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讀後|《哨譜》邱常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回顧閱讀邱常婷的《新神》時,我就對這樣一位擁有旺盛天馬行空幻想力的作者感到佩服,亦是我對她始終如一的評價。她的想像與建立於既有世界觀加以修正的奇幻又有出入,閱讀她的作品,是跳脫邏輯,遁入邱氏寰宇的唯一途徑。再以武俠小說之緯去討論這本新作《哨譜》,我實在不夠格發表任何高見。終究,我對華文小說涉略程度僅如一般讀者程度,那些被冠以經典之作,我仍汲汲營營著汲取,必須認清一點的是,從我的觀點與個人閱讀喜好而論,《哨譜》對我來說,並不吸引人。


  故事主要在說,流傳於江湖間的「哨譜」是一份可引領持有者進入「神仙鄉」這塊近似世外桃源的「地圖及武功秘笈」。而周轉於哨譜間的角色們的故事,不僅是《哨譜》本身的故事骨幹,也是「哨譜」存在於人世間,藉由其角色經歷拼湊而成的傳聞,經由說書者散播於民間,增添其虛幻玩味風采的可讀性所在。


  經由順時年代性的安排,故事開章由說書者領出清領時期,鄰近台灣的彈丸島上有一被母親遺棄,皮膚赤紅的漂流嬰孩番紅花,在飄盪島嶼外圍,終與哨譜持有者夜宵相遇,拜其為師,成為新任哨譜繼任者。下一時間軸為成人番紅花與師傅夜宵訣別,必須尋找下一任繼承哨譜之徒。然而,他選擇的對象,卻也讓番紅花意識到繼承哨譜將帶來的危險性,使他受憐惜新徒弟安危,與體認哨譜本身危險性兩者間左右拉扯的為難,終致番紅花該名角色的終點。哨譜之所以成為「哨譜」的緣由,奇妙地,竟在將來的時間軸——同時也是身處彈丸島者解讀「台灣」以「時差之島」稱之——帶出其真相。而在這一章節也恰巧地配合日治時期時空背景,讓登場於其中的夜宵與其師父許茂生間的師徒情誼深厚,凸顯哨譜在江湖將終究帶來的腥風血雨不可小覷。終章在描繪哨譜時,又以拓寬哨譜本身是說書人說本重新定位哨譜功能。這裡拋出一個使人陷入思索的問題:到底「哨譜」存不存在?「哨譜」的定位是真能尋找到神仙鄉,習得輕功的秘笈,抑或者哨譜不過是由故事角色,以及閱讀《哨譜》這本書的讀者我們,不管以任何形式記錄下對哨譜的感想,即是在續寫「哨譜」本身的創作集?穿插於《哨譜》每一章節年代間的,即是「哨譜」本身的發展史。邱常婷的安排讓閱讀《哨譜》與存在《哨譜》中尋找「哨譜」的角色們,背負著一個擴充故事與接龍的共同職責中,而這正是我覺得《哨譜》非常值得玩味的特點所在。


  呼應《新神》藉由物品寓意的挪用,投射於人生基於巧遇又或必然的經歷,讓題材發揮多出他人無法觸及的經驗程度,是邱常婷實為了不起,極具個人魅力的角色風格。我認為,能在連續兩部作品上將自己安放於明確的定位並不是件壞事,也就代表至少這種作者深刻地體認到他正在寫什麼,而他知道怎樣與世界溝通對他來說是最得宜的方式。然而,僅讀過邱這兩本作品的我,偏頗的感想總結認為《哨譜》過於暴走的想像,讓試圖按圖索驥歸因出「哨譜」真正定義是什麼的努力,到頭來仍毫無掌握。白話一點在於「看不懂」這件事,我很是在意——而且是近四百頁的篇幅,我唯一可以自圓其說的方式也只可呼應上面第三段最後提到的:不管是我們或故事角色,共同背負著一個擴充故事與接龍的共同職責。


  武俠類與歷史類小說通常會被集中一別,事實上,台灣人執筆的歷史小說出版數又遠超出武俠小說,多數人對武俠作品認知,沒意外應始終牽制於金庸系列。光憑邱常婷在獲得補助肯定後,執意完成這樣一部以台為故事舞台,武俠味濃厚的嶄新突破,就值得誠摯的肯定與鼓勵。我無法專業地評判到底字眼操作與武俠元素拿捏是否得宜,但至少將踏入武俠世界的第一次獻給由「台灣/女性」這樣雙重邊緣性特徵的作家,更讓我相信,台灣文學不是終得受外版書打壓的一灘死水,只是需要更多被看見的機會及時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南聲生生難
85會員
177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南聲生生難的其他內容
2025/04/01
在書店工作遇到外國人的機會愈來愈高,前幾天就有一位先生希望能夠協助他找一些只看圖就能懂意思的繪本或是漫畫,說是想買給他的孩子們看。 我們在童書區繞了很久,一開始我以為他要的是台灣的繪本,就挑了比較多聯經出版的繪本給他,後來他拿他挑到的伊勢英子繪本給我,才知道並不局限於台灣的作家或台灣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4/01
在書店工作遇到外國人的機會愈來愈高,前幾天就有一位先生希望能夠協助他找一些只看圖就能懂意思的繪本或是漫畫,說是想買給他的孩子們看。 我們在童書區繞了很久,一開始我以為他要的是台灣的繪本,就挑了比較多聯經出版的繪本給他,後來他拿他挑到的伊勢英子繪本給我,才知道並不局限於台灣的作家或台灣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3/27
定義什麼是「隨筆」是進入這本書首要重點。松浦彌太郎提出至為關鍵的解釋,認為隨筆紀錄的是我們對於不熟悉事物所參透的「秘密」。那份理解的經過往往是動人且誠摯,而閱讀隨筆的人們一來也是在享受這份情緒上珍貴的感動。
Thumbnail
2025/03/27
定義什麼是「隨筆」是進入這本書首要重點。松浦彌太郎提出至為關鍵的解釋,認為隨筆紀錄的是我們對於不熟悉事物所參透的「秘密」。那份理解的經過往往是動人且誠摯,而閱讀隨筆的人們一來也是在享受這份情緒上珍貴的感動。
Thumbnail
2025/03/18
譚劍的書我讀得不多,唯一一本是《姓司武的都得死》,加上一直以來我都是陳浩基的書迷,這些因素不禁讓我產生一種「香港作家的寫作技能樹不點個推理是不是說不過去?」怎麼都能寫得那麼戲劇性,那麼令讀者手不釋卷?
Thumbnail
2025/03/18
譚劍的書我讀得不多,唯一一本是《姓司武的都得死》,加上一直以來我都是陳浩基的書迷,這些因素不禁讓我產生一種「香港作家的寫作技能樹不點個推理是不是說不過去?」怎麼都能寫得那麼戲劇性,那麼令讀者手不釋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邱常婷《獸靈之詩〈上〉:保留地的祭歌》簡單的閱讀心得與分享。 內容有關於故事世界觀背景的捏他與暴雷。
Thumbnail
邱常婷《獸靈之詩〈上〉:保留地的祭歌》簡單的閱讀心得與分享。 內容有關於故事世界觀背景的捏他與暴雷。
Thumbnail
邱常婷《獸靈之詩〈上〉:保留地的祭歌》參加試讀活動的閱讀心得。 此心得無任何暴雷捏他內容。
Thumbnail
邱常婷《獸靈之詩〈上〉:保留地的祭歌》參加試讀活動的閱讀心得。 此心得無任何暴雷捏他內容。
Thumbnail
從開始寫小說,有個問題一直是我們幾位寫作者常思考的,就是「怎樣叫台灣奇幻或科幻小說」。 當然,我們這些人寫的全都是台灣的奇幻或科幻小說沒錯,或許是直接用台灣當背景,又或許是在作品中透露出台灣的文化與價值觀。 當然,後者可能更關鍵一點,因為我的確看過那種把書裡的台北換成東京可能還感覺更對味的作品,顯然
Thumbnail
從開始寫小說,有個問題一直是我們幾位寫作者常思考的,就是「怎樣叫台灣奇幻或科幻小說」。 當然,我們這些人寫的全都是台灣的奇幻或科幻小說沒錯,或許是直接用台灣當背景,又或許是在作品中透露出台灣的文化與價值觀。 當然,後者可能更關鍵一點,因為我的確看過那種把書裡的台北換成東京可能還感覺更對味的作品,顯然
Thumbnail
獨步文化出版、瀟湘神構思十年,以臺灣、廢線鐵路為基底,結合島國史地與神秘學精華而成的熱血、青春、愛情故事——《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推薦給大家。
Thumbnail
獨步文化出版、瀟湘神構思十年,以臺灣、廢線鐵路為基底,結合島國史地與神秘學精華而成的熱血、青春、愛情故事——《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推薦給大家。
Thumbnail
先說結論!請給我續集! 這本是我第二本看的瀟湘神作品,第一本是之前《魔神仔:被牽走的巨人》這本相較魔神仔那本有更多奇幻元素,而這些奇幻元素又跟台灣有相關聯,所以我覺得在感覺上更親切,我還蠻喜歡這種題材的
Thumbnail
先說結論!請給我續集! 這本是我第二本看的瀟湘神作品,第一本是之前《魔神仔:被牽走的巨人》這本相較魔神仔那本有更多奇幻元素,而這些奇幻元素又跟台灣有相關聯,所以我覺得在感覺上更親切,我還蠻喜歡這種題材的
Thumbnail
  不要以為某些被劃為台灣輕小說的作品,看得都是國小、國中、高中生,就沒什麼深度,這些好故事只要你願意看,就會發現一片新世界。
Thumbnail
  不要以為某些被劃為台灣輕小說的作品,看得都是國小、國中、高中生,就沒什麼深度,這些好故事只要你願意看,就會發現一片新世界。
Thumbnail
這禮拜臺灣 ACG 界上烘个討論應該就是 CCC 欲收起來个傳聞。CCC 个全名是「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一開始是中研院踮 2009 年為著欲共𪜶收藏个資料展示予國民了解,煞揣著用尪仔冊个方式,彼陣是做紙本个季刊,2015 年捌收起來,2017 年閣月刊重啟,
Thumbnail
這禮拜臺灣 ACG 界上烘个討論應該就是 CCC 欲收起來个傳聞。CCC 个全名是「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一開始是中研院踮 2009 年為著欲共𪜶收藏个資料展示予國民了解,煞揣著用尪仔冊个方式,彼陣是做紙本个季刊,2015 年捌收起來,2017 年閣月刊重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