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觀點:關於教室裡的一百種學習姿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適時加入放牧型態的數學遊戲可以多元適性體覺強的孩子「我六歲~連加18都難不倒我」

適時加入放牧型態的數學遊戲可以多元適性體覺強的孩子「我六歲~連加18都難不倒我」


罪魁禍首:「吸盤球投手遊戲」用這個找出數字的組合,小孩一直數都不想停~噢噢

罪魁禍首:「吸盤球投手遊戲」用這個找出數字的組合,小孩一直數都不想停~噢噢


什麼是「有在學習」?學習有標準的樣貌嗎?
如果放在學校教室裡,該會是「坐姿端正、眼光專注、安靜抄寫」吧。
但是如果照這樣的角度去反向思考,什麼又是「沒有在學習」?
「坐立不定、眼神遊移、喧鬧論說」?但真的是這樣嗎?
或者可以這樣說,不論有否在學習,第一種樣貌會不會是普世價值裡比較被期待的學習姿態?也可能是大部份的父母、照顧者、老師、大人心裡的理想學習模版呢?


非典型的學習姿態大人反應出的不安底層是什麼?

「不要躲在桌子下!你這樣會影響到別人!」
「手不要這樣玩!你這樣不認真!」
「屁股不要動來動去!你這樣不專心!」

身為一位非科班出身的教育者,可以接受學習管道與模式是依據所處場域、學習者年齡、學習目的來作彈性調整,說唱跳演或坐站不定也是可以的。
但身為70年代後期出生的人兒來說,對於教育的德行樣板與教條上的禮規包袱,依舊影響了我在教育現場為孩子能夠再伸展多少的學習空間,不得不去在意的考量要點。


序列遊戲後的「大解放」,將桌上堆好的積木亂弄揮舞到地板的戲碼好過癮!因為沒有地方可以這樣玩..5分鐘後收好收滿。偶而撒野不會變壞的。

序列遊戲後的「大解放」,將桌上堆好的積木亂弄揮舞到地板的戲碼好過癮!因為沒有地方可以這樣玩..5分鐘後收好收滿。偶而撒野不會變壞的。


缺少餘裕理解彼此,沒有時間聆聽對方

在以上那些「不要vs這樣」的語句裡,其實藏著幾乎淡到沒有存在感的邏輯矛盾,看似沒問題但其實很有問題。很多像這樣的「因為所以」,在教育現場與生活實境中,親子間(伴侶間亦同)也都不斷上演著如此進退跳恰恰的劇碼。

舉個例子來說明:「學習的姿勢與學習專注之間的相連性」。
有沒有可能多了一個無法用標準化模組去解讀的變因?孩子的特質。也可說是孩子的天生氣質。好動的孩子可能肢體動覺發達,久坐會影響其專注的能力,而如果這個生命的聽覺及想像力也是高度發展,一點聲音的干擾會影響他,而在受限伸展自己的自由下,他會有相對趨向令自己較舒適的選擇,坐不住/左顧右盼/看起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這些大人們沒有看出端倪的外像成了負面標籤。

身心狀態穩定(餘裕)的引導者,相對比較願意等待及觀察孩子(及自己)怎麼了?
相信每個行為背後都有個重要的理由,也許更能有方向找出如何協助孩子發展自己又能回到學習樂趣之中。


設計能移動身體的教學環節,或讓孩子離開教室的機會增加(喝水上廁所),也許專注的長度就能延續,於是我們就比較不會太焦慮的認為,這些負向標籤足以論斷學習力的高低成就甚至是糾責學習態度是否太過偏差了。


學前孩兒專注力短體覺發展旺盛探索力強,設計一些適性學前孩兒的遊戲穿插課堂中,動靜互換,結合主題又能讓孩子自由伸展自身,符合身心的玩中學。

學前孩兒專注力短體覺發展旺盛探索力強,設計一些適性學前孩兒的遊戲穿插課堂中,動靜互換,結合主題又能讓孩子自由伸展自身,符合身心的玩中學。


被什麼制約?深層恐懼來自"害怕跟大家不一樣"

不斷放送的叨唸,是自我護身的符咒,也趁機明示「我。有。在。教」。

真正的心魔是他人的眼光所衍生出來被指責失格的恐懼內在的脆弱其實來自不夠了解自己也不夠了解孩子。(餘裕好重要啊啊啊)
所以當那些看似非常理存在於教育現場的「不太乖示範」浮現時,當然只會更想要急於介入,成為別人眼中教育得體的大人,更多時刻是因為自己輸不起,無力承擔身為一個大人可以「不用太乖」也可以「教育有方」的可能性。

於是想要在普世價值下成為一個被認定的「合格大人」,我們只好繼續假裝這些有道理的強迫是為孩子好……。
我們被過去的教條禮數給制約了,而也許從來沒想過學習其實有更多的可能性。我們也被自身所處的社會期待給制約了,我們害怕跟大家不一樣




連假前夕請假的人佔了一半。瘋狂教師的即興演出「一起集合在桌上用舒服的姿勢學習集合的數學概念」結果也是一樣學的很好吔。家長坐後面也笑嗨嗨。(汗)

連假前夕請假的人佔了一半。瘋狂教師的即興演出「一起集合在桌上用舒服的姿勢學習集合的數學概念」結果也是一樣學的很好吔。家長坐後面也笑嗨嗨。(汗)


撐出更多空間去嘗試與探索屬於自家學習的STYLE

在體制外從事數學教育今年滿十五年。幸運遇到能夠在體制與實驗教育中,找到為培育孩子能力不只是數學力而默默耕耘三十載如一日的東家,以及人生心靈保育維護的天使,讓我在一路在教育現場能持續保持熱情與孩子同在一起。

近年因緣際會在教育路上所結識的各方好漢,掀起轉型教育的新浪潮方興未艾的正朝著新的一頁推進著。
五花八門的讓我也曾迷惘。但我認為施行多元適性前,最先要的是「適性自己」
我想嘗試著用適合自己的方式,給出更大的空間不同特質的孩子,用實踐去証明,大人的焦慮可以少一點,小人的的自由可以多一點。

保有自我同時能友善他人是我想要努力的方向。

期待在教育的路上自己能繼續保持好奇,多聽多看多嘗試,有勇氣的讓自己成為我自己,更讓孩子成為他們自己。

尤達天使慈心語:了解自己/實現自己/友善世界,共勉。

未完成,但知道自己正走在道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阮靖婷(婷婷老司)數學暖坊陪伴心沙龍
44會員
27內容數
我心中想望教育理念實踐場的縮影,都在這些圖文裡。即使停更,但現場自己還第一線行動著!在這個AI社群過曝的時代,高品質的陪伴有方向性的觀察孩子特質給予適性的引導,是無可取代的珍稀。如果剛好妳和我在乎一樣的事,數學力的啟蒙是我的強項,我在這之中盡可能的給予上述我想要實現的一切~請與我相遇。
2020/12/11
如果有自己喜歡做的事,別停下來,它會成為注入你討生活時的能量,說不準還能為你的工作現場帶來不一樣的化學變化!爆炸?點亮?總之喜歡的,都給自己來一點。 我覺得自己喜歡做的事,也是這樣的回饋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工作。請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請保有自己愛的事物去持續感知持續享受的能力,那會是你的光你的能量!
Thumbnail
2020/12/11
如果有自己喜歡做的事,別停下來,它會成為注入你討生活時的能量,說不準還能為你的工作現場帶來不一樣的化學變化!爆炸?點亮?總之喜歡的,都給自己來一點。 我覺得自己喜歡做的事,也是這樣的回饋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工作。請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請保有自己愛的事物去持續感知持續享受的能力,那會是你的光你的能量!
Thumbnail
2020/08/24
/骰子的二三事/數學教具分享。 每個人需求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使用起來才會持久。孩子也是,可以試著與孩子討論他們的使用感受,啟動學習的方式最前端就是「沈浸」在「想要學習」的「氛圍」中。祝福大家能夠在操作的過程中,獲得親子共玩的美好回憶,找到自己投入其中的樂趣。進而發展自己對數學更多的想像與喜歡。
Thumbnail
2020/08/24
/骰子的二三事/數學教具分享。 每個人需求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使用起來才會持久。孩子也是,可以試著與孩子討論他們的使用感受,啟動學習的方式最前端就是「沈浸」在「想要學習」的「氛圍」中。祝福大家能夠在操作的過程中,獲得親子共玩的美好回憶,找到自己投入其中的樂趣。進而發展自己對數學更多的想像與喜歡。
Thumbnail
2020/06/26
/從小玩積木摸索創造出自己空間視圖的轉換力/ 圖形空間的敏感度,每個人先天各有能力強弱的分別。只要創造給孩子的「感知經驗」足夠,啟發學習適當,幼兒時期到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習特質接收器多是「視覺」與「體覺」,引導者能注意吸引力法則是如此的話,學習動機被啟動,創造成功經驗,七上的桌遊小班玩起來也很可以哦!
Thumbnail
2020/06/26
/從小玩積木摸索創造出自己空間視圖的轉換力/ 圖形空間的敏感度,每個人先天各有能力強弱的分別。只要創造給孩子的「感知經驗」足夠,啟發學習適當,幼兒時期到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習特質接收器多是「視覺」與「體覺」,引導者能注意吸引力法則是如此的話,學習動機被啟動,創造成功經驗,七上的桌遊小班玩起來也很可以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給學習貼上「玩耍」的標簽 換名字- 「來做數學題怎樣?」 改為 「來做一個圖形猜謎遊戲如何?」 數學、物理、化學 稱為「猜謎遊戲」 語文、歷史、地理 稱為「知識比賽」 利用給學習取一些有趣的名字,幫孩子改變對學習的態度。 孩子還沒學完,就讓他停下來,對學習產生”心動的感覺” 如同大人看劇看到一半進
Thumbnail
給學習貼上「玩耍」的標簽 換名字- 「來做數學題怎樣?」 改為 「來做一個圖形猜謎遊戲如何?」 數學、物理、化學 稱為「猜謎遊戲」 語文、歷史、地理 稱為「知識比賽」 利用給學習取一些有趣的名字,幫孩子改變對學習的態度。 孩子還沒學完,就讓他停下來,對學習產生”心動的感覺” 如同大人看劇看到一半進
Thumbnail
每個人的學習模式不同,約有40-50%的人以視覺為主要學習模式
Thumbnail
每個人的學習模式不同,約有40-50%的人以視覺為主要學習模式
Thumbnail
#Dilemma17要坐好嗎 🍎情境 為什麼不能乖乖坐好?像條蟲一樣動來動去的。 坐著玩不行嗎?別人都可以好好坐著,為什麼你不行?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說孩子都沒辦法乖乖坐好,總是跑來跑去。 但為什麼要坐好?不做好會怎樣嗎? 🍎怎麼了 #為什麼要坐著? 對於讓孩子安坐,我們有幾個
Thumbnail
#Dilemma17要坐好嗎 🍎情境 為什麼不能乖乖坐好?像條蟲一樣動來動去的。 坐著玩不行嗎?別人都可以好好坐著,為什麼你不行?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說孩子都沒辦法乖乖坐好,總是跑來跑去。 但為什麼要坐好?不做好會怎樣嗎? 🍎怎麼了 #為什麼要坐著? 對於讓孩子安坐,我們有幾個
Thumbnail
今天在車上聽《下一本讀什麼》是關於 #遊戲化教學的技術 的作者訪談,裡面提到要用獎勵、點數、排名的遊戲化去讓教學變有趣,這種兌換獎品的制度其實很常見,但效果不是不持久,就是新鮮感不夠,吸引力不夠。那還有什麼新把戲呢?
Thumbnail
今天在車上聽《下一本讀什麼》是關於 #遊戲化教學的技術 的作者訪談,裡面提到要用獎勵、點數、排名的遊戲化去讓教學變有趣,這種兌換獎品的制度其實很常見,但效果不是不持久,就是新鮮感不夠,吸引力不夠。那還有什麼新把戲呢?
Thumbnail
「愛的藝術:學會等待」 你相信小孩有能力自己創造學習環境嗎? 你相信小孩天生敏銳可以看出事情的端倪嗎? 你相信小孩有辦法解決問題嗎? 如果你相信的話,你願意等待嗎? 等待直到他願意說的時候。 不急著評價, 不急著給意見, 不急著教那認知裡所謂對的觀念, 給他時間思考、感受、體驗、找答案, ✿ ✿
Thumbnail
「愛的藝術:學會等待」 你相信小孩有能力自己創造學習環境嗎? 你相信小孩天生敏銳可以看出事情的端倪嗎? 你相信小孩有辦法解決問題嗎? 如果你相信的話,你願意等待嗎? 等待直到他願意說的時候。 不急著評價, 不急著給意見, 不急著教那認知裡所謂對的觀念, 給他時間思考、感受、體驗、找答案, ✿ ✿
Thumbnail
The Climate Reality Project on Unsplash 以現在的教育或是教養來說——然後搭配「自身的優勢」,再加上「個體合理」這樣的組合套餐之下的整體教養方針,說來也沒有多「划算」。就像速食店的超值全餐,主餐加上副餐的搭配之下,主餐總是顯得特別昂貴,副餐的價值少得可憐,所以
Thumbnail
The Climate Reality Project on Unsplash 以現在的教育或是教養來說——然後搭配「自身的優勢」,再加上「個體合理」這樣的組合套餐之下的整體教養方針,說來也沒有多「划算」。就像速食店的超值全餐,主餐加上副餐的搭配之下,主餐總是顯得特別昂貴,副餐的價值少得可憐,所以
Thumbnail
所以當那些看似非常理存在於教育現場的「不太乖示範」浮現時,當然只會更想要急於介入,成為別人眼中教育得體的大人,更多時刻是因為自己輸不起,無力承擔身為一個大人可以「不用太乖」也可以「教育有方」的可能性。 於是想要在普世價值下成為一個被認定的「合格大人」,我們只好繼續假裝這些有道理的強迫是為孩子好……。
Thumbnail
所以當那些看似非常理存在於教育現場的「不太乖示範」浮現時,當然只會更想要急於介入,成為別人眼中教育得體的大人,更多時刻是因為自己輸不起,無力承擔身為一個大人可以「不用太乖」也可以「教育有方」的可能性。 於是想要在普世價值下成為一個被認定的「合格大人」,我們只好繼續假裝這些有道理的強迫是為孩子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