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廈觀點】會議室變「時租」鼓勵工作效率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now.com財經】有追看本欄的讀者應該記得,筆者曾經提及某些英資銀行董事,最近一反工作習慣,由坐在豪華寬敞又有海景的私人專屬房間,變成在寫字樓的開放式區域,與其他僱員一起共用流動電腦檯(Hot Desk),至於他們原本的「大班房」拆除間隔後,統統改為會議室出租
不要,低估這個看似輕微的轉變,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也會導致一個月後美國德州的龍捲風。就上述銀行集團,於全球各地擁有近900個高級職員房間,涉及總樓面加起來分分鐘有上百萬平方呎,再吸引業界其他機構仿效,不難成為全新的寫字樓市場趨勢。
話說起來,筆者始終摸不著頭腦,在現今Work From Home及網上商務會議出現的年代,為甚麼需要如此大量的甲級寫字樓樓面改作租會議室?按常理來推斷,這反映出大多數企業租客,對會議室仍然有持續強烈需求,但筆者不禁反思箇中多少是「真正」的需求?
身為白領族,可能大家也有類似經驗,就是每當有活動需要預約在公司的會議室出租舉行時,例如對外見客、簽合約,或者招聘會談,當然希望在安靜而私隱度高的環境進行,可惜卻偏偏遇上其他部門逾時使用,甚至乎長期霸佔會議室,可謂職場上的一大麻煩事情。
對於這種情況,同事之間固然應該互相體諒和尊重,但筆者也有些新體會可供分享,事緣近日手機通訊程式更新,網上會議常用的錄音短訊,變成可以增速1.5倍至2倍播放,神奇的是,即使每個人說話速度加快也不影響我們的理解能力,仍能夠十分清晰地交談。
相反,原本語速過慢的人調整至2倍速後,竟變得更加容易讓人理解;同樣道理,筆者不禁聯想到如果在會議舉行時,每位與會者態度都正經一些,話說快一些、準確一些,不要轉彎抹角,或者作冗長解釋和比喻,自然能夠加強會議效率,同時節省會議的空間。
更進一步大膽假設,假如會議室不再是免費開放,而是公司裡的一種共用設施,各個部門輪流預約使用,譬如每小時也需要象徵性收費,特別當「超時」就要繳納比較高的金額,這樣就有助社絕濫用情況,把會議室使用得更妥善合理,甚至可推動精英企業文化。
這個措施的精神並不是向員工斂財,不妨討論出合適金額,並且讓每個部門同事分攤,只是雞毛蒜皮的小數目也不緊要,意義在於提醒大家認真開會,切勿虛耗光陰在沒生產力的會議之上,假如達到這一點,公司與員工雙贏,寫字樓又何來需要那麼多會議室呢?
(now 財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0會員
8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觀點| 新聞那樣報我不敢打疫苗 聊聊媒體對疫苗議題影響寫下這篇文章,單純因為對於前陣子新聞媒體「疫苗的新聞的設定與框架」不認同,相信身為理性閱聽眾的你/妳也是感同身受的。 電視新聞對於疫苗死亡日以繼夜的報導,某種程度上已引起閱聽人恐慌,而不諱言,我自身、周遭親友也不免因新聞各種重複、誇示性闡述而徒增擔憂。           
Thumbnail
avatar
It's Carol | 觀點 | 評論
2021-08-02
觀點青年:關懷,還是商品:資本社會與流行文化中議題文本的定位我們要談的,是文本中的議題如何被曲解為商業操作,或真的被誤用為商業操作。 為了避免誤會,書寫著議題的創作者們該收手嗎?這樣一來需要被看到的議題誰來傳遞呢?
Thumbnail
avatar
111級雄中青年社
2021-06-22
為何生命規劃會超越個人有限的觀點?超越個人有限的觀點即是「靈性思維」 作者辛格一路走來,都是以臣服實驗作為原則,看看自己的靈性思維會帶他有這樣的人生路線?我們來細細品讀這篇故事,看看作者辛格在生命規劃上,是如何超越個人有限的觀點? 
Thumbnail
avatar
老臣與晶兒|LuYiLife 綠藝生活
2020-07-10
聯準會出手購入公司債的原因:回應彭博專欄觀點聯準會原來的量化寬鬆推進到買公司債的ETF,現在進一步要買個別的公司債,而不是ETF而已,這樣出手的目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avatar
吳嘉隆
2020-06-18
產業觀點|2020總統大選過後會有慶祝行情嗎?總統大選即將到來,不少投資人除了關心自已心儀的候選人之外,也在關注到底會不會在大選之後出現慶祝行情。法人說,有可能在選後突破歷史新高
Thumbnail
avatar
石城實驗室
2020-01-07
從社會、心理、資源觀點看自殺議題自殺作為世界前20大死因早早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特別關注、重點預防的議題 (WHO, 2015)。 然而,現在的社會中仍然存在許多不利於自殺危險群的因子。從這個社會為自殺貼上的標籤、污名化的過程便可以看出,一般民眾對於此群體的接納度並不高。
Thumbnail
avatar
LBB 嚕嗶啵
2019-06-01
【實驗觀點:關於教室裡的一百種學習姿態】所以當那些看似非常理存在於教育現場的「不太乖示範」浮現時,當然只會更想要急於介入,成為別人眼中教育得體的大人,更多時刻是因為自己輸不起,無力承擔身為一個大人可以「不用太乖」也可以「教育有方」的可能性。 於是想要在普世價值下成為一個被認定的「合格大人」,我們只好繼續假裝這些有道理的強迫是為孩子好……。
Thumbnail
avatar
阮靖婷(婷婷老司)
2019-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