亭記〉:「時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狹,不能出氣。」
相似詞 剛強、剛毅、堅強、強硬
相反詞 和順、馴順、柔順、馴服、柔弱
釋義
強硬不屈。《宋史.卷三六○.趙鼎傳》:「檜見之曰:『此老倔強猶昔。』」《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老和尚見他說得倔強,心下好些著惱。」
【橫行】
注音 (ㄧ)ㄏㄥˊ ㄒㄧㄥˊ
釋義
縱橫馳騁。例橫行無阻
橫向排列。例坊間的橫式招牌,多半由左到右橫行書寫。
【橫行】
注音 (二)ㄏㄥˋ ㄒㄧㄥˊ
釋義
形容行為蠻橫,不講道理。例橫行霸道
字詞 【滿地撿芝麻,整簍灑油】
注音 ㄇㄢˇ ㄉㄧˋ ㄐㄧㄢˇ ㄓ ˙ㄇㄚ , ㄓㄥˇ ㄌㄡˇ ㄙㄚˇ ㄧㄡˊ
釋義 (諺語)
比喻只計算小處,而忽略了大處。《三俠五義》第二回:「李氏笑道:『你真是「整簍灑油,滿地撿芝麻」,大處不算小處算咧!
第19頁
字詞 【妁】 部首:女 部首外筆畫數:3 總筆畫數:6
注音 ㄕㄨㄛˋ
釋義
[名]
女方家的媒人。《孟子.滕文公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我知道男家的媒人叫作媒,女家的媒人叫作妁。」
第23頁
釋義
將米、麥等研磨成粉的工場。
釋義
久雨。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也作「
淫雨」。
釋義
冬季應時的雪。因可以殺死害蟲,使作物豐收,故稱為「瑞雪」。唐.韓愈〈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今瑞雪頻降,來年必豐。」
第27頁
【撒】手-12-15
注音 (ㄧ)ㄙㄚ
釋義
放開、鬆開。例撒手不管、撒腿就跑
施展、表現。例撒嬌、撒野、撒謊
排出、排洩。例撒尿
【撒】手-12-15
注音 (二)ㄙㄚˇ
釋義
散布、散播。多指顆粒或片狀的東西。例撒種、撒胡椒粉、撒傳單、在上面撒了一層白糖 附圖
將東西散落或傾倒出來。例他一不小心,把手上的東西撒了一地。
撒種子(三聲)
播種(四聲)
第28頁
【身分證】
注音 ㄕㄣ ㄈㄣˋ ㄓㄥˋ
釋義
法定證明國民身分的證件。例身分證遺失後,應即時登報作廢,以防遭人冒用。
【奮鬥】
注音 ㄈㄣˋ ㄉㄡˋ
釋義
不屈服於環境,為達目的而努力。例他奮鬥多年,終於事業有成。
字詞 【憤】 部首:心 部首外筆畫數:12 總筆畫數:15
注音 ㄈㄣˋ
釋義
[動]
1 心中想了解卻有困難。《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2 因心中不滿而動怒、生氣。如:「憤恨」、「憤怒」。唐.駱賓王〈代徐敬業討武氏檄〉:「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
[名]
仇恨。如:「化除私憤」。《宋史.卷二五五.列傳.張永德》:「張侍中誅我宗黨殆盡,希中以法,報私憤爾。」
第30頁
字詞 【畢】 部首:田 部首外筆畫數:6 總筆畫數:11
注音 ㄅㄧˋ
釋義
[名]
1 古代用以捕捉鳥、兔的長柄小網。《說文解字.*部》:「畢,田网也。」清.段玉裁.注:「謂田獵之网也。」《莊子.胠篋》:「夫弓弩畢弋機變之知多;則鳥亂於上矣。」
2 簡札。《爾雅.釋器》:「簡謂之畢。」宋.邢昺.疏:「簡,竹簡也。古未有紙,載文於簡,謂之簡扎,一名畢。」《禮記.學記》:「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
3 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為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五宿。
4 星官名,畢宿之首,由八顆星組成,在西方屬金牛座。」《詩經.小雅.漸漸之石》:「月離于畢,俾滂沱矣。」漢.司馬相如〈長門賦〉:「觀眾星之行列兮,畢昴出於東方。 」
5 姓。如宋代有畢昇,清代有畢沅。
[動]
1 用網捕捉。《詩經.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漢.毛亨.傳:「於其飛乃畢掩而羅之。」
2 結束、終止。如:「今日事,今日畢。」《孟子.滕文公上》:「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唐.元稹《鶯鶯傳》:「言畢,翩然而逝。」
[副]
全部、一齊。如:「原形畢露」、「群賢畢至」。唐.韓愈〈進學解〉:「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
字詞 【一】 部首:一 部首外筆畫數:0 總筆畫數:1
注音 ㄧ
釋義
[名]
1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2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1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2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3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4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5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6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7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動]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副]
1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2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3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4 概括。如:「一般來說」。
5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6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7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8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9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助]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連]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第32頁
字詞 【服膺】
注音 ㄈㄨˊ ㄧㄥ
相似詞 謹記
釋義
記在心中,不會忘記。《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脣腐齒落,服膺而不釋,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
字詞 【義憤填膺】
注音 ㄧˋ ㄈㄣˋ ㄊㄧㄢˊ ㄧㄥ
釋義
胸中充滿因正義而激起的憤怒。如:「看完電視新聞所報導的虐待動物案,大家不覺地義憤填膺。」也作「義憤填胸」。
字詞 【膺選】
注音 ㄧㄥ ㄒㄩㄢˇ
相似詞 被選、當選、中選
釋義
當選。《晉書.卷三二.后妃傳下.穆章何皇后傳》:「穆章何皇后諱法倪,廬江灊人也。父準,見外戚傳。以名家膺選。」
字詞 【膺任】
注音 ㄧㄥ ㄖㄣˋ
釋義
擔任。如:「公司重金禮聘他膺任總經理一職。」
第33頁
字詞 【貽笑大方】
注音 ㄧˊ ㄒㄧㄠˋ ㄉㄚˋ ㄈㄤ
相似詞 見笑於人
釋義
被識見廣博或精通此道的內行人所譏笑。參見「見笑大方」條。《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若遇一煩難之缺,轉恐才不勝任,必致貽笑大方。」《精忠岳傳》第一○回:「小生卻疑是此劍──但說來又恐不是,豈不貽笑大方。」
字詞 【貽】 部首:貝 部首外筆畫數:5 總筆畫數:12
注音 ㄧˊ
釋義
[動]
1 贈送。《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孌,貽我彤管。」《莊子.逍遙遊》:「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2 遺留。《書經.五子之歌》:「有典有則,貽厥子孫。」《文選.陸機.文賦》:「俯貽則於來葉,仰觀象乎古人。」
[名]
姓。如宋代有貽範。
字詞 【含飴弄孫】
注音 ㄏㄢˊ ㄧˊ ㄋㄨㄥˋ ㄙㄨㄣ
釋義
上了年紀的人當可含飴自甘,弄孫為樂,不問餘事,以恬適自娛。《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紀》:「吾但當含飴弄孫,不能復關政矣。」《歧路燈》第七七回:「說齒屆古稀,又有含飴弄孫之樂。」
字詞 【飴】 部首:食 部首外筆畫數:5 總筆畫數:13
注音 ㄧˊ
釋義
[名]
用米或麥製成的糖漿或軟糖食品。如:「
字詞 【頤養天年】
注音 ㄧˊ ㄧㄤˇ ㄊㄧㄢ ㄋㄧㄢˊ
釋義
清靜保養年老的歲月。如:「爺爺退休回鄉下後,每天散散步、下下棋,過著頤養天年的生活。」
字詞 【大快朵頤】
注音 ㄉㄚˋ ㄎㄨㄞˋ ㄉㄨㄛˇ ㄧˊ
釋義
朵,動。頤,下巴。朵頤,指動著腮頰欲食的樣子。大快朵頤指飽食愉快的樣子。如:「媽媽煮了滿桌的好菜,我又可以大快朵頤一番了。」
字詞 【頤】 部首:頁 部首外筆畫數:7 總筆畫數:16
注音 ㄧˊ
釋義
[名]
1 下巴。指鼻子下面腮頰部分。《莊子.漁父》:「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新唐書.卷八三.諸帝公主列傳.高宗三女》:「主方額廣頤,多陰謀。」
2 姓。如隋代有頤炅。
[動]
養。如:「頤養天年」。《後漢書.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王符》:「頤育萬民,以成大化。」唐.韓愈〈閔已賦〉:「惡飲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頤神而保年。」
[助]
用於加強語氣,無義。《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夥頤,涉之為王沉沉者!」
第35頁
字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注音 ㄊㄠˊ ㄌㄧˇ ㄅㄨˋ ㄧㄢˊ , ㄒㄧㄚˋ ㄗˋ ㄔㄥˊ ㄒㄧ
釋義
(諺語)蹊,小路。全句指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因其花朵美豔,果實可口,人們紛紛去摘取,於是便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比喻為人真誠篤實,自然能感召人心。《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太史公曰》:「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也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字詞 【僵】 部首:人 部首外筆畫數:13 總筆畫數:15
注音 ㄐㄧㄤ
釋義
[動]
1 仰倒、跌倒。《說文解字.人部》:「僵,偃也。」清.段玉裁.注:「僵謂仰倒。」《史記.卷六九.蘇秦傳》:「佯僵而棄酒。」
2 收斂起笑容,臉部表情變得嚴肅。如:「他老是僵著臉,讓人不敢親近。」
[副]
1 硬化、不靈活。如:「僵挺」、「僵硬」、「凍僵了。」
2 雙方相持不下,無法協調。如:「別把事情弄僵了!」
第36頁
字詞 【行徑】
注音 ㄒㄧㄥˊ ㄐㄧㄥˋ
相似詞 行動、行為
釋義
1 道路。《文選.曹植.送應氏詩二首之一》:「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唐.韓愈〈山石〉詩:「山石犖确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2 行為、舉動。明.高濂《玉簪記》第一六齣:「他獨自理瑤琴,我獨立得蒼苔冷,分明是西廂行徑。」《儒林外史》第八回:「家君在此數年,布衣蔬食,不過仍舊是儒生行徑。」
3 行蹤、行跡。《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娼家行徑沒根蒂的,連夜走了,那裡去尋?」
字詞 【不脛而走】
注音 ㄅㄨˋ ㄐㄧㄥˋ ㄦˊ ㄗㄡˇ
相似詞 風行一時
釋義
脛,小腿。不脛而走指不用腿也能去,比喻事物不用推廣,也能迅速傳播。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四.白香山詩》:「是以不脛而走,傳遍天下。」也作「無脛而行」。
字詞 【逕自】
注音 ㄐㄧㄥˋ ㄗˋ
漢語拼音 jìng zì釋義
直接行動而不顧他人。如:「他逕自進了房間,不理別人的叫喚。」也作「徑自」。
字詞 【逕】 部首:辵 部首外筆畫數:7 總筆畫數:11
注音 ㄐㄧㄥˋ
釋義
[名]
小路。通「徑」。《玉篇.辵部》:「逕,路逕也。」《莊子.徐无鬼》:「夫逃虛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逕。」唐.杜牧〈山行〉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動]
1 至、到。唐.韓愈〈復志賦〉:「君之門不可徑而入兮,遂從試於有司。」
2 注入。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恆水又東逕藍莫塔,塔邊有池。」
[副]
直接。如:「逕至」、「逕寄」。《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備惶遽奔走,欲南渡江,肅逕迎之到當陽長阪。」《喻世明言.卷二一.臨安里錢留婆發跡》:「帶著三分酒興,逕往南門街上而來。」
字詞 【大相逕庭】
注音 ㄉㄚˋ ㄒㄧㄤ ㄐㄧㄥˋ ㄊㄧㄥˊ
相似詞 天差地別、截然不同
相反詞 大同小異、不相上下
釋義
兩者截然不同,相去甚遠。參見「大有逕庭」條。
字詞 【大有逕庭】
注音 ㄉㄚˋ ㄧㄡˇ ㄐㄧㄥˋ ㄊㄧㄥˊ
釋義
語出《莊子.逍遙遊》:「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唐.成玄英.疏:「謂接輿之言不偶於俗,多有過差,不附世情,故大言不合於理耳也。」形容彼此言行截然不同相差甚遠。宋.劉克莊〈與竹溪林中書書〉:「錄示飛躍亭詩,篇篇有飛躍意,與卷中諸賢高談闊論,諄諄然解費隱字及勿忘勿助長數句,與飛躍全無相關者,大有逕庭矣。」也作「大相逕庭」、「大相徑庭」。庭,舊音為ㄊㄧㄥˋ。
第40頁
【洽】水-6-9
注音 ㄑㄧㄚˋ
釋義
和睦、協調。例融洽、洽和
商量、商談。例洽商、洽談、接洽
廣博、周遍。例博識洽聞
【恰】心-6-9
注音 ㄑㄧㄚˋ
釋義
剛、正。例恰好、恰巧、恰到好處
適當、合適。例恰當
【延宕】
注音 ㄧㄢˊ ㄉㄤˋ
相似詞 例耽擱、拖延
釋義
延遲耽擱。例只要是他答應的事,就會馬上辦理,絕不延宕。
字詞 【老成】
注音 ㄌㄠˇ ㄔㄥˊ
相似詞 老到、老練
相反詞 輕佻
釋義
1 因經歷多,而顯得老練穩重。如:「他踏入社會多年,為人處事顯得很老成。」
2 閱歷多而練達世事的人。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明日起,駕一輛細車兒,著梅香相伴,叫兩個老成伴當,伏侍你去。」
3 年高德劭者。《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到了六七歲,又要送他上學,延一個老成名師,擇日叫他拜了先生。」
4 比喻文章穩練,功夫深到。唐.杜甫〈戲為六絕句〉六首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
【輕佻】
注音 ㄑㄧㄥ ㄊㄧㄠˊ
相反詞 例莊重
釋義
言語舉止不莊重。例他的態度輕佻,令人心生厭惡。
第42頁
【風行草偃】
注音 ㄈㄥ ㄒㄧㄥˊ ㄘㄠˇ ㄧㄢˇ
釋義
比喻在上位者施行德政以教化人民,使人民順從。語本《論語.顏淵》。例由於主事者以身作則,於是風行草偃,全體一致躬行。
【偃旗息鼓】
注音 ㄧㄢˇ ㄑㄧˊ ㄒㄧˊ ㄍㄨˇ
相反詞 例大張旗鼓、重振旗鼓
釋義
軍隊放下旌旗,停敲戰鼓。比喻事情中止,不再進行。例由於聯合國居中調停,衝突雙方終於偃旗息鼓,協議撤軍。
字詞 【孺慕】
注音 ㄖㄨˊ ㄇㄨˋ
相似詞 渴念
釋義
本指小兒之愛慕父母,後多指對人或事深切依戀愛慕之情。《後漢書.卷二六.伏湛等傳.贊曰》:「淮人孺慕,徐寇要降。」
第47頁
【解】角-6-13
注音 (二)ㄐㄧㄝˋ
釋義
押送、發遣。例押解罪犯、蘇三起解
古代官吏辦公的地方。例解舍、解署
→解元
【解元】
注音 ㄐㄧㄝˋ ㄩㄢˊ
釋義
古代科舉考試中稱鄉試第一名。例聽說她的曾祖父是前清的解元。
【押解】
注音 ㄧㄚ ㄐㄧㄝˋ
釋義
拘送、押運。例警方在押解人犯途中,必須嚴加戒備。
字詞 【塗】 部首:土 部首外筆畫數:10 總筆畫數:13
注音 ㄊㄨˊ
釋義
[名]
1 泥。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三下.釋詁》:「塗,泥也。」如:「泥塗」。《莊子.秋水》:「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2 道路。通「途」。《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孟子.梁惠王上》:「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3 姓。如漢代有塗禪。
[動]
1 粉刷、敷抹。如:「塗飾」。《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豫讓》:「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塗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宋.陸游〈阿姥〉詩:「猶有塵埃嫁時鏡,東塗西抹不成妝。」
2 擦去、抹去。如:「塗改」、「這幾個字一塗掉,整篇文章便顯得乾淨俐落。」
3 隨意畫、寫。如:「塗鴉」。
4 沾汙、汙染。《莊子.讓王》:「其並乎周以塗吾身也,不如避之以絜吾行。」
字詞 【炭】 部首:火 部首外筆畫數:5 總筆畫數:9
注音 ㄊㄢˋ
釋義
[名]
1 含碳物質在不完全燃燒或加熱時所得到的殘留物。《說文解字.火部》:「炭,燒木餘也。」如:「焦炭」、「木炭」。
2 方言。指煤。《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少君)至宜陽,為其主入山作炭,(寒)暮臥岸下百餘人,岸崩,盡壓殺臥者,少君獨得脫,不死。」《正字通.火部》:「炭,石炭。今西北所燒之煤,即石炭。」
3 姓。如漢代有炭虬。
字詞 【曲突徙薪】
注音 ㄑㄩ ㄊㄨˊ ㄒㄧˇ ㄒㄧㄣ
相似詞 未焚徙薪
相反詞 江心補漏、臨渴掘井
釋義
比喻事先採取措施,以防患未然。參見「枉突徙薪」條。《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夫救焚者,銷之於曲突徙薪之時者易為力。」明.屠隆《綵毫記》第九齣:「念隱憂漆室效葵傾,鑒先幾曲突徙薪情。」
字詞 【防患未然】
注音 ㄈㄤˊ ㄏㄨㄢˋ ㄨㄟˋ ㄖㄢˊ
相似詞 防微杜漸、未雨綢繆
相反詞 臨渴掘井
釋義
在禍患沒有發生之前就加以防備。《明史.卷一七○.于謙列傳》:「中原多流民,設遇歲荒,嘯聚可虞。乞敕內外守備及各巡撫加意整飭,防患未然。」《三俠五義》第一二回:「蔣完著急道:『君子防患未然。』」
字詞 【然】 部首:火 部首外筆畫數:8 總筆畫數:12
注音 ㄖㄢˊ
釋義
[動]
1 燒。燃的本字。《孟子.公孫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2 贊同。《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沛公然其計,從之。」《三國演義》第一回:「劉焉然其說,隨即出榜招募義兵。」
[形]
對、正確。如:「不以為然」。《論語.雍也》:「雍之言然。」
[代]
如此。《論語.憲問》:「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唐.柳宗元〈桐葉封弟辯〉:「周公曰:『天子不可戲。』乃封小弱弟於唐。吾意不然。」
[連]
1 但是、可是。《左傳.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2 雖。《董西廂》卷八:「師言然善,奈處凡浮,遭此屈辱,不能無恨。」
3 然後。《隋書.卷七○.李密傳》:「待士馬肥充,然可與人爭利。」
[助]
1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如:「斐然」、「赫然」、「恍然」。《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
2 用於句末,表肯定、斷定的語氣。《論語.憲問》:「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禮記.檀弓下》:「穆公召縣子而問然。」
3 表示比擬的語助詞。《呂氏春秋.孟秋紀.蕩兵》:「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則為福,不能用之則為禍。」
[歎]
唯,表應答。《論語.陽貨》:「子曰:『然!有是言也。』」《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子邪?』晏子對曰:『然!是也。』」
[名]
姓。如漢代有然溫。
第51頁
字詞 【庶子】
注音 ㄕㄨˋ ㄗˇ
釋義
1 嫡子以外的眾子或妾所生的兒子。《儀禮.喪服》:「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也。」《禮記.內則》:「適子、庶子祇事宗子、宗婦,雖貴富,不敢以貴富入宗子之家。」
2 職官名。太子宮官員之一。掌王族版籍。
字詞 【嫡子】
注音 ㄉㄧˊ ㄗˇ
釋義
1 正室所生的長子。《三國演義》第三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為篡逆耶?」
2 正室所生的兒子。
【疊床架屋】
注音 ㄉㄧㄝˊ ㄔㄨㄤˊ ㄐㄧㄚˋ ㄨ
釋義
比喻事權管理或文章結構重複累贅。語本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例這篇文章有疊床架屋的毛病,若能稍加刪節會更好。
【因地制宜】
注音 ㄧㄣ ㄉㄧˋ ㄓˋ ㄧˊ
釋義
根據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辦法。例各街道風格不一,實施綠化時,應注意因地制宜,隨時變通。
【翰林】
注音 ㄏㄢˋ ㄌㄧㄣˊ
釋義
唐、宋時,為內庭供奉之官,方技、雜流,亦待詔為翰林。明、清則為進士朝考後,得到庶吉士者的稱號。例翰林學士
泛稱學術界。例他投身翰林已有數十年了。
【牌坊】
注音 ㄆㄞˊ ㄈㄤ
釋義
古代用來表彰或紀念人物的牌樓型建築物。例貞節牌坊、忠義牌坊
【磨坊】
注音 ㄇㄛˋ ㄈㄤ
釋義
將米、麥等研磨成粉的場所。例荷蘭人用風車來推動磨坊中的磨盤。
聊天 ㄌㄧㄠˊ
卯時 ㄇㄠˇ
迎接 ㄧㄥˊ
俯仰 ㄧㄤˇ
【俯仰無愧】
注音 ㄈㄨˇ ㄧㄤˇ ㄨˊ ㄎㄨㄟˋ
釋義
無論對天、對人都問心無愧。語本《孟子.盡心上》。例他一生行事不求富貴利達,但求俯仰無愧。
第58頁
【蠡】虫-15-21
注音 (ㄧ)ㄌㄧˇ
釋義
蟲子蛀食木頭。
器物因為使用過久而剝落、腐蝕的樣子。
字詞 【范蠡】
注音 ㄈㄢˋ ㄌㄧˇ
釋義
人名。字少伯,生卒年不詳,春秋楚人。與文種同事越王句踐二十餘年,苦身戮力,卒以滅吳,尊為上將軍。蠡以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句踐為人,可與共患難,難與同安樂,遂浮海適齊,變姓名為鴟夷子皮。至陶,操計然之術以治產,因成巨富,自號陶朱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