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一位CFP的日常】從銀行帳戶看出你的財務個性

2021/07/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懶的閱讀?那就用聽的吧!
作者:蔣竣植(CFP)

「哇!你的銀行帳戶也太多了點!有什麼特別的功能嗎?」

這句話快要成為我在財務諮詢時的開場白了……
每當看到諮詢民眾的資產負債表時,都會先看到這個與現金有關的欄位。那又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銀行戶頭呢?我歸納出三個可能原因:
1. 頻繁更換工作
當初每份工作的薪資帳戶可能都分屬不同的銀行,一旦換工作的頻率較高,名下的銀行帳戶就會跟著變多。而是否需要跑一趟將帳戶結清,或許可再行評估,但倒是可以將帳戶內的現金整併至同一個戶頭(此時相信有人會說:「我只是戶頭多,但裡面都沒錢……」),藉此也一併整合生活支出的扣款帳戶,例如信用卡費、水電瓦斯等。
2. 銀行高利存款
這幾年開始流行數位帳戶,線上填妥資料、身份相關文件拍照上傳後,即完成開戶,完全不用臨櫃耗時辦理。除了開戶方便的誘因之外,更吸引人的應該就是高利定存、活存吧?只要符合門檻,例如數位帳戶內只要累積達5萬元,就可享有至少2%的年利率,但要注意的是,一般這些高利優惠存款活動都有期限,一旦過了期限,其存款利率往往讓人會想「跳槽」,而手邊的數位帳戶也就因此而越來越多了。
3. 不同理財用途
也有部分民眾會刻意將錢分散在不同的戶頭,一方面不讓自己在某個戶頭看到太多的錢,以免衝動消費,另方面賦予各戶頭不同的功能、以達到「各司其職」的功能。但實際上,若每個戶頭的金額不多,倒也不用搞得那麼複雜,或許很多銀行都有轉帳次數的優惠,但錢的管理基本上是越簡單越好,否則一旦某個戶頭內設定扣款的金額不足,整個「資金分工鏈」可能就會因需要「挖東牆補西牆」而開始大亂。
據統計,不同族群的帳戶數量也不相同,例如:
· 負債族:
負債項目較多的民眾,通常不會有過多的銀行帳戶,因為尚未有結餘可供思考該將其存放於哪個銀行較好,努力還債是唯一目標。(但要小心頻繁轉貸或持續借貸所造成的戶頭增加)。
· 小資族:
這個族群開始有些閒錢,所以最容易被高利存款的數位帳戶所吸引,但並非每個月的帳戶餘額都能超過符合高利的基本門檻金額(因為資金常被挪用),所以其實高利的效果不彰。真要設定目標,先從小額的一年期定存即可,慢慢累積多筆小額定存,才有機會持續增加現金部位。
· 高薪族:
或許是薪水較高的關係,通常這個族群較少會留意數位銀行的高利存款方案,但這並不意味高薪族一定會有較高的存款,反而有可能在生活支出上的花費較高,而導致存款不足。(當然,這就要透過其他方式來強迫儲蓄了!)
既然每個月薪資首先會進入的就是銀行帳戶,之後再由該帳戶去執行生活、投資等相關財務上的分配,那麼就不應該有太多常使用的銀行帳戶。若連理財的「源頭」都一團亂,實在很難相信財務的狀況能有多好,對吧?

有空,整理一下自己的銀行戶頭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4會員
330內容數
一位熱愛閱讀、喜愛講課、樂於投資、醉心於研究國際政經新聞的書呆子。 希望透過寫作,能讓更多人得到正確的理財觀念及國際觀。 持續進化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